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鼓励新一轮设备更新,助力船舶行业提质升级(二)(2024-05)
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不仅是激发投资活力的重要助推器与技术创新的催化剂,更是在未来加快经济绿色转型的活力源与优化产业结构的突破口,对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着重大且深远的意义,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
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不仅是激发投资活力的重要助推器与技术创新的催化剂,更是在未来加快经济绿色转型的活力源与优化产业结构的突破口,对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着重大且深远的意义,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
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不仅是激发投资活力的重要助推器与技术创新的催化剂,更是在未来加快经济绿色转型的活力源与优化产业结构的突破口,对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着重大且深远的意义,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
202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而且从构建绿色船舶产品体系、推动制造体系绿色转型、推动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加强绿色发展区域协同和国际合作等五方面提出多项具体举措。2023年,IMO提出国际海运温室气体排放要尽快达峰,并于2050年前后达到净零排放。航运脱碳已成国内外行业共识。绿色动力船舶发展技术在国内的应...
随着全球航运业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技术进步,新能源船舶有望成为未来航运行业的主流趋势,也是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抓手和主要技术路径。而电动船舶由于其技术成熟度高、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以及产业拉动能力强,被当作新能源船舶发展的主力军,成为各地财政补贴的重点对象。本文将首先对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新能源电动船舶相关政策进行汇总,接着阐述电动船舶发展现状,并对行业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分析区域推广应...
随着全球航运业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技术进步,新能源船舶有望成为未来航运行业的主流趋势,也是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抓手和主要技术路径。而电动船舶由于其技术成熟度高、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以及产业拉动能力强,被当作新能源船舶发展的主力军,成为各地财政补贴的重点对象。本文将首先对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新能源电动船舶相关政策进行汇总,接着阐述电动船舶发展现状,并对行业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分析区域推广应...
近日,福建省工信厅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推进“电动福建”建设的实施意见(2023~2025年)》,提出推动电动船舶全产业链发展、支持企业研发与创新等9条措施,探索电动化推广应用的“福建模式”。这将推动电动船舶全产业链发展作为“电动福建”建设的重要抓手。具体来看,支持引进国内高水平电动船舶研制单位,将“内联外引”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鼓励部分地区先行先试电动船舶,示范应用场景加快拓展;多方...
随着我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承接了大量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型,但仍然有关键材料、核心装备依赖进口,产业链供应链尚不完整。以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为例,虽然很多配套产品已经成功实现了国产化,但LNG船储罐使用的殷瓦钢和焊接材料等一些关键材料和配套设备仍然需要从国外进口。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王其红表示,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加大对关键材料和核心配套产品研发的支持...
当前由于新冠疫情影响以及外部竞争压力,临海全市港航企业整体呈现“小、散、弱”局面,无法形成合力的短板凸显。与此同时,省内外多个航运业发达城市利用政策优势对当地航运企业进行招引,致使部分已出现运力外流迹象。在此背景下,台州临海市出台史上扶持力度最大的航运专项政策,尤其是在资金补助方面,以支持航运企业落户、新增船舶运力。政策的出台将重振航运及船舶企业的信心,为助力临海市航运业转型升级、重...
随着我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装备制造业已成为产业竞争的关键领域。以5G为首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融入装备制造业,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到企业对5G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非常重视,出台政策、措施积极推动“5G+工业互联网”。我国船舶工业处于信息技术阶段,将借助“互联网+”提升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但当前国内船厂在工业互联...
随着我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装备制造业已成为产业竞争的关键领域。以5G为首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融入装备制造业,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到企业对5G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非常重视,出台政策、措施积极推动“5G+工业互联网”。我国船舶工业处于信息技术阶段,将借助“互联网+”提升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但当前国内船厂在工业互联...
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是减少靠泊期间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最有效措施,是促进水运行业减污降碳、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船舶岸电应用前景得到广泛认同。但当前码头岸电设施建设进展不均衡,具备受电设施的船舶数量少,加之岸电推广工作建设成本较高、船公司积极性不高等负面因素影响,岸电使用率总体仍然较低。直至2021年4月,法律强制政策出台,明确对不按...
RCEP建立了由15个国家组成的统一自由贸易市场,通过各成员国之间相互开放市场,有效的消减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而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而邮轮产业是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是推动互联互通、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RCEP签署为我国邮轮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成长空间,一方面,可依托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潜能,打开本土邮轮国际化经营新局面;另一方面,通过整合RCEP各国特色资源,促进共同发展。为了更...
目前,长江已成为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其单位周转量能耗和排放低、运能大、效益高,优势非常明显。不过,在促进长江绿色航运深入推进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长江航运的绿色发展和LNG(液化天然气)应用。首先,长江LNG船舶结构亟待优化,不能完全适应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新要求,财政补贴可向新建改造和技术研发方面倾斜。其次,船舶LNG加注站布局不尽完善,需加快推进加...
2020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平台体系化建设不断深入,已经成为加速制造业旧动能改造和新动能培育的重要载体,在疫情期间极大的帮助企业抗疫复产、降本增效、转型升级。1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2020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七一一所的船舶动力系统项目成为船舶行业唯一入选项目。这表明该所已具备信息化和智能化深度融合的基础条件,在船舶动力系统研发、生产、管理、服务...
长期以来,外籍船舶修理废钢被视做“进口”,作为“一般贸易”对待并进行资源再生利用,但其产生的钢铁废料面临无法报关的问题,造成大量的修船废钢无法处置,不仅给修船企业带来严重的安全和环保隐患,也威胁到修船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对于修船废钢管理议题,应正本清源,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法规,促进修船行业加快实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近期,修船监管政策实现重大突破,外籍修船废钢在符合...
近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在当前贸易保护、新冠疫情和经济衰退三重冲击下,RCEP的签署能够带来显著的“贸易创造”效应,将给航运业尤其是集装箱运输带来增长。对于船舶工业而言,RCEP给予的“渐进式”零关税政策有望降低设备采购成本,有助于缓解装备建造成本日益上涨的态势;同时,区域内运输船舶及特种船舶装备贸易关税的逐步降低,将使相关产业发展潜能得到释放。不过,随着RCEP的签署、...
为进一步加强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规范经营行为,防范化解风险,促进融资租赁行业规范有序发展,6月9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了《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针对融资租赁行业“空壳”“失联”企业较多等问题,提出了清理规范要求。同时,增加了多项审慎监管指标内容,努力让融资租赁公司与金融租赁公司适用于相对统一的业务规则和监管约束。《暂行办法》有利于促进融资租赁公司合规稳健经营,提...
自2020年1月1日起,全球限硫令正式实施,船用燃料的含硫量上限从3.5%降至0.5%。在新规实施初期,航运和船舶市场将面临诸如低硫油供不应求造成的高低硫油价差不断加大、违规船舶监管力度薄弱等问题。针对船用燃料油需求结构的转变,上期所将推出低硫油期货对冲价格风险。限硫令将为修船业带来重大利好,同时推动油气全产业链发展步入快车道。但要看到,限硫令初期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建议投资者对拥有大量节能环保型...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型国家和交通强国等战略部署,深入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加快培育和发展智能航运新业态,5月16日,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制定的《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提出加快现代信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与航运要素的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智能航运,抢抓国际智能航运发展先机。按照《意见》,我国将促进智能船舶技术迭代提升和快速进...
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要把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因此,深化“放管服”改革仍是本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精神,船舶工业成为首个试点行业。4月2日,工信部发文称不再直接管理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相关工作,并废止《船舶行业规范条件》和《船舶行业规范企业监督管理办法》...
近年来,智能船舶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迅猛,成为国际海事界新热点。由于其具有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经济高效等显著特点,是未来船舶发展的重点方向。为大力发展智能船舶,提升我国船舶工业核心竞争力,2018年12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国防科工局联合印发《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明确提出到2021年要形成我国智能船舶发展顶层规划,初步建立智能船舶规范标准...
船舶工业是我国开放最早的领域之一,在对外开放的大环境下,我国船舶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造船大国。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将继续扩大制造业开放,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全面放开了船舶工业的外商投资限制。船舶制造业作为当前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之一,放宽外资准入限制,有利于促使外商投资企业通过收购或入股的方式盘活现...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时代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指示精神,推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以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和国家政策性文件关于防治船舶污染环境的要求,2018年1月8日,交通部发布《长江经济带船舶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通...
8月18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外交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境内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稳妥开展境外投资活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带动国内优势产能、优质装备、适用技术输出,推动我国相关产业提质升级。在《意见》发布前两天,国务院还印发《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强调进一步提升我国外商投资环境法治化、国际化...
当前,全球面临的环境形势愈发严峻,而航运业是全球排放温室气体的大户之一。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船舶污染及治理问题再次成为热议话题。由于我国航运业污染治理起步较晚,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尚不健全,缺乏科学完整的节能减排规划方案、相应标准以及扶持政策。因此,我国亟待出台相关的财政补贴政策并设立严格的排放标准,这不仅将有效改善污染物的排放、助力环保制造业的发展,同时也将倒逼相关产业升级,创造...
12月7日,中国船舶工业协会长郭大成在“2016中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促发展论坛”的讲话中提出,要将创新企业管理、支持智能制造、培育市场新方向等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推动船舶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据悉,工信部目前正会同发展改革委研究编制《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6-2020年)》,确定“十三五”期间船舶工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又被称为船舶工业“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旨在...
为深入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进一步推进船舶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加快提升我国船用设备配套能力和水平,支撑造船强国建设,2015年12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船舶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鼓励船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本土化装船率;重点支持一批实力领先的专业化船舶配套企业,提升质量品牌竞争力;强调加快提高船用设备服务能力,完善全...
日前,交通运输部印发《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5~2020年)》,提出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强化污染物处置为核心,以完善法规、标准、规范为基础,以推进排放控制区试点示范为抓手,依法推进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工作,努力实现我国水运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分析政策出台背景,深度解读政策有关内容,并对政策正式实施后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预判,供读者参考。
为进一步加强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管理,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2014年12月31日,工信部制定了《海洋工程装备(平台类)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条件》),对海工生产企业的基本要求、技术创新与质量控制、项目管理等方面予以明确,有望进一步加强海工装备行业管理,提升企业建造技术。本文将分析政策出台背景,深度解读政策有关内容,并对政策正式实施后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预判,供读者参...
我国海运行业早已迈入了世界海运大国行列,但综合竞争力不强。特别是目前内河水运建设仍然滞后,港口作业效率低下、资源整合程度低,绿色水运发展尚不能满足现代水运业的需要。为进一步完善扶持水运发展的政策体系,近日,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撰文指出,2014年水运行业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促进水运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四个交通”发展。
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由来已久,虽然多年以来,我国政府为遏制产能过剩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但这一问题仍继续恶化。多年来产能过剩的结果证明,靠行政管理手段化解产能过剩,效果不佳。10月1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长效机制,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这是新一届政府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又一重...
针对当前航运市场运价持续低迷、运量需求缩减、企业遭遇生存危机的严峻形势,9月2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促进航运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从运力调控、转型升级、市场监管、减轻企业负担、提高服务水平五个方面制定了二十条意见,积极促进国内航运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为缓解产能过剩矛盾,促进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8月4日,国务院对外发布《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根据《方案》,今后三年,行业内将积极推进以大型骨干造船企业为龙头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发展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
2011年,我国三大造船指标继续位居世界首位,但绝大多数造船企业以建造常规船型为主,且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产业核心竞争力仍不强,亟待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3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造船大国与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