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解读(2019-07)
为规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6月1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以下简称《督查规定》),确立了环保督察的基本制度框架、固化督察的程序和规范、界定督察的权限和责任。《规定》的出台,充分展现了中央推进环保督察的坚定决心,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提升到新的水平,将为依法推动环保督察向纵深发展发挥重...
为规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6月1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以下简称《督查规定》),确立了环保督察的基本制度框架、固化督察的程序和规范、界定督察的权限和责任。《规定》的出台,充分展现了中央推进环保督察的坚定决心,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提升到新的水平,将为依法推动环保督察向纵深发展发挥重...
近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印发《河北省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河北省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全面打响。《方案》确定了陆源污染防治攻坚、海洋污染防治攻坚、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攻坚、环境风险防范攻坚、旅游旺季生态环境保障攻坚五大攻坚任务;河北省将通过两年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入海河流水质,到2020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海水水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已于近日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指明了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出三个阶段性目标:到2020年,构建统一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管理体制;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到2035年,自然保护地规模和管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建成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18%以上...
近日,住建部、生态环境部、发改委联合印发《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以下简称《方案》),目标是经过3年努力,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无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显著提高。《方案》提出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依法依规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提供融资支持;研究探...
钢铁行业是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为了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近日,生态环境部、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和大宗物料产品运输,分门别类提出指标限值和管控措施,要求实现全流程环境管理。它意味着我国钢铁行业正式开始推进超低排放,整个行业在环保技术上的门槛将进一步提高。...
按照国务院在部分城市先行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要求,上海市出台《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上海市将于2020年底前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管理。通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可以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效率,从而减少生活垃圾焚烧、填埋过程中产生的空气和水体污染,降低填埋场等垃圾处理设施对土地的占用,优化人居环境,保障城市生态。2019年7月1日,《条例》即将正式实施,目前上海正稳步...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5月2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我国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总体框架、编制要求、实施与监管、法规政策与技术保障等。《意见》的发布从空间规划改革试点、决策到顶层设计,都强化了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
近年来,四川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技术支撑能力不断提升,逐步构建起跨领域、跨行业、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产业发展格局。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在产业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经济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等部门单位,编制了《四川省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方案》(以下简称《培育方案》),包括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领...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指导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规范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适用和监督,有效防范执法风险,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适用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导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和基准的制定、适用和监督工作,进一步规范环境行政处...
5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支持试验区内企业注册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是指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内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募集资金专项用于节能环保、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等绿色项目的债务融资工具。《通知》支持试验区内企业注册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既有助于试验区获得更多的资金推动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这一任务现在有了路线图和时间表。为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5月14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2022年基本建成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得到强化,绿色技术创新引导机制更加完善,绿色技术创新综合示...
河北省水资源严重短缺,长期依靠透支、超采地下水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引发地下水位下降、河道断流、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为扭转地下水超采局面,河北省近日制定出台了《关于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通过重点采取“节、引、调、补、蓄、管”6大重点行动,到2022年,累计压减地下水超采量51.6亿立方米,总体实现省域地下水采补平衡,城镇地下水位全面回升,浅层...
为加快推进区域内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助力美丽河北建设,2019年4月1日,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三个方面。按照安排,2019年底前,各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20年底前,各市公共机构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50%以上,相关企业和居民社区垃圾分类覆...
安徽省2019年3月31日印发《长江安徽段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专项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决定从4月起,利用半年左右时间,在长江安徽段开展“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点对点”解决中央生态环境警示片反映的23个点位问题,全面落实“1515”三道防线和“禁新建、减存量、关污源、进园区、建新绿、纳统管、强机制”七项举措,打好打赢长江安徽段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
南京市入选江苏省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其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江苏省政府关于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常态化、规范化管理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有效组织动员全市各方面力量做好此项工作,形成“规划—建设—运行”闭合的管理制度,2019年3月,南京市政府印发专门的管理规定,即《南京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要求,在“2019基层减负年”更好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浙江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近日出台《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基层减负十条措施(试行)》(以下简称《十条措施》)。《十条措施》围绕为基层减负,从督察前调研摸底、督察进驻会议、驻点保障、调阅资...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障地下水安全,2019年3月28日,由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住建部、水利部以及农业农村部五部门共同制定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外发布。《方案》对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法规标准体系、全国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全国地下水质量极...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福建省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2019年3月,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小组在全国率先出台《福建省乡村生态振兴专项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专项规划》),为乡村生态振兴谋篇布局,明确提出打造“绿盈乡村”。《专项规划》紧紧围绕“山更绿、水更清、林更优、田更洁、天更净、海更...
垃圾焚烧发电是当前国际上处理垃圾的主要方式。近年来,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厂迅速发展,新建、改建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烟气排放的自动监测技术也与国际接轨。为加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环境管理,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形成公平、守法的市场竞争环境,推动整个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生态环境部组织制定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用于环境管理的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以...
据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消息,2月21日,海南省委办公厅与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海南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全面启动禁塑工作。《方案》明确,2019年底前,建立健全全省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地方性法规及标准体系,完善监管和执法体系,形成替代产品供给能力。2020年底前,全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
遥感监测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的技术方法,主要有地面覆盖、大气、海洋和近地表状况等。为落实统一行使生态环境监管的职责和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改革座谈会要求,加快构建生态环境遥感调查、监测与评估体系,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部分地区开展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试点工作,探索推动构建国家生态环境遥...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批准发布《美丽乡村建设评价》国家标准(简称《建设评价》)。该标准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评价的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程序、计算方法等,在内容编制上将美丽乡村建设评价重点放在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内容方面,有利于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朝着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方向前进;除对硬件建设提出要求外,还对设...
2月1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打好渤海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作战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到2020年,入海河流水质持续改善,劣Ⅴ类水体明显减少,达到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确定的目标要求;近岸海域水质稳中趋好,水质优良(一、二类水质)比例达到88%左右,其中,渤海海域达到75%左右。《方案》明确了强化陆源入海污染控制、强化海岸带生态保护、强化海洋污染防治三个方面的重点...
2月27日,生态环境部官网印发公告,修订《生态环境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19年本)》(以下简称《目录》)。本次修订审批目录是为了继续深化“放管服”,对规划环评开展较为深入、不涉及重大污染排放、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较为成熟、影响范围可控或者环境影响较小的项目适度下放,下放审批权的类别主要包括9类项目,包括运输机场、不跨省铁路、集装箱专用码头、稀土矿山开发、特大型主题公园,...
随着铅蓄电池在汽车、电动自行车和储能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我国铅蓄电池和再生铅行业快速发展。铅蓄电池报废数量大,再生利用具有很高的资源和环境价值,但废铅蓄电池来源广泛且分散,部分非正规企业和个人为谋取非法利益,导致非法收集处理废铅蓄电池污染问题屡禁不绝。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1月22日,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发布《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行动方案》...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1月21日,生态环境部网站发布了关于印发《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通知,该计划由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发改委一同印发。《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以改善长...
“无废城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细胞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无废城市”建设。2018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019年1月下旬由国办印发。《方案》提出,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个左右有条件、有基础、规模适当的城市,在全市域范围内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到2020年,系统构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探索建立“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
2019年1月3日,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河北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简称《规划》)。该规划共9章27节,对白洋淀生态空间建设、生态用水保障、流域综合治理、水污染治理、淀区生态修复、生态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管理创新等进行了全面规划。同时,为抓好《规划》的各项组织实施工作,河北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的通知》(以下...
渤海综合治理是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七大标志性重大战役之一。12月11日,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渤海综合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范围与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这是目前唯一针对专门海域的治理工程,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趋势下,将进一步加大渤海综合治理力度,提高执行力,渤...
为规范和加强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工作,2018年11月19日,农业农村部和生态环境部共同研究制定了《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确定了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点位、构建工作体系、开展例行监测、加强成果总结、发布土壤环境状况信息在内的五项重点任务,提出要提升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和水平,及时掌握全国范围及重点区域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总体状况...
11月5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排污许可制度建设,生态环境部印发《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此次生态环境部起草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基本定位为依法规范排污单位排污行为的基础性环境管理制度,属于行政法规,未来将由国务院颁布执行,法律效力进一步提升;新增对固体废物的管理、增加了对管理海域排污的管理,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对于取得许可证后的监督检查,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新...
11月8日,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的总体要求、行动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对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作出部署。行动计划提出了2020年实现“一保两治三减四提升”目标,围绕这几个目标,行动计划明确了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着力解决养殖业污染、有效防控种植业污染...
黑臭水体治理是水生态治理的重要板块。“水十条”颁布以来,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持续推进。通过三年努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初见成效,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仍存在漏报瞒报、黑臭反弹及资金压力等诸多问题。2018年10月15日,住建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明确了治理黑臭的技术路线和治理工程要求,并规划未来治理效果及时间表。这是我国首个涉水攻坚战具体实...
自2017年以来,禁止洋垃圾入境政策频频落地,效果持续增强。2018年4月19日,生态环境部等四部委公告调整《进口废物管理目录》,自2018年底禁止进口废五金等16个品种固废,自2019年底起禁止进口木废料和钨、镁、铋、钛、锆等金属废料。我们认为,这是禁洋垃圾政策体系的持续强化和补充,进口限制有利于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率,升级改造我国制造业标准,降低资源对外依存度,长期促进回收体系完善。
1月2日,国家住建部网站发布《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46个重点城市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1月17日,环保部印发《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下称《管理办法》)。作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实施排污许可制度的重要基础性文件,《管理办法》明确了排污者责任,强调守法激励、违法惩戒。为强化落实排污者责任,《管理办法》规定了企业承诺、自行监测、台账记录、执行报告、信息公开等五项制度。这是我国排污许可制度的第一个部门规章,是改革完善排污许可制的又一重大举...
为进一步加强湖泊管理保护工作,1月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我国将在2018年年底前在全国湖泊全面建立湖长制,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
12月20日,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财政部等10部委共同发布《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及相配套的《北方重点地区冬季清洁供暖“煤改气”气源保障总体方案》,旨在提高北方地区取暖清洁化水平,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到2019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50%,替代散烧煤(含低效小锅炉用煤)7400万吨。到2021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替代散烧煤(含低效小锅炉用煤)1.5亿吨。重点关注煤改气、清洁...
2017年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就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工作举行新闻发布会,发改委副主任张勇在会上表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近日印发,这标志着我国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完成了总体设计,已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方案作为我国首次开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指导性文件,在参与主体、管理制度、支撑系统、保障措施等方面做了全局部署,为下一步培育和建立我国碳排放市场做了初步规划。这有...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12月22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草案审议再次被提上日程。针对草案增加的部分规定,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进行二审。其中,“加强监测五类土壤污染重点地块、规定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污染问题突出将约谈地方政府、加强对沙漠等未利用地非法排污检查”等内容成为本次修改的亮点。一系列利好政策接连出台,带来了政府投入加码、社会认知觉醒以及外部资本输入等诸多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