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 险】《关于加强万能型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解读(第55期)(2025-05-16)
2025年4月2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万能型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聚焦万能险突出问题,从产品、账户、资产负债、销售等方面构建全方位监管体系。这是时隔九年,万能险市场再次迎来新规,旨在规范万能险经营行为,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万能险保障水平、强化风险管控、规范万能险市场秩序,引导人身保险进一步回归保障本源。
2025年4月2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万能型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聚焦万能险突出问题,从产品、账户、资产负债、销售等方面构建全方位监管体系。这是时隔九年,万能险市场再次迎来新规,旨在规范万能险经营行为,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万能险保障水平、强化风险管控、规范万能险市场秩序,引导人身保险进一步回归保障本源。
2025年4月11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首份针对虚拟电厂的国家级专项政策。《意见》明确虚拟电厂发展目标路径,促进高水平电力供需协同;提出建立虚拟电厂市场参与机制,助力高标准电力市场建设;以技术革新与管理升级为主线,增强虚拟电厂发展动能。预计未来,政策支持下,虚拟电厂将向规范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虚拟电厂将在数字化技术、市场交易、市场交易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
5月7日,2025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会议在浙江杭州召开,总结2024年以来工作进展,推动落实2025年生态环境监测重点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生态环境监测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在角色定位、管理需求、发展趋势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加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支撑保障。鉴于此,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要求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
食品添加剂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而兴起,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被认为是现代工业化生产食品中不可或缺的基础配料,同时也是食品工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中,除保证其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外,最重要的是应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然而,一些不法生产者受利益驱使,滥用食品添加剂,导致超范围、超限量使用等问题频发,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从预制菜的防腐剂疑云,到“315”晚会上曝光的磷酸盐含量超标145%的“保水虾仁”,不法生产者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使得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长期得不到纠正。而时间更早的非法添加苏丹红生产红心鸭蛋,非法添加三聚氰胺提升蛋白质含量等事件,更使得相关产业长期受到影响。为保障食品安全,引导公众建立对食品添加剂的正确认知,政府监管部门坚持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与食品添加剂滥用现象,防控食品添加剂滥用风险。为巩固近年来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成果,全面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添加剂监管,国务院食安办、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于5月6日联合印发《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方案》,进一步强化全链条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5月12日,中美两国政府联合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下称《声明》)。《声明》表示中美两国将把4月2日以来向对方进口商品加征的关税水平削减至34%,其中的24%将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同时双方将建立机制,继续就经贸关系进行协商。本文将对《声明》重点内容进行解读,分析其对中美贸易关系的影响。
2025年4月25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多措并举深入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其中提出构建安全可靠交通运输绿色燃料体系,并在多处提及生物柴油、生物航油及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等绿色燃料。SAF作为航空运输业未来实现减碳甚至零碳革命的商业利器,面临新一轮的政策及市场驱动。
4月24日,为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药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药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供应保障能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药监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简称《实施方案》),重点布局了四大专项行动,通过14项重点工作任务的顺利实施,整体提升我国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的能力水平,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在《实施方案》等政策引导和带动下,我国生物医药研发数智化转型有望提速发展,同时,数智化技术在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也将助力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增效。
为进一步优化金融租赁公司监管评级体系,有效实施分类监管,推动金融租赁公司行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印发《金融租赁公司监管评级办法》(以下简称《评级办法》)。修订后的《评级办法》包括总则、评级要素及评级结果、组织实施、评级结果与运用、附则等五章共二十二条,进一步完善了金融租赁公司监管制度体系,提升分级分类监管质效,有利于引导金融租赁公司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防范金融风险,积极发挥特色优势,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5年4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会议同时强调,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要压实参建单位和业主单位主体责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标准建设和运营核电机组,持续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切实兜牢核电安全保障网。此次核准的十台机组中,八台采用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两台采用CAP1000技术,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核电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使“华龙一号”成为全球核电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近年来,数据已经成为推动各行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民航业作为国家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效率与安全性的提升离不开数据的支持。长期以来,民航业积累了海量的数据,涵盖航班运行、旅客信息、货物运输、机场运营、空中管理等多个方面。由于缺少统一的数据共享标准和平台,这些数据分散在各个主体单位中,形成了数据孤岛和数据壁垒,导致行业各主体单位信息不对称、资源浪费等问题,制约了民航业的发展。数据共享对民航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运行效率角度来看,实现数据共享能够促进航空公司、机场、空管等主体间的信息流通与协同合作,优化航班计划和资源配置流程,减少航班延误,提高机场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从创新发展角度来看,数据共享为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民航业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基础,有助于开发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产品,推动民航业向智慧化、数字化转型,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为此,民航局发布了《民航数据管理办法(试行)》和《民航数据共享管理办法(试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规范民航数据管理,推动行业数据共享,激发数据价值,提升行业治理能力与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