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个月辽宁数控机床产量全国第一,产值56.9亿元(2015-06-23)
6月23日,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公室网站,中国机械联合会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辽宁数控机床产量累计达到26454台,全国排名第一,中国数控机床“老大”的地位得以稳固。2015年,辽宁数控机床产品的市场表现格外抢眼。大连机床用于航天复杂结构件加工的高档数控机床通过了国家工信部的验收,打破了航天复杂零部件加工装备依赖进口的局面,集团生产的钻攻中心、雕铣机等产品在三星、华为等一批...
6月23日,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公室网站,中国机械联合会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辽宁数控机床产量累计达到26454台,全国排名第一,中国数控机床“老大”的地位得以稳固。2015年,辽宁数控机床产品的市场表现格外抢眼。大连机床用于航天复杂结构件加工的高档数控机床通过了国家工信部的验收,打破了航天复杂零部件加工装备依赖进口的局面,集团生产的钻攻中心、雕铣机等产品在三星、华为等一批...
6月23日,解放日报讯,目前C919大型客机已进入工程制造的攻坚阶段,首架试飞飞机正在中国商飞上海浦东总装制造中心进行总装。中国商飞介绍,首架C919大型客机的总装工程主要分两个阶段。首先是机体对接,目前这部分工程已经全部顺利完成。第二阶段安装的机载系统堪称大飞机的“神经”和“大脑”,研制、安装机载系统的难度和挑战要超过机体对接。机载系统包括电缆、导管、系统设备、发动机...
6月18日,中国航天报讯,近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通过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一院联合评审,由初样研制转入试样研制阶段。这标志着长征七号火箭的产品技术状态已经确定,下一阶段的研制重点将转移到火箭的生产、总装和测试上。据悉,长征七号火箭将于2016年首飞。长征7号火箭采用了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燃料,并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用多种型号的发动机和助推器组合成适应不同航天器的...
6月19日,上海证券报讯,国防科工局局长许达哲近日表示,要结合“国防科技工业2025”和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推动我国装备升级。此次国防科工局表态,首次确认了军工领域正在编制“国防科技工业2025”。许达哲表示,国防工业作为国家先进制造的骨干力量,要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发挥独特作用。同时,要推动实施强基工程,集智攻关、重点突破,尽快扭转关键核心技...
6月18日,证券时报网讯,18日,沪昆高铁贵州段(贵州贵阳至湖南新晃)正式开通运营。新线使用中国中车旗下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国内最快的CRH380A高速动车组作为运营用车,开通初期运营时速300公里,刷新了西南高铁速度。作为中国高铁列车研制领军企业,青岛四方股份公司目前已交付高速动车组达697列,占国内上线运营动车组近一半,列车累计安全运营里程超过9.6亿公里。
6月18日,中国证券网讯,阿里巴巴集团今天在日本宣布联合富士康向日本软银集团旗下机器人控股子公司分别战略注资145亿日元。根据签署协议,阿里巴巴、富士康将分别持有其20%股份,软银则持有SBRH 60%股份。阿里巴巴与软银、富士康将联手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开发和拓展。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我们正在从以控制为出发点的IT时代,走向以激活生产力为目的DT(Data Technology)数据时...
6月17日,中国航空报讯,日前,中国商飞公司与荷兰福克公司签署ARJ21首架公务机改装协议,选定由福克公司负责ARJ21第一架公务机的改型改装相关工作。这标志着中国商飞公司继2014年开拓ARJ21公务机市场之后,在新支线飞机系列化发展方面再次迈出了坚实一步。根据协议,中国商飞公司提供ARJ21首架公务机的绿皮飞机,负责公务机改装总装和单机取证工作。福克公司负责ARJ21首架公务机改装设计、...
6月16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讯,6月15日,铁总总经理盛光祖会见印度尼西亚国企部部长莉尼一行,双方就中国和印尼铁路项目合作达成共识。会谈结束后,铁路总公司牵头的中方联合体与印尼维卡公司牵头的印尼方联合体签署了会议纪要。此次铁总和印尼国企部签署的会议纪要是对今年4月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印尼总统佐科并签署两国高铁合作文件的一次实质性敲定。随后,双方将继续进行协商和会谈...
6月16日,人民日报讯,在第五十一届巴黎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开幕当日,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签署50架C919大型客机购机意向协议,平安租赁成为C919大型客机第十九家客户。此外,中国普仁集团投资的德国普仁航空有限公司也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签署7架ARJ21—700飞机及7架C919大型客机购机意向协议。C919大型客机订单数量达到507架。据介绍,C919大型客机...
6月15日,中国新闻网讯,13日从“亚太位置服务与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称“联盟”)了解到,联盟在第三届南博会上与来自老挝、缅甸、印尼、孟加拉、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多个国家的高校、企业签署推广合作协议。这意味着作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中国,将自行研制的“北斗星卫星导航系统”服务“一带一路”的步伐迈向了南亚、东南亚国家。
6月9日,中国经济网讯,6月8日,中国中车旗下大连机车公司收到了由印度铁道部发来的加尔各答南北线14列112节地铁车辆合同文本。此批列车车型为宽轨,4动4拖8辆编组,最大载客量多达2500人,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按约定,首列车将于2017年初交付。加尔各答是印度第三大城市。据悉,这是南北车合并为中国中车后,首次对外宣布斩获海外订单。
6月15日,科技日报讯,近日,由中国中车旗下公司戚墅堰所自主研制的CRH380B高寒动车组齿轮箱通过了30万公里运营考核,这标志着我国高速动车组齿轮驱动装置自主研发再获重大突破。CRH380B高寒动车组由中国中车旗下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制,主要运行在哈大高速客专上。此前高寒动车组齿轮箱技术一直被德国公司垄断。戚墅堰所对高寒动车组齿轮箱专门进行了设计优化和仿真分析,采用...
6月12日,科技日报讯,欧洲航空巨头空中客车公司将推出一个新计划,到2025年实现太空火箭发射器的可重复使用,以把火箭最昂贵的部分——引擎从太空带回,再利用10或20次。他们的想法是,将占发射器总价值80%的推进装置舱和引擎放在隔热板里,以保护它们返回地球,然后重复使用。空客公司表示,这将完全区别于竞争对手美国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 X)的理念。空客估计,将火箭发射器带回地球...
6月12日,中国航天报讯,日前,我国首台第三代交会对接光学成像敏感器研制成功。新一代产品的关键技术指标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光学成像敏感器是用于飞船与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的近距离成像测量敏感器,为两个飞行器提供相对导航的测量信息。通过采用新技术,第三代交会对接光学成像敏感器已炼成“火眼金睛”,即使在强光环境下也能“看清”目标,极大地提高了交会对接的可靠性。此...
6月11日,新华网讯,中国依靠自主研发,继美、俄、欧、日后,已经掌握电推进技术这项当前最先进的空间推进技术,并希望进军国际电推进通信卫星市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副总设计师王敏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发射第一颗全电推进通信卫星,为国土及周边区域提供宽带通信数据传输服务。在此之前,中国预计将在2016年底发射一颗混合推进通信卫星,其中化学推进...
6月11日,新华网讯,在中国科协近日举行的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电子学会秘书长徐晓兰透露全球机器人产业创新基地有望落户亦庄和丰台。徐晓兰表示,将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推动技术创新计划、标准研究计划、人才培养计划,推动国产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北京全球机器人产业创新基地,将是推进技术落地的国际平台,以促进成果在区域内更好地落地。此外,全国还要在5年内建...
6月10日,新华网讯,在天津武清开幕的第二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空间机器人与智能控制专家徐扬生作题为《智能革命:机器人与心脑解放》的主旨演讲时,描绘了一幅人机融合的生动画面。他认为,这个场景所需要的技术一一分解、突破的话,并不遥远。机器人的功能可以概括为感知功能、认知功能和动作功能三大类。徐扬生认为,过去50年机器人技术的进展集中在动作功能上,目的是...
6月10日,中国海洋工程装备网讯,6月8日,振华重工与中交天航局签订世界最先进的超大型自航绞吸挖泥船——5000千瓦绞刀功率自航绞吸挖泥船建造合同。该船的设计坚持了高适应性、高生产效率、高经济性、高可靠性、高自动化、高保障能力、高绿色环保、高人性化设计的“8H”研发标准,融合了全电驱动力装置、超强挖掘系统、超长排距等顶尖科技,旨在突出船舶的卓越性能,建造一艘世界级的旗舰...
6月8日,科技日报讯,重庆市沙坪坝区凤鸣山工地,铁建重工自主研制的单护盾硬岩掘进机——领航一号始发,这是国内自主研制的单护盾硬岩掘进机(TBM)首次用于城市地铁施工。据悉,重庆地铁地质以砂质泥岩、砂岩及泥质粉砂岩为主,铁建重工设计的单护盾硬硬岩掘进机,可解决原盾构法稀渣外运,污染环境的难题,更为环保。施工工艺上,单护盾硬岩掘进机不需使用渣土改良剂,出渣效率高,工序...
6月9日,北京商报讯,日前,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市协同办副主任刘伯正在“北京影响力”启动仪式及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论坛上介绍,北京、天津间的第二条城际铁路——京滨城际力争在年内开工,这也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京津冀首条城际高铁近在眼前。京津冀未来要打造以城际铁路为主骨架的交通格局,实现“一小时交通圈”目标越来越近。
6月5日,南方日报讯,印度媒体3日报道,首都新德里往返古都阿格拉的新型客运列车2日完成最后一次试运行,预计于下周作为印度“最快列车”正式推出。根据设计方案,这款列车使用一部5400马力的机车牵引,有12节车厢,将在新德里与古都阿格拉之间实现不停站直达,整段195公里的行程预计耗时105分钟。不过,因与日本、中国等其他国家的高速铁路时速存在较大差距,印度媒体将这段“最快列车”线...
6月8日,中国工业报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举办的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今年11月23~25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北京)举行。此次大会主题为“协同融合共赢,引领智能社会”,由2015世界机器人论坛、2015世界机器人博览会、2015世界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三大板块组成。据了解,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是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最高规格会议,为首次举办。会议将围绕世界机器人研究和...
6月5日,中国船舶报讯,近日,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组织的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船用电力推进系统开发及应用研究”课题“船用电力推进系统开发及关键设备研制”通过专家组验收。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在国内首次成功完成了10兆瓦(MW)等级大功率船用电力推进系统及关键设备的产品研制,在10兆瓦级及以上多项船用电力推进系统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
6月5日,华西都市报讯,6月3日,中国商飞民机示范产业园在成都双流奠基。项目净用地约570亩,总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0亿元人民币,产业园建成后将打造飞行模拟训练、航空器维修、航材支援、工程技术支援四大业务板块,构建全方位的保障体系,支持和服务国产飞机商业化运营,是实施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中大型客机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6月4日,中国工业报讯,基于扎实的基础研究和雄厚的技术储备,中船重工七一六所日前成功将国家863计划——“大型造船多分段全自主焊接双臂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与装备”揽入怀中,开启了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篇章。相对于通用机器人,船用焊接机器人工艺复杂、重复性工作低,要求其有一定的智能水平自动调整相应程序完成焊接工作,目前此项技术被国外完全垄断、国产化工作难度很大。通过该计...
6月2日,科技日报讯,以“共建天基丝绸之路,中国卫星全球服务”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卫星全球服务国际合作洽谈会5月29日在京举行。会议由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联盟和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共同举办。会上,来自中国和欧亚的卫星服务商、解决方案供应商、有关专家学者,“一带一路”核心区、重要支点城市及泛区域的用户代表,介绍了中国卫星全球服务的能力,外国服务商参与“天基丝路”建设的愿景,...
6月3日,中国航空报讯,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牵头攻关,国内首台温等静压成形成套设备,近日通过国家验收。高5米、总重达100吨的该设备,通过将自主研发的介质油注入直径1米、深1.25米的高压容器内,在300℃内的可控温度下,将模具加压至200MPa(即2万米深海底压力),实现模具内特种材料的最终成形。该设备具有安全性和均匀性好的特点,可使原材料节约80%以上、效率提高8至1...
6月3日,中国新闻网讯,从由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获悉,由该集团牵头,众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参与的国家863计划“核反应堆专用机器人技术与应用”课题,通过国家科技部专家组的验收。据介绍,在核电站的应急救灾、事故处理、设备维修等方面,机器人及相关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课题组经过4年多的研究攻关,掌握了相关应用技术并研制成功若干工程样机产品,且部分产品已经安装在防城...
6月2日,经济日报讯,中国南车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中国北车合并涉及的A股换股已于5月28日完成,新增A股股份111.39亿股,合并后新增A股无限售流通股的上市流通日期为本周四。公告称,上述新增A股股份上市流通日期不同于公司A股股票复牌日期,具体复牌日期以公司届时刊登的复牌公告为准。据悉,此次合并后,中国南车集团和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分列合并后的A股股东前两位,分别持有34....
6月2日,中国航空报讯,5月29日,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简称AG600)全机身对接准时打出“开铆第一枪”,正式进入总装,迈出项目研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步。对接开铆是AG600型号任务的关键性节点,在为期一周多的铆接过程中,华南公司型号主管领导、装配中心、生产运营管理部和与型号研制相关部门的领导将定期到现场办公,对目前出现的工具短缺等问题进行讨论,拿出具体的解决...
6月1日,中国工业报讯,作为国内汽车曲轴生产线替代进口关键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汽车发动机生产线用数控曲轴磨床、凸轮轴磨床”课题产品,“MK8220/SD双砂轮架数控切点跟踪曲轴磨床”由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研发制造成功。该机床以四缸汽车曲轴每根150秒的磨削效率,同时保证0.002毫米的磨削圆度跃居国内之最,并跻身世界前列。“MK8220/SD双砂轮架数控切点跟踪曲轴磨床”研发与制造成功...
5月31日,中国新闻网讯,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大风筝般安静地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滑入夜幕,开启了环球飞行中最艰险的横跨太平洋之旅。目的地是大洋另一端的夏威夷。“阳光动力2号”启程后,飞行保障、地勤后方仍在通宵紧张工作。在未来的六天六夜,他们将日夜实时监测飞机动向。据悉,“阳光动力2号”是目前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翼展72米的“翅膀”上装有270平米的太阳能电池...
5月29日,新华网讯,“-25℃,时速80公里”,由中国南车时代电气公司研制的GTC-830高寒钢轨探伤车近日跑出低温探伤检测世界最高速度。凭借这一优异表现,这一“钢轨医生”顺利通过验收,意味着中国高铁装备的配套能力显著增强。据南车时代电气技术人员介绍,这一高寒“钢轨医生”能在海拔5000米、-25℃的极寒环境下正常作业,几乎适用于任何铁路线路上的钢轨探伤检测。而且,在-25℃的...
5月29日,人民日报讯,由广东省、佛山市和顺德区共建的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今天在顺德成立。为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将由广东省自动化研究所等4家单位承建,计划投入20亿元,以顺德龙头企业为主体,联合8家一流大学、研究机构,着眼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关键技术突破及行业应用推广等。
5月28日,中国航空报讯,近日,由试飞中心自主研发的直升机冰型影像获取装置通过验收,可实现某型直升机结冰试飞时旋翼、风挡、尾桨、驾驶舱、起落架等易结冰部位的影像获取。其中加装在直升机轮毂顶部的旋翼冰型影像获取设备,可获取旋翼各桨叶叶片的高清影像,该设备的研制属于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直升机旋翼冰型影像测试技术空白。目前该直升机冰型影像获取设备已完成地面系统联试、装...
5月28日,中国航空报讯,5月20日上午10时,随着中航工业试飞中心驻上海试飞队课题人员在C919飞机101架机尾部段的平尾悬挂接头位置画出第一条线,C919飞机101架机体载荷监控应变改装工作在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正式展开。据介绍,101架机体载荷监控应变改装的开始,标志着C919研制和试飞工作进入测试改装阶段。按照工作计划,C919飞机101架机体载荷监控应变改装内容包括机身和垂尾结...
5月27日,中国船舶报讯,TSC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与大连船舶重工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近日签署“大船海工&TSC DSJ375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双方将就DSJ375自升式钻井平台的配置、设计、建造等展开一体化战略合作。未来,在DSJ375项目上,TSC将在平台配置、设备供货、建造调试、市场渠道等一系列环节与大船海工分享经验,并将通过整合资源,深入开展合作。据悉,DSJ375是大船海工自行投...
5月27日,中国船舶报讯,5月11日,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上海证交所发布定增预案公告,拟以不低于每股8.93元的发行价格,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2.73亿股,募集资金总额将不超过24.35亿元;其中,13亿元将投向太重天津滨海基地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根据公告,本次募集资金将用于新建160米3万吨级滑道及总组装场,建设海工联合车间,建设露天集配场,设立分段堆场及预舾装场...
5月26日,科技日报讯,5月24日,我国首个4500米载人潜水器载人球壳,在中船重工725所出厂,4500米载人潜水器关键设备国产化迈出重要一步。出厂的球壳与“蛟龙”号球壳大小相当,直径2.1米,并采用了相同的技术路径,先用厚板分瓣冲压成型,然后分瓣组装、焊接成整球。从外观看,比“蛟龙”号多了两个观察窗,由3个增加到了5个,最大的不同是使用了我国自主研制的Ti80钛合金材料。按照计划,...
5月25日,中国水运报讯,DNV GL日前开发出一种全新的无人操作FLNG概念,该概念克服了行业目前面临的诸多困难,支持未来远海油气田的开发,不仅能降低约20%的年营运支出,同时能提高整体安全性。这一项目的最大特点是,FLNG上的所有设备都是模块化的,可通过岸上监控,大量常规维护性工作和故障排除采用自动编程的自动化检查和维护装置(机器人)来完成。平台上有轨道系统,可供不同运载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