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 险】《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解读(一)(第117期)(2024-09-25)
9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十条”),对我国保险行业未来5~10年左右的发展进行系统部署。这是继2006年、2014年之后,国家层面对保险行业发展作出的第三份全面部署。新“国十条”围绕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三大主线展开,对保险业的中长期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释放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
9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十条”),对我国保险行业未来5~10年左右的发展进行系统部署。这是继2006年、2014年之后,国家层面对保险行业发展作出的第三份全面部署。新“国十条”围绕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三大主线展开,对保险业的中长期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释放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
2024年1月16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发文推动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还同步印发了《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简称《实施指南》)等原材料工业四个重点行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工作指南,为具体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详细指引。《实施指南》明确了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对于行业数字化转型从何着手、如何实施,《实施指南》提出四方面重点任务共10项具体工作。2024年9月20日,工信部发布《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为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更添助力。与此同时,重点钢铁企业已经正在进行各自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实践探索。
2024年1月16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发文推动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还同步印发了《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简称《实施指南》)等原材料工业四个重点行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工作指南,为具体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详细指引。《实施指南》明确了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对于行业数字化转型从何着手、如何实施,《实施指南》提出四方面重点任务共10项具体工作。2024年9月20日,工信部发布《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为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更添助力。与此同时,重点钢铁企业已经正在进行各自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实践探索。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形态,具有辐射面广、产业链条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目前,我国低空经济进入快速培育阶段,产业环境持续优化,产业链基础良好。但同时,低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关键核心技术仍较薄弱、市场体系发展滞后、管理体系建设亟待完善等问题。对此,应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夯实低空服务基础设施支撑,强化低空经济核心技术攻关,带动技术突破和应用迭代发展,加大相关配套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培育发展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进一步探索多样化、可持续的低空经济价值释放路径。
2021年12月,青岛印发《实施“海创计划”加快推进涉海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举措》,“海创计划”正式启动,力争3年新增涉海高新技术企业200家。“海创计划”实施以来成效显著,青岛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海洋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21年的31.82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69.35亿元,涉海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从2021年的391家提升至2023年的638家。2024年8月1日,《青岛市深入实施“海创计划”加快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2024-2026年)》印发,标志着“海创计划2.0”启动。“海创计划2.0”阶段,青岛重点发展8大领域,配套开展6大提升工程,力争到2026年初步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预计未来,青岛海洋新质生产力将加快形成,开创经略海洋新局面。
2021年12月,青岛印发《实施“海创计划”加快推进涉海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举措》,“海创计划”正式启动,力争3年新增涉海高新技术企业200家。“海创计划”实施以来成效显著,青岛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海洋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21年的31.82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69.35亿元,涉海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从2021年的391家提升至2023年的638家。2024年8月1日,《青岛市深入实施“海创计划”加快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2024-2026年)》印发,标志着“海创计划2.0”启动。“海创计划2.0”阶段,青岛重点发展8大领域,配套开展6大提升工程,力争到2026年初步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预计未来,青岛海洋新质生产力将加快形成,开创经略海洋新局面。
目前,我国已进入存量房时代,房屋“老龄化”趋势非常明显,房屋老化带来的安全隐患日渐凸显。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城镇既有房屋中房龄超过30年的占比接近20%,预计到2040年前后这一占比将达到近80%。8月23日,住建部副部长董建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三项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具体来看,房屋养老金主要由个人账户和公共账户两部分组成。其中,个人账户即业主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当下的重点是账户补建和续筹。公共账户是当前的建设重点,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一点、土地出让金归集一些等方式筹集,不需要居民额外缴费,不会增加个人负担,主要用于房屋体检和保险等支出。
目前,我国已进入存量房时代,房屋“老龄化”趋势非常明显,房屋老化带来的安全隐患日渐凸显。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城镇既有房屋中房龄超过30年的占比接近20%,预计到2040年前后这一占比将达到近80%。8月23日,住建部副部长董建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三项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具体来看,房屋养老金主要由个人账户和公共账户两部分组成。其中,个人账户即业主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当下的重点是账户补建和续筹。公共账户是当前的建设重点,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一点、土地出让金归集一些等方式筹集,不需要居民额外缴费,不会增加个人负担,主要用于房屋体检和保险等支出。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3.9%,呈现出“两快两慢”格局,制造业、基础设施投资延续快增势头,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扩大,民间投资极低速增长。展望下半年,外部环境边际改善、宏观政策进一步发力、改革红利激发活力、重大项目储备充裕等有利因素仍将支撑投资平稳增长。预计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左右,全年增长4.6%左右。建议聚焦“提高投资全周期效益”这个关键,扎实做好当前的投资工作。
2024年上半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向好,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和外贸出口快速恢复助力就业增长,但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展望全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基础不牢等对就业增长构成挑战,但退休高峰到来、科技进步以及政策红利释放也给稳就业带来利好。需要从提高就业吸纳力、稳住就业承载力、提升就业创造力、改善就业适配度、增强就业保障度等“三力两度”着手,多措并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