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确保2025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以上(2025-02-11)
2月11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2025年全省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明确2025年关键目标: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260万吨以上,油料面积408万亩,大豆面积91万亩。各市州将承接细化后的年度粮食生产任务,层层压实责任。为实现目标,《方案》提出八项重点任务:一是严格耕地保护,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二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良盐碱耕地,提...
2月11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2025年全省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明确2025年关键目标: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260万吨以上,油料面积408万亩,大豆面积91万亩。各市州将承接细化后的年度粮食生产任务,层层压实责任。为实现目标,《方案》提出八项重点任务:一是严格耕地保护,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二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良盐碱耕地,提...
2月10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于2025年2月8日正式实施。新国标规定,落葵红、密蒙黄、酸枣色、海萝胶、偶氮甲酰胺等不再具有工艺必要性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不得在各类食品中使用;罐头类食品中不得使用防腐剂;面包、糕点及焙烤食品馅料中不得使用防腐剂脱氢乙酸,且着色剂柠檬黄不再允许在蛋糕夹心上使用。食品添加剂用于改善食品品质、防腐和加工工艺...
2月10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春耕及全年化肥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提出六项举措确保春耕及全年农业用肥量足价稳。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加强化肥生产保障,稳定能源资源供应,提高资源型钾肥生产用水供应能力,保障磷矿稳定生产和磷矿石跨省流通;二是加强运输协调和产销对接,保障化肥及生产原料运输通畅,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确保基层化肥供应;三是...
2月8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近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为提高当地养殖户牛羊出栏检疫申报的主动性,制定出台了《促进州域牛羊出栏奖补方案》,将动物产地检疫作为奖补资金申请的重要依据。2024年,海北州牛羊出栏量达183.73万头只,完成牛羊产地检疫118.56万头只,出栏量和检疫率较奖补实施前分别提高了29.01%和39.24%。《方案》实施后,养殖场(户)在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通过乡镇政府初审和县级农牧主管...
2月8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2025年全省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该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方案要求2025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260万吨以上,油料面积408万亩,大豆面积91万亩...
2月7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李付广研究员团队成功将棉花秸秆转化为微生物蛋白,相关成果发表于《生物资源技术》。2023年,我国饲料用量占粮食消耗的53%,饲用蛋白资源短缺,大豆进口依赖度超80%,畜牧业发展受限。棉花是我国重要经济作物,2024年棉纤维产量为616.4万吨,棉花秸秆产生量约3000万吨,目前主要处理方式为还田和焚烧,造成资源浪费。该研究通过生物合成与转化技术,将棉花...
2月7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2月,我国《奶牛基因组平衡选育及种质创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通过了中国农学会的科技成果评价,标志着我国奶牛基因组平衡选育技术取得重大进展。该项目由中国农业大学牵头,联合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共同开展,历时15年,覆盖全国30个省份的40家大型奶牛养殖企业,涉及118个牧场和超过100万头奶牛的数据记录。项目创建了奶牛基因组平衡选育数据库,建立了适合我国产业...
2月6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2024年,黑龙江省粮食作物平均单产提高2.7%,刷新历史纪录,总产量突破1600亿斤,比上年增长42.7亿斤,总产量和净增量均居全国第一。全省通过实施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推动“五良”融合,即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全面增长。在良田建设方面,全省完成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项目1040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近1.2亿亩。良种方面,全省推荐135个优良品种,建设16...
2月6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2月6日起,受寒潮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迎来大风降温天气,多地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内蒙古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出现大面积降雪及风吹雪现象,导致部分高速公路封闭和收费站关闭。北京市交管局发布大风天气安全出行提示,提醒电动自行车驾驶人注意安全,特别是快递、外卖行业从业者需控制车速并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大风降温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挑战,多地气象部门发布预警并提出建议,如山东...
2月5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近年来,“云养经济”领域违法犯罪活动高发,不法分子以发展农业产业为名,将正常农产品种养、销售包装为投资融资活动,通过互联网宣传推广,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其欺诈活动主要有三大特征:一是以“农业 + 科技”为噱头,炒作热点,虚构或夸大生产场景,承诺低风险、高收益,但实际经营模式难以支撑;二是网络属性强,依托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程序运营,通过网上支付收付资金,风险扩散...
2月5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生态环境部提出到2027年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乡村。为实现这一目标,实施方案明确了四大重点任务:一是构建美丽乡村格局,实施整县推进行动,强化乡村空间设计和风貌引导,制定地方特色指标体系;二是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黑臭水体和劣Ⅴ类水体消除,加强畜禽养殖臭气治理和乡村水土流失治理;三是推进农业...
1月24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1月23日下午,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主办的“游购乡村”消费迎春活动主场活动在北京新华通讯社启动。活动以“1+2+N”模式开展,持续至3月1日,旨在激发城乡消费活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启动仪式发布了主题宣传片,推出90条“年礼好物 自在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并上线“AI游乡村”智能体,为游客推荐个性化乡村旅游路线。活动现场还连线多...
1月24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近日,吉林省出台《吉林省乡村富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旨在高质量推进乡村富民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方案按照“一年强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思路,推动建成一批特色鲜明、规模适度、质量上乘、综合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乡村富民产业。具体产业包括:食(药)用菌产业优化结构,提升提质增效潜力;特色蔬菜产...
1月23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2024年,湖南省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23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多项产品出口位居全国前列。其中,蔬菜出口额为129.6亿元,增长4.6%,居全国第二;鲜鸡蛋出口2.6万吨,增长18.3%,居全国第二;大闸蟹出口1.7亿元,增长92.6%,居全国第三;茶叶出口4.9万吨,增长15.2%,居全国第三;柑橘出口7.8亿元,增长71.2%;活猪出口15.4万头,增长12.8%,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居全国第三...
1月23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近日,湖南省农科院成果转化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岳麓山实验室举行。此次签约涉及省农科院与12家政府部门和24家企业,共签署合作协议40项,总合同金额达1.035亿元。其中,技术开发项目16项,成果转让项目13项,技术服务项目11项,合同金额500万元以上的项目4项。合作内容涵盖品种选育、专用品种开发、单产提升、畜禽养殖、机械创制、杂草和病虫害防控、新品种推广、农药开发等多个...
1月22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1月20日,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潘文博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国冬小麦和冬油菜生产形势总体良好。据农情调度,冬小麦越冬前一二类苗占比达到83.6%,比常年高1.6个百分点;冬油菜一二类苗占比达到85.5%,比常年高6.8个百分点。冬小麦和冬油菜种植面积保持稳定,苗情长势总体正常,秋播时墒情良好,播种质量较高。然而,夺取丰收仍面临诸多挑战,部分...
1月22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国家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6+1”联盟)自成立以来已满五周年,其在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联盟由韩斌、李家洋、胡培松等六位院士专家团队与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建,旨在通过实体化运作推动水稻育种领域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过去五年间,安徽荃银高科的营收从7亿多元增长至40多亿元,上海中科荃银分子育种技术有限公司的营收突破5000万元...
1月21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水利部会同自然资源部历时3年完成了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工作,综合划定了全国地下水超采区,摸清了当前地下水超采状况,并分析了10年来变化情况。本次划定工作利用34929眼监测井数据,调动200余家单位、2000余名技术人员,划定全国平原区地下水超采区面积26.76万平方公里,其中浅层地下水超采区面积14.43万平方公里,深层承压水超采区面积13.27万平方公里。与2015年相比,地...
1月21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70650万吨,比上年增加1109万吨,增长1.6%,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其中,夏粮产量14989万吨,增长2.6%;秋粮产量52843万吨,增长1.4%。分品种来看,小麦产量14010万吨,增长2.6%;玉米产量29492万吨,增长2.1%;稻谷产量20753万吨,增长0.5%;大豆产量2065万吨,下降0.9%。粮食增产的原因主要包括:耕地面积增加525.8万亩,耕地质量提升,农田基础设施改造稳...
1月20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近日,由农业农村部黄淮海农业微生物资源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业微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主办的“生物节肥增效新技术暨碧蓝氮多多新品发布会”在山东济南举办。会上,宝来利来科技集团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及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宣布成功研发出生物节肥增效新产品“碧蓝氮多多”。该产品通过功能性微生物菌群与生物源脲酶抑制剂的核心成分,显著提升了氮肥利用率,最高可替代40%的...
1月20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近日,中西农业合作工作组第二次会议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会议由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治礼与西班牙农业、渔业和食品部副大臣阿迪麦和罗德里格斯共同主持,双方围绕非洲猪瘟区域化管理、科技创新、渔业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张治礼表示,中西农业各具特色且资源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他强调,双方应进一步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夯实现有合作基础,深挖乡村建设、智慧农业、特色产业...
1月17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和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关于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全国优质饲草产量有望达到1.3亿吨,饲草产业将迎来“三增”目标,即产业增长、种业水平增长和质量效益增长。这一目标旨在增强草食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我国饲草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优质饲草缺口较大、生产经营体系不完善、技术装备支撑能力不足等问题。为解决这...
1月17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2024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全资控股企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首次突破3亿亩次。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通过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农业社会化服务国家队和农产品销售大平台的作用,积极服务“三农”工作大局,取得显著成效。具体措施包括:深入推进“绿色农资”升级行动,保障春耕、三夏、秋冬种等重要农时的农民用肥需求;因地制宜开展土地托管、测土配方施肥等服务,促进农业节本增效...
1月17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2024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达到42.6%。化肥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超过50%,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通过实施化肥减量化行动,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推广专用肥套餐定制配送服务,加强施肥与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的融合配套,鼓励农民开展粪肥还田和种植绿肥,加大微生物肥料推广力度等措施,推动化肥利用率稳步提升。中国农业...
1月17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近日,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计划财务司联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产业客户部,通过线上直播方式向种业企业推介全国首个种业振兴专项信贷产品“种业振兴贷款”。此次推介会吸引了国家农作物、畜禽、水产种业阵型企业、各省优势种业企业、省级种业管理部门以及农发行系统相关单位累计23万人次线上参加。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通过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推动种业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强化金融支...
1月16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2024年,肥水行业紧扣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目标,全力推进科学施肥增效和旱作节水技术落地普及,成效显著。在支撑粮油等主要作物提单产增总产方面,全国节水增粮推进县扩大1倍,集成创新6项旱作节水增粮技术模式,成功创建旱地吨粮田,有力支撑粮食产量迈上1.4万亿斤台阶。全国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超过1.7亿亩,成为支撑大面积单产提升的关键技术。大豆根瘤菌应用从东北推广...
1月16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2024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全资控股企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首次突破3亿亩次。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通过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农业社会化服务国家队、农产品销售大平台等作用,积极服务“三农”工作大局,取得明显成效。具体措施包括深入推进“绿色农资”升级行动,保障农民用肥需求;因地制宜开展土地托管、测土配方施肥等服务,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和粮食稳产增产。在助力巩固拓展脱...
1月15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2023年,京津冀地区首次联合发布水土保持公报。公报显示,该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为40727平方公里,其中水力侵蚀36445平方公里,风力侵蚀4282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81.10%。在国家和三地的共同努力下,京津冀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呈现“双下降”趋势。2014年至2023年,京津冀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6122.21平方公里,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565条。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方面,...
1月15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我国在防沙治沙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6500万亩,全球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和荒漠化、沙化土地“双缩减”。我国构建了完善的防沙治沙法治体系,13个沙化重点省区出台了相关条例或实施办法。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工程,科学保护沙化土地5.38亿亩,有效治理1.18亿亩,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水土...
1月14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2024年,全国水利建设投资达到13529亿元,同比增长12.8%,创历史新高。这一年,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快构建,黄河古贤等重大工程相继开工。新开工国家水网重大工程41项,实施水利工程项目46967个。大规模水利建设吸纳就业314.7万人,同比增长14.9%。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等重大工程加快建设,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通水。...
1月14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2024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2.6%,较2022年提高1.3个百分点。这一成果得益于多因素的综合作用。首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广泛应用,全国三大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超过95%,为化肥利用率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其次,“三新”集成配套技术的推广,如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使氮肥利用率平均提高3.7个百分点。此外,多元替代措施的实施,包括粪肥还田...
1月13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近年来,南繁产业快速发展,海南出现南繁工人供应不足问题。为此,海南专门打造了南繁种农实训基地,这是首个南繁种农人才培养平台。该平台在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下,联合多方资源搭建。2024年南繁种农系列培训历时4个月,开设6期培训班,涵盖农艺、繁种、植保、园艺等技术,301名学员参加,包括本地农民、外地务工者、返乡大学生等。培训内容包括杂交繁种技术、绿色防控、土肥管理...
1月13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1月,第四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暨国际种业科技博览会在三亚市成功举行。大会吸引了30余位中外院士、20多个国家的高层次专家以及60余位涉农大学校长等超2000名代表参会,国际嘉宾占比超30%。期间,举办了主论坛及多个专题论坛,围绕水稻、麦类、玉米等种业领域及前沿技术展开交流。大会颁发了第十三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表彰了10名杰出科学家。还启动了“十百千万”工程相关活动...
1月10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5件依法惩治农村黑恶犯罪的典型案例,聚焦农村地区重点行业领域,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持续整治“村霸”,依法打击农村家族宗族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推动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这些案例包括欧阳某臣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刘某良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卜某勃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朱某平等恶势力犯...
1月10日,辽宁省农科院作物所自主选育的大豆新品种“辽豆70”和“辽鲜豆25”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完全知识产权。这两个新品种将有效满足国内对高油广适大豆新品种及广适鲜食大豆新品种的需求。“辽豆70”是北方春大豆晚熟高油型品种,生育期平均128天,平均亩产221公斤,适宜在辽宁省中部和西南部、山西省中西部和东南部、陕西省延安市、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甘肃省陇东地区春播种植。“辽鲜豆25...
1月9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2025年1月,全国首个自主升降海洋牧场平台“湛农1号”在广东湛江市流沙湾中心海域成功扎根,并具备交付使用条件。该平台由中交集团所属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联合高校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研发建造,由3组共6个矩形网箱组合而成,全部沉入海中时养殖水体可达6.2万立方米,相当于25个标准游泳池。全部投用后,一年可分区养殖大约900吨不同品种和不同规格的鱼类。相较于传统桁架网箱,“湛...
1月9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832平台”自2020年1月上线以来,已入驻供应商3.08万家,在售商品35.97万款。该平台是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指导下,由中国供销集团所属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设和运营的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所有入驻“832平台”的供应商及销售商品均来自832个脱贫县。作为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的“集散地”,“832平台”不仅让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直接面对全国大市场...
1月8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2024年,农业农村部开展了3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检了蔬菜、水果、茶叶、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等五大类23398个样品,涉及123个品种和136项参数。总体合格率首次达到98%,比2023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监测覆盖了31个省份的239个大中城市,包括蔬菜水果茶叶生产基地、运输车辆、屠宰场、养殖场、水产品运输车、暂养池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具体来看,蔬菜、水果、茶叶、畜禽产品...
1月8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近日,公安部和自然资源部联合公布了4起非法占用农用地的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涉及1个单位和7名自然人,均依法受到刑事处罚。这些案例包括:辽宁省大连市刘某军等人案:刘某军等人自2022年起,在未取得用地审批手续的情况下,擅自挖砂并使用垃圾回填,造成47.98亩耕地种植条件严重毁坏。刘某军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5万元;殷某飞和刚某峰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八...
1月7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讯,近日,河北省花卉产业发展座谈会在河北农业大学举行,由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花卉创新团队主办。该团队由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院长黄印冉担任首席专家,涵盖花卉新品种选育、观赏林新品种选育、绿色栽培技术等多个岗位,并在全省设有多个试验站。花卉产业在河北省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地理上,河北省位于京津冀核心区,交通便利,能够迅速对接庞大的消费市场。自然条件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