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利用离子径迹技术开展离子管理膜研究取得重要进展(2024-08-06)
8月5日,科技日报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与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合作,利用离子径迹技术研制出面向无枝晶锂金属阳极的离子管理膜。这种膜具有垂直排列、直径均一、荷负电性的纳米通道,能有效管理离子分布和传输特性,提升电池使用效率和延长使用寿命。这一成果对于解决高性能锂金属电池的安全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并已发表在《先进能源材料》上。
【点评】这一突破性进展对于锂电池领域具有...
8月5日,科技日报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与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合作,利用离子径迹技术研制出面向无枝晶锂金属阳极的离子管理膜。这种膜具有垂直排列、直径均一、荷负电性的纳米通道,能有效管理离子分布和传输特性,提升电池使用效率和延长使用寿命。这一成果对于解决高性能锂金属电池的安全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并已发表在《先进能源材料》上。
【点评】这一突破性进展对于锂电池领域具有...
8月5日,科技日报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306所研发团队成功研制出先进耐高温结构复合材料,荣获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复合材料选用聚酰亚胺作为基材,具有轻质、耐高温的特性,适用于未来飞行器材料。研发过程中,团队克服了材料成型难度大、无参考经验等困难,经过数百次试验,最终突破了缠绕技术,实现了材料性能的颠覆性提升,并通过了多项试验考核。
【点评】这一成果不仅体现了中国在...
8月5日,科技日报讯,近日,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的乡村环境建设创新团队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铝载生物质功能材料,该材料能够高效催化葡萄糖异构化为果糖。果糖作为天然单糖中甜度最高的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日化和制药等领域。目前工业上主要使用生物酶法进行葡萄糖到果糖的转化,而化学催化法仍处于研发阶段。这种新型催化剂在无需煅烧处理的情况下制备,大大降低了成本,并在葡萄糖异构化过程中展...
8月3日,央广网讯,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曾被誉为“世界钨都”,近年来在省级钨及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基地的建设基础上,积极推进有色金属新材料全产业链的发展。大余县通过完善园区平台建设,优化项目集群,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强化和补充,促进了产业的全面升级。此外,当地企业积极研发创新,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异形钨合金制品,并与多家公司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目前,大余县已发展100多家企业,形成以钨、钼...
8月2日,新材料网讯,科莱恩公司宣布,其MegaZonE技术在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甲醇生产装置中表现出色。该技术使用不同活性水平的甲醇催化剂进行分层管理,以实现热管理和催化剂整体性能的最优化。自2021年4月起,该技术已在中海化学位于海南省的甲醇生产装置中稳定运行36个月以上。采用MegaZonE技术后,中海化学甲醇生产装置的碳转化效率显著提升,单耗下降67 Nm3,同时降低了甲醇...
8月2日,智通财经网讯,中金公司发布研报,强调新材料行业中国产化趋势的明朗化,预计国产化率将显著提升。报告指出,技术处于导入期且市场空间大的新材料赛道不断涌现,新材料板块仍具有较大的投资价值。2023年,50家新材料企业经营情况整体承压,但2024年第一季度有所改善。报告提出两类新材料细分赛道具有较大的投资机会:(1)高端精细化工品和新材料,这些领域国产化率较低,存在替代空间;(2)国内外技术同步...
8月1日,新华报业网讯,2024年胡润中国新材料企业百强榜发布,徐州的先导电科和鑫华半导体两家企业上榜。先导电科以210亿元企业价值位居第22位,鑫华半导体以70亿元企业价值位居第73位,均属于“关键战略材料”板块。先导电科是徐州市引进的首家全球独角兽企业,主要产品包括靶材、锭、颗粒及粉末,广泛应用于显示、光伏、半导体等领域。鑫华半导体是国内首家实现电子级多晶硅规模化生产的半导体材料端企业,拥有600...
8月1日,科技日报讯,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均质化正极材料——锂钛锗磷硫硒。该材料具有电导率高、放电比容量高和使用寿命长等优势,可显著提升电池性能。新材料的离子电导率和电子电导率比传统电池材料高出1000倍以上,放电比容量达到每克250毫安时,超过了高镍正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新材料体积变化仅为1.2%,远低于传统正极材料。使用该材料的全固态锂电池能量密度达...
7月30日,科技日报讯,7月26日至28日,第五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行。会议主题为“复合新材,料定未来”,采用“2+48+8+1”的会展新模式,包括2个主会场、48个学术交流分会场、8个特色分会场及1场国际复合材料产业创新成果技术展示。大会汇聚了两院院士、行业专家学者、知名企业代表和技术领军者,展示了复合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赫晓东、孙以泽和吴光辉等专家...
7月29日,科技日报讯,7月26日,石墨烯产业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项目在重庆签约,这是2024国际前沿新材料大会暨第四届中国(重庆)石墨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的重要成果之一。该项目位于丰都工业园区,占地约180亩,总投资21亿元,将分三期建设,全面达产后年产值预计超100亿元,年纳税约24亿元。该项目旨在推动石墨烯材料的广泛应用,提升重庆市先进材料产业的竞争力。
【点评】石墨烯产业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
7月29日,科技日报讯,7月26日,北京科技大学陈克新研究员团队联合北京工业大学王金淑教授团队和香港大学黄明欣教授,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了陶瓷的室温大变形拉伸塑性。这一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该研究通过创新策略,解决了陶瓷材料本征脆性问题,使其具有类似金属的拉伸塑性。研究团队提出了“借位错”策略,设计了一种有序结合的共格界面,提高了界面结合强度,使金属位错能顺利转移到陶瓷内部,从而实现陶...
7月29日,科技日报讯,7月27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万林团队采用全新基于气相的钙钛矿处理方法,制备出大面积长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超过18%,面积超过200平方厘米,运行寿命超4万小时(等效户外运行寿命超25年),刷新世界纪录。这一突破解决了传统液相法难以均匀制备大面积钙钛矿电池的难题,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新策略。
【点评】该研究不仅提升了钙钛矿电池的效率和...
7月29日,化工新材料讯,7月22日,广西华谊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的甲醇制烯烃及下游深加工一体化项目中的2×20万吨/年EVA装置举行了开工仪式。这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该项目位于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是广西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之一,总投资近1000亿元。该EVA装置采用ECI釜式加管式尾工艺技术,是寰球大庆公司成立以来签订的单笔合同额最大的总承包项目。
【点评】广西华谊EVA装置...
7月27日,澎湃新闻讯,7月26日,以“新质生产力 经济新动能”为主题的2024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隆重开幕。大会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承办。会议旨在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促进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壮大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引领带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开幕...
7月26日,科技日报讯,西湖大学工学院王睿实验室开发了一种新分子Py3,这种分子有望显著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并将其使用寿命延长约2倍。Py3分子主要针对倒置钙钛矿电池而开发,这种电池与正置钙钛矿电池相比,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好的叠层器件兼容性。王睿团队发现,倒置钙钛矿电池的效率可与正置钙钛矿电池相媲美,但其与基于小分子的空穴选择性接触层有关的一些缺陷影响了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为...
7月24日,科技日报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常凌乾团队研发了一款名为NICHE的新型纳米医疗芯片。这款芯片能快速检测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s)内PD-L1基因表达和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的行为表型,从而为肺癌患者提供更精准的免疫治疗方案。该研究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目前,肺癌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和活检,但存在局限性。NICHE芯片集CTCs捕获、基因检测与细胞行为分析于一体,展现了高检测...
7月25日,科技日报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研发出新型高性能聚合物热电材料——PMHJ薄膜。这种材料相较于普通聚合物薄膜,有望显著提升热电性能,为高性能塑料基热电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该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热电材料能够将温差转换为电能,或通过施加电压产生温差,而高性能热电材料应具备高塞贝克系数、高电导率和低热导率。PMHJ薄膜通过有效电荷传输和高效散射声子与类声子传播...
7月25日,沈阳金属所讯,7月24日,辽宁新材料中试基地在沈抚示范区管委会举行揭牌仪式。辽宁省科技厅厅长蔡睿、沈抚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李宏德等出席。蔡睿强调辽宁省正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提升中试能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李宏德感谢金属所对示范区发展的支持,并强调科技创新对产业创新的推动作用。金属所所长刘岗回顾了中试基地建设历程,并表示将继续加强与沈抚示范区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辽宁新...
7月24日,参考消息讯,中国成功研发并推出了首台套超大型热等静压(HIP)装备,这一装备是中国用于航空航天等行业高性能材料研发的里程碑。该装备由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命名为HIPEX1850,提升了中国在国际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的竞争力。热等静压技术利用高气体压力和超高温来压缩材料,可降低金属孔隙率,增加陶瓷材料密度,消除缺陷,并增强抗冲击能力。这一技术使材料性能获得显著提升,疲劳寿命平均提高至少1...
7月23日,科技日报讯,安徽通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并投入生产能量密度高达700wh/kg的锂硫电池。该电池的能量密度是市场上流行的锂离子电池的三到五倍。其续航能力在汽车应用中可突破1200公里,无人机续航里程有望增加三倍。锂硫电池的正极使用硫材料,负极采用金属锂,理论能量密度高达2600wh/kg。此项目的成功不仅填补了我国锂硫电池产业化领域的空白,也展示了锂硫电池工业化生产的能力。
【点评】...
7月22日,新思界网讯,全方位导电海绵为导电海绵衍生产品,指能够在三个维度上提供连续导电路径的电磁屏蔽材料。与传统导电海绵相比,全方位导电海绵具有安全可靠性高、耐腐蚀、弯曲耐久性好、电磁屏蔽性能好等优势,在汽车电子、消费电子、航空航天以及国防军工等领域需求旺盛。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加快,电磁辐射、电磁干扰等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电磁屏蔽材料行业景气度不断...
7月2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讯,6月24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新型二维材料的创造、制备与物性研究”项目在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项目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制备技术,成功解决了层状半导体性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绝缘性六方氮化硼、非层状金属性过渡金属碳化物的控制制备难题,并创造出了全新的二维MoSi2N4材料体系。此外,该项目还发展了以金、铂为基底的催化CVD方法,制备出...
7月22日,投资界讯,南京复鑫力公司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星纳赫资本、汇石置柏、瑞奕资本和新港高投等。复鑫力成立于2023年,专注于核聚变工程领域,主要产品包括核聚变超导线圈接头盒、偏滤器、限制器、产氚包层等。公司自2015年起进行核聚变装置核心部件的研发,已成功为国际热核聚变装置(ITER)和中科院核聚变装置提供核心零部件,并实现规模化应用。此外,复鑫力还与国内多个核聚变试验...
7月22日,科技日报讯,天津大学新能源化工团队在《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封面论文,宣布研发出一种低成本、环境友好的新型丙烯催化剂。该催化剂的开发对于低碳烯烃生产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工品之一,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纤维、医药等领域。我国丙烯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总产值超过6000亿元。传统丙烷脱氢催化剂存在原料稀缺昂贵、环境污染等问题,而新型催化剂可节...
7月18日,新思界网讯,硅基负极材料是以硅为活性物质,通过与锂离子发生反应实现储能的一种电极材料。与其他类型的负极材料相比,硅基负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结构稳定性、电化学性等性能。硅基负极材料储锂容量较大,可以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高的电储能密度。硅基负极材料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一种,多用于生产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储能、无人机等终端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硅基负极材料可以提高电池的能...
7月19日,新思界网讯,二叔丁基多硫化物又名二叔丁基聚硫化物,可以替代二甲基二硫使用,作为加氢催化剂的硫化剂。二叔丁基多硫化物凭借含硫高、气味小、安全环保等优点逐步替代二甲基二硫,成为石油化工行业的新型硫化剂产品,市场需求呈现逐步扩大趋势。二叔丁基多硫化物的生产一般是以烯烃、单质硫为主要原材料,部分情况下还会加入硫化氢,在单质硫存在下,硫化氢先与烯烃反应,生成中间产物烷基硫醇类化合物,...
7月18日,科技日报讯,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成功研发了GIS盆式绝缘子断层扫描成像装置,该装置应用激光超声快速检测成像方法,能准确识别、定位盆式绝缘子内部缺陷,缺陷识别率达95%以上。这一技术解决了传统盆式绝缘子内部缺陷检测方法的不足,提升了GIS设备的运行可靠性。该项目自2019年开始研发,经过多次试验和优化,于2020年年底实现定型与量产。2021年12月,该技术通过国网科技部验收,被认为在GI...
7月17日,科技日报讯,7月24日至25日,将在宁夏银川举办以“合力致新构建可持续的绿色再生塑料供应链体系”为主题的“2024绿色再生塑料供应链论坛”。论坛将聚集政府、协会、企业的相关领导及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再生塑料供应链体系、化学循环、软塑高值利用等议题。论坛将发布《软塑新生2023年报》和《后国际塑料公约时代对中国汽车产业影响研究》等重要报告,旨在解决行业难点和痛点,为国际塑料污染治理贡献中国模...
7月16日,科技日报讯,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学院的于涌杰博士与江苏省农科院及南京林业大学的专家合作,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可持续》发表了研究论文《纳米赋能助力构建气候智慧型农业》。该研究以全球变化下的农田生态系统为出发点,强调了农业纳米赋能的重要性,为构建可持续型农业生态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合成了纳米氧化铁材料,并通过长达4年的田间实验,发现该材料能促进水稻产量,同...
7月16日,科技日报讯,近日,在兰州举行的中国(甘肃)—马来西亚农业技术、农产品和国际贸易合作对接会上,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馆农业参赞陈冰冰表示,马来西亚与甘肃之间资源的互补性很强,促进了甘肃农业技术及农产品在马来西亚的发展,双方农业合作日益紧密。2024年5月,在吉隆坡马来亚大学揭牌的纳米高效农业研发中心,由马来西亚大学和甘肃企业共同创立,重点推广纳米技术于当地特色农业,如棕榈树、水稻、榴莲等...
7月15日,新华社讯,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和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的雷爱文教授团队在交流电合成化学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成功实现了在交流电解环境下对金属催化物种的精准调控,解决了过渡金属催化剂在电合成条件下容易在阴极析出失活的问题。这一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该技术具备绿色、安全和低能耗的特点,有望解决化石能源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安全生产风险和高能耗问题。研究团队开发的程序化...
7月15日,科技日报讯,清华大学教授陈国强团队开发的基于嗜盐菌的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产品,近期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认证。PHA是一种环保新材料,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对环境友好,并具有多样的应用潜力。陈国强团队通过筛选,专注于中国艾丁湖中的嗜盐菌,这些微生物能在高盐、高碱条件下快速生长,并有效合成PHA。团队通过分子生物学工具对嗜盐菌进行改造,大幅提高了PHA的积累能力。PHA材料...
7月12日,科技日报讯,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倩、毛俊团队在塑性热电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发现铋化镁单晶在室温下不仅具有出色的塑性变形能力,而且热电性能优异。这一发现解决了传统高性能热电材料易断裂的问题,同时提升了热电性能。研究团队制备的铋化镁单晶在面内方向压缩应变超过75%,拉伸应变高达100%,远超传统热电材料。此外,这种材料在室温下可轻松实现弯折、扭曲等塑性...
7月14日,化工新材料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我国石化化工产业精细化延伸取得积极进展。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攻克一批关键产品,对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突破一批绿色化、安全化、智能化关键技术,能效水平显...
7月12日,百色广播电视台讯,7月11日,中国电子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广西百色举行。会议聚集了500余名行业专家、协会负责人、优秀企业及机构代表,共同探讨新材料、新技术发展趋势,推动电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广西自治区副主席谭丕创、中国科学院院士祝世宁等领导致辞。会议强调了广西发展电子新材料产业的坚实基础和广阔前景,希望通过本次大会深化交流对接,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推动广西电子新材料产业上...
7月12日,长江日报讯,7月11日,武汉航空新材料产业发展研究院在武汉揭牌成立。该研究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C919飞机总设计师吴光辉作为筹备牵头人,联合蔡甸区、大飞机新材料国家实验室联盟理事会、武汉理工大学共同打造。旨在构建湖北航空产业平台,建立航空新材料产业创新链,培育领域人才团队,打造新材料应用示范基地,引进产业链企业落户,孵化行业优质企业。此外,研究院还将助推武汉低空经济加速发展,与大型...
7月11日,南京日报讯,7月10日,金陵亨斯迈在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启动了高纯异丁烯项目。金陵亨斯迈是由亨斯迈集团和中国石化联合组建的企业,已发展成为国内较大的甲基叔丁基醚和环氧丙烷生产企业。该项目旨在生产高纯度异丁烯,主要应用于汽车轮胎和汽车绝缘用品,以及合成树脂、表面涂层、有机玻璃生产等,在全球需求总量超过300万吨,中国是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项目预计新增年产值5.87亿元,有助于提升园区产...
7月11日,北京日报讯,房山区经信局近日在中关村房山园新质生产力发布厅系列活动上发布了惠企专项政策,旨在鼓励新材料领军企业入区发展。根据政策,对于在房山区集聚产业链企业超过20家的领军企业,可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若企业能带动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则可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资金支持。此外,对新入区企业在区内新建总投资超过1亿元的新材料产业项目,按项目设备总投资的20%给予资金补贴,最高不超...
7月10日,科技日报讯,记者9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农田灌溉研究所非常规水资源安全利用团队研究发现,赤铁矿基人工湿地可有效去除磺胺类抗生素,并解析了去除机制。人工湿地可进一步净化污水处理厂再生水,但对磺胺类抗生素净化率相对不高,制约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已有研究表明铁基基质可去除有机污染物,故自然界中价廉易得的赤铁矿在人工湿地去除抗生素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传统河沙基质的人工湿地...
7月10日,福建日报讯,近日,福建省公示福建省新材料新产品目录(第一批),拟将澳蓝(福建)实业有限公司的湿帘、福建晟达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高强度耐磨薄壁不锈钢管等50款产品列入该目录。产业发展需要沃土。福建积极推优进入国家目录,2021年,福建省34项优势重点新材料产品进入工信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3年,福建省进入该目录的新材料产品达59项,较2021年新增25个,进一步提高优势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