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本轮房地产政策松绑中的创新举措(2022-07)
去年四季度以来,房地产调控由此前的持续升级加码转向金融政策纠偏、全面纠偏,乃至实质性支持。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从试探性放松到个别城市的系统性救市,再到全面的政策松绑和主动纾困,政策松绑的范围、频度和力度均不断扩大。除取消或优化限购限贷限售、下调房贷利率、放宽公积金贷款、发放购房补贴、优化预售资金监管、优化集中土拍规则等常规性举措外,部分城市还出台了一些创新性举措,包括住房公积金“一人...
去年四季度以来,房地产调控由此前的持续升级加码转向金融政策纠偏、全面纠偏,乃至实质性支持。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从试探性放松到个别城市的系统性救市,再到全面的政策松绑和主动纾困,政策松绑的范围、频度和力度均不断扩大。除取消或优化限购限贷限售、下调房贷利率、放宽公积金贷款、发放购房补贴、优化预售资金监管、优化集中土拍规则等常规性举措外,部分城市还出台了一些创新性举措,包括住房公积金“一人...
今年以来,美联储缩表加息、俄乌冲突升级、国内疫情多点暴发等多重不确定因素叠加影响之下,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城镇居民收入预期下降,市场消费信心整体不足。即便去年四季度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放松,房地产市场仍不见起色,整体延续深度低迷态势,一季度供需数据表现极为惨淡,4月百强房企销售业绩同比仍然腰斩。继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要求化解房地产企业风险之后,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两...
今年以来,美联储缩表加息、俄乌冲突升级、国内疫情多点暴发等多重不确定因素叠加影响之下,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城镇居民收入预期下降,市场消费信心整体不足。即便去年四季度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放松,房地产市场仍不见起色,整体延续深度低迷态势,一季度供需数据表现极为惨淡,4月百强房企销售业绩同比仍然腰斩。继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要求化解房地产企业风险之后,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两...
今年以来,美联储缩表加息、俄乌冲突升级、国内疫情多点暴发等多重不确定因素叠加影响之下,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城镇居民收入预期下降,市场消费信心整体不足。即便去年四季度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放松,房地产市场仍不见起色,整体延续深度低迷态势,一季度供需数据表现极为惨淡,4月百强房企销售业绩同比仍然腰斩。继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要求化解房地产企业风险之后,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两...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房地产的直接表述,基本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其中,“住房需求”是发展根本,“房住不炒”是基本前提,“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是转型方向,“租购并举”是指导思想,“长租房”“保障性住房”“商品房”是解决方案,“因城施策”是责任主体,“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良性...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房地产的直接表述,基本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其中,“住房需求”是发展根本,“房住不炒”是基本前提,“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是转型方向,“租购并举”是指导思想,“长租房”“保障性住房”“商品房”是解决方案,“因城施策”是责任主体,“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良性...
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缓解住房困难,促进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从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保障性租赁住房,到2021年7月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再到2022年1月10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及2月8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贷...
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缓解住房困难,促进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从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保障性租赁住房,到2021年7月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再到2022年1月10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及2月8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贷...
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2021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更是转折性的一年。房地产市场从上半年的异常火热转向下半年的急剧降温,房地产调控从前三季度的升级加码转向四季度的维稳改善,房地产行业从历年来的积极扩张转向谨慎收缩,房地产企业从蒙眼狂奔转向频频爆雷。这些变化,与调控模式转变和调控力度过大有极大的关系。在2022年开年之际,回顾2021年房地产调控的十大关键词,对于理解房地产调控模式的转变、调控重点的变...
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2021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更是转折性的一年。房地产市场从上半年的异常火热转向下半年的急剧降温,房地产调控从前三季度的升级加码转向四季度的维稳改善,房地产行业从历年来的积极扩张转向谨慎收缩,房地产企业从蒙眼狂奔转向频频爆雷。这些变化,与调控模式转变和调控力度过大有极大的关系。在2022年开年之际,回顾2021年房地产调控的十大关键词,对于理解房地产调控模式的转变、调控重点的变...
去年9月末央行提出“两个维护”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风向开始转变,金融监管部门持续释放维稳信号,部分库存去化压力较大的城市相继出台扶持性、纾困性政策。尤其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满足购房者的合理需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意味着楼市调控重点正式转向维稳。展望2022年,房地产行业发展面临的货币政策环境和调控政策环境均将好于今年,但“房住不炒”“短期不刺”的定位和基...
去年9月末央行提出“两个维护”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风向开始转变,金融监管部门持续释放维稳信号,部分库存去化压力较大的城市相继出台扶持性、纾困性政策。尤其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满足购房者的合理需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意味着楼市调控重点正式转向维稳。展望2022年,房地产行业发展面临的货币政策环境和调控政策环境均将好于今年,但“房住不炒”“短期不刺”的定位和基...
10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明确了共同富裕目标下房地产行业的角色定位,为当前去杠杆阵痛下房地产行业下一阶段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是坚持“房住不炒”,抑制投资属性,回归居住属性;二是突出住房保障,强化民生属性,聚焦新市民住房需求;三是加快房地产税改革,合理调节高收入,促进财富再分配。11月24日,人民日报刊发刘鹤副总理署名文章《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
10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明确了共同富裕目标下房地产行业的角色定位,为当前去杠杆阵痛下房地产行业下一阶段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是坚持“房住不炒”,抑制投资属性,回归居住属性;二是突出住房保障,强化民生属性,聚焦新市民住房需求;三是加快房地产税改革,合理调节高收入,促进财富再分配。11月24日,人民日报刊发刘鹤副总理署名文章《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
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整体热度不减,房地产景气指数显著高于前两年同期水平,投资和销售都不断创出新高,房价整体继续上行,部分热点地区调控政策加码。繁荣的市场背后也存在一些隐忧,如房地产企业拿地乏力、新开工意愿不足等。下半年,严厉调控政策下房地产市场销售增速会明显放缓,市场热度会显著下降。要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进一步细化“因城施策”措施,既要重视热点地区的调控,也要注意不景气地区积极性的...
今年伊始,一线城市再现火爆行情,房地产调控密集收紧。从央行建立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到上海、广东等省市房贷额度紧张、房贷利率上浮,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加强个人住房信贷、消费贷、经营贷管理;从深圳、上海、杭州等接连升级楼市调控,到住建部先后赴上海、深圳、北京等督导楼市,北京、上海、杭州等约谈房地产企业、中介机构及房地产自媒体,以及深圳、北京、上海、广州等接连发文加强租房市场监管,...
2020年房地产市场受疫情影响明显,一季度市场几乎暂停,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二季度后市场开始得到逐步恢复,投资增速自二季度末开始转正,但商品房和住宅销售面积增速三季度末仍为负。预计全年投资额和销售面积增速都会进入正增长区间。房地产调控政策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对房地产企业设置“三条融资红线”,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严防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2021年在经济复苏进一步增强的背景下,加上基数较...
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2020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十三五”时期则是“房改”二十年后的转折性拐点。其中,“房住不炒”定位的确立改变了行业发展方向,“三道红线”新规的出台改变了行业游戏规则。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202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规模仍逆势创历史新高,但增量市场的“天花板”或已触及。近期,“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等均重点提及房地产,为未来一段时期内...
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2020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十三五”时期则是“房改”二十年后的转折性拐点。其中,“房住不炒”定位的确立改变了行业发展方向,“三道红线”新规的出台改变了行业游戏规则。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202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规模仍逆势创历史新高,但增量市场的“天花板”或已触及。近期,“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等均重点提及房地产,为未来一段时期内...
房地产市场受到疫情影响,一季度被按下暂停,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出现深度下滑。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加上货币政策的相对宽松,二季度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快速回升,部分地区的房价开始出现快速增长。房地产调控政策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贯彻“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预期。在经济复苏进一步增强的背景下,预计下半年房地产市场投资和销售将会继续保持回升,全年房地产投资将同比增长6%左右,但销售增幅会有所放缓,全...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并未提出明确的经济增长目标,关于房地产的表述极其简练,相关工作部署主要聚焦六稳六保。在延续“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基调的前提下,房地产市场维稳意图明显,既不会主动刺激,也不会明显收紧,而是进一步淡化投资和投资属性,融入民生工程和重大战略,服务于六稳六保的需要。综合来看,楼市调控将...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并未提出明确的经济增长目标,关于房地产的表述极其简练,相关工作部署主要聚焦六稳六保。在延续“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基调的前提下,房地产市场维稳意图明显,既不会主动刺激,也不会明显收紧,而是进一步淡化投资和投资属性,融入民生工程和重大战略,服务于六稳六保的需要。综合来看,楼市调控将...
4月1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今年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较去年增加一倍,重点是2000年底前建成的住宅区。此前财政部已经明确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纳入专项债支持范围。作为改善民生、稳定投资、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已成为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发力点之一,配套设施改造完善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将成为投资重点,政府引领下...
4月1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今年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较去年增加一倍,重点是2000年底前建成的住宅区。此前财政部已经明确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纳入专项债支持范围。作为改善民生、稳定投资、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已成为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发力点之一,配套设施改造完善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将成为投资重点,政府引领下...
4月1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今年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较去年增加一倍,重点是2000年底前建成的住宅区。此前财政部已经明确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纳入专项债支持范围。作为改善民生、稳定投资、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已成为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发力点之一,配套设施改造完善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将成为投资重点,政府引领下...
新冠疫情爆发后,由于售楼处停业、工地停工、复工延迟,叠加现有融资政策和债务压力,房地产业受到巨大冲击,现金流压力和经营风险凸显。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金融风险的重要源头,以及体量最大、产业链最长、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之一,房地产业事关经济、财政、金融、投资、社会、就业稳定。截至2月19日,已有上海、杭州、无锡、深圳、浙江、南昌、济南、西安、天津、南京、厦门、衡阳、福...
新冠疫情爆发后,由于售楼处停业、工地停工、复工延迟,叠加现有融资政策和债务压力,房地产业受到巨大冲击,现金流压力和经营风险凸显。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金融风险的重要源头,以及体量最大、产业链最长、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之一,房地产业事关经济、财政、金融、投资、社会、就业稳定。截至2月19日,已有上海、杭州、无锡、深圳、浙江、南昌、济南、西安、天津、南京、厦门、衡阳、福...
2019年,房地产调控力度不减、频率加快,中央首次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标志着房地产行业发展路径将发生实质性转变。进入2020年,房地产调控压力依然较大,但结合最新形势来看,调控的主要压力很可能从防止房价反弹转为避免房价大跌,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不会改变。2020年伊始,各地试探性、间接性放松政策开始逐步增多,但“房住不炒”的底线依然不可触碰,房地产融资监管不会轻易放...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及房地产,不仅年内第二次重申“房住不炒”,还首次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彻底打消了“经济下行时刺激楼市”的惯性预期,体现了中央的强硬态度和决心。而且从今年以来各部委的表态、主流媒体的报道来看,调控之坚决、表述之严厉也是前所未有,尤其近期房地产融资监管全面密集从严,对于严重依赖外部融资的开发企业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房改”二十年后,中...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投资快、销售冷、价格涨”的分化态势。综合考虑降低货币化安置比例、商品房库存偏紧、整体金融环境以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等因素,今年房地产市场运行将总体平稳,出现全面放松的可能性不大。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将处于下降区间,房地产开发投资将逐步回落,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也将较上年有所减弱。建议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
3月,房地产市场迎来“小阳春”,部分热点城市住宅销售回暖、土地市场热度回升,引起了高层的密切关注。国家统计局4月17日发布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数据后,住建部、中央政治局会议4月19日一天内两度重申“房住不炒”定位,还预警提示了房价地价波动较大的城市。此外,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等官媒近期也连续发文评论楼市,明确放宽落户不等于放松调控,并提出要警惕新一轮房价上涨和炒作。在部分城...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与去年年中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的表述相比,本次政府工作报告表述较为简练温和,并未直接提及“房住不炒”“差别化调控”“租购并举”“长效机制”等高频词汇,而是进一步重申要“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调控色彩明显淡化,居住和保障属...
2018年,房地产行业迎来“最强调控年”,尤其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强硬表态转变了市场预期,促进了政策底部和市场拐点的出现。2019年,房地产调控力度整体不会再加强,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成为调控目标,其中既包括防止房价反弹,更包括避免房价大跌,调控的复杂性并不会减少。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的表述,预计2019年“房住不炒”定位不会改变,“一城一策”调...
2018年上半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因城施策调控升级下依然表现不俗,但长期调控也带来一些潜在问题。下半年,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一定变化,房地产市场不确定性增多,风险加剧,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增速都将会下滑,房地产价格上涨趋势将明显放缓,房价同比下降的城市会增多。稳定市场应成为调控的主要目标,需要加快完善税收、法律等长效机制,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加强土地供给制度改革和不同层次的住房供给,规范房地产租...
五一前后,住建部集中约谈了12个房价明显上涨的热点城市,目前已有成都、哈尔滨、贵阳、长春、佛山、西安、太原7个约谈城市响应升级调控,遏制投机炒作;5月19日,住建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重申坚持房地产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具有较强的指引和震慑效应。考虑到近期人才新政密集出台带来的抢房热潮,以及住建部遏制投机炒房的坚决态度,预计短期内调控从严态势仍将延...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房地产业关键词包括房地产税、棚改攻坚、差别化调控、长效机制、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等,基本延续了十九大报告、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的精神,体现了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预计“房住不炒+精准调控+长效机制”将成为2018年乃至今后几年的政策基调,房地产市场趋于稳定调整,完善供应体系、回归居住属性将成工作重点。
7月20日,住建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8月28日,国土部、住建部印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两者均是加快推进租赁住房市场发展、增加租赁住房供应的实践探索,预计将成为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重大里程碑。未来10~15年,随着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住房租赁试点范围不断扩大、住房消费观念加快转变升级,尤其是“购租同权”改革持续深入,我...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房地产业关键词包括因城施策去库存、长效机制、分类调控、棚户区改造、户籍制度改革、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等。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强调要抑制泡沫的严厉语调相比,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相对温和,虽然重申“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但并未直接提及“抑制”、“泡沫”等字眼,而且更加突出因城施策去库存和分类调...
根据2016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的精神,当前楼市政策主基调已从“去库存”转为“抑泡沫、防风险、促长效”,去库存的重心转移到三四线城市,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也上升到战略层面。进入2017年后,各地密集召开的两会频频提及要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北京、广州等城市提高首套房贷利率至九折,央行强化住房金融宏观审慎管理,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暂停热点城市普通住宅地产项目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