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将启动“石墨烯重点企业行”活动(2016-10-27)
10月27日,四川日报讯,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近日表示,将在年内启动“石墨烯重点企业行”活动,重点走进大企业,通过培训等手段让潜在用户企业了解石墨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可能性,实实在在推动石墨烯上下游协作,突破应用瓶颈。专家表示,针对四川省发展基础和优势,建议重点推进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与轮胎产品、导电与新能源产品、石墨烯润滑与防腐产品等方面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拓展石墨烯材料在新能源、先...
10月27日,四川日报讯,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近日表示,将在年内启动“石墨烯重点企业行”活动,重点走进大企业,通过培训等手段让潜在用户企业了解石墨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可能性,实实在在推动石墨烯上下游协作,突破应用瓶颈。专家表示,针对四川省发展基础和优势,建议重点推进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与轮胎产品、导电与新能源产品、石墨烯润滑与防腐产品等方面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拓展石墨烯材料在新能源、先...
10月26日,中国新材料网讯,苏州工业园区纳米技术产业已成为全球八大纳米技术产业集聚区之一。2016年前三季度,园区纳米应用产业预计实现产值266亿元,同比增长27%。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阶段园区将继续加大力度引进全球高层次人才与项目,大力推动以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为主导的重大基础科研与工程化平台体系,建成国际一流支撑纳米科技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组织突破重大共性技术,推动纳米技术在新兴产业上应用...
10月26日,中国新材料网讯,近日,致力于石墨烯研发与应用的爱家科技举行新三板挂牌仪式暨石墨烯战略发布会。基于石墨烯纤维的诸多优势,爱家科技成功将其与纺织物进行深度结合,制备了石墨烯织物材料。目前,爱家科技与国内服饰品牌波司登合作推出的智能羽绒服已经进入出货阶段,其与波司登、恒源祥、思凯乐等传统服装巨头展开深度合作,正积极打造创新型功能性产品。业内人士表示,爱家科技针对石墨烯进行了深入地...
10月25日,央广网讯,经过4年艰苦创新攻关,我国自主研发成功自阻燃型高防火聚氨酯保温新材料,在生产线上制造的产品经国家级权威部门检测,阻燃等级达到(GB8624-2012)B1级,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聚氨酯裸材所达到的最佳指标。专家表示,自阻燃型高防火聚氨酯保温新材料,是产学研成果研发与应用的结果。目前市场上采用的聚氨酯保温材料存在强度不足、燃烧增长速率和烟密度不达标等隐患。此次发布的B1级自阻燃材料...
10月25日,攀枝花晚报讯,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近日被国家工信部确定为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钒钛产业试点地区。目前,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中了攀钢钛业、新中钛科技等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内知名钒钛企业,形成了从钒钛磁铁矿采矿—矿产品加工—提钒选钛—钒钛制品深加工的完整钒钛产业链,建成了国内重要的钒制品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钛原料供应基地,钛白粉、富钛料、海绵钛产能均居全国首位。...
10月24日,日经新闻网讯,着眼于未来更广泛的整合以及锂电池材料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日本三菱化学和宇部工业将于明年4月合并其在中国的电解液业务。同时,两家公司还将建立对半持股的合资公司,并将共享专利以开发新产品,巩固生产基地。除了在中国,双方还在考虑将美国和欧洲的业务合并。业内人士认为,两家日本材料企业业务整合的一个大背景是,基于规模和成本等优势,中国锂电材料企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正在扩张...
10月24日,西安日报讯,近日,“2016航空新材料产业产学研合作交流会”在西安航空基地举办,8家入区企业与西安航空学院签订框架协议,航空基地入区企业与西安航空学院将以产业为纽带,实现企业与高校的优势资源互通,同步提升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期“皓森精铸奖学金”也正式设立。这是西安航空基地搭建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务实举措,有力推进了新材料产业再上新台阶。
10月21日,中国证券网讯,工信部日期发布《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旨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拓展行业发展新空间。在转型升级方面,规划提出,航空铝材、电子材料、动力电池材料、高性能硬质合金等精深加工产品综合保障能力超过70%,基本满足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需求。在大力发展高端材料方面,规划提出,以满足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的关键基础材料为重点,通过协同创新和...
10月21日,中金网讯,安徽省提出将铜陵打造成全国规模最大的铜基新材料产业基地,着力延伸铜杆(线、缆)、PCB、铜板带、铜棒、铜管、铜粉、铜艺术品等铜精深加工产业链。作为铜陵的主导产业,铜产业依然存在铜矿自给率低、行业增加值率低等突出问题,转型发展势在必行。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铜基新材料产业不仅引导着铜产业转型升级,还肩负着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使命。目前,铜陵已经集聚了一批国内外知名铜...
10月20日,新华社讯,目前,我国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链体系,掌握了动力电池的配方设计、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技术,生产线也逐步从半自动向全自动大规模制造过渡。不过,我国锂离子电池企业在高端材料与相关基础研究,以及电池安全性、可靠性和系统管理技术等方面与国外先进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下一步,提高动力电池的智能制造水平、完善验证测试方法和标准体系,是我国动力电池发展的关键任务。到20...
10月20日,高工锂电网讯,青岛国际石墨烯科技创新园二期(石墨烯锂离子动力电池组装产业化)项目正式奠基建设。项目由青岛海福得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2亿元,主要是将先进的石墨烯产品研发制造工艺融入锂离子动力电池设计制造中,全面提升电池产品质量和续航能力。预计项目投产后,年产石墨烯锂离子动力电池40万KVAH,实现年均销售收入 32000万元,年均利润总额为2600 万元,年均净利润为 2000万元。
10月19日,凤凰网讯,日前,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ZT7H碳纤维,拥有高性能碳纤维工程化生产的全部知识产权,实现工程化生产设备98%以上为自主研发设计和国内制造,关键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一举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与市场垄断。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3%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的新型纤维材料,核心技术被掌控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2011年,中简科技建成了国内第一条完全国产的T700级碳纤维工程化生产线。目前,...
10月19日,网易新闻讯,昨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新区合作共建新材料工程化研究中心。根据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紧密依托学院科研、学科及人才等方面优势与国家级新区载体实施战略合作,在开展关键技术研发、科研成果转化、创新创业资源引进、促进人才培养交流平等方面加强合作,创新政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推进南京江北新区发...
10月18日,宁波网讯,宁波新材料联合研究院首期项目已投入运营,材料公共实验检测平台和有机功能材料、增材制造、轻量化材料等三个工程技术中心率先建成投用,成为助力宁波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加速器”。宁波新材料联合研究院是由政府搭建的首个新材料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整合了兵科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国内顶尖研发机构资源。该研究院以新材料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为主导,致力于产业化导向、企业...
10月18日,中国新材料网讯,石墨烯优良的导电性能,决定了其在动力电池领域大有作为。石墨烯材料与传统电池材料混合,能够显著提升电池充放电、循环寿命等,这也是世界各国动力电池企业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的制胜点。不过专家表示,目前,石墨烯应用效果与预期还有差距,还需要继续攻关。首先,加入多少量的石墨烯材料才能实现最高的产品性价比,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石墨烯材料应用也对传统电池生产工艺、流程提出...
10月17日,央广网讯,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与英纳威(浙江)新能源新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的国际化高规格技术研发创新平台—中俄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正式揭牌,总投资近亿元。俄方表示,最新成立的中俄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将促进中俄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整合俄中两国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等核心资源,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价值创新,助力全球能源、环境和人类健康等领域的可持续...
10月17日,科学网讯,“化工新材料”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办。从此次会议上获悉,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化工新材料技术和产品上取得了诸多进展。不过,我国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化核心技术水平较发达国家落后10至15年,仍然存在企业研发能力弱、产品开发缺乏主动性以及自主创新平台和体系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总体看,我国化工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和产品以跟踪仿制为多,自主创新的少。在我国已完成产业化...
10月14日,中国塑料机械网讯,专家通过对我国石墨烯产业专利申请、下游应用和制备技术等方面的分析,发现石墨烯产业正面临着陷入“低端陷阱”的风险。专利“重量轻质”。我国石墨烯专利申请主体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与产业化严重脱节,研发成果呈现出碎片化、同质化的现象,造成我国石墨烯专利数量众多但实际应用价值偏低的现状。下游“优材低用”。目前我国石墨烯下游应用多集中在粉体(类石墨烯)领域,产品附加...
10月14日,新华网讯,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近日举行巴勒中心成立仪式,该中心将致力于新型膜材料方面的研发,以提升工业分离工艺的效率。膜材料在水处理、环境保护、能源转化、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巴勒中心的科学家们表示中国的科研质量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平,非常希望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科研机构和公司开展合作,加快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利用新材料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10月13日,科技日报讯,常州市发布石墨烯产业“双创”方案。该方案明确,用5年的时间,把常州打造成为引领国内石墨烯原创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集聚示范区。2016年~2020年,每年引进20个石墨烯领域人才团队,30个石墨烯相关应用产业化项目;到2020年底,集聚石墨烯相关企业300家以上,石墨烯人才团队100个以上,实现石墨烯相关上市企业10家以上,石墨烯相关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为了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常州将大力...
10月13日,吉广网讯,吉林化纤集团计划总投资达18亿元的全国最大的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日前正式开工。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拟建6条2000吨/年大丝束碳化生产线,最终形成年产1.2万吨大丝束碳纤维的生产规模。此次开工建设的是一期工程的首条2000吨/年大丝束碳化生产线,计划于2017年10月建成投产。专家表示,该项目依托吉林化纤集团碳纤维原丝的质量、成本优势及碳纤维产业联盟技术优势进行建设,有利于突破大丝束碳纤维...
10月12日,新浪财经讯,工信部发布《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着力压减过剩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和建材部品部件,壮大建材新兴产业和建材生产性服务业。建材新兴产业中,重点是加快开发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发展玻璃基材料、工业陶瓷、人工晶体、矿物功能材料、高性能无机纤维及复合材料,鼓励发展石墨烯等前沿材料。
10月12日,中国新材料网讯,智能设备快速增长为石墨烯替代ITO打开了市场空间,替代性需求巨大。目前市场上ITO的替代材料主要包括金属网格和纳米银线,在国内占比分别为10%和1.6%,而石墨烯膜的存量则小于1%,但ITO、金属网格和纳米银线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这给石墨烯提供了足够的替代空间。2015年石墨烯薄膜的市场规模约为1.5亿元左右,随着技术的突破、价格的下滑,石墨烯薄膜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市场规模将呈高...
10月11日,全球新能源网讯, 8月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11648吨,进口数量环比下降3.59%,同比上涨36.06%。多晶硅进口量继续同比大幅上涨,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对韩国和德国多晶硅反倾销措施的惩罚力度不够,对韩国多晶硅主要出口企业只是象征性的征收2.4%~2.8%惩罚性关税,和德国达成的价格承诺也根本达不到反倾销的目的。另外转口台湾和马来西亚的情况也不容忽视,台湾和马来西亚的多晶硅总产能有多少,但是进口量接近两...
10月11日,中化新网讯,中科院在研制高性能石墨烯锂离子电池方面取得新成果,研制了具有高容量长寿命的三维石墨烯纳米复合锂离子电池材料。该材料具有高的活性材料负载量、短的离子电子传输路径,而且电极材料组装成电池不需要使用任何粘结剂和导电剂等添加剂,电池具有高容量和优良的循环稳定性。此外,该三维石墨烯复合电池材料结构设计还可以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如研制石墨烯/硅复合负极,展现出良好的...
10月10日,中国新材料网讯,早前,资本极为看好石墨烯前景,运用了大量资金去研发,但技术成果却始终难以向下游转化,行业泡沫被捅破,投机者加速退出。投资者则变得更为谨慎,行业投融资变得不容乐观。石墨烯产业化应用进程受阻,主要是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企业不敢贸然大规模生产,一是受制于技术成熟度、高性价比优势不明显,二是具体应用效果未经市场检验、短期内利润不会太理想。同时,企业还需要推广、营销等...
10月10日,凤凰网讯,隆基股份近日与云南省保山市人民政府签订项目投资协议,就公司投资建设保山年产5GW单晶硅棒建设项目达成合作意向。业内人士分析表示,公司此次与保山市签订项目投资协议,是对前期双方达成的意向协议的进一步落实,符合公司未来的战略布局。该项投资有利于公司为高效单晶产品的市场供给提供产能保障;同时,也有利于公司借助保山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抢抓单晶市场发展机遇,进一步提高单晶市...
10月9日,每日科技网讯,在四川省科技厅的积极推动下,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化学与材料技术部与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四川西部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在成都签署了“关于合作建立中国(四川)—意大利新材料国际技术转移平台的备忘录”,共同推进四川与意大利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无机材料、纳米材料、陶瓷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等新材料领域的技术转移合作。四川合作方将为意方提供技术和政策咨询服务,向省内产学...
10月9日,中国新材料网讯,常州立方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研发,在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经相关部门检测,具备环保、百万次充放和不燃、不爆、抗低温等功能,系列产品即将批量投产。目前,该公司已完善了首条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生产线,成品率达到98%,年产值2500万元左右。专家表示,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的批量投产,可以带动上游石墨烯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促进风光发电、智能电网、轨道交...
10月8日,高工锂电网讯,近日,四川大学的研究员通过前向法合成了石墨烯包覆磷酸铁锰锂材料。容量测试发现,该材料再次经过碳包覆后其容量可达166mAh/g,由于该材料良好的导电性,使得该材料获得了良好的倍率性能,其能量密度也达到了612Wh/kg,高于钴酸锂材料。通过该方法合成的石墨烯包覆纳米LiMn0.5Fe0.5PO4材料,克服了材料导电性差,Li+扩散困难的问题,改善了材料的倍率性能,提高了材料的能量密度。目前该方...
10月8日,新华网讯,云南省新材料产业生态集群示范园区启动,园区采用“一区二片”模式建设,将重点发展光电子电池、前沿新材料、高端金属新材料等新材料及制品产业。这是云南第一个新材料产业集群,采用省地共建模式。根据规划,到2017年园区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亿元以上;2020年,园区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增加值超过15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和增加值年均增速50%左右。该示范园区囊括了新...
9月30日,中国新材料网讯,近日,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由安泰科技公司、北京科锐配电公司以及华北电力大学共同开发出新型高饱和磁感应强度的Fe82.5Si6B6P5C0.5非晶材料,并建成一条年产能300吨的中试线。高饱和磁感应强度非晶材料具有更高的工作磁密,能提高非晶产品(变压器、电机等)的功率密度,减少铁芯、铜线、机壳等材料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应用领域,因此受到广泛重视。这项成果突破了现有非晶材料...
9月30日,中金在线讯,必康股份与江苏省洋口港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协商签订了《必康(洋口港)新材料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新建年产10万吨新材料项目,项目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依托于洋口港经济开发区的区位优势以及地方政府对公司项目发展的支持,有助于为公司新材料项目用地的顺利取得以及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项目若能顺利建成并投产,将在很大程度上...
9月29日,金融界讯,工信部发布《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六大重点任务,在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中提出,突破高强高模碳纤维、对位芳纶、连续碳化硅等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及应用产业化技术。突破生物基合成纤维原料高效合成技术,发展生物基聚酯、聚乳酸纤维、生物基聚酰胺纤维等产业化技术。攻克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低成本产业化技术。优化和提升医用海藻纤维、壳聚糖纤维、甲壳素纤维产...
9月29日,高工锂电网讯,石墨烯发展的核心在于下游应用,但目前来看,下游应用市场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小规模实验为主,市场需求不足,难以推进研发制备技术提高,石墨烯下游需求端并没有打开。国外一些大企业像三星、IBM、诺基亚、英特尔等都积极布局石墨烯产业,推动石墨烯研发和应用,与国外不同,我国少数龙头企业虽然也关注到了石墨烯领域,但中小企业居多。专家表示,大企业的定位相对高端,研发成果不易显现。...
9月28日,中国新材料网讯,由上海石墨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南通维亚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单层石墨烯常温插层剥离制备技术”和“石墨烯抗菌、防螨、抗紫外和远红外复合纤维及应用技术”,在沪邀请专家团队进行了产品技术鉴定。据介绍,此次鉴定的“单层石墨烯常温插层剥离制备技术”制备的单层石墨烯含量可达99%,且片径大、碳氧比高、缺陷少;在产业化方面,工艺简化,生产效率比原有工艺提高3倍,而且...
9月28日,复材网讯,日本东丽公司计划在2018年之前将碳纤维产能提升20%,涉及扩产的主要是应用于风电等行业的低售价产品。为此,日本东丽将投入超过100亿日元(约1亿美元)资金,将旗下专攻低端纤维产品的墨西哥工厂的产能扩至三倍,用于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部件。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东丽仅关注碳纤维产品在航空等高端领域的应用。但现在其注意力逐渐向中低端领域转移,着力扩大产品应用范围,满足不同行业对...
9月27日,新华社讯,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近日在浙江、江苏深入碳纤维、石墨烯、特种合金、先进高分子材料等企业和科研机构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其指出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强调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需求牵引、战略导向,材料先行、创新驱动,产用结合、军民融合,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下大力气突破一批关键材料,加快健全新材料产业体系,不断提升...
9月27日,中国新材料网讯,在2016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上,工信部材料司巡视员透露,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引导和扶持石墨烯产业发展,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一批重点和应用的关键技术,重点突破石墨烯材料的标准化和低成本化,采取一条龙的模式将材料生产、应用开发、终端应用等环节串起来,积极推动石墨烯材料示范应用,构建应用产业链,加强石墨烯标准体系建设,搭建产业创新平台。这是继《关于加快石墨烯...
9月26日,中国新材料网讯,湖南格林美映宏循环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新型木塑复合材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在新化经开区举行开工仪式。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第一期投资3亿元,拟建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建成投产后共有生产线110条,年产10万吨新型木塑复合材料,年产值可达7亿元,利税可达1.7亿,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格林美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的入驻,树立了新化县工业企业与国内知名上市公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