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金融业发展报告(展望篇)(2024-12)
2024年以来,全球经济活动和贸易出现回升迹象,央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贷均衡投放,并会同国家统计局优化季度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式,治理和防范资金空转,金融数据“挤水分”效应初现。银行业方面,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下,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速有所放缓。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1.56%,环比持平,同比下降5BP;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为1.53%,较2024年二季度持平,同比下降20 BP,持续创历史新低水平;各项...
2024年以来,全球经济活动和贸易出现回升迹象,央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贷均衡投放,并会同国家统计局优化季度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式,治理和防范资金空转,金融数据“挤水分”效应初现。银行业方面,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下,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速有所放缓。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1.56%,环比持平,同比下降5BP;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为1.53%,较2024年二季度持平,同比下降20 BP,持续创历史新低水平;各项...
2023年,在全球范围内货币政策大幅收紧、政策不确定性持续存在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展现出超预期的韧性,双速增长的格局依然未变。面对大环境考验,全年实施宽货币宽信用政策,资金面持续充裕。2023年,央行实施了2次全面降准,全年净投放现金8815亿元。具体而言,银行业资产规模继续增长,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银行受到贷款重定价、让利实体经济、企业信贷需求持续走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净息差再创历史新低,盈利...
展望2024全年,我国经济持续恢复,积极因素累积增长。银行业方面,“三大工程”将重塑地产信贷新模式;G-SIBs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落地,多家大行计划发行非资本债务工具;人工智能将整体赋能银行业。资本市场方面,股市有望回归上涨趋势,大量长期资金或将入市;预计2024年新股发行节奏将降速,推动新股稀缺性增强。保险业方面,预定利率3.0%产品仍处于有利销售环境;寿险负债端复苏之势有望延续。政策方面,2024年有...
2023全年,前期疫情快速过峰,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渐消退,稳经济政策效果开始显现,呈现消费复苏红利现象。后期国内需求仍显不足,经济复苏开始放缓。银行业方面,2023年三季度末,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速稳步上升,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持续创历史新低水平,各项资本充足率增幅均为近三年同期最低。受中国经济慢复苏态势及海外风险扰动影响,A股市场整体走势一波三折震荡调整,第三季度持续下跌,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提振A股...
2022年,虽然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有所缓解,但年初俄乌战争爆发,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制裁引发能源价格上涨,导致能源短缺,进而制造业供应链中断,再次助推高通胀压力。面对大环境考验,全年实施宽货币宽信用政策,资金面持续充裕。同时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扎实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社会融资规模持续高增,宏观经济大盘总体稳定。具体而言,银行业资产规模平稳上升,资产质量改善稳中向好,行...
2022年,我国努力克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新冠疫情、自然灾害等超预期因素的冲击,保持了宏观经济大盘总体稳定。2022年四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379.38万亿元,同比增长10.0%;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98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速为6.42%,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1.02个百分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3%,较上季末下降0.03个百分点,同比下降了10个BP;整体净息差为1.91%,较前三季度收...
2022年以来,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新发多发等多重挑战,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力落实稳经济各项举措,国民经济延续恢复态势,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在稳经济背景下,我国银行业资产负债规模快速扩张,资产质量连续实现好转;受加大向实体经济让利影响,银行业利润增长有所放缓;风险抵补能力充足,资本充足率回升。同期,沪、深股市大幅调整震荡,市场信心不足,成交量不断下挫。保险...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等多重考验,金融业持续发力,充分发挥经济输血功能,为实体经济企稳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具体而言,银行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资产规模稳步扩张,盈利水平得到改善,资产质量逐步向好,风险抵补能力增强;资本市场运行良好,A股总成交量突破新高;保险业继续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全年原保费降幅持续收窄。2022年以来,国内外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明...
2021年,我国经济经历了多重考验后呈现出持续稳定恢复的态势,银行业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我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持续推进,逐渐形成了成熟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保险业方面,国内经济发展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等多重考验,保险消费需求释放趋缓,行业亟待转型升级,保险业处于发展阵痛期。展望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随着基建、制造业和消费等领...
2021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金融行业运行平稳。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银行业资产负债规模快速扩张,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连续实现好转,银行业利润稳步回升,风险抵补能力充足,资本充足率回升,资本补充能力有所提高。同期,沪、深股市累计成交大幅上升,A股市场相对于全球更加体现出了韧性。同期,保险业迎来新的“至暗时刻”,累计原保险保费处于下行通道。展望2022年,我国经...
2020年,受新冠疫情冲击,世界经济出现深度衰退。面对疫情重大考验,我国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展现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抗冲击能力。其中,金融业持续发力,充分发挥经济输血功能,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具体而言,银行业在让利实体经济、压降贷款利率的背景下实现稳健发展;资本市场运行良好,A股市场指数跑赢全球;保险业受疫情影响减小,保费收入规模整体有所回升。2021...
2020年,面对充满挑战的宏观环境,我国银行业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向实体经济让利,严守风险底线,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实现了总体平稳运行。总资产和总负债规模继续增长,增速有所加快。2020年四季度末,银行业资产312.67万亿元,同比增长10.25%;不良贷款余额为2.7万亿元,较上季末减少1336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4%,较上季末下降0.12个百分点;净息差2.10%,实现了止跌企稳;资本充足...
2020年以来,随着“六稳”“六保”政策落地,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实现恢复性增长,前三季度GDP增长由负转正,增速为0.7%。在经济逐步常态化背景下,我国金融业逐步回暖向好。具体而言,银行业资产稳步增加,资产质量基本稳定;资本市场运行良好,A股市场量价齐升,券商业务全面开花,注册制落地背景下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得到完善;保险业保费收入逐步恢复增长,健康险增速亮眼,险资运用结构更加优化。展望2021年,我国...
2019年,随着银保监会成立、大资管统一监管体系成形、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进一步完善,以及我国由“去杠杆”向“稳杠杆”过渡、央行逆周期调控加强,金融行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具体而言,银行业资产稳步增加,资产质量明显提升;资本市场运行良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得到完善;保险业发展良好,行业竞争激烈。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内经济受到负面影响,金融业持续发力,充分发挥经...
2019年,我国银行业总资产和总负债规模继续增长,增速有所加快。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达到290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较上年末上升1.5个百分点。银行业机构总负债为265.54万亿元,同比增长7.7%,较上年末上升1.7个百分点。受银保监会资产划分标准趋严影响,2019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6%,不良贷款余额24135亿元。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同比下降22bp至2.91%,潜在的...
2019年以来,我国银行业资产和负债规模增速触底回升,截至2019年10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资产规模277.06万亿元,同比增长7.5%;境内负债规模253.25万亿元,同比增长7.1%。今年以来,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总体稳中向好,不良贷款率进入下行通道。2019年三季度末,上证综合指数收于2905点,比6月末下降2.5%;深证成份指数收于9446点,比6月末上涨2.9%;创业板指数收于1628点,比6月末上涨7.7%。前三季度,上海证...
2018年,全球经济增速小幅降至3.6%,外部经济复苏放缓。对此,央行加强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强,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M2适度增长,截至2019年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89.12万亿元,同比增长8.5%。2019年以来,银行业资产增速整体改善,截至5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总资产270.50万亿元,同比增长8.3%。商业银行息差基本企稳,城商行、农商行仍然承压,多家银行密集补充资本,资本充足率有所改善。受益于流动性改善及全球...
2018年,银行业资产和负债规模增速放缓,截至2018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达到261.41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较上年末下降2.2个百分点;总负债239.90万亿元,同比增长6.0%,较上年末下降2.3个百分点。受银保监会资产划分标准趋严影响,1季度银行不良率贷款率上升明显,2018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3%,较上年有所上升,但较三季度1.87%环比下降;不良贷款余额2.03万亿元。受净利润增长滞后于资本...
2018年以来,随着金融去杠杆进程不断推进,我国银行业总资产和总负债规模增速延续此前放缓态势;股票市场成交量和筹资额持续减少,在市场低迷背景下,证券公司业绩持续下滑;保险行业前三季度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但边际改善显著,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展望2019年,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背景下,银行业方面,盈利稳中向好,净利润增速或有改善;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将持续改善,但部分领域风险依然不容...
2018年以来,货币总量保持较为平稳增长。截至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74.31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0.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2.63万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2个和11个百分点。5月份新增信贷略有下降,对流动性带来负面影响,但财政存款较上年同期少增1685亿元,叠加4月底的降准效应,M2增速走势处于相对稳定区间。M1增速下行反应出企业活期存款较为紧张。
2017年,银行业资产和负债规模增速放缓,银行不良率贷款率连续五个季度保持稳定。截至2017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达到252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较上年末下降7.1个百分点;总负债233万亿元,同比增长8.4%,较上年末下降7.6个百分点。展望2018年,在金融回归本源的背景下,银行将逐步改变以规模促收益的发展模式,预计2018年全年生息资产增速或达9%,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企稳向好态势仍将延续。
2017年以来,银行业总资产和总负债规模扩张放缓,银行不良贷款率连续三个月持平。截至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和总负债分别为240.39万亿元、221.63万亿元,同比增速均为10.6%,增速分别较上半年末降低0.8个和0.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9万亿,同比增长0.74%,较中报营收下降1.27%的情况出现改善明显。从各类行情况看,国有行、城商行营收在三季度均由负转正。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2017年上半年,货币总量增速创历史新低。截至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63.13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个和2.4个百分点。从5月开始,M2增速已连续两月在10%以下运行。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9.66万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7个百分点。2017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多增,存量适度增长,表明当前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较为稳固。...
2016年,银行业总资产和总负债规模稳步增长,利润增速有企稳迹象。截至2016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为232.3万亿元,同比增长15.8%,较上年上升0.13个百分点;负债总额为214.8万亿元,同比增长16%,较上年上升0.97个百分点。业务结构不断优化,非息业务成为推动盈利增长的重要引擎。前三季度,国有五大银行实现非息业务收入5970亿元,占全部营业收入比例达到31.5%,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5.7个百分...
2016年以来,银行业总资产和总负债保持稳步增长趋势,利润增速有企稳迹象。截至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总负债分别同比增长15.7%和15.5%,增速分别比上半年末加快1.2个和1.1个百分点。展望2017年,企业债务、去产能和清理“僵尸企业”等一系列问题仍然对银行业资产质量形成重压,预计2017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仍有可能出现小幅上升;股市的流动性相比2016年总体持平,或边际略紧;保险业抵御化解风险的能力进...
在经历了2015年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后,2016年上半年资本市场的重点集中在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等方面。熔断机制的试错、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的防范升级、互联网金融的清理整顿、私募机构的去伪存真和加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以及加速推进助力金融市场“去杠杆”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创新等,大部分政策都围绕金融市场风险防范展开。展望下半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防范...
2016年一季度,银行业资产扩张速度加快,利润增长快速下滑;A股经历了从暴跌、到低迷、再到反弹的大幅波动;保险业业务规模延续快速扩张势头,单季原保险保费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未来几个月,货币政策虽然仍会保持一定宽松力度,但与前期相比,“稳健”的内涵将更为突显。展望未来,银行保险经营压力趋增,证券市场短期内走势将以震荡为主。
2013年,商业银行继续保持平稳运行,资产负债规模稳步增长,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同时也面临流动性短期波动增多、信用风险有所上升等挑战。全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42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较2012年下降4.5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利润率19.17%,同比下降0.68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持续小幅上升。
综合预计,2014年人民币存款增速在13.5%左右,新增存款约14.1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速...
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较上半年环比略有上升,但另一方面,货币流动性继续保持受挫态势,货币政策整体偏向“稳健”。3季度,货币供应量增速逐月走低,截至9月末,M2余额107.74万亿元,同比增长14.2%;社会融资多元化持续现象,外汇储备继续攀升,季末余额再创历史新高。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但各个市场的走势略有分化。货币市场交易量增速减缓,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债券发行规模持续扩大;股票市场指数缓慢回升...
2013年前3季度,商业银行继续保持平稳运行,资产负债规模稳步增长,经营利润增速有所放缓,流动性水平比较平稳,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质量总体稳定。9月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03.1万亿元,同比增长14.6%;人民币贷款余额为70.3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增速比6月末高0.1个百分点。前3季度,银行生息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12.48%,拉动银行净利润平稳增长,3季度,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3685亿元,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12万...
2013年上半年,我国实体经济增速放缓,银行基本面持续弱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业信贷规模和盈利的增长。此外,6月末的流动性骤紧成为影响商业银行上半年业绩的重要事件,导致其生息规模增速有所下降。2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7531亿元,同比增长13.83%,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9.51个百分点。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5395亿元,较3月末增长13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6%,与3月末持平。在当前宏观经济增长...
2013年1季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局平稳,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市场整体货币供应量充足,社会融资总量、人民币贷款规模稳步增长,流动性趋势表现良好。商业银行受经营成本上升、不良贷款率提高等因素影响,利润增速持续下降。
2013年,我国经济开局平淡,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内抑制“三公”消费政策加码影响,1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9万亿元,同比增长7.7%,低于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8%增长率,较上年同期下滑0.4个百分点。
3季度,我国保险市场总体稳定,全行业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543.54亿元,同比增长10.83%,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4.68个百分点。1~9月,行业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21万亿元,同比增长7.30%,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了7.92个百分点。
尽管3季度保险行业总体稳定,不过长远来看,保费增长动力仍然略显不足,这主要受制于两大因素:一是个险代理人成本上升而产能提升放缓;二是银保政策负面影响仍然持续,保险公司仍然...
2012年3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增速继续触底,外需难振,重工业增长乏力。但同时,基本面上也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9月份主要指标增速有所加快,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效果开始逐步显现。市场整体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总量、人民币贷款增速继续回升,流动性趋势表现良好。
2012年3季度,我国经济增速继续下滑,内外需求增长乏力成为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1~9月,累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35万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3季度单季GDP增长率为7.4%,增速较2季度下滑0.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