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材院研发新材料新元件,推动材料工业创新发展(2025-02-05)
1月26日,科技日报讯,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重材院)在材料工业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已研发生产出60多个系列产品,包括贵金属材料和特种元器件。重材院通过创新的“炼金术”解决了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装备用基础关键材料与元件的需求,建立了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其研发的贵金属弥散强化技术突破了国产产品寿命的限制,实现了自研自产制品使用寿命达到1年以上。此外,重材院还创新开发出伴生贵金属杂质靶向分离短流程...
1月26日,科技日报讯,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重材院)在材料工业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已研发生产出60多个系列产品,包括贵金属材料和特种元器件。重材院通过创新的“炼金术”解决了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装备用基础关键材料与元件的需求,建立了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其研发的贵金属弥散强化技术突破了国产产品寿命的限制,实现了自研自产制品使用寿命达到1年以上。此外,重材院还创新开发出伴生贵金属杂质靶向分离短流程...
2月5日,化工新材料讯,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与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合作,成功在太空中验证了首款国产碳化硅(SiC)功率器件。这一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对于满足航天电源系统的高能效、小型化、轻量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11月15日,该器件随天舟八号货运飞船进入太空,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在轨加电试验,测试数据正常,验证了其在航天电源系统中的可行性。此次验证标志着我国在空间电源系统升级换代...
1月24日,化工新材料讯,中国石化川维化工成功完成其6万吨/年VAE(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再扩能项目的一次投料试车,并顺利产出合格产品。此次扩能使得川维化工的VAE年产能达到18万吨,巩固了其作为国内VAE产品品种最全的生产商的市场地位。该项目通过技术更新,定制化、差异化生产高端防水涂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同时,核心设备的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了VAE产品向高端...
1月24日,锂电材料讯,1月21日,恩捷股份旗下的重庆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其12条隔膜生产线已全线贯通。这一成就标志着恩捷股份在扩大锂电池隔离膜产能及完善西南区域锂电隔膜产业布局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重庆恩捷自2021年1月成立以来,快速推进项目建设,其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微孔隔膜项目已圆满竣工。重庆基地的12条隔膜生产线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在线涂布7000mm幅宽,并能实现涂覆单/双面2~4层涂层,显著提...
1月23日,贵州中铝讯,贵州贵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完成了1100G合金高强度、高延伸率电池箔的研发工作。这一成果是公司经过前期精心部署和科学规划的重要突破。在研发过程中,公司强调了“一盘棋”思维,集中力量进行技术研发,优化了铸轧生产工序的合金配比,加强了冷轧生产工序中退火工艺的管控,并在箔轧工序中利用在线表检数据分析调整工艺参数,最终成功研发出具有优良性能的1100G合金电池箔。该产品的成功...
1月22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讯,宜昌高新区正在聚焦硅碳负极产业链,打造一个产业特色鲜明、集群优势明显、布局功能完善的硅碳负极产业园。其中,晟皓新材料电子级硅烷及硅碳负极新材料项目是重大引入项目,总投资额约56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规划建设年产1.5万吨硅烷气,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30亿元,上缴税收约1.5亿元。二期项目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利用硅烷气生产硅碳负极和关键材料,规划年产2万吨。宜...
1月22日,新思界网讯,600D芳纶纤维,又称600D凯夫拉纤维,是一种具有高强度、低密度、良好抗冲击性能、绿色环保和耐高温等特性的高性能纤维。其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消费电子和国防军工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与1500D芳纶纤维相比,600D芳纶纤维更为细密轻薄,触感更好,但其制备流程复杂,对工艺精度要求较高。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成本降低,预计600D芳纶纤维的市场占比将进一步提升。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
1月22日,钙钛矿工厂讯,1月20日,湖南省鼎城区(常德高新区)举办了一季度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暨迎新春企业家联谊活动。此次活动中,共签约了包括钙钛矿新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在内的6个招商项目,总投资金额达到13.84亿元。这些项目涵盖了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领域,预计将为鼎城区(常德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钙钛矿新材料生产基地项目的总投资为10亿元,标志着该地区在新能源和新材料领...
1月21日,广元日报讯,2024年,广元市铝基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418.9亿元,同比增长30%,增速远超预期。电解铝产能达到61.5万吨,在全省占比58%,在川渝地区占比39%,川渝地区地级市排名第一;再生铝产能160万吨,铝加工能力超200万吨。2024年,铝基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418.9亿元,同比增长30%。
【点评】电解铝和再生铝产能的显著提升,以及铝加工能力的增强,凸显了广元市在铝基新材料领域的竞争优势。这一增...
1月20日,新思界网讯,氧化铝超细纤维,直径低于5μm的氧化铝纤维,因其耐高温、柔韧性好、轻量化等优势,在工业催化、环境保护、储能以及高温隔热等领域需求旺盛。静电-溶液喷射纺丝法因其兼具静电纺丝法和溶液喷射纺丝法的优点,适合连续化生产,未来有望成为氧化铝超细纤维的主流制备方法。我国氧化铝纤维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到近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氧化铝超细纤维行业有望实...
1月20日,科技日报讯,中国石化仪征化纤公司成功投产了首套采用聚酯中黏工艺技术的50万吨/年瓶级切片装置,标志着我国在聚酯非纤维领域取得技术装备新突破。该项目是江苏省2023年重大项目之一,也是仪征化纤85万吨/年的功能性聚酯新材料一期工程的一部分。该装置采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国内最先进的短流程生产工艺,产品品质优异,结晶度低于传统工艺,更节能,预计减少碳排放20%以上。此外,该项目设备国产化率达到...
1月19日,网易新闻讯,北京市科委和中关村管委会发布了《北京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新材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该计划旨在全面布局“人工智能+新材料”的创新发展,力争打造国际领先的创新高地,引领材料科技变革的新浪潮。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新材料研发范式,全球范围内技术和应用加速导入,创新业态正在萌芽。北京市的行动计划是响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的工...
1月17日,新思界网讯,丙烯酸正丁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有机化合物,主要用于胶黏剂、涂料、纤维和造纸等行业,其中涂料领域的应用占比最高。由于其广泛的应用领域和环保型涂料需求的增长,中国丙烯酸正丁酯的需求量在2023年达到186.0万吨,增长率为8.7%。然而,丙烯酸正丁酯行业面临较高的技术壁垒、资金壁垒和环保壁垒,导致行业内企业数量不多。目前,中国的丙烯酸正丁酯产能主要集中在卫星化学、万华化学、上海华谊...
1月17日,中塑资讯讯,海尔智家旗下青岛海绿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海尔再循环)与丰田通商(中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高品质PCR(Post-Consumer Recycled)再生塑料产品,旨在建立汽车循环供应链,满足汽车行业对再生塑料不断增长的需求。此次合作将结合海尔再循环在家电回收和循环科技领域的优势,以及丰田通商在汽车行业的影响力和对化学品法律法规的了解,推动塑料循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海尔再循...
1月13日,新思界网讯,聚丙烯酸盐,作为一种高吸水树脂,近年来随着绿色环保观念的深入,其应用需求日益旺盛。聚丙烯酸盐具备保水性、吸水性以及增稠性,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饲料加工、食品加工、宠物用品、化妆品制造、印染加工等领域。其中,聚丙烯酸钠是聚丙烯酸盐的代表产品,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达到近600亿元,同比增长近5%。我国高吸水树脂产量达到近80万吨,同比增长近5%,聚丙烯酸盐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全球...
1月16日,化工新材料讯,1月14日,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宣布将投资约213.07亿元人民币,用于全面技术改造和提质升级项目。该项目旨在响应国家节能降碳和安全环保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发展高端化工材料,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项目包括关停现有70万吨/年乙烯等18套装置,并新建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新材料装置。项目主体建设期约为3年,其他设施建设期约为5年。项目投产后,将显著提升上海石化新材料产品...
1月14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2024年,中国石油新材料产品产量提前10天实现全年奋斗目标,标志着中国石油新材料产业进入蓬勃发展的加速期。自2021年以来,中国石油通过顶层设计和事业部制改革,将新材料业务提升到与炼油、基础化工业务同等重要的地位。公司成立了上海新材料研究院和日本新材料研究院,并注册成立了蓝海新材料(通州湾)有限责任公司等,着力打造五大新材料基地。2024年以来,中国石油通过提升产品...
1月13日,随州日报讯,1月11日,随州市政府与航投未来能源公司签约,总投资158亿元的中嘉空天科技研发生产基地项目落户随州高新区。该项目用地2500亩,全面建成后年营收超300亿元,有望形成千亿级规模的空天产业集群。随州市委书记马泽江表示,该项目技术含量高、关联产业多、产业带动力强、产品附加值高,能够促进随州市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精尖技术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随州区域产业布局、加速...
1月14日,化工新材料讯,安徽普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项目(一期)正式投料试车,标志着企业开启了二氧化碳基多元醇新征程。该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投资约6亿元,建设年产5万吨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生产装置及配套工程。项目建成达产后,可有效固定二氧化碳约18万吨,预计年销售收入约75亿元,年税收约3亿元,预计增加就业400人。此外,该项目还获得了国...
1月13日,三峡日报讯,宜昌高新区通过引入重大投资项目,聚焦硅碳负极产业链,打造硅碳负极产业园,旨在抢抓产业转型升级机遇。湖北晟皓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电子级硅烷及硅碳负极新材料项目,总投资约56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年产1.5万吨硅烷气,投产后年产值约30亿元;二期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年产2万吨硅碳负极和关键材料,投产后年产值约60亿元。硅碳负极在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具备优异性能。宜昌高新区通...
1月13日,金融界讯,1月10日,合盛硅业在杭州举办的年度银柿奖颁奖典礼上,凭借其在资本市场上的稳健表现和前瞻性战略布局,荣获“2024银柿·市值管理奖”。合盛硅业作为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业务链完整,生产规模庞大,持续通过技术创新、绿色发展和智能制造提升企业内在价值和市场影响力。公司在技术研发、环保理念和内部治理方面均表现出色,成功构建全产业链智能制造系统,积极响应“双碳”战略,并通...
1月13日,金台资讯讯,2024年,金昌市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链实现产值1050亿元,同比增长28%,提前实现千亿级发展目标。这一成就得益于金昌市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与金川集团合作,打造千亿级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创新聚集区,并加快调整产业结构。金昌市通过实施链长制、专班制等“七大机制”,明确项目谋划、企业培育等重点工作,推动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链持续扩张。目前,该产业链已形成5条细分链支撑、3家链主企业引...
1月10日,化工新材料讯,1月6日,广西华谊新材料有限公司在钦州石化产业园区举行了32万吨/年丁辛醇及丙烯酸酯项目的开工仪式。该项目是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三期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丰富烯烃下游产品,拓展和延伸产业链。项目总投资近20亿元,占地面积约139亩,计划于今年1月开始土建工程,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完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巩固华谊在化工新材料领域的市场地位,并有助于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1月10日,科技日报讯,全球首列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碳星快轨”在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式上线,投入商业运营。该车由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岛地铁集团联合研制,填补了碳纤维复材在地铁车辆主承载结构上商业载客运用的国际空白。该列车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更轻更节能、强度更高、环境适应力更强、全寿命周期运维成本更低等技术优势。与传统金属材料的地铁车辆相比,整车减重约11%,运...
1月8日,新思界网讯,可降解骨修复材料在医学领域,特别是骨折、骨缺损和骨融合的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还能在体内逐渐降解,为新骨组织提供支撑,减少二次手术需求。主要分为金属材料、生物陶瓷和聚合物三大类,每类材料各有其优缺点。金属材料如镁及其合金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但耐腐蚀性不足;生物陶瓷如磷酸钙和生物活性玻璃骨诱导性和生物活性良好,但...
1月9日,新思界网讯,铁镍磁粉芯,作为一种由镍和铁合金粉末制成的高性能磁性材料,因其卓越的偏置性能和高饱和磁通密度,正在多个领域引发革新。相较于传统磁芯材料,铁镍磁粉芯能在高功率、高直流偏置和高频率环境下保持稳定,同时其低磁芯损耗特性有助于提高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在工业自动化领域,铁镍磁粉芯的应用确保了传感器和继电器的精准和高效运行,推动了工业4.0时代智能化生产的发展。全球铁镍磁粉芯行...
1月8日,淮南日报讯,1月7日,国家首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安徽普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项目(一期)正式投料试车,标志着企业在绿色低碳新材料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该项目通过科技创新,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新材料,是淮南煤化工园区建设零碳产业园的关键环节。安徽普碳成立于2021年12月,致力于二氧化碳高价值利用,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成为聚氨...
1月8日,南方日报讯,1月7日,汕头市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区正式开工,标志着汕头市在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园区总投资达27.73亿元,包括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和中试基地及产业平台项目建设。已有19家企业签约,总投资63.8亿元。新材料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汕头市已形成涵盖多个领域的产业链,拥有295家规上工业企业,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超百家。园区位于潮阳区海门镇,规划面积2092.59...
1月7日,化工新材料讯,山东省政府近期发布《关于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旨在通过重大生产力布局优化、技术工艺赋能应用、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等措施,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方案特别强调石化产业的升级,计划打造5家以上规模过千亿元的化工企业,形成“一基地、两集群”的石化产业发展格局。到2027年,山东省目标是将重点行业先进产能占比提升至6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
1月7日,南方日报讯,1月6日,惠州成功举办高端石化新材料招商大会,吸引全球投资者。此次大会以“强链补链延链”为主题,旨在推动惠州成为全球石化产业高地。签约环节中,94宗项目达成落地意向,总投资额高达929.02亿元。这一成就得益于惠州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大亚湾开发区连续6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榜首,集聚了众多世界500强化工企业。惠州还积极推动大亚湾石化区与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的联动发展,...
1月5日,化工新材料讯,近日,苏州复睿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设计、研发并实现了聚氨酯复合材料边框与支架的自主生产,其1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已正式并网发电。这一项目是全球首个采用聚氨酯复合材料的一体化光伏电站,标志着光伏产业在复合材料应用及系统集成领域的新突破。聚氨酯复合材料因其耐腐蚀性、轻质性、高强度和良好绝缘性能,相比传统金属边框和支架,在延长光伏电站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简化运输和...
1月6日,中国高新网讯,2024年12月31日,清远市在高新区举行了高性能新型材料产业专利导航成果发布暨知识产权赋能强链增效服务对接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推动高性能新型材料产业的创新发展,构建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产业竞争力。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一级巡视员谢红、清远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周岐贤等出席活动。谢红强调,专利在产业链中的强链增效作用显著,发布的《高性能新型材料产业专利导航报告》将有...
1月2日,央广网讯,江苏省由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快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和首版次软件研发应用的政策举措》于1月1日正式实施。该政策旨在通过更大力度支持自主创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促进江苏省的创新驱动发展。政策包括支持创新研发、加强认定服务、加快推广应用、强化资金支持四个方面。特别针对首版次软件,从2025年起,每年将定期征集和遴选5个关键领域的“卡脖子”攻关方向,...
1月2日,福州晚报讯,福州高新区正在积极推进“打造全省科技发展策源地、新高地”的建设工作。近日,邦特新材料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在高新区南屿镇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该项目规划总面积约46849.49平方米,将建设新一代新能源动力电池绝缘防护材料生产基地,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行业所需的新材料、新工艺、绝缘防护等产品。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新增就业岗位200个,年产值逾5亿元。邦特(福州)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长期致...
1月2日,化工新材料讯,2024年12月27日,北京化工研究院天津科学试验基地的单中心催化剂中试装置成功试车,顺利产出POE催化剂。这一成就标志着该基地二期建设的首战告捷。该中试装置采用北化院自主开发的技术,承担着POE催化剂技术开发和工程放大等科研任务,是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的一部分。在集团公司各部门的支持下,北化院与四建公司等参建单位合作,仅用186天就实现优质机械竣工。北化院还集结了全院资源...
2024年12月31日,长江产业集团讯,12月29日,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与长江新材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旨在结合长江新材的资金、资源和平台优势,以及中铁二十五局四公司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品牌及市场优势,共同推进在绿色建材、新材料和供应链贸易等领域的全面合作。此次合作将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共同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将供应链转变为“共赢”链。签约仪式上,长江新材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继...
12月31日,中国有色金属报讯,榆林新材料集团研发中心成功试制出高品质7055铝合金棒材400公斤,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硬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也展现了其在铝合金行业的良好技术水平。7055铝合金以其超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成分复杂、工艺控制要求高,是铝合金行业中制备难度最大的材料体系之一。榆林新材料集团通过材料设计、设备工装改进、操作手法...
12月31日,扬子晚报讯,宿迁市宿豫区的新材料产业近年来迅猛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宿豫区将新材料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柱,通过创新驱动、政策扶持和重点技术攻关,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2023年以来,多个重点新材料项目成功落地,包括总投资10亿元的联恒电子高纯超净化学品项目和总投资数十亿元的逸达新材料高端绿色差别化纤维生产线项目。同时,宿豫区紧抓龙...
12月30日,化工新材料讯,12月2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邑飞和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张雨浦在银川会见了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毛,并共同见证了宁东尼龙全产业链项目的签约。该项目总投资预计超过百亿元,将生产己内酰胺、尼龙丝等全产业链产品,旨在补充宁东高性能纤维细分产业链,与现有的氨纶、芳纶等产业形成集聚集群发展。李邑飞在会见中表达了希望平煤神马集团加大在宁夏的投资布局...
12月30日,科技日报讯,29日,世界首片8.6代OLED玻璃基板产品在安徽蚌埠下线,开创了高世代OLED玻璃基板“中国制造”的新纪元。该产品由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与蚌埠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团队自主研发。在“OLED显示玻璃材料关键技术开发”项目支持下,该项目团队开展了OLED显示玻璃材料结构与性能设计、关键热工过程计算模拟等基础研究,并自主开发出成套关键技术装备。随着首片具有完全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