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航保中心成功研发北斗AIS一体化船载终端(2014-01-08)
近日,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透露,该中心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成功研发出北斗AIS(船舶制动识别系统)一体化船载终端。目前该终端已在海事航标、测量作业船上试用,最快有望于2014年上半年在商业船舶上投入使用。据了解,北斗AIS一体化船载终端既具有船舶自动识别功能,又具有北斗位置报告功能。据悉,基于北斗AIS一体化船载终端的北斗AIS系统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应用于航行通告、紧急报警、物流监控、电子签...
近日,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透露,该中心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成功研发出北斗AIS(船舶制动识别系统)一体化船载终端。目前该终端已在海事航标、测量作业船上试用,最快有望于2014年上半年在商业船舶上投入使用。据了解,北斗AIS一体化船载终端既具有船舶自动识别功能,又具有北斗位置报告功能。据悉,基于北斗AIS一体化船载终端的北斗AIS系统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应用于航行通告、紧急报警、物流监控、电子签...
1月3日,从长江海事局获悉,1月1日起,长江上游李渡长江大桥至界石盘与五马判联线水域,来往船舶将分道航行。至此,长江海事辖区2100公里长江干线水域实现分道航行和定线制全覆盖。分道航行和定线制意味着江上来往船舶如同在陆地上行驶的车辆,要遵循“实黄线”,“虚黄线”,“斑马线”等严格限制,船舶“靠右行驶”,“大小船分流”,不能随意“变道”,更不能“逆向行驶”,以防止船舶之间对遇事件发生,避免碰撞...
从中国船舶报获悉,近日,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旗下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总承包,与七○八所联合设计,独立建造的国内首艘自主设计并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钻井船下水,为后续钻井包的安装、调试及该项目的顺利交付奠定了基础。据悉,该Tiger钻井船不但是中国首批自主研发、设计、建造的海洋工程项目之一,而且是全球首制船,更是中船集团公司首个总包海工项目。对于“百年上船”而言,开展该项目需要在设计技术、建...
日前,从中国船舶网获悉,在全球造船市况开始呈现活跃的状态下,中国造船企业呈现最优秀的成绩。11月,中国船厂共承接了556万载重吨、14.48亿美元的新船订单;韩国船厂共承接了280万载重吨、14.1亿美元的新船订单;日本船厂共承接了34万载重吨、0.57亿美元的新船订单。以载重吨计,中韩日三国承接的订单占总量的83%。据悉,11月中国承接订单量主要指标均领先于韩国,位居第一,但承接船型仍以散货船为主,其他船型接...
根据日本船舶出口协会(JSEA)近日发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1月,日本造船厂的新船舶出口合同共计36艘、124万总吨,以总吨为准,环比上月增长38%;前11月累计出口船舶合约总计为318艘1268万总吨(599万修正总吨),同比猛增69%。据11月的出口船型来看,散货船28艘(小灵便型4艘、大灵便型19艘、巴拿马型2艘、铁矿石运输船1艘、矿砂船1艘、木片船1艘),普通货物船4艘,阿芙拉型油轮1艘以及LPG船3艘。据悉,当前船...
12月25日,从国际船舶网获悉,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的海洋石油配套装备制造能力建设项目日前获批,该项目未来生产的产品包括LNG船舶。大船重工的海洋石油配套装备制造能力建设项目属于改扩建项目,本次改扩建项目总投资92858万元。据悉,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国内海洋石油工程配套装备需求越来越大,限于海洋石油工程配套装备制造领域关键技术的制约,国内大型海洋工程配套装备发展滞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适时进行...
12月25日,从中国船舶网获悉,国际船级社协会已采用新的安全法则,以规范散货船及油轮的建造。新的共同结构规范将适用于所有自2015年7月1日起签单的船长超过150米的油轮新船及超过90米的散货新船。同时,新规还涉及针对船体屈曲及疲劳寿命等问题,开展更多全面的结构性分析及规则检查,以加强行船安全。此外,IACS还决定扩大对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的现有要求,纳入总纵强度分析及具体的装载案例,以提供更全面的安全...
12月24日,据中国船舶报报道,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牵头,中国拆船协会、北京中环绿舟科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参与,立项了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绿色拆船关键标准研究》。该项目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当前世界主要拆船国家的拆船技术发展态势,掌握拆船公约相关进程;针对国内外公约、规范、规则、标准等的主要技术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国际拆船公约等对我国拆船业、造船业的影响。同时制定《绿色拆船...
日前,德国交通信贷银行在对中国造船业发布的最新报告中指出,由于私营船厂纷纷倒闭,以及政府对具有国企背景的造船商加大扶持,今后两年,中国造船产能或将缩减四分之一。交通信贷银行研究员解释称,在政府出台多项扶持措施后,国有船企——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在市场所占份额已由几年前的30%提升至40%,但中小型私营船厂“未来业务缺乏保障”,其2015年的造船档期只填满20%,很可能受到最大冲击而从市场消失。如此...
2013年1~11月,我国造船企业三大指标依然有升有降:全球造船市场依然活跃,承接新船订单518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4%;全国造船完工388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3.1%,11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1923亿载重吨,同比增长5.2%,比2012年底增长11.5%。船舶出口形势未出现明显改善,重点企业出口规模同比继续下滑,1~11月,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635亿元,同比下降15.4%。此外,行业内重点企业经济效益降幅...
12月18日,从国际海事信息网获悉,11月,国际二手船价格继续上涨,成交略有减少。国际二手船市场共成交各类船舶165艘,1095万载重吨,环比上月分别减少15.82%、1.46%。其中,散货船共成交73艘,环比减少26.26%;油轮成交43艘,环比减少24.56%;集装箱船成交30艘,环比减少3.22%。然而,新造船市场活跃,新造船订单价格继续上涨。据统计,11月,全球新增各类造船订单共计297艘,环比上月增加18.33%。
日前,从中华航运网获悉,山东海运与新加坡Transcenden Global联手成立不久的合资公司SDTR Marine计划斥资3.3亿美元投建新船,日前已在金陵船厂签署最多12艘卡姆萨型船的订单,包含6艘船的主单,以及4至6艘船的备选订单,交付期定于2015年末至2017年初,此举以期为两家公司提升市场占有率。据了解,合资公司SDTR Marine由山东海运与新加坡Transcenden Global于8月共同组建,其中前者占有控股股份,目前把业务重心主...
日前,从江苏省经信委获悉,今年1-11月,江苏省手持造船订单同比增长10%。这是自2011年6月以来,经历29个月的深度调整后首次实现正增长,标志着我省船舶产业向复苏轨道再进一步。前11个月,江苏省新承接造船订单392艘1884.8万载重吨,同比增385.0%,占世界市场份额16.1%,占全国份额36.4%。目前,江苏省13家重点造船企业新承接订单占全省份额的93.4%,比2010年底提高了27个百分点,订单结构从传统的散货船、集装箱船...
近日,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1-10月,中国造船业承接新船订单为464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3%,10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1787万载重吨,比2012年底增加10.2%。虽然订单增长明显,但企业利润却在下滑,1-10月,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12亿元,同比下降13.9%;利润总额52.3亿元,同比下降49.8%。在此背景下,一些企业纷纷在海工业务上谋发展,与此同时,国家也开始在政策上对船企开拓海工业...
近日,从国际海事信息网获悉,截止10月底,舟山市共有航运企业282家,营运性运输船舶1603艘,总运力保有量达到532.22万载重吨。与年初相比,航运企业净增13家,船舶增加51艘,运力保有量增加27.16万载重吨。同时,全市运力结构不断得到优化,船舶大型化、专业化趋势明显。拥有3万吨以上散货船24艘/113.80万载重吨,8000吨以上油船19艘/21.63万载重吨;船舶平均吨位已达到3320吨,比年初增加326吨。特种船舶运力(包...
12月9日,从中国交通报获悉,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发布《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报废更新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按1500元/吨的基准,对在2013-2015年提前报废更新的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进行补助,通过经济政策加快船舶工业结构调整,优化船队结构,促进节能减排。适用本《方案》的船舶应符合五个条件,即:于2012年12月31日前已取得船舶所有...
为适应北美和澳大利亚LNG运输量的增长,日本三大船东商船三井、日本邮船和川崎汽船计划在2020年之前订造约90艘液化天然气船,订单总价值约为176.1亿美元。这个扩张计划反映出日本核电站关闭后发电用LNG需求增长,以及中国和韩国等其他亚洲国家需求的增长。根据行业数据,到2020年,全球LNG贸易规模预计增长到4亿吨,而2012年为2.5亿吨。业内人士称,目前全球运营中的LNG船数量为350-360艘,其中日本3大船东占据了约...
12月4日,中集集团海洋工程部总经理表示,我国资本过剩与造船产能过剩相结合,产业政策鼓励海工发展,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造船企业相结合,风险敞口低,因此当前我国资本支撑全球海事装备的投机市场,而亚洲资本支撑了全球的海事装备市场。2013年1-11月份,全球66条自升式平台全部在亚洲建造,我国占53%。他同时表示,海洋工程产业资源的稀缺性和垄断性要求必须整合国际资源,将美国的设计、设备、油田服务及运营,欧...
12月3日,工信部副部长苏波“2013年中国国际海事会展高级海事论坛”表示,今年1-10月,国内80家重点检测的船舶企业收入同比下降13.9%,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9.8%,造船企业的生产形势依然不乐观。苏波还透露,今后工信部将重点推动船舶工业的转型升级,通过技术、环保、节能标准等加强市场准入管理,提高航产业集中度,促进船舶工业联合重组。
12月2日,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圣坤表示,前三季度,全球新船订单总量为1307艘、3022万修正总吨,按修正总吨计,同比增长62.65%。其中,中国造船企业的接单量为579艘、1168万修正总吨,按修正总吨计,同比增长83.35%,位居世界第一。他还表示,我国仍有过半船企却是接近“零”接单,这也意味着,1168万修正总吨的接单量都集中在中国69家船企中,其他80多家企业则均没有斩获。
随着日本市场对LNG需求的持续增长,日本航运企业以及能源巨头纷纷布局LNG船业务。其中,日本川崎汽船、日本邮船和商船三井三大航运企业正加速LNG船队的扩张。此外,日本能源企业也有计划订造新船,东京燃气公司计划订造4艘、东京电力公司计划订造2艘。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印尼和澳大利亚LNG项目刺激、美国LNG出口获批以及老龄LNG船淘汰等因素影响,在2020年前,日本需要新建50-60艘LNG船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11月28日,据证券日报报道,国务院此前发布《关于化解产能严峻过剩对立的辅导定见》明确提出造船业要进行结构调整,化解过剩产能,鼓舞现有造船公司向海工配备范畴搬运。目前,海工行业的发展被业内人士普遍看好,造船业转向海工行业是今后的大方向,今后可能将面临半个世纪的发展。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球海工装备成交额445亿元美元,2013年有望连续第三年实现年成交额超600亿美元。
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航运市场持续低迷、老旧船舶集中报废等因素影响,2013年船舶运力依然过剩,拆解量仍处高位。据不完全统计,1-10月,中国拆船协会会员拆船企业拆解各类废钢船超过260艘。其中,进口废钢船按轻吨位计算同比减少近20%;采买并拆解国内废钢船艘数和轻吨位同比均增长160%。从船龄上看,1990年后建造的有6艘。由此可见,今年国内船东及航运公司加快了老旧船舶的淘汰更新步伐。
据新华网11月25日报道称,2013年以来,全球造船市场比较活跃,新船成交量大幅反弹,市场憧憬造船市场迎来春天。据克拉克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10月,全球新船订单总量达3556万修正总吨,同比增长74%。分国家来看,中国造船企业的接单量为1450万修正总吨,同比大涨183%,韩国船企接单量为1175万修正总吨;分船型来看,干散货船及集装箱船的订单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11月22日,工业和信息部装备公司淑敏处长在中国船舶工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国内有800多家船企,远远超过国际水平,如果与韩国仅20多家船企相比的话,国内船企的数量是韩国船企的40倍。淑敏表示,目前政府正在加紧推进《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国内造船业产能盲目扩张势头将得到遏制,一批大型造船基础设施得到整合,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一批中小企业转型转产,落后产能退出市场。
最新数据显示,10月,全球新造船市场继续保持活跃,新签订单共成交162艘、1012万载重吨、74亿美元;1-10月累计订单量突破1亿载重吨,达到10094万载重吨,同比大幅增长125%。在新订单刺激下,干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11月新造价格分别比年初上涨6.3%、1.1%、7.8%,主流船厂2015年船台排布趋满。在造船行业进入消化过剩运力新阶段,订单价格的上涨将改善企业盈利难的困境,推动企业获得盈利。
11月13日,工信部网站消息,为进一步加强船舶行业管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快结构调整,提升技术水平,促进转型升级,引导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近日工信部制定并发布了《船舶行业规范条件》。据悉,《条件》对生产设施、设备和计量检测、建造技术能力、技术创新、质量保证体系、节能环保等多方面提出的要求。
11月12日,中国证券报消息,由相关部门制定的拆船补贴细则目前已制定完毕,正处于财政部、交通部、工信部、发改委等部委会签过程中,或将于年内出台。据悉,相较2010年出台的《促进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报废更新实施方案》,此次细则针对企业申报拆船补贴的条件要求将适度放宽。业内人士预计,全行业补贴金额可达45.6亿元,其中干散货船队可供拆解船舶数量最多,补贴金额约37.2亿元。
11月11日,中国矿业报消息,国家深海基地本月8日正式启动建设,建成后将成为我国开展深海技术装备研发和试验、深海科学研究和深海资源调查的公共平台。据介绍,国家深海基地是我国大型深海装备业务化运行的支撑基地,也是继俄罗斯、美国、法国和日本后,世界第五个深海技术装备支撑基地。国家深海基地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5亿多元,占地390亩、用海约1000亩,预计2014年底完成全部工程建设和竣工验收,2015年投入使用...
近日,国土资源部公告称,采取加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统筹管控、严把新增产能项目建设用地供地闸门,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一律不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同时,国土部还将全面查清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在建和建成违规产能项目用地情况,分类提出处理意见;坚决取消国土资源优惠政策,清理并废除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用地、用矿优惠政策。
11月8日,中集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附属公司CIMC Ziegler于11月7日签署了一项约合人民币4.56亿元的资产收购协议,将收购德国Albert Ziegler Group母公司Albert Ziegler GmbH & Co. KG的所有资产(现金及交易完成日前已发生的应收款除外)及与业务延续密切相关的部分负债,以及金根总部所直接持有的德国境内和境外共9家子公司股份和权益。据悉,Ziegler集团成立于1891年,为全球前五大消防及救援车辆及器材供应商...
11月8日,中国证券报消息,“国际海运(中国)年会2013”上透露,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造船业产能利用率仅为50%-55%,相较2012年75%的利用率降低了约20个百分点,远远低于国际造船业通常的产能利用率。专家指出,目前造船业正处于行业中周期底部,去产能将是接下来两年造船业的重点。预计未来造船业将加速洗牌,2015年中国造船产能较2011年将削减30%左右,船舶业复苏时间要比预期更漫长。
日前,交通运输部下发《关于推进水运行业应用液化天然气的指导意见》,在水运行业推广应用LNG,以推动水运业节能减排、转型升级和优化用能结构。《意见》要求,到2015年,水运行业应用LNG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重点水域、港区的加注站点建设启动,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淮河和部分封闭水域的普通货船试点示范和客船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内河运输船舶能源消耗中LNG的比例达到2%以上。
11月5日,中海集运公告称,全资子公司中海码头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方式转让其持有的连云港新东方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55%股权的交易价款为75625万元,出售所得款项将用于补充中海码头公司资金,用于归还借款和项目投资。业内人士表示,由于集运旺季已过,四季度运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很小,中海集运全年亏损几成定局。
11月4日,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山东海运日前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和《铁矿石运输合约》,合约金额逾5亿美元,这是近年来全球航运业为数不多的大额合约。这也是继去年年底山东海运与世界第二大铁矿石商必和必拓公司签署10年包运合同后,再次与世界铁矿石巨头淡水河谷公司携手。据了解,。山东海运现有船舶总运力24艘(含在建),405万载重吨,船队规模居山东省内第一,国内第五。
10月22日,中船协发布报告称,1-8月,全国造船完工269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8.7%。承接新船订单349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9.3%。截至8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146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4%。同期,全国完工出口船226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8.4%;承接出口船订单324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93%;8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968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9%。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3.9%、92.9%和84.5%。
10月11日,工信部发布数据,今年1-9月,全国造船完工量306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6.4%,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同比增长147.1%;全国新承接船舶订单量380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47.1%。截至9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1397万载重吨,比2012年底手持订单增加6.6%。据了解,今年前半年,全球造船市场持续低迷,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使我国船舶工业转型迎来“及时雨”。
中交集团所属振华重工300英尺平台锁紧系统日前顺利通过位列世界十大船级社第一的美国船级社(ABS)产品认证,标志着振华重工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平台锁紧系统美国权威认证的企业。据了解,振华重工自主研发的平台锁紧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锁紧后不需动力,对齿条方向调整力强。每套锁紧系统可承载2000-5000吨,垂直承载最高可达10000吨。
10月10日,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1-9月,全国造船完工量306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6.4%,其中海船为1022万修正总吨;新承接船舶订单量380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47.1%,其中海船为1384万修正总吨。截至9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139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7%,比2012年底手持订单增加6.6%,其中海船为3939万修正总吨,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7.3%。
10月12日,新华网消息,中国国际旅行社总裁于宁宁表示,我国已成为全球邮轮经济新增长极。交通运输协会数据显示,我国港口接待邮轮次数从2006年的115艘次变为2012年的285艘次,增幅148%;乘坐邮轮出入境人数则从2006年的16万人激增到2012年的66万。今年1-6月,全国港口接待邮轮236艘次,同比2012年激增117%。另据测算,2020年邮轮经济对我国经济的贡献将达510亿元,成为我国航运业和旅游业的新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