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业集团签署印尼垃圾场填埋气资源化利用特许经营协议(2025-10-24)
10月24日,中国环境报讯,作为全球人口第四大国,印度尼西亚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垃圾围城”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消费水平提升,垃圾填埋场超负荷运行、环境污染及能源利用率低下等问题持续加剧,亟需系统性解决方案。为此,印尼政府今年正式出台一系列政策,旨在通过鼓励投资、推广新技术,推动垃圾处理行业向资源化和能源化转型。中国水业集团作为专业致力于垃圾填埋场填埋气发电领域的领头兵,在2023年提出全...
10月24日,中国环境报讯,作为全球人口第四大国,印度尼西亚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垃圾围城”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消费水平提升,垃圾填埋场超负荷运行、环境污染及能源利用率低下等问题持续加剧,亟需系统性解决方案。为此,印尼政府今年正式出台一系列政策,旨在通过鼓励投资、推广新技术,推动垃圾处理行业向资源化和能源化转型。中国水业集团作为专业致力于垃圾填埋场填埋气发电领域的领头兵,在2023年提出全...
10月24日,中国环境报讯,10月23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生态环境权益交易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实施方案明确,着力打造服务中部地区和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权益交易中心。到2027年底,建成制度完善、产品丰富、市场活跃、平台功能完备的生态环境权益交易平台;2030年底,全面建成制度更加健全、市场丰富多元、服务体系完善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权益交易中心。构建包括生态环境权益要闻动态、市场主体信息、...
10月23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印发《淮河流域重要及跨省河湖健康评价成果通报(2021—2024年度)》,总结淮河流域191个重要及跨省河湖健康评价成果,呈现流域河湖健康状况。按水利部部署安排,2021年起,淮河水利委员会会同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湖北5省河长办,系统开展河湖健康评价与健康档案建立工作,完成流域内191个重要及跨省河湖304个河段湖片的健康评价。结果显示,淮河流域河湖整...
10月23日,中国环境报讯,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动力电池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根据电池使用寿命推算,我国即将迎来动力电池规模化退役阶段。据统计,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量突破30万吨,对应市场规模超480亿元,预计到2030年国内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大力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2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
10月22日,中国环境报讯,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起草了《加快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提升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 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水平行动方案》,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行动方案》共4章,包括工作目标、“硬件”和“软件”2方面重点任务、工作要求等。《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到2030年,现代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全面建成,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10月22日,中国环境报讯,10月17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皖豫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产业创新、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18项具体举措。《方案》明确,力争通过5年努力,实现省际毗邻地区基础设施便捷高效互联互通、特色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将该区域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发展新样板。《方案》提出,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淮河生态环境...
10月21日,中国环境报讯,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开幕式19日在上海举行,交通运输部发布《国际绿色航运走廊合作倡议》。秉承自愿性、开放性原则,《国际绿色航运走廊合作倡议》提出共同采取七方面措施,推动国际绿色航运走廊合作:稳步推进国际绿色航运走廊建设,形成国际绿色航运走廊合作网络;推动绿色低碳船舶发展,逐步提高国际绿色航运走廊航线上清洁能源船舶的比重;打造(近)零碳港口,推进在港船舶使用岸电...
10月21日,中国环境报讯,国务院总理李强10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落实情况汇报,部署拓展绿色贸易的有关举措,研究进一步做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工作,审议通过《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草案)》。主要内容分七章45条,确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履责、社会参与”格局,建立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统一规划监测点位并实现全国联网。强化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完整”要求...
10月20日,中国环境报讯,在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中,中国郑重承诺,到2035年实现全经济范围内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较峰值水平降低7%至10%。根据首次履行双年透明度报告义务的官方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一次双年透明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披露的2020—2021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全经济范围内温室气体作为气候和环境管理的重要领域,其范畴广泛且复杂,不仅限于传统认知中的二氧化碳(CO2),...
10月20日,中国环境报讯,为科学规范湖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由湖南省发布的《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程》(DB43/T3224-2025)(以下简称《技术规程》)于10月18日正式实施。《技术规程》由湖南农业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农业生态课题组牵头,联合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等多家单位起草,根据湖南丘陵山地农田的生态特征,突出“分类施策”理念,从统一监测标准、细化技术方法、构建完整体系...
10月17日,中国环境报讯,“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这五年,我国共完成了国土绿化面积5.49亿亩,其中造林面积1.85亿亩,相当于一个福建省,新增森林蓄积量相当于一个大兴安岭林区。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5%,为全球贡献了大约25%的新增绿化面积,成为世界上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
10月17日,中国环境报讯,10月1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等九部门印发《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行动方案(2025—2027 年)》的通知。《行动方案》要求,到2027年底前,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各项重点任务取得明显进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其中提出,编制并实施设施建设和改造行动计划。依托已有普查成果和补充调查数据,进一步摸排...
10月16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建立跨10部门的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协同推进机制。《通知》旨在通过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有效解决资源所有权人缺位、权益落实不充分、资源配置碎片化等问题,推动实现资源高水平保护与高效率利用的有机统一。组合供应将过...
10月16日,中国环境报讯,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办法提出,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各类项目性质和特点、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区节能降碳目标完成情况等,统筹支持各地节能降碳项目建设,适度向碳达峰碳中和、节约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突出的地区以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倾斜。办法提出,本专项支持内容包括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项目、煤炭消费清洁替代项目、循环...
10月15日,中国环境报讯,地处青海省东北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坐拥祁连山、青海湖两个国家公园(候选区),依托“一湖两区三河”的独特区位优势,成为青海省重要生态屏障、关键水源涵养地及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中的关键节点。这里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要素交融共生,守护其生态环境对维护区域乃至国家生态平衡意义重大。近年来,海北州将生态项目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引擎”,在项目谋划、实施、管理全链条持续发力,...
10月15日,中国环境报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等要求,规范地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氨气减排核算工作,生态环境部日前面向社会公开征求针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氨气减排量核算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的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5年11月10日。《指南》适用于规模化生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养殖场氨气减排量核算,...
10月14日,中国环境报讯,日前,黑龙江省河湖长制办公室联合省水利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旅厅、省国资委、中国人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等部门出台《关于在幸福河湖建设中拓展河湖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依托幸福河湖建设打造冷水鱼生态养殖、滨水民宿、亲水露营地、水库淤积物资源化利用等标杆项目...
10月14日,中国环境报讯,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治生态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规范海洋环境中微塑料监测,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的《海洋微塑料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范》)近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5年10月31日。《规范》明确适用于表层海水、海滩沉积物、海底沉积物、海洋生物体4类介质中微塑料的监测,系统规定...
10月13日,中国环境报讯,“十四五”期间,我国气象科技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构建了气象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着力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风云卫星、北斗探空、天气雷达等探测装备、技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数值预报模式实现自主可控,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技术等前沿技术与气象融合应用不断深入,“风雷”“风清”“风顺”“风宇”气象预报模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远洋气象导航、全球碳源汇监测核校等一批创...
10月13日,中国环境报讯,10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2025年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揭榜任务面向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领域实际需求,聚焦高盐废水处理回用、干式烟气净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识别监测等难点问题,共设立28项任务榜单。任务实施期为2年,入围揭榜单位按照要求开展集中技术攻关工作,并进行应用验证。工业和信息化部...
10月11日,中国环境报讯,“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步子,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十四五”时期,我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三北”工程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森林覆盖率达25.09%,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双增长”;大江大河治理成效显著,生物...
10月11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会同广东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非营运类老旧中重型货车淘汰更新补贴和大气污染物减排财政激励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长期处于国家补贴政策空白地带的非营运类国三、国四中重型货车,推出专项财政补贴政策,通过强化资金引导作用,鼓励车主主动淘汰老旧高排放车辆,置换清洁能源货车。根据《通知》要求,补贴政策分为“提前淘汰补贴”和“淘汰更...
10月10日,中国环境报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发布的三项新污染物相关团体标准于10月9日正式实施。其中,《城镇污水处理厂新污染物排放因子建立指南》(T/CSUS 106—2025)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新污染物排放因子建立的工作流程和方法,可以用来估算城镇污水处理厂新污染物的排放量。《城镇水环境中优先控制新污染物筛选指南》(T/CSUS 107—2025)规定了饮用水水源区、娱乐用水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等功能的河...
10月10日,中国环境报讯,最高人民法院9日发布4件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破坏耕地犯罪典型案例,分别体现人民法院依法打击“非法压占类”“非法挖损类”“非法采矿类”破坏耕地犯罪,以及单位实施的破坏耕地犯罪,引导社会公众增强耕地保护意识。“压占类”破坏耕地行为常以“改良土壤”“项目建设”等合法名义为掩护,在耕地上倾倒渣土、堆放废弃物等,严重破坏耕地耕作层。在一起案例中,被告人朱某利等人以开发建设农业...
10月9日,中国环境报讯,2025年,全国飞灰资源化项目加速落地,中标项目数量显著增长,价格区间逐步理性回归,区域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一、中标情况:2025年飞灰资源化中标项目共计20个,地域分布高度集中,浙江省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共有约17个项目落地;江苏与安徽两省则仅有零星项目。二、中标单位:11家环保企业瓜分20个项目。其中虎鼎环保在浙江拿下5个项目,稳居榜首展现出较强的区域竞争优势。夏江环保、蓝城环...
10月9日,中国环境报讯,基于2025年30个公开中标项目数据,对电除尘市场竞争格局、项目分布及趋势进行分析。中标单位:本次30个中标项目由9家企业共同瓜分,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特点。其中,龙净环保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市场表现,以绝对优势领跑市场,成为电除尘器领域的龙头企业。天洁环境、菲达环保等企业则构成第二梯队,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此外,双盾环境、大唐环境等企业也有所斩获。中标...
9月30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河南、山西、陕西三省共同签署《黄河流域(豫晋陕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成为迈上“责任共担、上下游共治、效益共享”协同治理新台阶的重要标志。从“各管一段”到“共治一河”,从“生态修复”到“绿色发展”,黄河流域治理实践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各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黄河经验”。协同共治的底气源于政策体系的支撑。习近平...
9月30日,中国环境报讯,从中核集团了解到,近日,秦山核电联合地方生态环境保护部门推进完成浙江零碳热力有限责任公司与海盐某公司正式签订碳普惠核证减排量交易协议,由零碳热力公司向海盐某公司出让104吨二氧化碳核证减排量,减排量将用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从市场影响来看,此次交易填补了核能供热领域碳普惠交易的空白,为碳普惠市场注入重资产型减排项目的新样本。核能供热这类规模化减排项目的纳入,不仅能丰...
9月29日,中国环境报讯,生态环境部与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的《重点控制的土壤有毒有害物质名录(第一批)》,是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关键举措,核心内容为筛选纳入18 种(类)重点管控物质,涵盖镉、汞、砷等 6 种(类)重金属及无机化合物,以及苯、苯并(a)芘等12种(类)有机物。这些物质均具有强留存性与高危害性,可通过土壤累积产生致癌、致突变等健康风险,并经食物链传导威胁生态系统,涉及采矿业、制造业...
9月29日,中国环境报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7日发布公报说,该组织新认定了26个生物圈保护区,其中包括中国的大青山生物圈保护区和周至生物圈保护区。至此,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中的保护区总数达到785个。大青山生物圈保护区位于内蒙古阴山山脉中段,面积近3900平方公里,是阴山山脉生物及生态系统多样性表现最丰富的区域。保护区拥有约1200种高等植物、300种脊椎动物和1800种节肢动物。周至生物圈保护区位于陕西省...
9月28日,中国环境报讯,陕西省河长办近日印发《陕西省煤炭开采疏干水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部署启动相关行动。据了解,行动计划利用半年时间,开展煤炭开采疏干水取用排总体情况研判、问题排查与整改、结果复核与经验总结、制度健全完善等重点工作,提升煤炭开采疏干水监督管理能力和水平。《行动方案》提出,各地要高度重视专项整治行动,积极组织水利、发展改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
9月28日,中国环境报讯,9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重大示范专项(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成效评估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在呼和浩特市启动。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在科技赋能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方面迈出坚实一步。内蒙古横跨“三北”,生态地位极为重要,是北方防沙带建设的核心区域、东北森林带建设的重点区域、黄河重点生态区的重要区域,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项目瞄准生态安全...
9月25日,中国环境报讯,9月24日,在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上,《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全面反映了全国碳市场2024年以来的建设运行情况,由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报告》指出,新纳入行业制度建设基本完成。目前,生态环境部正按程序加快推进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配额分配方案编制工作。新纳入3个行业的1334家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已公布,碳排放相关数据月度信息化存证...
9月25日,中国环境报讯,9月24日,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发布《全球滨海生态系统状况报告》,该报告是全球首次系统性评估滨海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成果。《报告》显示,全球13类主要滨海生态系统分布呈现显著的地带性特征:热带生态区分布了全球60%以上的河口与泥质岸线、97%的红树林、88%的海草床以及99%的珊瑚礁,温带生态区分布了近50%的基岩和砂质岸线、69%的滨海盐沼以及多数的海藻森林与软体...
9月24日,中国环境报讯,日前从陕西省生态环境厅获悉,今年上半年,陕西省筛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线索163条,筛查率达100%。其中,符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启动条件的78起案件已全部启动,启动率达100%。生态环境损害是指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森林等环境要素和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要素的不利改变,以及上述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今年5月,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做好...
9月24日,中国环境报讯,9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未来两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设定在4%左右。该方案以“稳增长、防内卷”为核心,为中国钢铁行业的结构性调整与高质量发展指明实施路径。《工作方案》提出,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推进钢铁企业分级分类管理,严禁新增产能,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通过产量调控促进优胜劣汰,实现供需动...
9月23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印发《黑龙江省排污许可工作管理制度(试行)》(以下简称《制度》)。《制度》内容包含排污许可证及执行报告的质量管理,以及排污单位的日常管理、执法监管等。在联合审查方面,《制度》提出,首次申请、重新申请排污许可证核发过程中,应按照水、大气、土壤、固体废物、噪声以及自行监测等环境管理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遵循依法、高效、便捷的联合审查。在质量...
9月23日,中国环境报讯,9月22日下午,2025北京绿色发展论坛“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经济发展”平行论坛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举行。论坛期间,“北京市ESG综合服务平台”1.0版(以下简称平台1.0版)正式发布。平台1.0版重点聚焦中小企业ESG信息披露轻量化、简易化、低成本等需求,为本市中小企业提供ESG相关信息采集、信息披露、鉴证评价和服务对接一站式解决方案。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可通过模块化、案例化和协同式在线...
9月22日,中国环境报讯,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小流域+侵蚀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日前在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正式签约,现场达成小流域生态产品开发经营权交易和新增耕地指标交易,两项交易金额超453万元。本次交易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思路,首次探索实施小流域治理与侵蚀沟治理“两类空间融合”、生态产品开发经营权与新增耕地指标“双轨协同交易”的机制,构...
9月22日,中国环境报讯,9月1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整改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指南》适用于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为保证持续有效防止重点场所或者重点设施设备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造成土壤污染,依法自行组织开展的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其他工矿企业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可参照《指南》执行。根据《指南》,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