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中国制药工业百强市场集中度45.1%(2014-05-27)
5月
辉瑞或放弃以1170亿美元收购阿斯利康计划(2014-05-26)
5月26日,据美国媒体报道,辉瑞可能放弃以1170亿美元收购英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的计划,从而令这宗原本有望成为制药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并购搁浅。据悉,辉瑞提出确定收购要约的最后期限是26日,而据熟悉计划的人士表示,辉瑞宣布放弃此次收购的几率很大。此前的4月底...
新和成维生素A提价,行业产能过剩依旧(2014-05-26)
近日,国内维生素A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新和成将维生素A价格提到260元
卫计委启动首批优秀医疗设备产品遴选(2014-05-26)
5月26日,卫计委公告称,为推进国产医疗设备发展应用,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拉动经济增长,降低医疗成本,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司委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启动第一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遴选工作。综合考虑国产设备产能、市场发展空间和产品利用率等因素,选择数字化X线机、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强生与拜耳公布新的生物孵化基地(2014-05-23)
近日,强生与拜耳宣布了创新模式的新型生物孵化基地,旨在与生命科学新兴公司建立关系。德国拜耳日前正式开放其CoLaborator设施,欢迎前三家公司进入其在柏林的专门地点,而强生宣布计划在旧金山修建3万平方英尺场所,该场所将能容纳50家新兴公司。两家公司努力为独立的新兴公司提供资源和专门技术,也给强生与拜耳确定并合作有前景新项目提供机会,这一模式在整个制药业正在获得关注。拜耳表示,CoL...
华兰生物新浆站获批,为近两年来第二个新建浆站(2014-05-15)
华兰生物日前发布关于获批设置单采血浆站的公告,该公司河南滑县单采血浆站突破审批严管终于打开血制品行业的政策希望。此次华兰生物获批建设的河南滑县单采血浆站,是近两年来第二个新建采血浆站。在此期间,除了博雅生物获得四川广安邻水县采血浆站外,鲜有企业拿到采血浆站新建批文。截至目前,天坛生物和华兰生物已有和在建的单采血浆站皆为16个,年投浆量约为500吨;上海莱士去年的实际投浆量约355吨,在收购邦...
干细胞产业前景可期,有望成为下一个待掘“金矿”(2014-04-10)
4月10日,证券时报网消息,仅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的上市股票中,干细胞概念股的相关市值就超过300亿美元。专家预测,全球干细胞产业近两年的潜在市场约800亿美元,而到了2020年前后可高达4000亿美元。有机构研究认为,中国干细胞产业已经形成了从上游存储到下游临床应用的完整产业链,预计未来5年干细胞产业收入将会从目前的20亿增长到300亿,年均增长率达170%。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干细胞产...
未来5年中国干细胞产业收入将达300亿(2014-03-17)
3月17日,中国行业研究网消息,近年来,干细胞技术及开发一直受到国内外资本市场的热捧,仅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的上市股票中,干细胞概念股的相关市值就超过300亿美元。而在国内,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高科技生物产业之一,加快发展这一产业对提高人类生活水平,造福人类健康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据有关机构估计,我国干细胞市场目前在20亿元左右,预计未来5年中国干细胞产业收入将达...
2月并购规模大降,生物医疗遥遥领先(2014-03-07)
3月7日,清科研究统计显示,2月中国并购市场...
欧盟研制出污染土壤修复的新方法(2014-02-26)
2月26日,科技部网站消息,由欧盟7个成员国立陶宛、英国、丹麦、波兰、捷克、西班牙和爱沙尼亚多学科科技人员与创新型中小企业(SMEs)组成的欧洲SORBENT研发团队,利用纸浆与造纸厂的废弃物开发培养的微生物制剂,成功研制出创新型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新方法在大幅度降低技术生产成本的同时,可更好地有效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在环境产业发达的国家,土壤修复产业占整个环保产业的市场份额高达30%至50%。目前,欧盟...
吉林倾力建设国际一流生物质能源基地(2014-02-25)
2月25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消息,近日,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责任公司与吉林石化研究院合作开发的“玉米秸秆生产燃料乙醇关键技术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尤其是在预处理技术与混合糖发酵生产乙醇工程菌株构建上开展了多项创新,标志着我国非粮燃料乙醇技术研发工作正在提速。吉林燃料乙醇项目不仅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布局,而且作为可再生的替代能源和绿色能源,对于吉林的生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作为吉林...
泸州老窖国家固态酿造技术研究中心通过验收(2014-02-16)
近日,国家科技部下发了《科技部关于2013年度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验收结果的通知》,泸州老窖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通过最终验收,成为固态酿造行业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验收专家组认为,固态酿造产业归属于生物产业,是我国农副产品高值化深加工的重要途径,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并充分肯定了固酿中心的行业价值和研究成果。
首张生物航煤许可证落户中石化(2014-02-16)
日前,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向中国石化颁发了1号生物航煤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CTSOA),中国第一张生物航煤生产许可证落户中国石化。这标志着备受国内外关注的国产1号生物航煤正式获得适航批准,并可投入商业使用。中国由此跻身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之一。生物航煤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航空煤油。此次获得适航批准的1号生物航煤以棕榈油和餐饮废油为原料。中国石化也由此成为国...
上海2013年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破600亿元大关(2014-01-21)
1月19日,从上海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获悉,2013年上海市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再创新高,达620.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据悉,这已经是上海技术合同连续十四年排名全国第二。2013年技术交易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新能源和高效节能等技术领域。其中生物医药类技术交易去年成交额达到87.02亿元,同比增长28.6%,占比最高。排名第二的是技术进出口交易,成交金额247.78亿元...
2013年海洋生产总值预计达5.4万亿元(2014-01-20)
1月17日,从国家海洋工作会议上获悉:2013年,我国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持续加大、海洋区域布局不断优化,海洋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全年海洋生产总值预计达到5.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9%。海洋生物药业与制品业成为新亮点;海水综合利用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有序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初步形成环渤海、长江口、海峡西岸、珠江口产业聚集区。
国内首套全生物氧化技术乙烯废碱处理装置投运(2014-01-16)
截至目前,国内首套全生物氧化技术乙烯废碱处理装置—兰州石化公司年12.8万吨全生物氧化技术乙烯废碱处理装置试投运十余天,运行良好。这套装置主要包括废碱稀释中和、废碱液污水生物处理和尾气净化等工艺处理单元,采用全生物氧化废碱处理技术,是国内首套采用此技术的装置。兰州石化此套装置2013年3月破土动工,11月18日实现中交,设计处理废碱能力为每小时16吨。12月31日,装置正式向系统引入污泥及废碱液,处理...
巢湖将建世界最大抗体药生产基地(2014-01-14)
日前,“安徽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半汤生物经济先行示范区指挥部”在合巢经开区正式揭牌,启动生物医药产业园、健康产业园区项目,打造世界最大抗体药生产基地。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产值1000亿元,解决当地5000人就业。作为整个生物经济示范区的“发动机”和“心脏”,生物医药产业园将是今年的工作重点,这也是打造“世界最大”抗体药生产基地最核心一环。示范区将以生物经济体系为主导,同时带动其他产业...
“体内医生”治疗癌症,纳米机器人或成明星产业(2014-01-09)
日前,韩国未来创造科学部宣布,韩国全南大学细菌机器人研究所已研发出世界上首个可治疗癌症的“体内医生”——纳米机器人(nano robot),可对大肠癌、乳腺癌、胃癌和肝癌等高发性癌症进行诊断和治疗。据悉,该机器人目前已经在动物身上取得成功实验。业内人士预计,2014年,全球纳米技术产业市场规模将达2.6万亿美元,相当于IT和通信两大行业的总和。未来20-30年,纳米技术有望广泛应用于信息、能源、环保、生物医...
世界首创人工角膜获临床资格(2014-01-07)
日前,青岛市重要科研成果、世界首创的人工角膜——组织工程人工角膜项目顺利通过国家有关机构检测,获得进入临床资格。据了解,该项目由中国海洋大学等机构联合攻关研发,以海洋生物胶原蛋白为载体支架,培养出与人角膜组成结构、生理功能高度一致的人工全层眼角膜。在一到两年的临床试验后,该产品将进入批量生产阶段。目前,困扰角膜移植的最大难题就是供体不足。而人工眼角膜是以人的角膜细胞为种子,可以无限繁...
年产40万全基因组数据,国内最大基因生产中心运行(2014-01-06)
近日,华大基因武汉生产中心正式运营,并进入生产阶段。该中心承担华大科技的全球测序任务及华大医学与健康的全国生产工作,在科技服务方面,将围绕人、动植物、微生物三大方向,满足科研合作伙伴从医学到农业、从基础到应用的多重需求;在医学健康应用领域,将提供个体基因检测服务。华大基因首席运营官尹烨介绍,投入运行后,该中心的年数据产出量可达1.2PB(即1.2×106GB),相当于40万人次的全基因组数据,规模和...
预期产值超千亿,中美高科技转移平台落户前海(2013-12-20)
2013年12月20日,在深圳举行的“中美科技创新与合作高峰论坛暨广大?康奈尔中美科技转移中心揭牌仪式”上,前海再次传出打造全国高科技转移平台的重要讯息,标志着中美高科技转移平台落户深圳前海。据悉,GCITC主要功能是着力批量引进美国康奈尔大学及常春藤盟校等西方顶尖高校的创新科研成果,立足前海、面向中国乃至全球作市场化转移。GCITC目前已在前海注册了5家项目公司,涉及生物科技、免疫医疗、功能食品、健康...
中国医药结盟古巴公司,拓展生物技术(2013-12-15)
近日,中国医药公司表示,公司日前与古巴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可能的合作内容包括建立合资企业、引进古巴生物技术和医药产品等。据了解,古巴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集团现拥有38家生物技术及医药企业,生产古巴881种基本药品中的560种。其产品在50多个国家经销。另外,公司的医疗器械代理业务将向第三方诊断业务延伸,公司希望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第三方诊断空白市场较多的北方地区,目前...
中国医药牵手古巴生物公司,升级版国际化蓝图拉开序幕(2013-12-12)
12月12日,中国医药司发布公告,与古巴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可能的合作内容包括建立合资企业、引进古巴生物技术和医药产品、加强双方贸易往来以及开展医药研发领域的合作。第70届全国药品交易会上,中国医药发布了国际化蓝图V2.0,表示将融合重组后各项业务的协同效应,以人参及甘草等天然药物全产业链、医疗器械进口集成服务、海外高端药品代理、原料及普药产品出口、阿托伐他汀钙胶囊...
美国投资3800万支持下一代机器人研发(2013-12-03)
12月3日,据科技部消息,日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立卫生研究院、农业部和国家航空航天局联合宣布一项3800万美元的重大投资,以支持国家机器人计划开展下一代机器人研发。受资助项目的研究方向包括先进制造协同机器人(人类合作者)以及民用和环境基础设施,卫生保健,军用和国土安全,空间和海下探索,食品生产、加工和营销,生活质量改进和驾驶安全等领域的机器人。
青海:十五个重大产业基地推动工业经济升级转型(2013-12-03)
12月3日,据工信部网站消息,青海省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推动十五个重大产业基地建设,逐步建立起以产业集群化和产业融合为特征的新型工业体系雏形。截至目前,青海省确定的十五个重大产业基地共有405户企业投产运行。1-10月,这十五个重大产业基地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868.55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已经基本形成了盐湖化工、硅材料及光伏、轻金属冶炼及合金、锂电池材料及锂电池、特色生物、特色轻工等...
前10月,山西新兴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50.7亿元(2013-12-03)
12月3日,据工信部网站消息,1-10月,山西省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537.3亿元,新兴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50.7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52.3%。数据显示,1-10月,山西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步增长,全省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9%,增幅比1-9月回升0.9个百分点。1-10月,以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特色食品、医药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50.7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52.3%。
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引导资金推动新兴产业发展(2013-11-25)
据工信部网站11月25日报道,江西省政府去年设立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引导资金以来,共安排6.62亿元人民币资金扶持82项重大项目,撬动了172亿元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09亿元、利税107亿元。目前,江西已启动2014年投资引导资金重大项目申报工作,将重点扶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锂电及电动汽车、节能环保等6大产业。
山西今年前三季度新兴产业投资增长43.4%(2013-11-22)
11月22日,工信部公布统计数据显示,山西省今年前三季度完成新兴工业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54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4%,增幅比全省工业投资增幅高28.3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投资比重为51.4%。装备制造、建材、煤化工三大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位列新兴产业前三名,分别达到439.5亿元、252.5亿元、210.1亿元,分别占工业新兴产业投资的28.5%、16.3%、13.6%。医药行业前三季度增速达到77.3%,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攀升,民企占比超7成(2013-11-16)
11月16日,《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14》在深圳首发。报告指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加快,2013年以来,在整体经济低迷的状况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逆势上扬,部分产业增长速度为工业总体的两倍左右,成为宏观经济的重要引领力量。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力量,在7个重要领域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70%,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新能源等产业发展提供了活力,亦增添了动力。
欧盟新增15个微生物耐药性研发项目(2013-11-15)
11月15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对15个研发新项目投资9100万欧元,以解决日益严重的微生物耐药性问题。欧盟委员会负责科研与创新事务的委员奎因表示,将有包括中小型企业、大学在内的44家研发机构参与研发新项目,重点研发新品种抗生素或其他替代疗法,包括噬菌体和疫苗,并探索将纳米技术引入抗生素研发,解决食品链中的微生物耐药性问题。过去10年,欧盟委员会已为欧盟“创新药物计划”的耐药性研发投资8亿欧元。
财政部拨十亿元支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2013-11-15)
11月15日,中国海洋报报道,财政部近日向山东、浙江、福建、广东4省(含计划单列市青岛、宁波、厦门、深圳),下拨2013年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补助资金10亿元,重点支持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海洋装备等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及海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截至目前,财政部已累计下拨20亿元补助资金,以推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广药拟50亿投资医疗健康产业(2013-10-23)
10月23日,广药集团在媒体沟通会上透露,将投资50亿元开拓医疗健康市场,王老吉大健康板块将从凉茶为主的生产制造业向集生产制造、医疗、健康管理等为一体的健康产业综合体升级。相关负责人表示,广药从2012年开始涉足医疗产业。目前全国多地已经开始酝酿出台政策支持健康产业发展,广州市也将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进行大力培育。目前,广药已经组建了医疗产业拓展团队,和多家医院正在洽谈中。
2015年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将达1800亿元(2013-10-23)
10月23日,北京商报消息,近日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朱世龙在北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上预测称,2015年北京生物医药产业总收入将突破1800亿元,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中心、高端产品制造中心、人才聚集中心和优秀企业聚集区。据悉,北京市2010年启动的“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即G20工程,推动产业从“小散弱”向“高聚强”转变,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从2009年的不到400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023亿元。
中国生产的疫苗首次通过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2013-10-09)
10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通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通过了WHO的疫苗预认证,成为中国通过WHO预认证的首个疫苗产品。这标志着在经历了不懈的努力后,中国疫苗产品的监管、研制和生产获得了国际的广泛认可,产品得以进入国际市场。因中国产疫苗产品的质量、产能和价格优势,将为发展中国家儿童免于乙脑危害提供有力支撑。
独一味收购三宝堂生物,进军保健品领域(2013-09-13)
9月11日,独一味公告,公司与王玉良、孙毓宏、王仁祥三人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书,公司以自有资金1180万元受让三人合计持有的白山市三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0%的股权。独一味表示,中国保健行业是朝阳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本次收购是实现公司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公司正式迈入保健品领域,将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据悉,三宝堂以长白山丰富的特产资源为依托,专业生产绿色食品、保健品为主。
安进104亿美元购Onyx下注抗癌药品市场(2013-09-02)
美国生物制药巨头安进(Amgen)日前宣布,已与抗癌药生产商奥尼克斯制药公司(Onyx Pharmaceuticals)达成104亿美元收购协议,交易以全现金的方式进行,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完成。这项交易将创下生物医药史上第五大收购案纪录。交易完成后,安进将取得多发性骨髓瘤药品Kyprolis的全部权益。华尔街分析师预估,Kyprolis的年销售额能达到22.3亿美元。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评估工作启动(2013-08-29)
8月29日,国务院医消息,国务院医改办定于今年8月-9月会同中央编办、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国家卫计委、中医药局组织开展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评估工作。评估要围绕改革试点的主要政策措施为:落实县级政府办医责任、取消药品加成后重构补偿机制、改革县级医院人事分配制度、建立药品和耗材采购供应机制、完善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基本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加强行业监管、推进人才队伍建...
复星上半年完成3起海外并购,9月或再下一城(2013-08-28)
8月28日,复星国际有限公司公布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投资额达54.3亿元,大大超过去年同期。上半年共完成3起海外并购,分别为美国知名女性时装奢侈品牌St.John、从事医疗美容器械设计、开发、制造及销售之全球医疗科技公司以色列AlmaLasers及专注于个性化药物剂量诊断化验的美国Saladax。近日复星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信军透露,公司将于9月份发布关于“大文化”的海外收购计划。
中国3D打印研究院落户南京,一期政府主导投资2亿(2013-08-13)
8月13日,科技日报报道,中国3D打印研究院日前在南京紫金(江宁)科创特别社区成立,一期政府主导投资2亿元。该研究院将成为中国3D打印技术研发的最强基地和国内3D打印行业的领军单位。该研究院由全国3D打印领域唯一的院士卢秉恒教授牵头,集成国内外研发力量,重点开展医疗康复、航空制造、航天科技、汽车研发、生物制造等领域3D打印工艺、装备、材料、应用等产业化技术研发,逐渐实现技术转化,优先在建设地孵化。
中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细胞组织3D打印机研发成功(2013-08-07)
8月7日,中国政府网消息,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科学家近日自主研发出一台生物材料3D打印机,该3D打印机使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水凝胶材料或活细胞,目前已成功打印出较小比例的人类耳朵软骨组织、肝脏单元等。多位医学专家出具鉴定报告认为,这台生物材料3D打印机具有打印生物材料种类多、对细胞损伤率低、打印精度较高等特点。在生物材料兼容性、细胞打印特性等参数上在同类产品中处于国际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