【石 化】石化巨头进军光伏,中国石化首次与隆基等四大光伏龙头开会(2021-01-15)
1月15日,中化新网讯,伴随着全球能源行业几十年来罕见的转型大潮,中国石化也在积极响应国家有关碳中和的号召,向着清洁能源迈出脚步。光伏,或许是这家石化巨头选择的新方向。中国石化1月7日发布消息称,将与协鑫集团、天合光能、隆基集团、中环电子4家企业围绕新能源产业链,开展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合作。
【点评】这并非中石化向着光伏领域进军的第一步。就在上个月,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正式投资入股常州百佳年代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举布局光伏发电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同月,中国石化还成立了一家新材料科技公司,经营范围涵盖了新能源等科技。
【石 化】恒力(惠州)500万吨/年PTA项目开工(2021-01-15)
1月15日,中化新网讯,1月7日,恒力(惠州)500万吨/年PTA项目开工仪式在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该项目总投资150亿元,计划一年半建成投产,将实现年产值200亿元。这标志着恒力集团开启了布局华南的新征程,在践行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中迈出了坚实步伐。项目采用行业领先的绿色化、智能化PTA生产工艺技术,重点建设500万吨/年PTA装置及辅助设施,具有投资规模大、生产能力强、工艺水平高、能源消耗低等特点。
【点评】该项目的建设有助于大亚湾石化区数百万吨级的炼化下游原料的就地转化,为惠州发展新材料产业提供原料保障;有利于惠州石化产业形成国企、外企、民企“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相互竞争的发展态势;还有利于补齐惠州乃至广东石化产业链中下游短板,提升全省石化产业综合竞争力,为广东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重要支撑。
【石 化】国内油气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2021-01-15)
1月15日,中化新网讯,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和低油价困境,积极开展,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是油气企业实现降本提效的重要选择,国内油气企业纷纷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11月30日,中国石油昆仑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12月17日,中国石化5G专项项目在海南炼化正式投用;中国海油也提出“一个平台、两套体系、三朵云、四项能力、五大提升”的数字化转型目标。
【点评】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及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传统油气行业融合,能源的生产方式变得更加智能、协同、安全和高效,加快形成新动能,推动油气企业向数字化主导的现代化运营新模式转变,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价值增长。
【石 化】投资550亿元,巨正源拟在揭阳建120万吨乙烯等项目(2021-01-07)
1月7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近日,揭阳市人民政府与巨正源股份有限公司基地化产业项目投资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广州举行。根据协议,巨正源拟在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投资550亿元,申报用地5000亩,分三期建设90万吨/年丙烷脱氢及码头工程、180万吨/年液化气综合利用项目、120万吨/年乙烯(原油直接裂解)项目等3个项目。
【点评】据了解,巨正源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涵盖先进化工制造、成品油及化工品贸易、仓储和运输等,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分子材料生产制造商和清洁能源综合服务商。
【石 化】上海石化48K大丝束碳纤维开工(2021-01-07)
1月7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总投资达35亿元的中国石化上海石化“2.4万吨/年原丝、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作为市重大产业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在碳纤维行业内,通常将每束碳纤维根数大于48000根(简称48K)的称为大丝束碳纤维。目前,国内每束碳纤维基本处于1000根~12000根之间,称为小丝束。48K大丝束最大的优势,就是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可大幅度提高碳纤维单线产能和质量性能,并实现生产低成本化,从而打破碳纤维高昂价格带来的应用局限。
【点评】中国石化上海石化是国内第一家率先突破48K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技术的企业。此次项目上马,标志着该公司大丝束碳纤维从研发试产、产业化,成功走上规模化生产之路。该项目计划至2024年全部完成,项目投产后,将一举改变中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有力推动国产碳纤维产业发展,助力中国制造。
【石 化】国内首套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在茂名石化投产(2021-01-07)
1月7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中国石化茂名石化260万吨/年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于2020年12月31日成功投产,标志着世界先进的浆态床渣油加氢技术在我国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据悉,茂名石化260万吨/年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是全球最大、国内首套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采用意大利ENI-EST工艺技术,可将重质、劣质原油高效转化为清洁油品,具有转化能力强、轻油收率高等显著技术优势,能更好适应原料性质变化,实现利用“最差的渣油”生产“最优质的产品”。
【点评】作为茂名石化产品结构优化项目的核心装置,260万吨/年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以劣质减压渣油和催化裂化油浆为原料,经加氢热裂化反应,生产出液化气、化工原料、重石脑油、柴油、减压蜡油。装置设计轻油转化率高达94%,能将沥青、焦炭等低附加值产品转化为汽煤柴等高附加值的清洁油品,全厂轻油收率大幅提高,实现石油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利用。
【石 化】壳牌与必和必拓签署LNG供应协议(2020-12-29)
12月29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必和必拓日前表示,已与壳牌签订了一份为5艘以液化天然气(LNG)为燃料的散货船供应LNG的协议。根据该协议,壳牌将为这些船提供燃料,而必和必拓将从东太平洋航运公司租船,租期为5年。2022年起,这些船将在西澳大利亚州和中国之间运输铁矿石。LNG供应合同标志着公司迈出了减少海上供应链碳排放的重要一步。在西澳大利亚州和中国之间的航线,与常规燃料航行相比,LNG燃料船预计有助于公司每航次减少30%的二氧化碳排放,并有助于我们实现2030年的目标,即将运输产品的碳排放强度降低40%。
【点评】壳牌执行副总裁希尔表示,航运业脱碳必须从今天开始,而LNG是目前大量可用的清洁燃料。
【石 化】中国石化在广西首座加氢站建成(2020-12-29)
12月29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12月25日,中国石化柳州博园加油加氢站在广西柳州市建成落户,这是中国石化在桂建成的首座加氢站,也是广西第一座集加油、加氢、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站。2020年,中国石化广西石油分公司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规划建设氢能枢纽布局和打造氢能示范区工作实际,积极推进氢能源站点建设,将广西首座中国石化加氢站落户在全国五大汽车城之一、广西最大工业城市的柳州市。该站是在原加油站的基础上利用现有土地,通过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建设成为油氢一体化的能源综合站,不仅将靠近氢能源电池汽车试点示范基地的地理优势充分运用好,有效节约土地资源,更是为新能源设施布点减少了风险源点,提高了经营创效增量点。
【点评】根据柳州市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项目计划安排,近五年内将分布投营100台氢燃料电池汽车,届时博园加油加氢站的加氢量也会随之提升。博园加油加氢站的储氢总容量为500kg,站内设置1台双枪计量加氢机,日加氢能力可达500kg,可同时满足物流车和轻卡的加氢需求。
【石 化】国家管网408.86亿收购中石油昆仑能源管道资产(2020-12-29)
12月29日,中化新网讯,中国管道网络巨头签署了一项63亿美元的资产收购协议,这是中国加强能源安全、打破市场壁垒的最新举措。消息传出后,昆仑股价飙升。根据周二提交给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一份声明,昆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Kunlun Energy Co.,简称:昆仑能源)将以人民币409亿元的价格,将北京一条天然气管道60%的股份和大连液化天然气公司75%的股份出售给新成立的国有企业中国油气管网公司(PipeChina)。昆仑能源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 Co.)的子公司,拥有一条输往北京的天然气管道的大部分股权,以及液化天然气进口基础设施。
【点评】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师在电子邮件中写道,此次出售对昆仑能源资产的估值较账面价值溢价90%,大和资本市场(Daiwa Capital Markets)估计溢价为97%。两家券商都表示,估值超出了市场预期。
【石 化】中国海油在国内海域11个油气开发新项目全部投产(2020-12-24)
12月24日,中化新网讯,记者12月23日从中国海油获悉,2020年我国海上油气产量突破6500万吨油气当量,创历史新高,海上油气生产已经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增长极。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群——流花16-2油田群日前顺利完成第15次提油作业。投产3个月以来,原油外输量超过80万吨。今年以来,我国国内海域11个油气开发新项目全部投产。我国渤海湾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试验区顺利投产,创造了我国海上油气田建设周期最短纪录;我国海上最大高温高压气田东方13-2气田的顺利投产,为我国海上油气开发开拓了新的增长点。
【点评】“十三五”期间,中国海油在国内海域获得多个商业发现,在渤海莱州湾北部发现的首个亿吨级储量大油田垦利6-1,打破了该区域40余年无商业油气发现的局面,为国内油气增产夯实了基础。新增产能超2000万吨,为实现产量目标提供了良好的装备保障。
【石 化】浙石化成品油出口再启航(2020-12-24)
12月24日,中化新网讯,近日,舟山港油品码头完成92号汽油的装船和商检运往新加坡,这是浙石化出口的首批油品共计16.3万吨,标志着浙石化成品油出口之旅正式启动,并成为目前唯一一家操作成品油出口的民营炼化一体化企业。浙石化出口配额以汽油为主,年底前有望完成100万吨的出口配额。在市场及政策的共同引导下,再次启动的民企成品油出口最终花落浙石化。业内人士表示,这或将成为中国成品油出口权下放的风向标,有利于成品油出口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点评】不过,由于中国成品油市场化仍在稳定推进中,当前重点仍在打通国内市场流通环节,出口只是作为调节国内市场的一种手段存在,短期内成品油出口完全放开的可能性并不大。
【石 化】2020全球勘探新发现,中海油跻身前10(2020-12-24)
12月24日,中化新网讯,截至10月份,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今年的油气勘探新发现以13亿桶油当量,领先于道达尔和阿帕奇。后二者今年分别发现了约9.6亿桶油当量和7亿桶油当量。中海油以3.87亿桶油当量,排名第七。受新冠疫情影响,业内预测,今年全球勘探新发现可能会是近几十年来的最低水平。但Rystad Energy日前发布的分析显示,今年的勘探活动比较稳定,已发现资源超过80亿桶油当量(boe),预计到年底将稳定在100亿桶油当量。这意味着尽管艰难,但2020年至少不会低于2016年77亿桶油当量的最低点。
【点评】按国家的发现量排名,俄罗斯以新探明15.1亿桶油当量资源量位列全球榜首位,苏里南和阿联酋分别以13.9亿和1亿桶油当量位居第二及第三,紧随其后的是圭亚那、巴西、南非。中国也榜上有名——以2.64亿桶的探明可采储量位列全球第10。
【石 化】中国海油:渤海又一新项目投产(2020-12-18)
12月18日,中化新网讯,12月14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宣布蓬莱25-6油田3井区开发项目提前投产。蓬莱25-6油田3井区开发项目位于渤海中南部海域,平均水深约27米。该项目新建一座井口平台,并依托蓬莱油田群现有设施进行开发,计划投产开发井58口,其中生产井38口,注水井20口。该项目预计2023年将实现约11511桶/天的高峰产量。
【点评】中海油拥有蓬莱25-6油田3井区开发项目51%的权益,并担任作业者。
【石 化】2020石油和化工民营企业百强发布,恒力集团、恒逸集团、荣盛集团...(2020-12-18)
12月18日,中化新网讯,12月11日在京召开的2020中国石油和化工民营企业发展大会上,发布了2020石油和化工民营企业销售收入百强榜单。恒力集团、浙江恒逸集团、浙江荣盛控股集团分别以5567亿元、2151亿元、2056亿元的营业收入上榜前三位。2020年度民营百强企业总营业收入3.06万亿元,占全行业12.27万亿元的25%;百强企业的利润总额1438亿元,占行业利润总额的21.5%。百强企业中,营业收入超千亿元企业6家,增幅200%;500亿~1000亿元的企业8家,增幅14%。东部省份企业占大多数,山东、浙江、江苏共59家;河南、辽宁各5家。
【点评】2020年度民营百强企业总营业收入3.06万亿元,同比增长59.6%;石化类主营收入总额2.6万亿元,同比增长46.6%;两者增速的差别,反映出百强企业的经营发展趋于多元化。
【石 化】2大基地+230万吨世界级规模,科元控股110万吨ABS项目落户浙江(2020-12-18)
12月18日,中化新网讯,科元控股110万吨ABS项目落户浙江。根据协议,该新材料项目总投资60亿元,分两期建设,将于5年内全部建成。一期投资40亿元,建设年产60万吨规模,其中建设一条年产10万吨高透明型ABS新材料。二期计划再投资20亿元,建设年产50万吨规模。项目市场空间巨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该项目将为集团在行业内的地位和自身高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科元控股集团其下属公司广西长科是其布局华南、辐射东盟的重要产业基地,也是华南地区唯一一家全产业链ABS工厂,而本次项目在建成后将和广西长科年产120万吨规模互为补充,实现ABS全产业链的双轮驱动、南北互补。
【点评】两个基地全部达产后将形成年产230万吨的规模,这是一个世界级的规模,全球ABS新材料产业也会因此改变,集团ABS全系列年产规模将超越行业内所有的竞争对手,成为全球第一。
【石 化】恒力石化投资115亿新建年产500万吨PTA项目(2020-12-10)
12月10日,中化新网讯,恒力石化发布公告称,投资约114.95亿元,由下属子公司恒力石化(惠州)有限公司将新建年产500万吨的PTA项目(2×250万吨/年)。其中,31.8亿元为恒力石化的自有资金,其余资金将从银行贷款,并计划于2021年底建成投产。半年报显示,恒力石化上半年成品油+化工品产量约1257万吨,炼化整体开工率超过110%,远超行业平均70%~80%的水平。截止到9月18日,恒力石化的市值已达1432.46亿元。
【点评】称新项目建成后,上市公司拥有PTA产能将增至1660万吨/年,2019年,逸盛石化的PTA产能占行业总产能的比例为26.2%、恒力石化的产能占比为13.5%,福海创的产能占比为9.18%。三家企业合计产能占全行业总产能的48.9%。
【石 化】288亿元!中石化拟建120万吨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项目(2020-12-10)
12月10日,中化新网讯,中国石化公布,公司审议通过了关于投资建设天津南港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项目(“项目”)的议案,并授权公司董事长(或其授权的人士)就该项目采取所需的行动,包括但不限于制作和签署所有必要的法律文件。项目投资约人民币288亿元,尚待有关行政部门审批方可实施。
【点评】早在9月27日,天津市政府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将再规划投资700亿元的重点项目,其中包括共同推进天津石化南港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项目。
【石 化】荣盛石化将建造30艘VLCC大单,首批10艘(2020-12-10)
12月10日,中化新网讯,荣盛石化计划建立一支超大型油轮船队,用于将原油从中东运往其在宁波的舟山绿色石化基地。考虑到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将建设三个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部投产之后荣盛石化将需要大约30艘VLCC运输从中东进口的原油。据悉,荣盛石化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02.8亿元,同比增长27.3%,实现归母净利润32.1亿元,同比大增206.6%。按照机构预期,荣盛石化2020年业绩有望达到70亿元。
【点评】民营石化巨头荣盛石化首批10艘VLCC订单即将敲定,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两家船厂将分享这份价值55亿元的VLCC大单。每家船厂获得2+3艘VLCC订单,计划在2022年开始交付。新船采用常规动力,以目前每艘VLCC约8500万美元的价格计算,这笔订单总价值将达8.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5.54亿元)。
【石 化】盛虹公司成品油将进入国家管网统一调配(2020-12-04)
12月4日,中化新网讯,近日,国家管网集团华东公司与盛虹控股集团成品油管线及配套油库建设合作签约仪式在连云港正式举行,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合资共同建设、运营连云港—徐州—郑州成品油管道及配套油库项目。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负责对全国主要油气管道基础设施实行统一调配、统一运营、统一管理,推动“X+1+X”油气市场化运营机制的改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提高储运设施利用效率。国家管网集团华东公司主要管辖江苏、浙江、福建和上海三省一市成品油管网发展和运行,公司现有8条成品油管道,共计2948公里,设计年总输送能力3955万吨。
【点评】连云港—徐州—郑州成品油管道规划总长度约680公里,设计输量400万吨/年,管道及配套油库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管道建成后可与国内干线管网联通,将成为国家干线油气管道之一,实现成品油的跨区域灵活调配。
【石 化】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预计于2022年投产(2020-12-04)
12月4日,中化新网讯,据大南海石化工业区领导介绍,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占地约953公顷,可研估算654亿元人民币,并将于2022年开工投产。2017年12月起,从原规划的2000万吨/年炼油项目调整为2000万吨/年炼油+260万吨/年芳烃+120万吨/年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据悉,该项目计划于2021年12月底炼油部分投料试生产,2022年3月份化工部分投料试生产,力争2022年6月全部建成投产。
【点评】广东石化项目是中国石油近年来投资建设规模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也是广东省揭阳市的“一号工程”。2019年6月30日,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炼油装置开工仪式在现场举行,这标志着项目现场实质性复工全面启动。此次首批开工的装置包括炼油部分的石油焦制氢装置、硫磺回收装置、两套焦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