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 观】2015年消费形势分析及2016年展望(第85期)(2015-11-13)
2015年,我国消费需求在阶段性回落过程中表现稳定,仍然保持了较稳定的增长速度,其中,餐饮消费强势回暖,传统消费增速稳中有增,新兴消费蓬勃发展,汽车消费继续降温,住房相关消费有所好转。展望2016年,阻碍消费潜力释放的负面因素仍然存在。但是,居民就业和收入情况平稳、“互联网+”深度推进以及促进消费政策频出等因素为消费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建议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向居民部门更大倾斜;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强社保托底力度;促进消费金融发展,增强居民跨期消费能力。
【宏 观】重大区域自贸协定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第84期)(2015-11-11)
当前,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TTIP)、区域性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和亚太自贸区(FTAAP)等重大区域自贸协定进展速度超出预期,将对全球贸易格局和区域经济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这些区域自贸协定对中国有何影响,中国应如何应对这些区域自贸协定,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利用全球一般均衡模型定量分析了TPP、RCEP和FTAAP对区域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影响,给出相关结论并提出了中国应对的建议。
【宏 观】四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预测(第77期)(2015-10-23)
三季度,我国工业生产、投资、出口等主要指标明显放缓,但略好于预期,尤其是服务业继续保持回升态势,内外部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展望四季度,受到外需低迷、内需偏弱、市场信心不足、财政收支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仍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是,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逐步见效,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工业产成品库存已降至较低水平、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将有助于我国经济保持趋稳态势。初步预计,四季度我国经济将增长6.9%左右,居民消费价格将上涨1.7%左右。
【宏 观】未来美国经济复苏动力探析及展望(第76期)(2015-10-23)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的结构性改善成为推动其经济持续复苏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为需求结构中投资、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增强、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向高级化方向发展及制造业占GDP比重扭转了持续下滑的势头。尽管如此,美国经济的复苏仍是恢复性复苏,结构性调整仍远未到位,未来美国经济的复苏之路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展望未来美国GDP增速,将维持在2.5%上下的温和水平,低利率货币政策也将持续较长时间。
【宏 观】对中国经济增速问题的几点看法(第65期)(2015-08-28)
经济新常态既是中国目前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央发展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新常态与旧常态相比的两大特征,一是经济增速明显降低,二是以创新驱动为主。经济潜在增长率不一定是宏观调控目标,而应是调控目标的上限。当前中国经济首先需要空间布局优化。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结构升级。当前多因素导致经济增速下降,强求保增长弊大于利。本文将对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宏观调控目标的确定以及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做一简要分析。
【宏 观】2015年财政收支分析及下半年展望(第63期)(2015-08-25)
2015年以来,我国产能过剩矛盾仍然突出,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工业生产和价格持续低迷,财政收入增幅明显回落。在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收支矛盾较大的情况下,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积极盘活财政存量,用好财政增量,保障了民生等重点支出需要。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仍然较大,建议适当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产业引导、国家重点项目支持、社会政策扶持和托底等领域的重要功能,增强全社会对未来经济增长预期。
【宏 观】上半年就业形势分析与全年预测(第53期)(2015-07-20)
上半年,我国就业形势基本稳定,1~6月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失业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招工难”问题得到明显缓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吸纳就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下半年科技革命带来就业岗位增加,宏观调控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将缓解“就业难”问题,预计全年能够超额完成新增1000万人就业的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5%以下。为了更好地促进就业创业,需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扶持力度、引导产业转型、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宏 观】消费券政策的国内外经验和启示(第50期)(2015-07-10)
作为政府扩大消费、刺激经济的政策工具,消费券在国际国内均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从实施效果看,当经济出现快速下滑、其他刺激政策存在“效用真空期”时,消费券能够在短期内起到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但长期看,消费券对维持消费增长的影响有限,难以拉动经济持续回升。因此,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结构向内需拉动转型的背景下,我国或可将消费券作为一种短期内应对经济下行风险和扩大消费的政策储备。
【宏 观】韩国经济成功转型的经验启示(第46期)(2015-07-03)
韩国经过60多年的经济发展,经历了跨越、停滞、改革、稳定四个明显阶段,取得了斐然的成就,成功地从低收入国家迈进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从汉江奇迹以来,每一个阶段韩国都不断地推动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始终保持着相对较好的经济增长。尤其是在由中高收入向高收入阶段跨越的时期,恰与亚洲金融危机形成交汇,“外部倒逼”力量彻底推动韩国经济完成了最后的转型。韩国的经济起飞条件与我国比较相似,其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经验做法,对我国当前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重要意义。
【宏 观】我国与APEC主要成员贸易的特点和建议(2015-06-12)
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和KWW(2014)方法[ ]对1995~2011年我国及APEC主要成员参与全球生产链的状况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并据此提出推进我国参与全球生产链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通过参与全球生产链,APEC主要成员的出口增加值表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成为全球生产链上的受益者;APEC主要成员间的关联程度在不断加深,我国在APEC成员间的中心地位逐步确立;APEC主要成员间的出口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进口,中间品贸易成为贸易的主要内容;我国参与全球生产链程度不断提升,但目前位于全球生产链的中低端,正在不断地向全球生产链高端攀升。
【宏 观】关于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的建议(第28期)(2015-04-27)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要“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的要求,国家发改委陆续出台六大消费重点工程,涉及许多政策措施,已在实践中取得一些积极成效。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结果,建议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在降低消费成本、推进旅游休闲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模式、完善消费环境等方面进一步调整、完善、创新政策措施。
【宏 观】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分析及对我国预防通缩的建议(第24期)(2015-04-20)
日本的通缩紧缩问题由来已久。自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起,伴随日本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速转换,通胀水平也显著走低,并在90年代之后陷入长期通缩之中。近一段时间以来,在我国经济迈向“新常态”的同时,物价涨幅下行压力也明显加大,今年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降至0.8%,2、3月也仅为1.4%,仍处在2009年底以来的低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更连续37个月为负且跌幅整体扩大,关于我国可能陷入通缩的担忧也随之升温。为此,本文将通过分析日本通缩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我国防范和应对通缩风险的政策建议。
【宏 观】一季度工业形势分析预测及政策展望(第20期)(2015-04-09)
2015年前两个月,工业继续减速运行,各项指标低位徘徊。在潜在工业增速和工业投资效率下降、信贷资金并未真正流入实体经济的背景下,工业减速运行态势或将持续。近期应着力“稳增长”,防止工业增速过度下滑,中长期则应立足于优化结构,打造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特别是大力发展“互联网+”模式,尽快制定相关规划,使工业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紧跟时代潮流,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
【宏 观】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思考(第17期)(2015-03-27)
为促进亚洲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政府倡议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得到了东盟地区及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和响应。目前多数东盟国家基础设施落后,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对亚洲国家改善基础设施状况提供资金帮助。但应看到,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面临诸多困难,其业务拓展应按照“先域内、后域外”的原则进行,率先在中国--东盟区域内实现突破,进而再逐步扩大至整个亚洲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
【宏 观】“两会”聚焦全面深化改革,未来重点领域将步入改革关键期(第16...(2015-03-24)
2015年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2015年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序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推进重点领域深化改革。2015年被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税收法定”成两会的核心议题。随着深化改革逐步落实,未来房地产、电力、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和行业将出台多项产业政策,努力实现新的突破。本文将分析新阶段下的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剖析两会政策基调,并对重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判。
【宏 观】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预测及调控政策分析(第13期)(2015-03-05)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更趋复杂,产能过剩、地方政府性债务、财政金融风险等仍较为突出,房地产市场调整与分化并存,通货紧缩风险显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全面深化改革将持续释放经济活力,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发挥支撑作用,宏观经济运行有望缓中趋稳。初步预计,2015年一季度我国GDP将增长7%左右。应坚持稳中求进,适应新常态,开启“双引擎”,实现“双中高”,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开局。
【宏 观】卢布危机原因、影响及我国对策建议(第9期)(2015-02-10)
受国际油价变化影响,2014年11月份以来俄罗斯卢布出现急剧贬值,为应对卢布危机,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救市措施,但收效甚微。2015年以来卢布再次步入贬值轨道,再度发生危机的可能性较大。本文介绍了卢布危机产生的过程及俄罗斯的救市政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卢布危机趋势、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及其影响,最后对我国如何应对卢布危机提出了几点建议。
【宏 观】2015年经济改革的重点分析及建议(第84期)(2014-12-09)
当前改革的重点是解决那些影响市场配置资源有效性的制度安排,最迫切需要改革的是要素价格,包括资源产品价格、资金价格(利率市场化)、交通运输价格、收入分配、土地供应、房地产价格等改革。这些问题不解决,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决定作用就会错配,而其中很多价格目前脱离均衡价格过大,需要逐步到位后,才能由市场决定,否则会对宏观经济造成较大冲击。
【宏 观】2015年我国财政形势展望及政策取向(第81期)(2014-11-26)
2014年,受国内经济增长不及预期的影响,财政收支增速均有所回落,收支平衡压力进一步加大。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为了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遏制通货紧缩预期的强化,要坚持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合理控制政府债务水平,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和降费政策,进一步优化政府公共投资结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和活力。
【宏 观】2015年中国经济展望和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第79期)(2014-11-19)
2014年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和国内经济较大下行压力,我国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国民经济总体平稳,有把握完成全年的预期目标。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有序推进将释放经济内在增长潜力,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我国经济将保持稳中略降的增长态势。建议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全面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我国经济向新常态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