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地 产】两会解读之房地产——“止跌回稳”为基调,行业转型升级路径明晰...(2025-03-11)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业着墨仍较多,整体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聚焦“稳预期、防风险、促转型”,兼顾短期托底与长期改革,为房地产行业结构性调整提供了清晰路径。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房地产的政策着力点在于需求端政策宽松、供给端存量盘活与风险化解、长效房地产构建新发展模式三大方面,中短期刺激需求释放,存量盘活与房企债务风险防范并重,化解行业流动性压力,长期通过基础性制度建设和“好房子”标准制定,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综合来看,“止跌回稳”是2025年产业调控重点,政策强刺激下房地产市场有望迎来大幅降温下行向底部小幅震荡转变的关键拐点;“好房子”建设重构土地、资本、技术、服务的组合逻辑,推动房地产行业转向高质量发展。
【房 地 产】稳住楼市,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第158期)(2024-12-17)
继12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稳住楼市股市”的积极表态后,12月11~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稳住楼市股市”,并强调“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释放了全力稳经济、稳楼市、稳股市的积极信号,为2025的房地产工作指明了方向。展望2025年,不管是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均将把房地产作为主要着力点,稳楼市政策将全面发力,如进一步下调房贷利率、全面取消限制性举措、加大对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支持力度,以及收购存量闲置土地和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货币化安置,推进“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全力做好保交房工作,支持房企盘活存量资产等。在政策的强刺激下,2025年将成为房地产市场由大幅降温下行转向底部小幅震荡的关键拐点,热点一二线城市将率先实现量价层面的止跌回稳。
【房 地 产】房地产政策全面转向,楼市何时能够“止跌企稳”?(下篇)(第13...(2024-10-14)
国庆前后,一揽子重磅利好政策集中出台,拉开了新一轮大规模刺激经济的序幕,稳经济、稳楼市、稳股市全面同步发力,房地产政策支持力度空前。从“924新政”超预期多箭齐发,到9.26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止跌回稳”,再到9月29、30日一线城市集中优化“四限”,以及10月8日、12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接连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房地产政策全面转向,在较大程度上提振了市场预期,推动主要城市国庆假期成交量大增。展望四季度,围绕“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一揽子配套政策将加速落地,房地产市场有望迎来史上最宽松的政策环境。房地产企业将抓住政策窗口期,加大推盘促销力度,全力冲刺年度业绩,购房者信心也将继续修复。在“金九”旺季不旺后,“银十”有望逐步回归,预计四季度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将加快筑底、销售降幅有望明显收窄,2024年四季度或将成为过渡性转折的一个季度。随着美联储降息周期的深入、国内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持续推进和接续发力,叠加热点一二线城市的带动,预计最早2025年、最晚2026年房地产市场或将迎来“止跌企稳”的拐点,但仍不具备大幅反弹的基础,可能呈现一定时期的低位盘整行情。
【房 地 产】房地产政策全面转向,楼市何时能够“止跌企稳”?(上篇)(第13...(2024-10-14)
国庆前后,一揽子重磅利好政策集中出台,拉开了新一轮大规模刺激经济的序幕,稳经济、稳楼市、稳股市全面同步发力,房地产政策支持力度空前。从“924新政”超预期多箭齐发,到9.26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止跌回稳”,再到9月29、30日一线城市集中优化“四限”,以及10月8日、12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接连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房地产政策全面转向,在较大程度上提振了市场预期,推动主要城市国庆假期成交量大增。展望四季度,围绕“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一揽子配套政策将加速落地,房地产市场有望迎来史上最宽松的政策环境。房地产企业将抓住政策窗口期,加大推盘促销力度,全力冲刺年度业绩,购房者信心也将继续修复。在“金九”旺季不旺后,“银十”有望逐步回归,预计四季度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将加快筑底、销售降幅有望明显收窄,2024年四季度或将成为过渡性转折的一个季度。随着美联储降息周期的深入、国内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持续推进和接续发力,叠加热点一二线城市的带动,预计最早2025年、最晚2026年房地产市场或将迎来“止跌企稳”的拐点,但仍不具备大幅反弹的基础,可能呈现一定时期的低位盘整行情。
【房 地 产】房屋养老金制度开始试点,新发展模式补足关键一环(下篇)(第11...(2024-09-11)
目前,我国已进入存量房时代,房屋“老龄化”趋势非常明显,房屋老化带来的安全隐患日渐凸显。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城镇既有房屋中房龄超过30年的占比接近20%,预计到2040年前后这一占比将达到近80%。8月23日,住建部副部长董建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三项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具体来看,房屋养老金主要由个人账户和公共账户两部分组成。其中,个人账户即业主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当下的重点是账户补建和续筹。公共账户是当前的建设重点,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一点、土地出让金归集一些等方式筹集,不需要居民额外缴费,不会增加个人负担,主要用于房屋体检和保险等支出。
【房 地 产】房屋养老金制度开始试点,新发展模式补足关键一环(上篇)(第10...(2024-09-11)
目前,我国已进入存量房时代,房屋“老龄化”趋势非常明显,房屋老化带来的安全隐患日渐凸显。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城镇既有房屋中房龄超过30年的占比接近20%,预计到2040年前后这一占比将达到近80%。8月23日,住建部副部长董建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三项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具体来看,房屋养老金主要由个人账户和公共账户两部分组成。其中,个人账户即业主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当下的重点是账户补建和续筹。公共账户是当前的建设重点,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一点、土地出让金归集一些等方式筹集,不需要居民额外缴费,不会增加个人负担,主要用于房屋体检和保险等支出。
【房 地 产】从三中全会看房地产发展改革的主要方向(下篇)(第96期)(2024-08-09)
7月中下旬以来,不管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还是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国务院印发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均重点并大篇幅提及房地产,从化解风险和民生保障的视角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明确了当前和未来几年房地产行业发展改革的主要方向。短期来看,化解房地产风险仍是首要任务,主要包括保交房和房企信用风险,关键在于落实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取消不合时宜的限制性举措,全力推进存量商品房库存去化。中长期来看,围绕人民群众对“好房子”的新期待,建设“好房子”将成为主要目标,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将加快构建,“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租购并举、“市场+保障”双轨、增量优化与存量改造并重等将成为主要特征,与之相适应的融资、财税、土地、销售等基础性制度也将加快改革。此外,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也将带来有力支撑。
【房 地 产】从三中全会看房地产发展改革的主要方向(上篇)(第95期)(2024-08-09)
7月中下旬以来,不管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还是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国务院印发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均重点并大篇幅提及房地产,从化解风险和民生保障的视角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明确了当前和未来几年房地产行业发展改革的主要方向。短期来看,化解房地产风险仍是首要任务,主要包括保交房和房企信用风险,关键在于落实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取消不合时宜的限制性举措,全力推进存量商品房库存去化。中长期来看,围绕人民群众对“好房子”的新期待,建设“好房子”将成为主要目标,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将加快构建,“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租购并举、“市场+保障”双轨、增量优化与存量改造并重等将成为主要特征,与之相适应的融资、财税、土地、销售等基础性制度也将加快改革。此外,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也将带来有力支撑。
【房 地 产】消化存量、优化增量,化解房地产风险打响攻坚战(下篇)(第48期...(2024-05-07)
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要结合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明确了下一阶段的楼市政策方向。同日,北京放松五环外限购套数,天津放宽京冀户籍购房门槛。此外,深圳、上海相继启动商品房“以旧换新”,自然资源部暂停去化周期36个月以上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用地出让。5月6日,深圳分区优化住房限购政策,武汉加大新城区和改善性购房支持力度。整体来看,房地产行业正加速退出增量扩张和限购时代,进入存量和改善时代,新一轮去库存号角已经吹响,化解房地产风险打响攻坚战。第一,“保交房”的底线不会改变,并将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第二,“因城施策”的力度将继续加大,核心城市政策优化将加快发力;第三,消化存量房产将聚焦待售新房和二手房库存去化,改善性购房将得到更大力度的支持;第四,优化增量住房将聚焦“好房子”建设,重点加大高品质的改善性和保障性住房供应,并将与消化存量房产紧密结合;第五,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将抓紧构建,核心是“人、房、地、钱”要素联动、“市场+保障”双轨、租购并举、增量存量并重。随着政策力度的加大和市场预期的修复,房地产行业风险有望加快出清,2024年或将成为转折性的一年。
【房 地 产】消化存量、优化增量,化解房地产风险打响攻坚战(上篇)(第47期...(2024-05-07)
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要结合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明确了下一阶段的楼市政策方向。同日,北京放松五环外限购套数,天津放宽京冀户籍购房门槛。此外,深圳、上海相继启动商品房“以旧换新”,自然资源部暂停去化周期36个月以上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用地出让。5月6日,深圳分区优化住房限购政策,武汉加大新城区和改善性购房支持力度。整体来看,房地产行业正加速退出增量扩张和限购时代,进入存量和改善时代,新一轮去库存号角已经吹响,化解房地产风险打响攻坚战。第一,“保交房”的底线不会改变,并将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第二,“因城施策”的力度将继续加大,核心城市政策优化将加快发力;第三,消化存量房产将聚焦待售新房和二手房库存去化,改善性购房将得到更大力度的支持;第四,优化增量住房将聚焦“好房子”建设,重点加大高品质的改善性和保障性住房供应,并将与消化存量房产紧密结合;第五,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将抓紧构建,核心是“人、房、地、钱”要素联动、“市场+保障”双轨、租购并举、增量存量并重。随着政策力度的加大和市场预期的修复,房地产行业风险有望加快出清,2024年或将成为转折性的一年。
【房 地 产】积极推动保障性住房高质量发展(第40期)(2024-04-16)
保障性住房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对持续构建房地产新发展模式、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保障房建设运营面临供求结构失配、资本保障不足、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高质量推进保障性住房发展,建议合理规划保障房发展目标、“以需定产”提高有效供给水平;创新要素配给机制,强化土地与资金保障;统筹多渠道供给,实现“市场”与“保障”有效联动;增强部门协同,提高管理效能。
【房 地 产】两会解读之房地产——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风险,加快构建房地产发...(2024-03-11)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房地产业的着墨颇多,基本延续了此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且连续两年未提“房住不炒”,释放了全力稳楼市的宽松信号。具体来看,相关表述主要集中在“稳妥有序处置风险隐患”“健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部分,突出了化解房地产风险的首要任务,以及融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同时也奠定了今年防风险、稳市场、促转型的房地产工作主基调。短期来看,政策着力点在于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风险,支持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减少房地产对宏观经济的拖累;中长期来看,政策着力点在于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以及“保障+市场”双轨、租购并举、增量存量并重的住房供应体系和住房制度,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房 地 产】两会解读之房地产——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风险,加快构建房地产发...(2024-03-11)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房地产业的着墨颇多,基本延续了此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且连续两年未提“房住不炒”,释放了全力稳楼市的宽松信号。具体来看,相关表述主要集中在“稳妥有序处置风险隐患”“健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部分,突出了化解房地产风险的首要任务,以及融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同时也奠定了今年防风险、稳市场、促转型的房地产工作主基调。短期来看,政策着力点在于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风险,支持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减少房地产对宏观经济的拖累;中长期来看,政策着力点在于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以及“保障+市场”双轨、租购并举、增量存量并重的住房供应体系和住房制度,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房 地 产】开年后一揽子利好政策出台,2024年或将成为楼市调整的转折年(下...(2024-02-07)
2024年开年,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政策基调下,稳楼市的工作重点回归到房地产金融这个根本,金融、住建等监管部门和地方城市政府集中出台了一揽子利好政策,涉及货币端、需求端、供给端等诸多方面,释放了更加积极的政策放松信号。尤其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建立、经营性物业贷款用途的拓宽,以及广苏沪京集中放松或取消限购,纳入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设城市扩容,PSL加速落地支持“三大工程”建设等,吹响了2024年政策全面放松的号角,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推动楼市筑底企稳、缓解房企资金链压力、加快行业风险出清。但也要看到,政策效力的集中释放和市场预期的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同时还需等待美联储降息拐点的出现和国内经济的复苏回暖,后续供需两端的政策支持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并强化政策落实。综合判断,2024年或将成为楼市调整的转折年,筑底企稳的拐点大概率将出现在下半年;2025年可能呈现震荡企稳态势,2026年大概率将明显好转并进入新的发展周期。
【房 地 产】开年后一揽子利好政策出台,2024年或将成为楼市调整的转折年(上...(2024-02-07)
2024年开年,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政策基调下,稳楼市的工作重点回归到房地产金融这个根本,金融、住建等监管部门和地方城市政府集中出台了一揽子利好政策,涉及货币端、需求端、供给端等诸多方面,释放了更加积极的政策放松信号。尤其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建立、经营性物业贷款用途的拓宽,以及广苏沪京集中放松或取消限购,纳入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设城市扩容,PSL加速落地支持“三大工程”建设等,吹响了2024年政策全面放松的号角,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推动楼市筑底企稳、缓解房企资金链压力、加快行业风险出清。但也要看到,政策效力的集中释放和市场预期的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同时还需等待美联储降息拐点的出现和国内经济的复苏回暖,后续供需两端的政策支持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并强化政策落实。综合判断,2024年或将成为楼市调整的转折年,筑底企稳的拐点大概率将出现在下半年;2025年可能呈现震荡企稳态势,2026年大概率将明显好转并进入新的发展周期。
【房 地 产】从供求关系变化到“三大工程”“三个不低于”,房地产调控进入新...(2024-01-11)
在2024年开年之际,回顾2023年房地产调控的十大关键词,对于理解房地产政策发力点的变化,进而把握2024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的政策趋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来看,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供求关系变化,及与之对应的优化限制性举措、降首付降利率;二是化解风险,及与之对应的保交楼、三个不低于;三是新发展模式,及与之对应的双轨制、三大工程、金融创新。展望2024年,房地产政策将围绕“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聚焦加大房地产金融支持力度,在需求端、供给端和新模式探索端同步发力,促进市场信心修复、房企风险出清和供给结构优化。一是在需求端继续优化调控政策,下调交易税费,进一步降低购房门槛和购房成本,重点支持改善性购房需求;二是在供给端落实“三个不低于”“三支利箭”和“白名单”等措施,加大对非国有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支持力度;三是在新模式探索端以“双轨制”和“三大工程”为抓手,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同时与促进存量商品房源库存去化相结合。
【房 地 产】从供求关系变化到“三大工程”“三个不低于”,房地产调控进入新...(2024-01-11)
在2024年开年之际,回顾2023年房地产调控的十大关键词,对于理解房地产政策发力点的变化,进而把握2024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的政策趋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来看,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供求关系变化,及与之对应的优化限制性举措、降首付降利率;二是化解风险,及与之对应的保交楼、三个不低于;三是新发展模式,及与之对应的双轨制、三大工程、金融创新。展望2024年,房地产政策将围绕“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聚焦加大房地产金融支持力度,在需求端、供给端和新模式探索端同步发力,促进市场信心修复、房企风险出清和供给结构优化。一是在需求端继续优化调控政策,下调交易税费,进一步降低购房门槛和购房成本,重点支持改善性购房需求;二是在供给端落实“三个不低于”“三支利箭”和“白名单”等措施,加大对非国有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支持力度;三是在新模式探索端以“双轨制”和“三大工程”为抓手,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同时与促进存量商品房源库存去化相结合。
【房 地 产】稳妥防范化解市场风险 积极构建发展新模式——2023年房地产市场...(2023-12-13)
2023年我国房地产市场走出“前扬、中抑、后稳”的行情,一季度疫情积压的住房需求反弹,二季度供需开始呈现疲软之势,三季度市场继续下行,四季度有望回稳。当前,在我国房地产市场供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必须客观认识房地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潜力,加强房地产市场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继续采取积极措施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降低购房成本,满足合理住房需求;以“三大工程”为抓手积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房 地 产】解读各地楼市维稳密码,寻找下一阶段政策突破口(下篇)(第114...(2023-10-30)
8月末以来,新一轮政策放松大幕全面拉开,各地聚焦促进住房消费和推动房企纾困,积极探索化解房地产行业风险的现实路径。在这其中,或许隐藏着楼市维稳的关键密码。一是在需求端取消限制性举措、降低购房成本,更大力度支持改善性需求;推广“带押过户”、支持“以旧换新”,促进市场循环;加大房票安置、促进房源转化,助力库存去化。二是在供给端盘活房企资产,回购未建设土地,优化土地供给结构,优化审批流程和预售许可,延缓缴纳土地价款和税费,缓解房企流动性压力,降低企业成本负担。在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市场预期下,单纯依靠市场化的力量已难以化解房地产行业风险。下一阶段,除继续采取更有力措施促进住房消费、恢复市场活力外,还需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创新风险化解机制,从供需两端同时入手推动行业风险出清。一是构建新的住房供应体系,强化商品房和保障房双轨制,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二是以住房公积金制度等为基础建立国家住房银行,或设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用低成本资金支持房源转化、资产盘活;三是探索房企纾困机制创新,建立政府、AMC、央国企、商业银行共同参与的联合体,分类化解不同规模出险房企的保交楼和债务风险。
【房 地 产】解读各地楼市维稳密码,寻找下一阶段政策突破口(上篇)(第113...(2023-10-30)
8月末以来,新一轮政策放松大幕全面拉开,各地聚焦促进住房消费和推动房企纾困,积极探索化解房地产行业风险的现实路径。在这其中,或许隐藏着楼市维稳的关键密码。一是在需求端取消限制性举措、降低购房成本,更大力度支持改善性需求;推广“带押过户”、支持“以旧换新”,促进市场循环;加大房票安置、促进房源转化,助力库存去化。二是在供给端盘活房企资产,回购未建设土地,优化土地供给结构,优化审批流程和预售许可,延缓缴纳土地价款和税费,缓解房企流动性压力,降低企业成本负担。在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市场预期下,单纯依靠市场化的力量已难以化解房地产行业风险。下一阶段,除继续采取更有力措施促进住房消费、恢复市场活力外,还需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创新风险化解机制,从供需两端同时入手推动行业风险出清。一是构建新的住房供应体系,强化商品房和保障房双轨制,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二是以住房公积金制度等为基础建立国家住房银行,或设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用低成本资金支持房源转化、资产盘活;三是探索房企纾困机制创新,建立政府、AMC、央国企、商业银行共同参与的联合体,分类化解不同规模出险房企的保交楼和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