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养老行业发展报告(预测篇)(2025-03-26)
2024年以来,我国养老产业整体稳步发展。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我国养老产业整体稳步发展。截至2024年末,全国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4.3万个,其中养老机构4.0万个。养老地产方面,尽管国内险企的养老生态布局整体仍处初级阶段,但头部险企开发速度加快,全国版图初步成形;参与模式由重资产运营模式逐步转向轻重结合。养老金融方面,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3449万人,较上月增加1万人;同比增长0.59%,增速有所下降。截至2024年12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3830万人,同比小幅减少0.78%;较上月末减少396万人,较上年末减少692万人。投融资方面,预计到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20万亿元。展望2025年,未来应持续关注银发旅游市场,持续净化旅游市场环境,优化适老助老设施,才能让老年人旅游更安心,银发旅游市场活力更充沛。随着社区功能的进一步拓展,社区养老食堂有望成为连接家庭与社会的桥梁,展现出深远的社会价值和发展潜力。
2025年中国养老行业发展报告(展望篇)(2024-12-03)
截至2023年末,我国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8.64亿人,较2022年减少1200余万人;16~59岁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1.3%,较2022年下降0.7%。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4.4万个,其中养老机构4.1万个。全国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4.4万个,其中养老机构4.1万个,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机构971个。我国养老服务床位达820.4万张。伴随着养老需求的变化,对养老地产提出更高要求,养老地产不在仅仅局限于居住养老功能,而是要求其功能趋于多样化,且预计随着老年需求不断升级,未来养老地产会迸发出更加多样化的功能设施。2024年以来,多地出台政策,推进养老服务与设施提质升级。我国日益健全的标准体系为养老服务业提质扩容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基本养老服务是指由国家向老年人提供的,旨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必需的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务,包括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等内容。
2024年中国养老行业发展报告(年度篇)(2024-07-26)
随着我国养老产业的加速发展,大批养老企业涌现。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注册登记的提供住宿的民政机构共计43312个,同比下降0.08%;其中,养老机构共计40479个,同比降低0.09%。老年人的消费实力已经得到市场印证,越来越火热的养老市场需求,促使养老领域参与者加快投资步伐。2024年1~5月,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至52668万人,同比增长3.4%,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54322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0.06%,即331万人,反映出在人口结构调整、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的大环境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进展缓慢。政策方面,国家“十四五”规划将积极应对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发展银发经济,开发适老化技术和产品,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我国养老产业正在快速发展,随着养老产业生态的逐步完善,未来市场活力将进一步被激发,企业将不断迎合市场变化,拓展多维发展,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2024年中国养老行业发展报告(预测篇)(2024-03-29)
2023年,我国养老产业整体稳步发展。人口结构方面,60岁及以上人口为29697万人,占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1676万人,占15.4%。“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迈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前后,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养老服务业方面,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4.4万个,其中养老机构4.1万个。养老金融方面,2023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2121万人,较上月增加190万人;同比增长3.52%,增速小幅下降。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4522万人,同比小幅减少0.78%;较上月末增加22万人,较上年末减少430万人。建议投资者关注老服务的“居家化”改造、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升级、社区支持下居家养老模式创新等将陆续在我国进行尝试。
2024年中国养老行业发展报告(展望篇)(2023-11-28)
我国养老产业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积累,逐渐由初创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养老地产方面,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地产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预计2023年我国养老地产市场空间将达到22.3万亿元。养老金融方面,2023年1~8月,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至51415万人,同比增长3.23%;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54483万人,同比减少0.43%。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共有13.61万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达到3084.58万人,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规模达到3.06万亿元。此外,税惠政策效能释放,个人养老金开户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全国36个先行城市(地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人数4030万人。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趋势,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建议投资者支持机构开发个人养老金产品,促进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发展;支持软硬件产品优化升级,满足老年人个性化需求;支持智慧养老产品研发与服务推广。
2023年中国养老行业发展报告(年度篇)(2023-09-07)
?2022年以来,我国加快推进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协同发展,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截至2022年末,全国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养老机构4.0万个,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38.1万个。养老服务床位822.3万张,较2012年底的416.5万张翻了近一番,发展卓有成效,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共计40581个,同比增长1.3%。从近几个季度数据来看,养老机构整体增速已明显放缓,大型养老机构新增较历年减少。预计2023年,养老服务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全国养老机构数量将保持1%以上的增速,年底或将突破4.1万个。2023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养老服务保障,推动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加强配套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建设,在税费、用房、水电气价格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推进医养结合,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优化老年人等群体就医服务。信贷建议上,支持软硬件产品优化升级,满足老年人个性化需求;支持智慧养老产品与服务推广,提高养老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适度支持国有企业布局养老产业,以规模效应降低运营成本;支持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服务,助力社区和居家养老创新发展。
2023年中国养老行业发展报告(预测篇)(2023-04-28)
2022年,我国养老产业整体稳步发展。养老服务业方面,年末全国共有养老机构4.0万个,养老服务床位822.3万张,数量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较上年明显放缓。养老地产方面,尽管国内险企的养老生态布局整体仍处初级阶段,但头部险企开发速度加快,全国版图初步成形;参与模式由重资产运营模式逐步转向轻重结合。养老金融方面,截至2023年3月底,社保基金累计结余7.75万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委托资金权益超1.65万亿元;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数达3324万人。投融资方面,养老概念板块共有98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房地产公司和保险公司是养老地产项目的投资主力。从事智能家居、适老化改造的企业竞争将加剧,行业面临整合。建议投资者深入挖掘老龄社会潜能,适时参与银发经济;关注个人养老金制度扩容相关政策,支持我国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发展;关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领域,支持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养老驿站等业态发展;关注养老护理员市场供需状况,支持相关培训业务,助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2023年中国养老行业发展报告(展望篇)(2023-01-19)
2022年以来,我国养老产业整体稳步发展。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2022年9月末,全国养老机构数量达40466个,同比增长3.0%。疫情期间养老服务开展困难,导致养老床位总数减少至812.6万张。养老地产领域仍存在盈利瓶颈,中国太保、泰康保险等大型险企进一步布局养老社区。养老保险方面,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总参保人数已达10.47亿人;基金累计结余近6.8万亿元。多地出台政策,规划未来三年养老服务业发展路径;需求和政策的双重利好,将撬动养老产业万亿蓝海市场。展望2023年,多家大型企业积极开展“物业+养老”服务,在实践中探索发展新业态;随着“候鸟式养老”渐成热门,相关企业或布局旅居目的地;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逐步落实,商业养老保险参与个人养老金的范围将进一步拓宽;国内或将出现首个以养老为主业的上市公司;银保监会规范投资方式,将设置“保险+养老社区”业务门槛。建议投资者关注健康老龄化,支持医养结合走进社区;支持智慧养老技术迭代升级,研发赋能智慧养老;支持物业企业开展养老服务,探索“物业+养老”新业态。
2022年中国养老行业发展报告(年度篇)(2022-08-31)
我国养老产业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积累,逐渐由初创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内现存养老相关企业27.9万家;其中,2022年上半年新增2.7万家,同比增加8.3%。2021年我国养老产业总规模约为6万亿元,预计2022年有望增至6.5万亿元。2022年,我国将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完善个人养老金相关政策;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康复护理等服务;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创新发展老年教育,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预计“十四五”时期,养老产业将成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产业,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拓展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将推进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推动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延伸,整合利用存量资源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推动闲置低效资产改造转型用于养老服务;扩大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供给,将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探索发展家庭养老床位等新型养老模式;开发适老化技术和产品,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
2022年中国养老行业发展报告(预测篇)(2022-03-31)
2021年,我国养老产业整体稳步发展。养老服务业方面,养老机构数、养老机构床位数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较上年明显放缓;社区养老床位数量减少至311.9万张,同比大幅减少8.5%。养老金融方面,全国基本养老保险总参保人数稳步增长至10.3亿人;城镇职工养老基金收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养老基金结余充分;各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持续完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扎实推进;2022年将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投融资方面,大型康养集团开发数字化、智能化产品,推动智慧养老转型;市场将增加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发展一体化、连续性医疗服务;老年网民近1.2亿,社会助力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投资者关注养老储蓄存款、养老理财、专属养老保险、商业养老计划等产品试点,支持第三支柱发展;关注养老领域大型国有企业动向,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关注能够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适老化建设,支持打造涵盖居家、购物、文旅等多场景的“老年友好型”社会。
2022年中国养老行业发展报告(展望篇)(2021-12-01)
2021年以来,我国养老产业整体稳步发展。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2021年9月末,全国养老机构数量达39292个,同比增长6.8%;预计年末有望接近4万个。养老地产的典型代表泰康之家·瓯园于2021年8月动工,湘园、沈园养老社区将于2021年12月开业。随着我国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参加两项基本养老保险的群体在不断扩大,总参保人数已达10.21亿人,预计年内有望增至10.27亿人。截至2021年9月末,我国共有与养老相关的企业超27万家,其中,今年前三季度新增3.92万家。展望2022年,展望2022年,我国养老床位结构将持续优化,重点发展“护理型床位”和“家庭照护床位”等新型适老床位;西部省份养老服务业发展迅速,局部地区供求关系深度调整;保险企业或将尝试“轻资产+重服务+保险产品”模式;我国将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养老驿站亏损严重,未来在短时间内难以扭转;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将大力支持智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15个省市将开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试点;未来将促进养老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2021年中国养老行业发展报告(年度篇)(2021-09-06)
我国养老产业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积累,逐渐由初创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20年,我国养老产业估值约5.4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5.6%;预计2021年全年有望增至5.9万亿元。2021年,我国将继续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促进医养康养相结合,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随着产业政策的不断完善、老年人口消费观念的持续变化,健康养老产业的消费需求将有望得到进一步释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将逐渐得到体现。未来五年,我国将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推动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延伸,整合利用存量资源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完善公建民营管理机制,支持培训疗养资源转型发展养老;加大养老护理型人才培养力度,扩大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供给,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开发适老化技术和产品,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
2021年中国养老行业发展报告(预测篇)(2021-04-01)
2020年,我国养老产业整体稳步发展。养老服务业方面,养老机构数、床位数均实现了近年来罕见的快速增长,行业进一步回暖。预计2021年,养老服务业整体呈现回暖态势,机构数量将实现进一步增长,全国养老机构数量有望接近4万个;到年末,养老机构床位数有望突破500万张。同时,我国社区养老床位数量减少,供求关系深度调整。“十三五”期间,我国每千老年人口床位数未达到35~40张的预定目标;预计“十四五”期间有望实现这一目标。近期,多项行业标准颁布,引导养老服务业规范化发展;多地签署合作协议,加大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力度。
2021年中国养老行业发展报告(展望篇)(2020-12-11)
2020年以来,我国养老产业整体稳步发展,全国养老机构数量、床位数量大幅增加,行业从疫情中恢复并快速发展;预计2021年,西部地区机构养老将进一步集中化,局部供求关系会有深度调整;物业服务企业将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两项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先降后升,预计年内参保人数增速将基本保持平稳,并有小幅增长;预计2021年,商业养老保险被纳入“第三支柱”,老年人健康险产品将更加丰富。2020年以来,政府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为养老产业提供贷款便利;预计2021年,“新基建”赋能智慧养老,将成为投资新热点;虚拟养老院投资潜力巨大,但短时间内难以爆发。政策方面,预计将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两条腿”解决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用经济奖励吸引养老人才,设置新职业增强认同感。建议投资者关注“智慧养老”,支持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工程,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2020年中国养老行业发展报告(年度篇)(2020-08-10)
2019年,养老服务业整体发展较快。2019年下半年,全国养老机构总数迅速攀升,在经历了2019年上半年的发展停滞之后显现回暖态势。截至2019年末,全国共有提供住宿的民政机构36700个,同比大幅增长11.59%;其中,养老机构共计34065个,同比大幅增长14.34%,增速创下近5年来的新高。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抑制了我国部分地区、部分形式的养老服务供给和需求,但是这种供需抑制是暂时的。长期来看,随着2020年第二季度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养老服务行业逐步重新回到正常发展轨道。2020年一季度,全国养老机构总数延续了2019年末的迅速攀升态势,在经历了2019年上半年的发展停滞之后明显回暖。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全国共有提供住宿的民政机构37387个,比上年末增加687个,同比大幅增长17.3%;其中,养老机构共计34729个,比上年末增加664个,同比大幅增长18.6%,二者增速均创下近5年来的新高。
2020年中国养老行业发展报告(预测篇)(2020-03-31)
2019年,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养老产业整体稳步发展,全国养老机构数量、养老床位数量在2019年下半年迅速增加,增速创下近5年新高;但社区床位数量减少,人均床位数难以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国多类养老服务暂停,对我国养老服务供给和需求形成暂时抑制。疫情导致部分养老机构出现亏损,运营面临压力。预计随着疫情得到控制,2020年下半年我国养老服务业或将恢复正常水平。2020年,养老企业打响“电商战”,渠道争夺愈发激烈;疫情加剧养老护理员紧缺,多方加快人才培养;养老机构将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制定疫情防控规章。
2020年中国养老行业发展报告(展望篇)(2019-11-30)
2019年,我国养老产业整体稳步发展,全国养老机构数量、养老床位数量稳步增加;养老行业人才供不应求,未来3年全国将培养200万名养老护理员。养老地产的主要投资者继续集中在房地产企业、保险企业和医药企业;养老产业基础较好的部分地区,或将开始探索养老项目有序进出市场的方案。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波动后稳步增长,基金支出增速已逐渐超过收入增速,收支平衡压力增大;养老目标基金养老目标基金稳健扩容;养老领域违法违规案例增多,需警惕投资风险增大;“老年大学”兴起,老年培训或将成为投资新热点。预计民政部将进一步推进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失信惩戒机制,行业监管趋严。建议投资者支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养老服务,发展智慧养老产业;支持社会力量开办的养老项目;警惕养老服务投资风险上升;关注外资对国内养老市场造成的冲击。
2019年中国养老行业发展报告(年度篇)(2019-08-05)
我国养老产业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积累,逐渐由初创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我国养老产业产值已超过6.57万亿元。随着养老消费不断增长,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立商业养老保险体系,并进一步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业领域,养老人才尤其是护理人才的缺乏已经引起广泛关注,预计未来,我国将逐步建立养老护理专业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体系和人才培养评价规范。养老地产领域,养老项目连锁化发展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国家有望出台更加细化的养老项目土地利用政策,将有助于降低养老用地成本。养老金融领域,第三支柱个人商业养老金显示出爆发潜力,个人养老需求日趋多元,促使商业养老产品进一步丰富,预计未来5年商业养老保险的保费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
2019年中国养老行业发展报告(预测篇)(2019-04-01)
2018年以来,我国养老产业整体稳步发展,老龄化率提高至17.9%,为养老产业带来了庞大的市场和潜在消费群体。具体而言,养老服务业方面,截至2018年末,全国公立养老机构数量同比增长3.77%,其提供的床位数量随之增长3.40%。居家和社区养老也有一定发展,每千老年人养老床位数小幅增长至29.91张;成都、嘉兴、上海等地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提高养老服务的便利性。预计2019年,随着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制度取消,行业准入门槛将进一步降低,但养老机构监管趋严,并将实行等级划分制度。
2019年中国养老行业发展报告(展望篇)(2018-11-30)
2018年,我国养老产业整体稳步发展,养老服务业、养老地产、养老金融等领域产值都有所增长。养老服务业方面,全国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同比稳步增长3.05%;公立养老机构提供的床位数同比增长3.86%。居家和社区养老持续发展,服务床位数量稳步增长5.96%。每千老年人养老床位数小幅上涨,而各地区具体进度有差异。展望2019年,养老机构数量、床位数量将继续稳步增长,但老年人口的持续增长将迅速消化养老服务业供给增量;民营养老院数量进一步增加,社会力量将发挥更大作用;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将建立,质量管理将更加严格;以“饿了么”送餐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养老送餐模式或将成为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