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筑】华营建筑中标12.1亿港元香港九龙土瓜湾重建项目(2025-05-28)
5月28日,智通财经讯,华营建筑发布公告,公司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华营建筑有限公司已签立一份中标通知书,涉及香港九龙土瓜湾重建发展项目的主要建设工程合约,合约金额约为12.1亿港元,据此,集团将担任主要承建商提供楼宇建设工程。目前预期前述工程将于2025年6月动工。
【点评】合同履行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但项目尚未签署正式合同,时间上存在不确定性。
5月28日,智通财经讯,华营建筑发布公告,公司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华营建筑有限公司已签立一份中标通知书,涉及香港九龙土瓜湾重建发展项目的主要建设工程合约,合约金额约为12.1亿港元,据此,集团将担任主要承建商提供楼宇建设工程。目前预期前述工程将于2025年6月动工。
【点评】合同履行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但项目尚未签署正式合同,时间上存在不确定性。
5月21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讯,5月18日,中建三局2025年科技创新大会在湖北武汉举行,会上发布了全国首个建筑业开放创新平台——中国建筑开放创新平台(C-TOP平台)。该平台针对建筑领域科技创新“创新孤岛”和“重复造轮子”两大痛点,通过汇集产学研各方资源,共建行业创新生态社区。平台分创意征集、科研供需、专家管理、资讯情报、产品大厅5个大板块,采用精准对接模式,提升合作匹配效率。中建三局各研究院、课题组可在平台上发布合作、咨询需求,合作伙伴可查阅或接收需求邮件并回应。未来,中建三局将从优化功能、引入AI应用、扩大生态朋友圈三方面对平台进行升级,并计划在合适时机面向行业共享。此外,中建三局还发布了科研地图、“好房子”工业化、绿色低碳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
【点评】中建三局发布的C-TOP平台是建筑领域科技创新的一大突破,有效解决了“创新孤岛”和“重复造轮子”的问题,促进了产学研各方的深度合作。平台的精准对接模式和持续升级计划,将极大提升科研合作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建筑产业新型供应链体系的形成。同时,中建三局发布的多个三年行动方案,也展现了其在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决心和行动力,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5月19日,证券时报讯,近日,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筑”)公布2025年1月至4月经营情况简报。2025年前4个月,中国建筑实现新签合同总额15202亿元,同比增长2.8%,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建筑业务方面,新签合同额14247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基础设施业务5053亿元,同比增长24.0%,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按地区划分,境内业务13547亿元,同比增长4.2%。实物量指标方面,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6501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929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7%;竣工面积4216万平方米。地产业务方面,中国建筑2025年1月~4月合约销售额956亿元,同比降幅较1月~3月收窄,合约销售面积343万平方米。新购置土地储备240万平方米,期末土地储备7592万平方米。与此同时,中国建筑重大项目建设快速推进,近期披露合计395.2亿元项目金额,为今年以来最高。
【点评】未来,中国建筑将在政策红利与技术革新的双重驱动下,通过优化业务结构、强化技术壁垒、拓展增量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
5月16日,金融界讯,中国中冶近日发布公告,2025年1至4月期间,公司新签合同额总计达到人民币3084亿元,然而与上年同期相比却降低了24.9%。其中,新签海外合同额为人民币192.9亿元,同比也降低了7.7%。在4月份,公司成功签订了部分单笔合同额超过人民币10亿元的重大工程承包合同,具体项目包括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翠湖片区综合开发项目以及渭城区碱滩新村棚户区改造项目等。这些新签合同不仅体现了中国中冶在国内外市场的持续拓展能力,也反映了公司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深厚实力和广泛影响力。尽管面临一定的市场挑战,中国中冶依然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继续在国内外的重大工程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点评】中国中冶作为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领军企业,其新签合同额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公司自身的经营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整个行业的市场趋势。尽管合同额同比有所下降,但公司依然能够签订多项重大工程承包合同,显示出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项目执行能力。未来,中国中冶需继续加强市场拓展,优化项目管理,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挑战。
5月15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讯,中国能建公告称,公司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申请已于5月13日获上交所审核通过,募资总额不超过150亿元。资金将用于多个绿电项目,包括哈密“光(热)储”多能互补一体化绿电示范项目(1500MW,预计2025年12月投产)、甘肃庆阳“东数西算”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零碳大数据产业园示范项目(预计2026年12月投产)、浙江火电光热+光伏一体化项目(1GW,预计2025年12月投产)等。
【点评】中国能建此次定增募资规模庞大,显示出其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和资金需求。募资项目覆盖光热储能、大数据产业园等多个领域,体现了公司在绿色能源和数字化转型上的双重发力。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项目均具有明确的投产时间表,显示出公司对项目进度的把控能力。然而,如此大规模的募资也可能带来一定的财务压力,未来需关注项目实际落地效果及收益情况。
5月15日,中国日报网讯,近日,由中建一局一公司承建的上海闵行中建一局华东总部大楼项目顺利完成地下结构施工,实现正负零节点,正式进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项目整合考量上海夏热冬冷气候特征,采用高性能围护结构、高效制冷机房等建筑节能技术,高比例屋面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实现零碳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的同时大幅提升室内环境品质,致力于打造零碳建筑示范项目、智能建造项目标杆、城市生态形象名片。该项目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吴宝路与沪星路交叉口,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项目基坑深度最深处达到15.9米,为上海地区一混两钢形式最深基坑。
【点评】项目集绿色、科技、低碳、智能等先进建造技术于一体,建成后将整合全产业链优势资源,精准对接上海及华东区域发展需求,创新央地合作模式。
5月12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讯,近期,中国能建广西工程局海外市场开发火力全开,累计中标安哥拉4个市政项目。其中,维阿纳工业园3.6KM供水管道工程、工业园预制混凝土围墙项目、800米大道新增转盘和公交停靠站工程均为维阿纳工业园园区内项目。项目建成后,将为维阿纳工业园新增一条3.6千米供水管道、总长为15.3千米的混凝土围墙、一个道路转盘及公交停靠站,极大地改善工业园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推动安哥拉罗安达区域内的发展,对提升属地城市品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点评】中标的世纪城四期场地平整工程项目主要施工内容为77公顷场地平整,项目建成将持续助力“安哥拉世纪城”开发建设,持续吸引来自海内外数以千计的制造商和供应商入驻,推动安哥拉罗安达区域内的生产和销售协调发展,对拓展罗安达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月8日,金融界讯,安徽省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祥源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中标合肥包河区BH202439号、BH202440号地块工程总承包项目,中标金额7.04亿元,工期870天。项目包括住宅楼、配套用房、地下车库等建设内容,涵盖土方开挖、地基处理、主体结构等工程。联合体分工明确,交建股份和中煤三建各承担50%施工任务,祥源设计负责全部设计。交建股份工程量金额3.52亿元,占其2024年营收的8.43%。
【点评】此次中标体现了交建股份在工程总承包领域的竞争力,联合体模式充分发挥了各成员的专业优势,有助于项目高效推进。
5月8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讯,近日,重庆交通开投外建集团成功中标东帝汶依拉贝拉灌溉项目,中标金额1071.49万美元。依拉贝拉灌溉项目位于东帝汶东南部维克克省瓦图卡堡县,是一项规模宏大、技术要求高的综合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内容涵盖修建一座270米宽的大型水堰,配备28个不同规格的闸门,同时规划建设总长度约8.5千米的支渠与干渠。这些工程设施紧密配合,将构建起一套科学、高效的现代化灌溉体系。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当地农业灌溉水平,为农作物生长提供稳定且充足的水源保障,改变传统灌溉模式效率低、水源不稳的现状。同时将有力推动东帝汶农业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激活区域民生经济活力,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点评】此次中标,标志着集团在专业化、多元化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为集团灌溉业务业绩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业务矩阵具有重要意义。
5月6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讯,近日,中国铁建国际集团与沙特主权基金PIF旗下德拉伊耶古城开发公司(Diriyah Company)正式签署沙特国王大学基础设施及配套搬迁项目合同,合同额11.3亿美元。项目位于沙特首都利雅得西北区域,是德拉伊耶古城开发系列项目的关键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主要包括设计、建造和搬迁沙特国王大学公用事业和行政办公室,以及建造地区冷却厂、储水设施、污水处理厂、能源输送站、公用事业隧道、办公楼及附属设施等。项目将建设技术复杂度与施工难度堪称全球行业标杆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及新旧设施接驳转换工程,该分项工程长1.7公里,宽20米,能够同时容纳区域制冷、中温热水、雨污水及供水管道等多个系统管线进行集约化布局,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管线存在的交叉、维护冲突等难题。
【点评】该项目的实施将为沙特未来大规模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全新的技术标准与设计思路,具有开创性意义。沙特国王大学基础设施及配套搬迁项目是铁建国际在沙特市场继新未来城隧道支洞、吉达体育场之后签约的又一重大项目,是铁建国际深耕沙特中高端市场的重要突破。
4月29日,我的钢铁网讯,4月29日,浙江交科午间公告,2025年第一季度建筑业新中标且签约项目318个,金额92.18亿元;第一季度新中标未签约项目16个,金额93.57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在建项目的合同总额为2181.39亿元,其中累计已确认收入总金额为856.23亿元,剩余未完工总金额为1325.16亿元。
【点评】浙江交科92.18亿元的新签项目规模显示浙江交科在基建领域的持续拓展能力,2181.39亿元的合同储备为其业绩提供较强确定性。但需注意未完工金额占比高达60.7%,未来收入确认节奏将直接影响现金流和利润表现。
4月29日,每日经济新闻讯,4月29日,上海建工公告称,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403.2亿元,同比下降46.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9亿元。从资产方面看,公司报告期内,期末资产总计为3486.82亿元,应收账款为531.16亿元;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2.80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842.30亿元。
【点评】营业收入变动原因为:本季度新签合同金额下降,订单执行进度放缓。净利润变动原因为:本季度营收下降,毛利同比减少,金融资产同比下跌。地产和投资业务不及预期,影响整体盈利能力。
4月29日,澎湃新闻讯,4月28日,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建筑实现营业收入5553.4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50.1亿元,同比增长0.6%。在地产业务方面,报告期内,中国建筑重点布局核心城市核心区域,新增土地储备195万平方米,全部位于一线、强二线及省会城市,期末土地储备7625万平方米。中海地产权益销售额、新增土地货值稳居百强房企前列,中建智地、中建信和、中建东孚等合约销售额实现稳健增长。
【点评】公司营业收入增长原因为公司持续强化项目全周期履约管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同时,精准把握政策导向,主动拓展客户资源储备,全力以赴保障项目交付进度与品质,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04月25日,证券时报讯,4月25日,华阳国际发布了2024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尽管受房地产行业调整及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滑,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1.67亿元,同比下降22.55%;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下降22.33%。然而,公司通过业务结构优化、技术投入深化及新赛道布局,展现出较强的抗压能力与转型潜力。核心业务建筑设计收入同比下降14.98%,但其营收占比从74.16%提升至81.42%。此外,华阳国际积极布局数字文化业务,成立华阳数字文化(江西)有限公司,布局微短剧业务,全年收入达到845.75万元,用户规模突破6.62亿,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点评】华阳国际在2024年面临较大经营压力,但公司通过一系列战略调整和新业务拓展,成功展现出转型潜力。特别是数字文化业务的快速发展,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未来,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和新业务的不断拓展,华阳国际有望实现更加稳健的发展。
04月23日,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讯,中国能建近日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经营数据公告。公告显示,中国能建一季度新签合同额达到了3888.96亿元,同比增长5.75%,延续了近年来的稳健增长态势。从地区分布来看,国内市场依旧占据主体地位,境内市场新签合同额为2874.55亿元,同比增长4.18%;而境外新签合同额则达到了1014.41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0.47%,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能建国际化战略的显著成效。在业务类型方面,工程建设类项目表现突出,新签了1867个项目,合同额高达3640.54亿元,同比增长15.51%。其中,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领域合同额达1680.26亿元,同比增长20.04%;城市建设板块增速强劲,合同额738.87亿元,同比激增57.79%;传统能源新签合同额也实现了6.06%的增长。此外,勘测设计及咨询类业务也展现出高成长性,新签3717个项目,合同额65.22亿元,同比增长41.36%。工业制造类与其他业务类分别实现合同额91.30亿元和91.91亿元。
【点评】中国能建在2025年一季度继续保持了稳健的增长态势,新签合同额再创新高。这不仅得益于国内市场的稳定表现,更离不开其国际化战略的深入推进。未来,随着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等领域的持续发展,中国能建有望迎来更多机遇。
04月21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讯,4月18日,中交集团董事长王彤宙在柬埔寨首都金边拜会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务实合作进行座谈交流。4月17日,在习近平主席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柬埔寨政府与扶南德崇江海联运公司正式签署柬埔寨扶南德崇综合水利工程项目PPP协议。签约仪式由中交集团董事长王彤宙陪同柬埔寨王国副首相兼发展理事会(CDC)第一副主席孙占托出席。该项目是推进中柬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钻石六边”务实合作,携手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柬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PPP合同》由孙占托与项目公司代表H.E Ieng Sunly共同签署。在签约仪式上,还一并签署了其他关键法律文件,包括《股东协议》《投资协议》《设计-采购-施工(EPC)合同》及《运营维护合同》,全面构建起项目执行及长期合作的制度框架。
【点评】柬埔寨扶南德崇综合水利工程项目是柬埔寨首个国家级内河航运工程,也是中资企业在海外实施大型综合交通运输类项目的一次创新突破。项目线路北起巴萨河,通过内河原河道疏浚和局部开挖,南至白马出海口,航道总长151.6公里,设计通航标准为3000吨级。通过新挖运河、河道疏浚、航运枢纽建设及配套堤防和护坡、房建和导助航设施,助力柬国打造功能完善的内河航道网络,填补交通运输体系空白,保障水运安全。同时,项目具有水资源综合利用和农业灌溉功能,将带动提升沿线农业生产能力。
4月16日,中国证券报讯,4月15日,中国建筑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2024年新签合同额4.5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19万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1.9亿元。新签合同额中,建筑业务中,从行业来看,基础设施签约14,149亿元,同比增长21.1%;从地区来看,境外签约2110亿元,同比增长20.3%。业内人士分析,中国建筑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业务覆盖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聚焦基础设施、房建、工业园区等领域。公司2024年海外市场新签合同额增速高于国内市场,公司在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势明显,未来有望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为长期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点评】中国建筑第19次获得国务院国资委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A级,位居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第14位并入选中国ESG影响力榜,位列Brand Finance“2024年度中国品牌价值500强”榜单第13位、蝉联全球行业首位,持续入选中证50、上证50、富时中国A50、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等重要指数,保持全球建筑行业最高信用评级。
4月16日,中国房地产网讯,4月15日,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建工”)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上海建工实现营业收入3002.1亿元,同比下降1.4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6亿元,同比增长39.15%,其效益增速高于规模增速。总资产达到3868.7亿元,同比增长1.25%。上海建工系统实施“稳固大上海、决胜长三角、聚焦万亿GDP城市”经营策略,长三角区域的业务比重达到83%。在上海市场新签合同2804亿元(占总额72%),参与上海60%重大工程,在上海市场获取绝对优势。加速房产去化,海玥黄浦源全年销售68亿元,长租公寓“玥里”对外营业,房产开发毛利率回升至9.78%。成立集团审计中心,推进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管理能级不断提升。
【点评】在建筑行业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上海建工成绩亮眼,其净利润逆势增长的背后是紧跟时代浪潮的精准战略。
4月16日,经济观察报讯,4月15日,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累计新签合同金额为人民币645.48亿元,同比下降44.03%。在2025年第一季度,上海建工的建筑施工业务新签合同金额为511.32亿元,同比下降51.01%。与此同时,设计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金额为16.57亿元,同比增长74.03%。建材工业新签合同金额为69.93亿元,同比下降10.25%;房产开发新签合同金额为12.58亿元,同比增长101.38%。城市建设投资新签合同金额为12.7亿元,其他新签合同金额为22.38亿元,同比增长42.47%。此外,上海建工在一季度中标重大工程施工项目共9个,总金额为68.38亿元。
【点评】上海建工表示2025年将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深度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战略导向,坚持市场优先、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稳健发展、坚持追求卓越,持续打好四大攻坚战,不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坚决打好“十四五”收官之战,全力以赴市场攻坚,全年力争新签订单4000亿元。
4月11日,厦门日报讯,AI正成为建筑行业智能升级的重要驱动力,4月10日,厦企垒知集团发布AI战略,集中展示垒知工具箱(LetsToolkit)、垒知机器人(LetsRobot)、垒知装备(LetsGear)等最新AI产品线,正式推出行业内首个覆盖“设计-施工-运维”全产业链的AI全栈解决方案。发布会同时举行了以“AI共生:建筑AI与AI建筑”为主题的创新论坛,汇聚厦门建筑业主管单位、行业协会、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以及国内信创、AI领域厂商,共同探讨AI在建筑行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在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当下,建筑行业也正迎来深度变革。垒知集团将AI技术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打造从开发工具到智能硬件的完整产品矩阵,填补了国内建筑产业AI全链路解决方案的空白。作为垒知战略级AI载体,论坛上,新一代智能体产品家族LETS AI+正式亮相。目前,垒知集团已经将AI贯穿于设计、审图、合同、项目管理等环节,并已在建筑、智造等领域落地应用,助力建筑行业企业快速构建专属AI能力。
【点评】AI将重构建筑业价值链条,催生“算法定义建筑”新范式。接下来,行业的关键突破点在于构建万亿参数级建筑行业大模型,实现设计建造运维全链条智能闭环,形成人机协同新工作模式,建立基于区块链的AI决策追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