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国接新船订单居全球之首,船价或已跌至谷底(2013-06-13)
6月13日,中国新造船指数网最新消息,5月中国承接新订单量依然大幅攀升,以载重吨记位居全球第一。数据显示,1-5月全球新船订单总量4067万载重吨,同比上升70%。其中,5月中国船厂共承接404万载重吨,环比增长73%,超韩国、日本位居全球第一。中国船厂共承接10.98亿美元的新船订单。韩国和日本船厂分别承接12.69亿美元、4.52亿美元的新船订单。分析人士,船价或已跌至谷底。
6月13日,中国新造船指数网最新消息,5月中国承接新订单量依然大幅攀升,以载重吨记位居全球第一。数据显示,1-5月全球新船订单总量4067万载重吨,同比上升70%。其中,5月中国船厂共承接404万载重吨,环比增长73%,超韩国、日本位居全球第一。中国船厂共承接10.98亿美元的新船订单。韩国和日本船厂分别承接12.69亿美元、4.52亿美元的新船订单。分析人士,船价或已跌至谷底。
5月28日,中船协发布报告称,1-4月,全球造船市场延续1-3月形势,成交较为活跃,我国船舶行业新承接船舶订单同比大幅增长,但造船完工量继续下降。80家重点监测企业工业总产值、经济效益、船舶出口均出现下降,生产经营形势更加严峻。报告显示,1-4月份,全国造船完工137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1.9%。承接新船订单115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7%。截至4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047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4.8%,比2012年底下降2.1...
5月23日,中金在线消息,4月份全球新接订单为789万DWT,同比仍保持回升态势,幅度分别为151%。1-4月全球新接订单合计3041万DWT,同比增长64%。新船造价仍处低位,船厂利润仍未改善。4月船价部分船型价格开始上涨,但总体来看船舶造价仍在历史低位。分析人士认为在产能持续释放、订单维持相对低位等因素影响下,船价仍将维持底部盘整,无法趋势性上涨。按现在的船价测算,在一段时间内船厂毛利率会较低。
5月21日,中国证券报消息,当前船舶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化,符合国际新标准和新规范的节能环保型船舶受到青睐,针对LNG混合动力船舶的优惠政策近期有望出台,涉及水上LNG基础设施建设、行业融资以及审批管理等方面。分析人士认为,对于船舶制造企业,推广使用清洁高效燃料将成为市场竞争取胜的重要手段。LNG具备清洁环保、成本经济、供应方便、技术成熟的特点,在当前的技术和市场条件下,将成为理想的船舶替代燃料。
5月18日,希腊海运部长科斯蒂斯·穆苏鲁利斯在此间举行的“中国—希腊经贸论坛”上表示,希腊船东近期与中国造船企业签署了新造142艘新船的协议。据了解,包括造船在内的海运行业是中希经贸合作的重点之一。当前,中国每年六成的进口石油以及近五成的普通进口商品,都通过希腊船公司实施运输。穆苏鲁利斯认为,未来十年,中国不仅将保持全球最重要的出口国地位,而且会成为日益重要的进口国。
日前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在京召集包括江苏在内的9个重点省市的船舶行业管理部门负责人座谈,集体会诊后发现,目前各省市船舶企业均面临订单大幅减少、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产能利用率下降等问题。工信部装备司司长张相木表示,工信部正在酝酿船舶工业的扶持政策,在兼并重组方面,国家会以加大融资信贷等方式支持大型船舶企业集团实施兼并重组,支持骨干船舶企业兼并重组其他船舶企业,优先核准其技术改造项目,鼓励进行...
5月13日,《经济参考报》消息,权威人士近日透露,化解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已经成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任务,国家准备出台“关于化解产能过剩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同工信部等多部委正对此积极调研并制定相关意见,不久将以书面形式报送国务院。这是今年中央“重拳”治理的重要工作之一,除涉及钢铁、电解铝、水泥、造船等产能过剩行业外,多晶硅、风电设备、新材料等新兴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也值得关注。
5月8日,钢联资讯消息,日前,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公司、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4艘25万吨级矿砂船建造合同签字仪式举行。山东海运在北船重工建造的4艘大吨位矿砂船正是用于与必和必拓的10年矿石运输任务。此次船舶建造将使山东海运的总运力达到236万吨。据悉,此次矿砂船建造合同创造了山东省造船历史上的船舶吨位最大、建造合同总额最高等多项纪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5月8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航运业及其上游的造船业深陷窘境。过去几年,全国多地已有不少民营造船厂关门,近期这一关门潮开始向央企国企蔓延。5月7日,江苏连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宣布,由于遭受国际金融、经济萎靡不振的影响,中远船务修造船等业务严重滑坡,经营业绩出现连续严重亏损,中远船务与其决定,解散双方共同持股的连云港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据悉,该公司近两年累计亏损上亿...
近日,交通部公布首季国内沿海跨省运输各船型运力情况,与上季相比,沿海干散货船运力增长2.5%,较上季的2.6%增速轻微放缓;集装箱船运力增长3.1%;液货危险品船运力增长2.2%;液化气船运力规模增长4.5%。1-3月,国内沿海跨省运输干散货船运力总量继续增长。截至上月底,从事国内沿海运输的万吨级以上干散货船运力达5062万载重吨或1639艘,较去年底净增长2.5%。
4月27日,Maersk Broker最新报告表示,2013年3月末,集装箱船的新造手持订单量相比已有船舶所占19.2%,下降到20%以下水平,创历史新低。该比率在年初为27%,2月下降至20.5%,此后持续保持下降趋势。在此统计数据下,Maersk Broker预计称,在以后几年间,集装箱船的供需不均衡问题或将逐步好转。不过,眼下的新造手持订单中,大部分集中到2014年中旬实施交付,有可能出现暂时性的供需不均衡混乱。
4月22日,世界上最大的、载箱量超过16000标准箱的集装箱船舶“达飞洪堡德”轮在青岛港首航。该船为法国达飞轮船有限公司运营的一条集装箱船舶,从韩国下水正式进入商业运营,其第一航次靠泊青岛港集装箱码头81泊位。据悉,迄今为止达飞船公司已在青岛港开通了欧洲、地中海、非洲、东南亚等10余条航线,特别是4月16日新开的非洲航线,填补了达飞在青岛没有非洲直达航线的空白,实现达飞在青岛港的航线全球覆盖。
4月16日,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造船完工量569万载重吨,去年同期719万载重吨,1-3月945万载重吨,同样低于去年同期的1121万载重吨。但从新承接订单量看,今年的形势要好于去年,其中,1-2月为503万载重吨,1-3月为957万载重吨,分别比2012年同期增长1.9%和71.1%。1-2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64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029亿元,同比下降4.9%。其中船舶制造业702亿元,同比下降10.4%。
4月8日,人民网消息,从去年开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造船业的滞后影响越来越明显,造船完工、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量同比都出现大幅下降,企业普遍面临交船难、接单难、盈利难的窘境,全行业的亏损企业数量超过300家,亏损额同比大幅上升超过150%。2013年1-2月的数据显示,全国造船完工量仍然下降,且工业总产值出现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下滑,生产经营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3月29日,财政部网站消息,近日国家正式发布《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的通知》,对集成电路关键设备等装备及其关键零部件、原材料进口税收政策予以调整。《通知》指出,自4月1日起,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国内企业为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直流场设备、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生活垃圾精分选成套系统装备、举高消防车、染色机、新型农业机械等装备而确有必要进口部分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