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保】多维度多举措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为提振消费与绿色转型提供协同动...(2025-03-18)
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其中再生资源回收在方案中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以旧换新补贴,特别是汽车、家电等;完善回收网络,包括“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再制造和再生资源加工产业集群;二手商品流通规范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回收体系建设。本文将深入分析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市场发展状况分析,解析《行动方案》中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循环经济)相关的政策要点,并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合理预测。
【绿色环保】多维度多举措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为提振消费与绿色转型提供协同动...(2025-03-18)
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其中再生资源回收在方案中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以旧换新补贴,特别是汽车、家电等;完善回收网络,包括“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再制造和再生资源加工产业集群;二手商品流通规范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回收体系建设。本文将深入分析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市场发展状况分析,解析《行动方案》中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循环经济)相关的政策要点,并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合理预测。
【绿色环保】《绿色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践创新与全...(2025-03-12)
3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五篇大文章”),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领域,提出系统性政策框架,明确到2027年实现融资可得性显著提升、制度机制更加健全的阶段性目标。在绿色金融方面提出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高质量金融供给——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统筹对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支持,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形成有力支撑。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为金融精准支持提供依据。引导金融机构将绿色低碳转型因素纳入资产组合管理考量,丰富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产品服务。推动金融机构逐步开展碳核算和可持续信息披露。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本文将列举“五篇大文章”中绿色金融的政策部署,分析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实践创新与全球治理贡献,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绿色环保】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第6期...(2025-03-10)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报告对生态环保行业2025年的发展重点进行了五个方面的相关部署,涉及“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现代金融体系”“推广绿色建筑”并“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等,这些具体措施和政策创新体现了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将助力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及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环保】我国脱硫脱硝行业政策继续聚焦治污减排,高质量推进重点行业超低...(2024-06-24)
绿色低碳环保产业政策的持续出台,是推动环保企业中长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燃煤烟气治理主要行业中,燃煤量最大的煤电行业治理政策基本无变化,产业发展进入平稳期;我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进入深水、攻坚期,能否做到生态环境部要求的“四真”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各地环保政策频出,除了脱硫脱硝除尘等常规超低排放改造内容,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动态。综合来看,近年来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反映出我国环保产业重点目标的转移,从“治污”向“降碳”的转移,从城市向农村的转移,从火电行业向非电行业的转移。本文将分析政策出台背景,深度解读政策有关内容,并对政策正式实施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预判,供读者参考。
【绿色环保】2023年大气除尘产业政策聚焦整治低效失效设施,助力行业高质量发...(2024-06-24)
除尘是指从含尘气体中去除颗粒物,以减少其向大气排放。当前我国市场上的除尘技术主要有电式、袋式和电袋复合式三种。我国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近年来,通过制定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2023年政策聚焦整治低效失效的设施及节能产品的开发,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展望2024年,除尘行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除尘行业在面临多重压力的情况下仍有望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态势。未来的行业政策将更加注重减排设备发挥提质增效的作用、优化烟气治理的效能、提升治理技术的节能减排效果等方面。本文将分析政策出台背景,深度解读政策有关内容,并对政策正式实施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预判,供读者参考。
【绿色环保】我国噪声污染防治行业政策持续出台,补齐噪声污染治理短板(第91...(2023-09-18)
噪声污染伴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而产生。近年来,噪声投诉举报量持续居高,噪声信访投诉问题突出。噪声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加强噪声污染防治,补齐噪声污染治理短板,满足人们对宁静生活环境的需要非常迫切。2023年,随着《“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发布实施,《噪声法》的相关要求将得到进一步落实,监督管理力度也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对噪声与振动问题将更为关注,我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
【绿色环保】我国环境监测行业政策系统布局,为行业未来发展谋定方向(第90期...(2023-09-18)
环境监测是科学管理环境和环境执法监督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环境监测行业为政策驱动型行业,近年来,环境监测行业政策持续布局,以规范行业持续健康稳健发展。2022年《“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发布,为行业未来发展谋定方向;2021年政策支持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源监测的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2020年《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草案)》通过,明确和规范相关主体的责任和义务;2019年政策密集出台,我国气水土相关的监测要求上了一个新台阶;2018年出台政策推动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监测远程化、智能化等。
【绿色环保】2021年我国生态环保行业政策系统解读(二)(第41期)(2022-04-06)
2021年,我国坚持统筹谋划、系统规划、层次推进,开展“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规划和改革方案等编制工作,形成了“11699”的顶层设计框架和全面系统的“施工图”和“路线图”,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落细。“11699”指的是1个意见——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1个规划——“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6个重要改革文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关于加强排污许可执法监管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9个“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专项规划;9个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行动方案。2022年将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年内将出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配合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结构加快调整,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减少常规污染物排放等。本文将分析政策出台背景,深度解读政策有关内容,并对政策正式实施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预判,供读者参考。
【绿色环保】2021年我国生态环保行业政策系统解读(一)(第40期)(2022-04-06)
2021年,我国坚持统筹谋划、系统规划、层次推进,开展“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规划和改革方案等编制工作,形成了“11699”的顶层设计框架和全面系统的“施工图”和“路线图”,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落细。“11699”指的是1个意见——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1个规划——“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6个重要改革文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关于加强排污许可执法监管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9个“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专项规划;9个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行动方案。2022年将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年内将出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配合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结构加快调整,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减少常规污染物排放等。本文将分析政策出台背景,深度解读政策有关内容,并对政策正式实施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预判,供读者参考。
【绿色环保】《生态环保行业“十三五”政策回顾及“十四五”展望》(第60期)(2021-07-19)
我国环保产业是典型的政策驱动型行业,其发展受政策影响显著。作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性产业,国家对环保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十三五”时期,我国生态环保政策密集出台。至“十三五”期末,我国环保行业涉及水、土、气、废处理的政策法规全方位齐备。新的格局下,环保产业已从政策播种时代进入到全面的政策深耕时代。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十四五”期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将进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新阶段。期间,我国将把降碳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继续开展各类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本文梳理了“十三五”生态环保各领域政策重点,深度解读政策有关内容,并对“十四五”政策方向做出预判,供读者参考。
【绿色环保】景气指数显示环保压力加大(第98期)(2020-09-09)
环境景气指数以主要排放物合成指数作为构成指标,利用景气指数方法对经济走势和环境变化进行趋势分析。景气指数显示,2015年以来我国环境状况逐步改善,目前处于第三个周期波动的上行周期。2020年6月,环境一致合成指数和先行合成指数双双快速上扬,疫情影响我国部分行业产能集中释放导致环境保护面临压力加大。要坚持环境治理常态化,大力推进绿色消费、绿色投资,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新基建融合发展,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发展。
立足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35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总体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时代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改变,需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国家宏观经济、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通过构建环境景气指数,利用经济增长监测环境状况变动,分析预测未来生态环境的主要压力和走势,提出前瞻性的趋势性判断,为我国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数量支持。
【绿色环保】《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解读(第75期)(2020-08-10)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的决策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解决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短板,7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3年,县级及以上城市设施能力基本满足生活污水处理需求。生活污水收集效能明显提升,城市市政雨污管网混错接改造更新取得显著成效。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和资源化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缺水地区和水环境敏感区域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升。本文将分析政策出台背景,深度解读政策有关内容,并对政策正式实施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预判,供读者参考。
【绿色环保】《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转型提升计划(2020...(2020-08-10)
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转型升级,提升区域资源利用效率,培育绿色新动能,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7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并下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转型提升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聚焦工业固废处置,提出形成大宗聚集、绿色高值、协调高效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新格局。到2022年,要求区域年综合利用工业固废量8亿吨,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达到1.5亿吨,产业总值突破9000亿元。本文将分析政策出台背景,深度解读政策有关内容,并对政策正式实施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预判,供读者参考。
【绿色环保】《海南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专项规划(2018~2030)》解读(...(2019-11-11)
日前,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海南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专项规划(2018~2030年)》(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其中提出,基于全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现状分布,结合海南行政区划特点,规划在全省扩建、新建9个跨区域服务的大中型垃圾焚烧处理基地。该专项规划在指导统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区域共享,深入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将对生活垃圾处理结构的转变,炉渣、飞灰、渗滤液等处理设施的规范,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将分析政策出台背景,深度解读政策有关内容,并对政策正式实施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预判,供读者参考。
【绿色环保】《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解读(第82期)(2019-07-08)
为规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6月1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以下简称《督查规定》),确立了环保督察的基本制度框架、固化督察的程序和规范、界定督察的权限和责任。《规定》的出台,充分展现了中央推进环保督察的坚定决心,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提升到新的水平,将为依法推动环保督察向纵深发展发挥重要保障作用,也同时标志着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即将启动。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也是一项重大改革举措。
【绿色环保】《城镇污水厂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解读(第76期...(2019-06-28)
近日,住建部、生态环境部、发改委联合印发《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以下简称《方案》),目标是经过3年努力,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无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显著提高。《方案》提出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依法依规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提供融资支持;研究探索规范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等质押融资担保;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方案》明晰了未来三年行业发展路径,有利于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行业景气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绿色环保】《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解读(第73期)(2019-06-24)
钢铁行业是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为了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近日,生态环境部、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和大宗物料产品运输,分门别类提出指标限值和管控措施,要求实现全流程环境管理。它意味着我国钢铁行业正式开始推进超低排放,整个行业在环保技术上的门槛将进一步提高。《意见》的实施将稳步改变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降低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显著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绿色环保】《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解读(第102期)(2018-12-24)
渤海综合治理是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七大标志性重大战役之一。12月11日,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渤海综合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范围与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这是目前唯一针对专门海域的治理工程,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趋势下,将进一步加大渤海综合治理力度,提高执行力,渤海治理措施将得到更有效的落实,渤海生态环境严峻形势将有效改变,三年综合治理有望见到成效。本文将深度分析我国渤海水体治理现状,解析政策内容并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预判,供读者参考。
【绿色环保】《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方案》解读(第...(2018-12-10)
为规范和加强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工作,2018年11月19日,农业农村部和生态环境部共同研究制定了《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确定了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点位、构建工作体系、开展例行监测、加强成果总结、发布土壤环境状况信息在内的五项重点任务,提出要提升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和水平,及时掌握全国范围及重点区域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总体状况、潜在风险及变化趋势,是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农产品土壤监测要求的具体措施,有利于推动土壤监测和修复行业加速发展。本文将分析政策出台背景,深度解读政策有关内容,并对政策正式实施后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预判,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