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权益市场行情向好,7月份标品信托发行数量显著增长(2025-08-12)
8月11日,中证金牛座讯,近日,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发布7月份《资产管理信托市场统计分析》数据显示,7月份资产管理信托整体发行数量环比微降1.13%、规模降16.35%,非标产品发行与成立规模均大幅下滑,而标品信托表现亮眼。标品信托发行1491款,环比增长10.44%,成立数量环比增长17.55%,规模仅微降。增长主要受益于权益市场行情向好带来的投资热度提升。其中,股票与债券投资类产品成立量均明显上升,TOF类信托成为...
上半年非上市人身险企净利润大增,利差损压力仍存(2025-08-11)
8月11日,经济参考报讯,今年上半年,已披露数据的非上市人身险企实现净利润约290亿元,同比大增超200%,保险业务收入突破7600亿元。泰康人寿和中邮人寿跻身“千亿营收”阵营,占全行业三成以上份额,但增速分化明显。整体来看,59家险企中38家盈利、21家亏损,部分中小险企业绩波动较大。行业盈利改善的同时,低利率环境下利差损压力依旧显著,固定收益资产收益率难以覆盖负债成本,优质长久期资产稀缺,资负错配与...
今年以来产业债发行数量及规模同比分别增长46.54%和32.61%(2025-08-11)
8月11日,证券日报讯,截至8月10日,今年已发行2053只、总规模1.83万亿元,发行数量与规模同比分别增长46.54%和32.61%,产业债券市场快速扩容。增长动力包括政策持续加码、企业融资需求旺盛、城投债供给缩量带动、以及市场成熟度与创新力提升。科技创新领域尤为突出,年内科创债发行493只,同比增长61.64%,占比提高2.24个百分点。上交所积极推动高成长产业债常态化发行,年内已落地53只、金额318.15亿元,吸引80余...
位列全国首批,上交所首单数据中心REITs上市(2025-08-08)
8月8日,中证金牛座讯,8月8日,南方万国数据中心REIT在上交所上市,成为全国首批、上交所首单数据中心类REITs。底层资产为位于江苏昆山的国金数据云计算中心,近三年签约率均为100%、计费率超92%,预计2025年年化现金流分派率为5.07%。项目已实现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100%,PUE处于区域领先水平。募集规模24亿元,资金主要用于扩建数据中心以提升算力供给,支持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业内认为,该REITs上市在盘活优...
银行间债券承销“反内卷”再添新规(2025-08-08)
8月8日,经济参考报讯,8月7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承销报价自律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强化银行间债券市场承销报价自律管理,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通知》指出,强化承销报价内部管理。主承销商应根据《关于规范银行间债券市场簿记建档发行及承销有关工作的通知》等制度要求,建立、健全债券承销报价内部管理制度,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承销费报价参与债券项目竞...
债券利息收入增值税新规落地在即,政策性金融债密集发行(2025-08-07)
8月6日,澎湃新闻讯,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自8月8日起,对新发行的国债、地方债及金融债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而此前发行债券的利息仍免税至到期。新规落地前,中国农发行与进出口银行于8月6日集中发行6只金融债,发行规模与数量创2002年以来单日新高,涵盖短、中、长期品种。分析人士指出,金融机构在政策窗口期集中发债,旨在锁定免税红利,降低未来融资成本;机构投资者则倾向配置“老券”,以享受免税收益,...
6月以来三家大行发行TLAC债券2000亿元(2025-08-07)
8月6日,经济参考报讯,自6月以来,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累计发行TLAC(总损失吸收能力)债券2000亿元,用于满足监管TLAC达标要求并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农行两次发行共800亿元,涵盖3+1年、5+1年及10+1年等多期限组合,并设增发机制,认购倍数最高达4倍;交行发行两期合计700亿元,其中首单“固息+浮息”双品种设计引入DR007挂钩机制,拓宽浮息债投资者结构;中行则发行500亿元4年期固定利率债券。TLAC债券为...
银行“二永债”年内发行超万亿元,结构性缺口仍待解(2025-08-06)
8月6日,上海证券报讯,截至8月5日,2025年境内银行共发行67只“二永债”(二级资本债及永续债),规模突破1万亿元,成为补充资本的重要工具。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仍是发行主力,中小银行亦加快“补血”步伐,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尤为集中。低利率环境、信用债供给偏紧及资本需求增长推动了发行提速,但该工具对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有限,存在“后劲不足”问题。二永债在赎回期后资本计入比例递减,且赎回需满足资本充足...
年内券商发债近7700亿元,同比增超32%(2025-08-06)
8月6日,中国经济网讯,截至8月5日,年内券商债券融资规模达7699.89亿元,同比增长32.8%,共发行446只债券,其中证券公司债239只(4396.4亿元)、次级债55只(802.79亿元)、短期融资券152只(2500.7亿元)。中国银河、华泰证券、广发证券等多家头部券商发债规模均在300亿元以上。资金主要用于偿还到期债务、优化债务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及业务扩张。今年科创债发行活跃,共47只,总规模446.7亿元,募集资金主要投向...
7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创年内新高(2025-08-05)
8月5日,证券时报讯,自4月以来,全国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新增专项债)发行速度持续加快,7月发行规模达6169.36亿元,较上月增加898.42亿元,创年内新高。今年上半年累计发行规模达2.16万亿元,同比大增45%,显著支撑地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并推动基建投资保持韧性。政策层面,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市场普遍预计三季度将进一步提速。根据额度测算,8月至12月尚有超1.6万亿...
58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上半年“成绩单”揭晓(2025-08-05)
8月5日,证券日报讯,截至8月4日,共58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披露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与净利润,合计保险业务收入7276.47亿元,净利润286.41亿元,同比分别上升,净利润同比增幅达242%。收入方面,泰康人寿和中邮人寿分别以1309.73亿元和1180.72亿元领跑;净利润方面,泰康人寿实现159.98亿元,占总净利润的56%。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产品转型降低负债成本,以及资本市场回暖带动投资收益回升。数据显示,37家公司...
跨境支付通上线月余快速落地,参与机构扩容至19家(2025-08-04)
8月4日,经济参考报讯,自2025年6月22日“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以来,该系统在全国迅速推广,香港金融管理局官网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2日,跨境支付通参与银行机构已从首批的12家扩容至19家,包括天星银行、中银香港、交银香港、东亚银行、信银国际、建银亚洲、创兴银行、招商永隆银行、恒生银行、汇丰银行、工银亚洲、南洋商业银行、上海商业银行等13家香港机构,以及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
权益类银行理财表现亮眼,今年以来43只年化收益率为正(2025-08-04)
8月4日,证券日报讯,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3日,银行理财子公司存续的46只公募权益类产品中有43只实现年化正收益,占比超九成,其中17只年内收益率超过10%,更有2只突破20%。其中,华夏理财“天工日开6号”以超30%的年化收益率领跑。分析认为,本轮表现亮眼主要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政策支持及投研策略优化。尽管当前权益类产品仍仅占理财市场总规模的极小比例(约0.07万亿元),但业内普遍看好未来扩容空间...
港交所优化IPO发售及定价机制(2025-08-01)
8月1日,上海证券报讯,8月1日,港交所就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的咨询文件刊发咨询总结,并就持续公众持股量的建议展开进一步咨询,将自2025年8月4日起施行相关《上市规则》修订。此次改革涉及IPO股份配售比例、公开认购机制、初始公众持股要求等方面,以增强新股发行市场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在发售机制方面,发行人可将不少于40%的拟发售股份分配至建簿配售部分,较原建议的50%有所下调;公开认购...
首批上市银行中期业绩预喜,营收净利双增(2025-08-01)
8月1日,新京报讯,7月以来,A股多家上市银行陆续披露2025年中期业绩,首批发布半年报的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常熟银行、齐鲁银行、青岛银行均实现营收与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的同比增长。其中杭州银行、齐鲁银行和青岛银行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16%。资产质量方面,大多数银行不良贷款率维持低位或小幅下降,但拨备覆盖率普遍出现回落。与此同时,各家银行信贷投放保持稳定增长。例如,截至2025年6月末,宁波银行贷款总额较...
上半年理财产品月度榜单回顾,定开混合类产品收益表现出色(2025-07-30)
7月30日,中国证券报讯,2024年6月起,中国证券报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联合推出理财产品月度榜单。2025年上半年榜单数据显示,定开混合类产品年化收益率最高(达4.63%),但波动较大,展现出较强的资产配置与主动管理能力;“固收+”类产品则在收益稳定性与波动控制之间实现了较好平衡,其中最短持有期“固收+”产品的风险调整收益(夏普比率1.78)居各类产品之首。纯债类产品在控制波动率方面表现突出,适合风险...
非持牌银行自营理财“撤退”,理财公司份额已近九成(2025-07-30)
7月30日,上海证券报讯,日前,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银行理财产品总规模达30.67万亿元,其中32家已持牌理财公司管理的产品规模达27.48万亿元,占比89.61%,较年初提升1.28个百分点,显示出理财市场集中度持续上升。与此同时,非持牌银行自营理财业务显著收缩,部分银行已实现自营理财规模“清零”,如浙江海宁农商行。截至上半年,已有194...
2024年末全国24家汽车金融公司零售融资余额超6900亿元(2025-07-29)
7月29日,新华社讯,7月29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24家汽车金融公司零售融资余额达6900.24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贷款余额2040.96亿元,同比增长23.44%,二手车贷款余额783.81亿元,同比增长26.06%,有力支持了新能源汽车消费和二手车市场发展。中国汽车金融公司行业发展报告(2025)》显示,汽车金融公司作为汽车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努力为汽车产销注入金融活水。截至2024年末,全国24...
年内多家上市银行披露董监高或股东增持计划(2025-07-29)
7月29日,证券日报讯,近日,上海银行公告称其10位董事、监事与高管于7月23日至25日合计增持44万股,成交区间为每股10.46元至10.70元,所增持股份承诺锁定两年。今年以来,A股银行股整体走强,上海银行股价年内累计涨幅超17%。本轮增持发生在股价出现阶段性回调背景下,专家指出,此举体现管理层对公司基本面和中长期价值的高度认可,并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从行业趋势看,2025年以来已有浙商银行、光大银行、苏州银...
4家上市银行率先披露上半年业绩快报,营收净利实现双增长(2025-07-28)
7月28日,证券日报网讯,近期,多家A股上市银行率先发布上半年业绩快报。截至7月27日,杭州银行、常熟银行、宁波银行、齐鲁银行4家A股上市银行率先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快报,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宁波银行营收371.60亿元、净利润147.72亿元;杭州银行净利润116.62亿元,同比增长16.67%;常熟银行与齐鲁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13.55%和16.48%。多数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快于营收增速,反映盈利能...
年内险企裁撤近1800家分支机构,提质增效转型加速(2025-07-28)
7月28日,经济参考报讯,截至7月18日,全国保险公司年内已撤销1799家分支机构,新设225家,净减少1574家,延续近年来“瘦身”趋势。撤销机构主要为营销服务部,集中于县域及三四线城市,头部险企如泰康人寿年内裁撤数量已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缩减幅度达11%。裁撤背后反映出行业在代理人规模收缩、新单增长乏力、利差损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正由粗放扩张转向“提质增效”。传统人海战术难以为继,营销服务部“一地多撤...
券商上半年债券承销榜单揭晓,科创债承销金额突破3800亿元(2025-07-25)
7月25日,上海证券报讯,7月23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度证券公司债券(含企业债券)承销业务专项统计显示,上半年,68家券商作为科技创新债券主承销商,共承销380只债券,合计金额3813.91亿元,同比增长56.48%。民营企业债券承销金额同比增长30.32%至2393.94亿元。中信证券以711.01亿元居首,其次为中信建投与国泰海通。此外,民营企业债券承销金额达2393.94亿元,同比增长30.32%;“中小微企业支持债...
全球首单上海自贸区离岸债券发行,发行规模5亿元(2025-07-25)
7月25日,人民财讯,7月25日,据上海清算所消息,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在上海清算所成功发行全球首单上海自贸区离岸债券,规模为5亿元人民币。此次债券由中银香港担任次级托管机构,吸引包括中银资管、中国建设银行(亚洲)、招商银行伦敦分行等多家境外机构参与认购。该产品的推出,是落实人民银行在2025年陆家嘴论坛提出“发展自贸离岸债”政策举措的首个落地项目,体现了“两头在外”原则,即境内监管、境外主体、境...
上半年1535亿元熊猫债注册,人民币跨境融资渠道持续拓宽(2025-07-24)
7月24日,人民网讯,近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协会共完成1535亿元熊猫债注册,同比增长165%,发行规模为844亿元。截至6月末,经交易商协会注册的熊猫债累计发行7868亿元;存续金额2628亿元,同比增加508亿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际开发机构、跨国企业熊猫债发行占比较上年同期上升23个百分点。中长期限熊猫债发行占比为74%,较上年同期上升20个...
优化资源配置,多家券商调整分支机构布局(2025-07-24)
7月24日,上海证券报讯,自年初以来,已有近20家证券公司对营业部及分公司等分支机构进行撤并或调整,累计涉及约60家网点。近期,方正证券、德邦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等先后公告撤销多地分支机构,原因多为资源配置优化、业务转型与高质量发展需求。部分券商进一步明确,撤并标准包括区域经济效益不佳、连续亏损或不符合网点战略布局。同时,在裁撤传统分支机构的同时,部分头部券商加速设立新型特色网点,如财富...
上半年新能源商业车险保费超660亿元,同比增长逾四成(2025-07-23)
7月23日,证券日报讯,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商业车险签单保费达661.7亿元,同比增长41.44%,显著高于全行业车险增速(3.27%)。同期新能源车险已结赔款同比增长33.32%,虽仍维持高位,但增速首次低于保费增长,显示风险水平正逐步改善。保费上涨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增(同比增长超40%),在保有量扩张、风险定价优化和理赔流程加强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新能源车险呈现“高增长、稳风险”新态势。值得注意的是,2024...
2025年上半年证券公司承销科技创新债券3813.91亿元,同比增长56.48%(2025-07-23)
7月23日,上海证券报讯,7月23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68家证券公司合计承销科技创新债券380只,金额达3813.9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6.48%。承销机构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逾五成,反映出证券公司对科技创新融资支持力度显著增强。中信证券在承销数量与规模上继续位列行业首位。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债券、乡村振兴债券、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的承销规模亦呈现显著增长趋势:民企债券同比增长30...
熊猫债累计发行规模已突破万亿元,发行机构超90家(2025-07-22)
7月22日,财联社讯,近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20亿元人民币2年期熊猫债,票面利率1.64%,境外投资者持有比例近六成。本次发行获得64亿元认购订单,实现3.2倍超额认购,并吸引30余家机构参与,其中12家为首次参与,刷新亚投行熊猫债发行的多项纪录。熊猫债作为境外机构在中国境内以人民币计价发行的债券,近年来在制度建设、资金运作便利化等政策推动下实现快速发展。截至7月21日,...
规模突破4000亿元,沪市债券ETF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2025-07-22)
7月22日,经济参考网讯,截至7月21日,沪市债券ETF总规模已达4027亿元,较年初增长超160%,显示出显著市场活力与投资者热情。目前共有26只产品布局,14只单只规模超过百亿元,其中2只超过500亿元。债券ETF因其透明性高、风险收益结构清晰、交易机制灵活,正日益成为中长期机构投资者的重要资产配置工具。此外,科创债ETF的推出进一步拓展了产品维度,自6月推出以来,首批6只产品规模已突破600亿元,表现出金融工具对...
投行业务增收,26家券商分食“定增蛋糕”(2025-07-21)
7月21日,证券时报网讯,截至2025年7月20日,年内已有68家上市公司完成定向增发(定增),项目数量同比增加,募资总额达到6528.54亿元,显示定增市场显著回暖,尤其是50亿元以上项目显著增多。除四大银行大额融资外,其他企业的平均募资额亦有提升。定增资金用途除传统项目融资外,并购重组需求驱动显著上升,占据预案项目近五成。行业参与主体多集中于TMT、先进制造与医药生物领域,国企表现尤为活跃。在此背景下,...
50余家信托公司上半年业绩分化(2025-07-21)
7月21日,经济参考报讯,截至7月18日,已有52家信托公司通过银行间市场或上市平台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整体业绩分化明显。英大信托以17.90亿元利润总额跃居行业首位,中信信托和江苏信托分列二、三位。英大信托营收、净利润均实现显著增长,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高达14.44亿元。相比之下,包括百瑞信托、兴业信托、五矿信托和华澳信托在内的4家公司则出现亏损,华澳信托以-6.19亿元的利润总额排名垫...
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若干措施的通知》(2025-07-18)
7月18日,证券时报网讯,7月18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件明确提出一系列支持政策,回应外资企业在华再投资过程中的现实关切。政策内容涵盖重大外资项目纳入清单管理、工业用地弹性出让机制、外汇利润再投资便利化、资本金使用规则优化、贷款及熊猫债纳入“绿色通道”等。通知指出...
深交所引导更多优质深市上市公司与境外投资者双向对接(2025-07-18)
7月18日,中国证券报讯,7月18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主办“境外投资者走进粤港澳大湾区上市公司”活动,邀请来自全球20余家主权基金与大型资管机构的代表实地参访立讯精密、麦格米特、中集车辆等三家深市上市企业。该活动旨在增强境外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深市优质企业的了解和信心,聚焦“新质生产力”主题,突出湾区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技术创新成果与产业韧性。深交所近年来通过组织企业赴海外路演和引...
中国连续三个月减持美国国债(2025-07-18)
7月18日,证券时报网讯,7月17日,美国财政部发布的5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中国连续第三个月减持美国国债,5月末持有量为7563亿美元,较上月减少9亿美元,继续处于2012年以来低位水平。同时,中国在美债海外持仓排名中维持第三,仅次于日本(1.135万亿美元)与英国(8094亿美元)。自2022年起,中国已逐步减持美债资产,其在海外持仓中的占比持续下降。尽管如此,全球对美债总体仍呈净增持态势。5月,全球外国投...
首只人民币代币化基金在香港上市(2025-07-17)
7月17日,财新网讯,7月17日,华夏基金(香港)在港推出全球首只人民币代币化基金“华夏人民币数字货币基金”,同时还发行了美元版本,两者总规模约1亿美元。此次产品以以太坊公链为发行平台,基金份额以代币形式体现,底层资产则仍为传统货币市场品种,如短期存款、国债、商业票据等。基金面向零售投资者,最低认购金额仅为10元人民币,反映出对金融普惠和数字金融融合的实践尝试。华夏基金表示,该基金旨在为未来...
透视理财产品敲出机制,含权产品能否顺势而起(2025-07-17)
7月17日,中国证券报讯,7月17日,兴银理财一款挂钩中证1000指数的“丰利兴动”多策略增强型理财产品因触发“敲出机制”而提前终止,引发市场关注。这类结构性产品通常将大部分资产配置于固收资产,保障本金安全,并利用一小部分潜在收益购买看涨期权,从而在利率低迷、票息收窄的背景下增强投资弹性。此类产品通过设定“敲出价”,一旦挂钩标的触达该价位,即锁定收益、提前终止运作。由于挂钩品种多为权益指数、黄...
债券ETF规模5个月翻倍,个人投资者占比逐步提升(2025-07-16)
7月16日,每日经济新闻讯,截至7月15日,中国债券ETF总规模正式突破4000亿元,较2025年2月实现翻倍增长,显示出债券ETF在国内金融市场中的迅猛发展态势。当前全市场债券ETF数量达39只,产品净值总额达4006亿元,且即将新增10只科创债ETF,使总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至4295亿元。其中,多只ETF产品实现规模跨越式增长,如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海富通中证短融ETF等,分别突破500亿元,体现出政策性债与短融债...
2025年上半年交易商协会共完成1535亿元熊猫债注册,同比增长165%(2025-07-16)
7月16日,证券日报讯,7月16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发布消息称2025年上半年,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在人民银行指导下加快推动熊猫债市场的发展,注册规模达1535亿元,同比增长165%;累计发行规模达844亿元,显示出市场快速扩容态势。其中,外国政府机构与国际开发机构合计发行235亿元,同比增长161%,推动形成了多项具有示范效应的标志性项目。发行人结构亦持续优化,跨国企业与...
多家券商,调整分支机构布局(2025-07-16)
7月16日,中国证券报讯,7月以来,德邦证券、方正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等多家券商陆续公告撤销部分分支机构,包括江西、河南、浙江等地的分公司或营业部。这一轮分支机构优化不仅是传统网点的收缩,也反映出券商加快向财富管理转型、强化区域布局调整的趋势。与此同步,部分券商也在新设特色型营业部,如诚通证券、万联证券、国联民生证券在不同区域开设新网点,东吴证券则设立区域特色分公司以推动业务下沉。数据...
中国科技创新债券已发行约6000亿元(2025-07-15)
7月14日,中国新闻网讯,7月14日,中国央行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科技金融支持进展。截至6月30日,自5月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以来,共有288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总额约6000亿元,其中超过4000亿元在银行间市场完成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支持对象涵盖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与股权投资机构。为进一步降低融资门槛,中国央行创新设立“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通过再贷款资金及与地方政府、市场化信用增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