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 观】2024年双向直接投资形势分析与2025年展望(第151期)(2024-12-05)
2024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乏力,跨国经贸投资壁垒有所增加。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延续负增长态势,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提质增效,投资效益逐步显现。展望2025年,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和贸易摩擦等因素会继续影响跨境直接投资稳定增长,但同时,世界经济温和增长,我国经济有望回升向好,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扩大,有利于使用外资和对外投资保持稳中有进态势。
2024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乏力,跨国经贸投资壁垒有所增加。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延续负增长态势,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提质增效,投资效益逐步显现。展望2025年,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和贸易摩擦等因素会继续影响跨境直接投资稳定增长,但同时,世界经济温和增长,我国经济有望回升向好,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扩大,有利于使用外资和对外投资保持稳中有进态势。
2024年以来,我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和农民工就业压力有所加大。展望2025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增长压力仍存、延迟退休落地实施等对稳就业带来挑战,但技术进步带来新兴领域就业增量,一揽子政策红利加速释放也给稳就业带来利好。建议从提升经济就业吸纳力、稳住外贸就业承载力、增强创业就业带动力、提高技能就业适配度、强化兜底就业保障度入手,促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2024年世界经济运行呈现六大特征,一是全球经济实现软着陆,但区域与国别之间分化趋势明显;二是发达国家工业生产低迷,新兴市场经济体相对繁荣;三是服务业引领经济复苏,旅游业表现尤甚;四是全球货物贸易出现反弹,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增长;五是通货膨胀压力明显缓解,但服务价格上涨压力仍存;六是就业市场持续繁荣,经济低增长与低失业率并存。展望2025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调整之中,预计全年增长3.2%,与2024年持平。建议我国促进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强国际沟通合作维护外部环境稳定,加强风险防控维护经济和金融安全。
2024年,货币政策持续宽松,货币供应量增速小幅回落,人民币贷款少增较多并拖累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市场利率与贷款利率下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贬值。展望2025年,特朗普经济政策将成为我国经济金融平稳运行面临的最大外部变数。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问题较为突出,房地产市场持续筑底调整,贷款需求随之走弱。在有效信贷需求不振、净息差持续收窄压力下,银行业经营压力有所上升。建议货币政策持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稳步推进各项金融体制改革。
特朗普的胜选意味着“特朗普经济学”的回归,在延续1.0版本主要政策方向的同时,2.0版将进一步强化升级。在政策意图上,2.0版欲发力供需两端,同时打通收入与消费、国内需求和本土生产的可持续循环。在政策效果上,第一任期特朗普主要竞选主张兑现率较高,但成效一般,2.0版宣称的力度更大,但面临的政府债务、通货膨胀和贸易反制三重约束也更强。整体看,在特朗普经济学2.0实施期间,美国经济增速虽不至于大起大落,但仍将呈现先降再升再下降的波动变化,通胀将在前两年面临较大压力,并可能迫使货币政策在2026年再度转向。
2024年8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推动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是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重要举措。我国将从火电、输配电、风电、光伏、水电等7个方面入手,进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在地方层面,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5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已经出台加力支持“两新”的实施方案,同时印发了各类地方配套实施细则,超过140份,为2024年乃至今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随着方案的推进,企业为了满足更新设备的要求,必然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在新能源领域,技术进步更是至关重要。技术进步可以促进能源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从能源的生产、传输到消费各个环节,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更加高效的协同运作,提高整个能源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2024年8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推动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是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重要举措。我国将从火电、输配电、风电、光伏、水电等7个方面入手,进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在地方层面,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5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已经出台加力支持“两新”的实施方案,同时印发了各类地方配套实施细则,超过140份,为2024年乃至今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随着方案的推进,企业为了满足更新设备的要求,必然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在新能源领域,技术进步更是至关重要。技术进步可以促进能源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从能源的生产、传输到消费各个环节,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更加高效的协同运作,提高整个能源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党中央、国务院把2024年确定为“消费促进年”,服务消费是民生福祉改善提升的重要支撑,是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8月3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服务消费发展作出全面、系统的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性、纲领性文件。《意见》围绕挖掘基础型消费潜力、激发改善型消费活力、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增强服务消费动能、优化服务消费环境、强化政策保障等6个方面,提出了20项重点任务,支持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把2024年确定为“消费促进年”,服务消费是民生福祉改善提升的重要支撑,是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8月3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服务消费发展作出全面、系统的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性、纲领性文件。《意见》围绕挖掘基础型消费潜力、激发改善型消费活力、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增强服务消费动能、优化服务消费环境、强化政策保障等6个方面,提出了20项重点任务,支持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是人工智能、信息通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汽车领域应用的关键载体,也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2023年9月,依托C-V2X车联网技术,我国确立了“车路云一体化”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政策端“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和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有望带动高阶智能驾驶功能的推进,同时法规与标准有望明确功能边界,加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发展进程。随着各地“车路云一体化”项目的落地,有望带动相关产业链进入成长期,包括通信模组及网络设备、车载终端、路侧单元、高精度定位、传感器、雷达、边缘计算、云管控平台、安全加密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