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运部发文在水运行业推广应用LNG(2013-11-06)
日前,交通运输部下发《关于推进水运行业应用液化天然气的指导意见》,在水运行业推广应用LNG,以推动水运业节能减排、转型升级和优化用能结构。《意见》要求,到2015年,水运行业应用LNG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重点水域、港区的加注站点建设启动,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淮河和部分封闭水域的普通货船试点示范和客船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内河运输船舶能源消耗中LNG的比例达到2%以上。
日前,交通运输部下发《关于推进水运行业应用液化天然气的指导意见》,在水运行业推广应用LNG,以推动水运业节能减排、转型升级和优化用能结构。《意见》要求,到2015年,水运行业应用LNG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重点水域、港区的加注站点建设启动,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淮河和部分封闭水域的普通货船试点示范和客船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内河运输船舶能源消耗中LNG的比例达到2%以上。
11月5日,中海集运公告称,全资子公司中海码头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方式转让其持有的连云港新东方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55%股权的交易价款为75625万元,出售所得款项将用于补充中海码头公司资金,用于归还借款和项目投资。业内人士表示,由于集运旺季已过,四季度运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很小,中海集运全年亏损几成定局。
11月4日,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山东海运日前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和《铁矿石运输合约》,合约金额逾5亿美元,这是近年来全球航运业为数不多的大额合约。这也是继去年年底山东海运与世界第二大铁矿石商必和必拓公司签署10年包运合同后,再次与世界铁矿石巨头淡水河谷公司携手。据了解,。山东海运现有船舶总运力24艘(含在建),405万载重吨,船队规模居山东省内第一,国内第五。
10月22日,中船协发布报告称,1-8月,全国造船完工269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8.7%。承接新船订单349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9.3%。截至8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146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4%。同期,全国完工出口船226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8.4%;承接出口船订单324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93%;8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968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9%。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3.9%、92.9%和84.5%。
10月11日,工信部发布数据,今年1-9月,全国造船完工量306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6.4%,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同比增长147.1%;全国新承接船舶订单量380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47.1%。截至9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1397万载重吨,比2012年底手持订单增加6.6%。据了解,今年前半年,全球造船市场持续低迷,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使我国船舶工业转型迎来“及时雨”。
中交集团所属振华重工300英尺平台锁紧系统日前顺利通过位列世界十大船级社第一的美国船级社(ABS)产品认证,标志着振华重工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平台锁紧系统美国权威认证的企业。据了解,振华重工自主研发的平台锁紧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锁紧后不需动力,对齿条方向调整力强。每套锁紧系统可承载2000-5000吨,垂直承载最高可达10000吨。
10月10日,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1-9月,全国造船完工量306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6.4%,其中海船为1022万修正总吨;新承接船舶订单量380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47.1%,其中海船为1384万修正总吨。截至9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139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7%,比2012年底手持订单增加6.6%,其中海船为3939万修正总吨,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7.3%。
10月12日,新华网消息,中国国际旅行社总裁于宁宁表示,我国已成为全球邮轮经济新增长极。交通运输协会数据显示,我国港口接待邮轮次数从2006年的115艘次变为2012年的285艘次,增幅148%;乘坐邮轮出入境人数则从2006年的16万人激增到2012年的66万。今年1-6月,全国港口接待邮轮236艘次,同比2012年激增117%。另据测算,2020年邮轮经济对我国经济的贡献将达510亿元,成为我国航运业和旅游业的新经济增长点。
9月6日,江苏海事局表示,《LNG燃料动力船舶加注模式及加注站研究》正式通过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和国家能源局组织的专家评审。研究表明,纯LNG驱动船舶与传统燃料船舶相比,二氧化碳排放量可降低40%,硫氧化物几乎可以100%减排。该项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全球范围内也属首创。此外,由江苏海企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的大型水上LNG加注趸船,将于9月中下旬在南京投入运营,这将是全球首座水上LNG加注趸船。
9月5日,工信部起草下发《船舶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信息化管理、生产技术标准等条件。意见稿对船舶企业设定了30条准入条件,其中自主创新、信息化管理、生产技术三方面要求严格。意见稿指出,企业应具有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具有省级及以上技术中心,每年研发经费投入不低于年销售收入的3%;应具有与总装化建造技术相适应的信息化管理和信息集成能力,建立船舶建造基础数据管理体系和分...
近日,沪东中华造船总装二部围护系统科设计的埃克森美孚/商船三井液化天然气(LNG)船围护系统安装平台取得了整体专利,并实现国产化制造。掌握围护系统安装平台设计制造技术,对加快LNG船配套设备国产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不仅可为船企节约高额的国外专利引进费,还能够提高沪东中华建造LNG船的核心竞争力。
W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A股14家上市航运企业净利润为-45.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76.5亿元,亏损缩小了31.4亿元。航运业整体业绩“向好”的主要原因是,*ST远洋亏损大幅较少,该公司去年亏损48.7亿元,今年亏损9.9亿元。虽然亏损总额较去年有所收窄,但是亏损企业数量在扩大。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14家上市航运企业有10家亏损,而今年上半年亏损企业增加到11家。
近日,农业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远洋渔船更新建造管理工作的通知》,以进一步加强远洋渔船更新建造管理,保障远洋渔业生产安全,推动远洋渔船及船用装备升级,促进远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通知指出,考虑到国际组织和部分入渔国配额、渔业资源、市场销售等因素影响,除替代旧船外,通知要求各地不再受理新建金枪鱼、鱿鱼、秋刀鱼、公海拖网、公海围网和印尼阿拉弗拉海作业渔船的造船申请。
9月2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促进航运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淘汰老旧运输船舶,优化运力结构。调整延续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报废更新的政策至2015年12月31日,鼓励老旧远洋、沿海运输船舶提前报废。积极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引导内河老旧运输船舶加快淘汰和更新改造,2013-2015年期间中央财政、地方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给予补贴。
8月30日,中新网消息,中国船级社的2013版本《气体燃料动力船舶检验规范》将于9月份正式出台,海事局的相关规范文件也将于9月期间对外发布。此外,国内首个船用LNG加注站将于9月投运,成为国内第一座建成投产的水上加气站。LNG加注站建设步伐将跃上一个新台阶,这将为船舶“油改气”市场提供良好的配套设施基础。
8月22日,中船协发布月度分析报告称,1-7月全国造船完工249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9.8%;承接新船订单297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5.7%。截至7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115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9.7%。同期,全国完工出口船205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8.3%;承接出口船订单273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19%;7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930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9.5%。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2.6%、91.8%和83.4%...
8月21日,船舶协会公布统计显示,1-7月,80家国内重点船舶企业的总体出口交货值为918亿元,同比下降26.3%。其中,船舶制造业有821亿元的出口总值,同比降幅28.1%。从经济效益看,80家企业的主营收入1371亿元,同比降低18.2%,实现利润总额37.8亿元,同比降低高达64%。协会分析表示,目前船市低迷、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造船资金普遍紧张,建议企业拓展包括LNG、LPG和海工市场的业务,从而提高企业实际附加值。
8月15日,天津北方网消息,日前,由中船重工天津新港船舶重工为法国船东建造的18万吨级散货船在临港经济区建造成型,预计下月出坞,年内竣工交付。据悉,该批散货船为法国首次向我国订购的18万吨级巨型散货船,是按照最新的环保标准设计和制造,能够节能15%左右,还将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我国首套自主研制的动力定位系统HDP3日前通过工信部专家组验收。此前,HDP3系统已顺利通过中国船级社的检验。我国在动力定位系统领域实现零的突破。目前,国内市场动力定位系统主要品牌为KONGSGERB、GE,市场占有率接近百分之百。动力定位系统国内每年有约2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需求,潜在DP船舶需求超过200艘。我国自主研制的动力定位系统HDP3打破国外垄断,为推动海洋强国建设添了一把利剑。
2013年以来,世界经济徘徊不前,国际贸易量萎缩,国际航运与船舶市场持续低迷,导致上半年我国船舶出口延续上年的下降态势,且下滑幅度首次超过三成。1-6月,行业出口总值145.28亿美元,同比下降30.3%,增速较上年末继续下降19.3个百分点。我国船舶出口额的大幅下滑,表明船舶工业行业面临的形势比以往更加严峻。展望今年下半年,我国船舶出口将继续保持小幅下降的趋势,预计全年船舶出口额将低于去年水平。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所属的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日前宣布3艘1.6万TEU(标准集装箱)世界第七代集装箱船建造合同生效。该船的订造者为中船(香港)航运租赁公司,系中船集团于2012年6月在香港注册的公司,主要从事船舶租赁、海上运输、船舶买卖、船舶管理等业务。资料显示,这是我国造船企业首次承接1.6万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打破了韩国船厂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跨入了世界超大型集装箱船建造的先进行列...
8月7日,波罗的海贸易海运交易所乾散货运价指数进一步下跌22点,至1024点,因巴拿马型和海岬型船舶运费继续下滑。其中,波罗的海海岬型船运价指数跌54点或2.83%,至1853点;波罗的海巴拿马型船运价指数下跌15点或1.51%,至977点。Arctic Securities分析师称,煤矿商Drummond在哥伦比亚的工厂连续第二周举行罢工,导致哥伦比亚约1/3的煤矿生产停滞,抑制了出口量,这也对大西洋海岬型船舶市场构成冲击。
8月7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促进双方在运输船舶设计建造、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建造、油气产品贸易与运输、金融业务及以气代油等方面的合作。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董事长周吉平称,长期以来,中船集团与中国石油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在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研发、设计、建造领域的合作已取得明显成效。中国石油规模优质发展海外业务,加快海洋油气开发,为双方合作开辟了...
8月7日,江苏省经信委相关人士透露,江苏省政府近期将出台过剩产能化解的实施方案。国家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总体方案6月已征求各省意见,有望在本月出台。江苏化解过剩产能,重点集中在水泥、平板玻璃、钢铁、船舶4个行业。据调查,江苏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行业产能利用率均在62%-68%,船舶行业只有50%左右,远低于80%左右的合理产能利用率。
为促进中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日前国务院印发《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后3年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一是加快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二是提高关键配套设备和材料制造水平;三是调整优化船舶产业生产力布局;四是改善需求结构,加快高端产品发展;五是稳定国际市场份额;六是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七是加强企业管理和行业服务...
7月30日,发改委网站消息,受运输能力过剩、需求疲软等多种因素影响,上半年海运市场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国际海运需求不旺,BDI指数处于底部波动。上半年BDI平均为840.3点,同比下降10.9%。国内沿海散货市场方面,上半年中国沿海干散货运价指数(CCBFI)平均为1043.5点,同比下降7.9%。出口集装箱方面,运力继续宽松,需求缓慢回升,上半年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总体波动下行,同比下降2.9%。
7月29日,证券时报消息,近日,*ST凤凰发布公告称,因债务纠纷,公司又有3艘5.73万吨级船舶将被法院拍卖还债。至此,*ST凤凰已有5艘船舶被法院裁决拍卖,涉及总运力26万余吨。在航运业景气时,*ST凤凰曾经市值超过百亿,是各大银行争取的大客户,如今,船舶海运费屡创新低,航运市场低迷和运力过剩,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ST凤凰已走到破产边缘。
7月29日,交通部通报称,上半年,台湾海峡两岸海运完成货运量3006万吨,同比增长0.7%;其中集装箱运量97.8万标箱,同比增长13.5%。同期客运量73.5万人次,同比下降11%;但大陆至台湾本岛客运量达8.5万人,同比增长8.6%。上半年,台湾海峡两岸集装箱、散杂货运价总体平稳,液体化学品运价稳步回升,两岸运输经营业务继续保持微利。两岸集装箱班轮平均实载率从年初的不足60%上升至目前近70%。
7月22日,北京商报消息,日前中船工业协会发布报告称,1-6月,全国承接新船订单229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3.2%;同期内,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利润总额仅35.8亿元,同比下降53.6%。受全球经济发展缓慢、供求关系紧张、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成本压力加大等影响,“接单难、交船难、融资难、盈利难”依然是当前船舶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虽然近期成交量较2012年的低谷出现一定反弹,但并不能支撑船市复苏的判断...
7月19日,政府网消息,为解决船舶交易服务机构收费标准不统一、过高等问题,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决定,改革交易收费模式,船舶交易服务费与船舶交易价格脱钩,改为按次定额收取服务费,并限定额度。据悉,近期交运部水运局拟推出四项措施:规范并减少涉水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启动“阳光引航”活动;提出调整完善港口价格机制方案,规范企业经营性收费行为;降低船舶交易收费。
7月18日,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发布分析报告称,今年全球船舶市场仍将延续低位运行态势,但整体上有所企稳。随着美国、巴西、挪威等国加强深海石油开发投资力度,未来几年全球海工装备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预计今年全球新船需求将超过8000万载重吨,其中三大主流船型成交量占总量的70%左右,LNG船和LPG船市场相对活跃,约占总量的10%,豪华游船、海工装备及其他特种船型约占20%。
7月15日,科技日报消息,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舶中压3兆瓦级电力推进系统及核心设备日前研制成功。主要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已具备船舶大容量中压电力推进系统的设计、制造能力,实现“零的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此前,我国建造的电力推进船舶核心设备一直依赖进口。
交通运输部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台湾海峡两岸海上直航发展政策措施的公告》,出台11项促进台湾海峡两岸海上直航的政策措施,包括两岸邮轮运输发展、干线班轮捎带中转货、客货滚装运输和车辆互通、推动海西对台先行先试等多个方面。这些政策措施的发布,将巩固和深化两岸“三通”成果,推进两岸邮轮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两岸集装箱、客滚运输和物流运营效率,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为两岸经贸合作提供更加...
7月11日,工信部网站消息,1-6月,全国造船完工量206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6.0%,其中海船为668万修正总吨;新承接船舶订单量229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3.2%,其中海船为892万修正总吨。截至6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089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3.4%,其中海船为3810万修正总吨,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7.3%。1-6月,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5.3%、46.1%和44.3%,均位居世界第一位。
7月9日,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二季度,中国航运业持续低迷,船舶运输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但港口企业一枝独秀,逾九成处于盈利状态。二季度,中国航运景气指数为86.70点,处于相对不景气区间;船舶运输企业总体亏损面达到43.6%,亏损超过30%的企业达6.4%。其中,干散货运输企业的亏损面达到了56.4%,7.69%的干散货运输企业亏损比例已超30%。同时,港口企业盈利状况不错,96.77%的港口企业处于盈利状...
由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承制的Sapinhoa-LulaNEBSR水下浮体和深海锚座日前在青岛建成交付。该产品是迄今世界上建造的最大型水下立管支撑浮体系统,它的成功交付标志着中国企业已进入世界最高端深海海工装备制造商行列。此次建成交付的水下浮体系统包含4套浮体和16套锚座,将在巴西近海300千米桑托斯盆地的深海油田服务,使其油田产量从每天25.7万桶增加到每天45.7万桶,总产量增加40%。
7月7日晚,中国船舶重工发布公告称,起下属全资子公司山海关船舶重工与新加坡一公司签订了8.7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3.88亿元)的2+2座大额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合同。其中,2座平台合同于2013年7月5日生效,另2座选择权合同的生效时间拟定于首两座平台生效后的3个月。据悉,在造船、修船和舰船装备收入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新订单的签订有助于公司摆脱困境。
7月4日,第一财经日报消息,年初以来,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从700点附近一路上涨至1170点附近,涨幅近70%。不过,分析人士指出,虽然近期国际铁矿石和煤炭价格持续下跌引发国内贸易商积极采购,推动干散货市场运价持续大幅反弹,但是国内需求依旧疲软且运力过剩严重导致BDI大幅度反弹缺乏支撑基础。穆迪在此前发布海运行业展望报告称,鉴于航运业将继续保持运力过剩局势,未来12-18个月前景仍然不容乐观。
7月2日,远大中国发布盈利预警,上半年公司盈利同比大幅下滑,将出现自上市以来首度亏损,亏损状态在2013年全年或将延续。1-4月,公司累计新承接工程合约额38.9亿人民币,其中,国内市场约23.0亿,海外市场约15.9亿,同比下降18.7%。据悉,业绩出现大幅下滑,和低盈利水平工程占应收确认比重较高有关。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远大中国就出现了盈利下降的情况,2012年公司净利润为3.8亿元,同比下滑53.1%。
6月19日,中船协发布报告称,今年1-5月份,全国造船完工171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3.7%。承接新船订单137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4.2%。截至5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035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3%,比2012年底下降3.2%。同期,全国完工出口船141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4.6%。1-5月份,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57亿元,同比下降17.5%;完成出口交货值644亿元,同比下降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