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围护系统,进军LNG船型(2025-09-18)
9月18日,中国船舶网讯,近日,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2025气体技术展(Gastech)”上,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发布全球首型搭载自主研发“BrilliancE? II”围护系统的17.5万立方米超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船型方案。这一成果标志着中国在LNG船型关键核心技术——低温围护系统领域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为我国大型LNG船建造提供了“中国方案”。该系统以“液舱与船体结构最大贴合”理...
9月18日,中国船舶网讯,近日,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2025气体技术展(Gastech)”上,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发布全球首型搭载自主研发“BrilliancE? II”围护系统的17.5万立方米超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船型方案。这一成果标志着中国在LNG船型关键核心技术——低温围护系统领域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为我国大型LNG船建造提供了“中国方案”。该系统以“液舱与船体结构最大贴合”理...
9月17日,中国化工报讯,近日,据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海油工程)消息,我国自主研发的冷金属过渡(CMT)全自动焊设备在卡塔尔ISND5-2项目中完成首次海上实用。该项目为强酸抗硫腐蚀海底管道铺设工程,总长度约13公里。设备累计运行超过1200小时,完成1000余道焊口、焊缝总长约1000米,焊接一次合格率超97%,全面验证了国产焊接装备在复杂海工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此前,由于技术壁垒和数据积累不足,国产...
9月17日,经济观察网讯,9月17日,在2025年中国国际海事会展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谭乃芬介绍,2025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87.6亿元,同比增长20.8%;实现利润总额387.4亿元,同比增长72.6%;营业收入利润率为9.71%。同时,船舶出口金额保持增长。谭乃芬介绍,上半年中国船舶出口金额按人民币计达1760.4亿元,同比增长20.0%;按美元计约合245.0亿美元,同比增长18.6%...
9月16日,人民网讯,9月16日,“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南通)发展推进会暨船舶海工产业展开幕式”在南通举行。会上,上海市长兴岛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崇明区政府与南通市政府签署《共同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沪通两地在船舶与海工制造领域实现区域协同共建。同时,中国船级社、中船集团第708研究所与南通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另有供应链采购、银企合作等16个重...
9月16日,证券日报讯,近日,《关于加快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行动方案》提出加快近海风电项目建设,推动闽南海上风电基地开发。今年以来,我国海上风电装备技术持续突破:7月中国华能推出全球首台17兆瓦漂浮式直驱机组,8月东方电气完成26兆瓦级机组吊装,标志着我国高端风电装备制造迈向世界领先。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海上风电并网容量达4420万千瓦,同比增长22.7%。政策层面,《电力装...
9月15日,凯撒旅业官微讯,9月15日,凯撒旅业股份有限公司宣布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凯撒海湾目的地(山东)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在青岛市小港湾启动休闲海钓基地项目,正式进入海洋文旅目的地开发领域。该项目涵盖策划、规划、投资、建设与市场化运营,将以“海上旅游”为核心,构建集水上运动、康养度假、研学教育为一体的“海洋+文旅”产业生态体系。凯撒海湾将依托青岛优越的海洋资源与政策支持,打造集休闲海钓、滨海...
9月15日,南通日报讯,9月12日,江苏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专场”暨金融党建赋能启东市海工船舶重装产业链活动在南通启东举行,标志着政银企三方协同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正式开启。工商银行、江苏银行、建设银行、启东农商行等金融机构与向海重工、泰胜蓝岛、华滋能源、宏华海洋等六家重点企业签署合作协议,达成多项融资合作意向,重点支持高端船舶装备制造、海上风电基础设施及智能海工装备项...
9月12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讯,9月11日,全国首个采用吸力筒基础桁架式结构的“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盛唐一号”在广东汕头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开发进入实质性阶段。该项目依托大唐南澳勒门Ⅰ海上风电扩建区位,通过“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的立体化用海模式,形成可持续的“蓝色循环经济”体系。“盛唐一号”位于南澳岛以南10公里海域,跨距38米、高56.5米、总重约1760吨,养殖...
9月12日,DoNews讯,近日,国海油宣布东方13-3项目一口海上气井单日钻进达2618米,创下国内油气井单日进尺新纪录,标志着我国在高温高压海洋油气钻井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项目位于南海西部海域,是我国首个高温、高压、低渗透天然气开发工程,储层温度高达150℃,压力系数超过1.8,钻井环境复杂且风险系数极高。项目团队基于自主搭建的钻井优化系统,结合大数据分析与数值模拟技术,实现钻井参数实时调控,大幅...
9月10日,中国新闻网讯,9月10日,中国海油宣布,位于珠江口盆地的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恩平15-1油田碳封存项目累计封存量突破1亿立方米,相当于减少碳排放220万棵树的年吸碳量。这标志着中国在海上碳封存技术、装备及工程体系方面实现自主化与成熟化。恩平15-1油田是南海东部首个高含二氧化碳油田,中国海油通过历时四年的技术攻关,建成并投运了全国首个海上CCS(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示范项目,...
9月10日,证券时报讯,9月9日闭幕的2025东亚海洋博览会上,“低空经济”与“智慧海洋”成为焦点主题,展示了人工智能、无人机与机器人技术在海洋领域的多场景应用。南京开天眼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飞行救生圈”“智能飞行浮标”等产品,首次实现水面二次起降与自主返航功能,广泛应用于水上救援、汛情监测及水下科研等场景;航大汉来(天津)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则展示了航时可达11小时的长航程无人机,具备三光...
9月10日,证券时报网讯,近日,多地政府密集推进“人工智能+海洋经济”融合发展,AI赋能被视为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青岛于9月8日启动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联盟,由华为等龙头企业牵头,旨在构建产业技术、数据资源与应用场景协同创新平台。浙江省则于9月3日召开专题座谈会,并正式印发《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海洋”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三年内形成一批融合创新范式与产业化应用成果,推...
9月9日,经济观察网讯,9月8日至9日,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暨东亚海洋博览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召开,主题为“从蔚蓝到未来”。本届论坛的显著特征是“海洋+AI”成为核心议题,标志着山东正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海洋经济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会上,北京韦卓科技展示了“海—潜—空”协同作业智能装备,实现无人艇、无人机与水下机器人协同运行;腾讯与厦门大学合作推出“天—水—智”碳汇监测体系,用AI与遥感技术追踪海草...
9月9日,中国新闻网讯,9月8日,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的黄沙水产中心正式开业,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首家智能化水产品交易中心投入运营。该中心是集“交易+物流+展贸+电商+文旅”于一体的智能型水产产业综合体,被誉为全国水产交易体系升级的里程碑工程。旧黄沙水产市场自1994年起已成为全国最大鲜活海鲜交易中心,年交易量超过32万吨、交易额超127亿元。升级后的新中心引入全国首个“天然海水—氧气—冷媒”集中一体化供...
9月8日,经济观察网讯,9月8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与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联合发布《2025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指数以2015年为基期,基期指数值为100。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海洋发展指数为129.7,比上年增长2.9%,海洋发展稳中提质,海洋强国建设扎实推进。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是对一定时期我国海洋领域经济民生、科技创新、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开放水平、综合管理六个方面发展水平的量化评估。具体呈现以下特点:海洋...
9月8日,自然资源部讯,自然资源部南海局联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渔农自然护理署、香港特别行政区环境保护署、澳门特别行政区环境保护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海事及水务局、深圳市海洋发展局等部门共同发布《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状况报告》。《报告》全面展示了粤港澳三地携手保护大湾区海洋生态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也展现出自然资源部强化部省融合、推进区域协同,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系列实践探...
9月5日,经济参考报讯,近日,国家能源局在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建设调度会上强调,要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新模式和新业态发展,重点支持深远海海上风电和光热发电。会议指出,2025年1-7月我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2.83亿千瓦,总装机21.71亿千瓦,占全国装机近六成;发电量2.1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2%,其中风电光伏1.36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24.9%。会议要求加快落实新能源电价市场化改革,推动地方制定实施方...
9月5日,中国新闻网讯,近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司法服务保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全国首份省级层面专门针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司法保障文件。《意见》紧扣国家“向海图强”战略与《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要求,从海洋经济、科技、生态、治理等方面提出系统性的司法服务举措,旨在为建设“海上新广东”提供坚实法治支撑。文件共18条,涵盖营造法治化营商环...
9月4日,龙de船人讯,9月4日,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海洋动力装备)应国际计量技术联合会(IMEKO)数字化技术委员会邀请,出席在意大利举办的第二届国际计量与数字化转型大会,并首次独立主办“海洋动力装备中的计量数字化:挑战与机遇”圆桌论坛。这是中国海洋动力装备计量领域首次在国际舞台上主导专题学术交流,吸引了德国、意大利、新西兰等国家专家的高度关注。论坛内容涵盖我国海洋动力计量测试体系、关...
9月4日,青岛财经网讯,9月3日,青岛银行携手上海清算所正式推出“上海清算所海洋经济优选债券指数”,这是我国首个专门聚焦海洋经济的债券指数。该指数的发布填补了国内海洋经济领域债券指数的空白,成为连接金融市场与海洋产业的重要工具。指数选取信用资质优良、主营业务涉及海洋渔业、油气、电力、运输、工程及港口等领域的债券发行主体,同时纳入蓝色债券作为样本券。通过建立权威的投资参考基准,该指数不仅为...
9月3日,投资界讯,近日,厦门火炬集团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火炬创投)主导设立的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发展基金正式完成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总规模达20亿元。这是厦门深化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打造蓝色经济新引擎的重要举措。基金重点投向海洋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数字科技和蓝碳经济等前沿领域,旨在通过“资本+产业+科技”的生态闭环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科技企业,进而形成世界级海洋产...
9月3日,中国新闻网讯,9月3日,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在杭州召开“人工智能+海洋”发展座谈会,并解读了《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海洋”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三年内打造10个以上标志性应用场景,涵盖渔船安全治理、大黄鱼养殖、港口环境优化及海洋新兴产业赋能等领域。浙江将通过AI技术应对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周期长、海洋新材料性能调控难、海上新能源设施巡检难、深海开发难等问题,重点推进五项任...
9月2日,青岛新闻网讯,8月29日,8月29日,青岛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青岛市海洋经济促进条例》,待山东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将于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2024年,青岛实现海洋生产总值5513.2亿元,同比增长6.6%,位居全国第三,为立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条例共7章55条,涵盖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开放合作和服务保障五大维度,确立了以科技创新引领、扩大开放提升影响力、人海和谐推...
9月2日,创投日报讯,近日,浙江椒江区推出全省首个政策性海水鱼类养殖综合责任互助保险,聚焦大陈黄鱼等名优海水鱼类养殖所面临的台风、赤潮、低温和疾病等多重风险。海水养殖被誉为“露天工厂”,自然灾害与疫病频发往往给养殖企业和渔民带来重大损失,制约产业发展。此次保险由椒江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与浙江省渔业互保协会联合推动,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会员互助”的原则实施,并享受财政补贴。...
9月1日,中国海洋石油官微讯,8月30日,中国海油宣布我国海上稠油热采累计产量突破500万吨,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海上稠油规模化热采开发的国家。稠油占世界剩余石油资源约70%,是未来油气增产的重点方向。然而,由于其黏度高、流动性差,开采难度极大。与陆上相比,海上热采面临平台空间受限、作业成本高等双重挑战,长期被视为世界级难题。我国海上稠油热采主要集中在渤海,南堡35-2、旅大21-2、锦州23-2等...
9月1日,氢启未来网讯,近日,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新型储能与新能源”领域重大项目——“分体模块式海水无淡化直接电解制氢技术及系统装备”研发项目在深圳大学正式启动。该项目由谢和平院士领衔,联合深圳大学、四川大学、东福研究院和东方重机等多家科研及产业机构共同实施,获得广东省科技厅大力支持。项目旨在响应国家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双碳”战略,重点突破高效、稳定、兼容的海水直接制氢核心技术,...
8月29日,DoNews讯,8月29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山东完成吊装,标志着我国在超大容量海上风电装备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该机组由超过3万个零部件构成,轮毂中心高度相当于50多层楼,风轮扫风面积达7.7万平方米,是当前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长的风电机组。项目实现了全国产化设计与制造,展现出我国在核心部件研发、系统集成与工程施工方面的综合实力。预计该机组并网后,单机年...
8月29日,DoNews讯,8月28日,深圳在“Agent+场景驱动”论坛上发布了“AI+海洋”行业应用场景清单,共计60项。这一清单由深圳市海洋发展局联合招商局港口集团、中集海工智能创新中心等机构制定,涵盖海洋业务、产业及公共服务三大类,细分领域包括海洋执法、深海资源开发、港口航运、水下机器人以及海洋生态保护等。具体场景涉及利用AI赋能港口智能调度、海事执法智能监控、深海探测数据建模、水下机器人自主作业、...
8月28日,中国新闻网讯,8月28日,青岛海洋装备创新发展联盟在青岛市市南区正式成立,并举办产学研协同对接大会。联盟旨在通过常态化产学研对接、技术需求清单发布、联合攻关等方式,推动创新资源共建共享,提升海洋装备产业整体竞争力。联盟将重点构建三大机制:一是协作机制,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打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主体间壁垒,营造开放、包容的合作生态;二是创新机制,聚焦海洋装备领域关键瓶颈,整合...
8月28日,半岛新闻讯,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发布消息,国务院已批准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主题为“从蔚蓝到未来——发展可持续海洋经济,共建美丽丰盈的海洋”。该论坛由山东省政府和自然资源部共同主办,是国家批准山东长期保留的三个省部级论坛之一,今年为第二届。论坛将于9月7日至9日举行,预计吸引来自68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名嘉宾,其中外宾160余人。活动体系涵盖“1+1+4+5”,即开幕式暨主...
8月27日,广西能源官微讯,截至2025年6月30日,由广西能源股份投资建设的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累计发电量突破14亿千瓦时,展现出卓越的运行可靠性与稳定性。这一电量可满足超过47万个家庭全年用电需求,等效节省标煤约4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11万吨。项目的高效运行得益于“智慧运维”体系的支撑。其海上升压站配备智能巡检机器人,结合5G、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孪生与智能算法,实现全天候运行数据采集与分析,...
8月27日,中国证券报讯,8月26日,由惠生清洁能源科技集团建造的我国最大吨位、最大储气量的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装置(Nguya FLNG)在江苏启东顺利启航,前往刚果(布)黑角近海部署。该装置全长376米、型宽60米、型深35米,总重约13万吨,储气能力18万立方米,年产能240万吨,将助力刚果(布)LNG总产能提升至300万吨。作为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海工装备,FLNG可在远海直接完成天然气液化和储存,被誉为“皇冠上的...
8月26日,龙de船人讯,近日,大连中远海运川崎本地化AI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实现自主可控与安全高效的新突破。随着造船订单的快速增长,传统信息化工具已难以支撑跨部门协作和数据深度分析,而外部AI工具则存在数据安全隐患和适配性不足问题。为此,公司历经3个月调研与攻关,联合数转推进部和业务部门,开发了覆盖船舶制造、企业管理及日常办公的AI本地化平台。平台在两方面实现关键突破:一...
8月26日,龙de船人讯,8月26日,由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建造的中交集团两艘35000m3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和“浚广”轮在江苏启东举行吉水仪式。两船设计长度198米,型宽38.5米,型深18米,最大挖深120米,舱容达35000立方米,创下亚洲第一,具备无限航区航行能力,可在八级风浪条件下施工。项目由中交疏浚统筹,中交天航局、广航局投资主导设计建造,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中船第七〇八研究所...
8月25日,龙de船人讯,8月22日,由七二五所第九研究室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联合建设的“多因子耦合耐真实海洋环境试验平台”在厦门大离浦屿岛正式投运。这是国内首个专注于电气装备新材料和部件的多因子耦合真实海洋环境试验平台,标志着我国在电气装备材料与部件的老化评估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平台能够模拟海洋复杂环境下的温度、湿度、盐雾沉降等多种老化因子,并与电气应力...
8月25日,龙de船人讯,8月23日,在南海中沙海域,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海琴”号完成首次深海试验,最大下潜深度达到4140米,全面验证了整机系统功能与主要性能指标。“海琴”号由中山大学专项支持,上海交通大学研制,安装在“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上。此前,其全部零部件已通过6000米压力测试,本次海试重点在于验证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按照国际惯例,6000米级装备通过4000米级海试验证...
8月22日,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讯,8月22日,由东方电气集团所属东方电机、东方研究院联合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二五研究所建设的多因子耦合真实海洋环境试验平台在厦门大离浦屿正式投运。这是国内首个面向电气装备的新材料及部件的多因子耦合海洋环境试验平台,标志着我国在复杂海洋环境下电气装备老化评估领域实现突破。平台集成多因子老化装置、在线监测系统、防护与环境模拟装置,可模拟温度、湿度、盐雾沉降与浓...
8月22日,中宏网讯,近日,三峡江苏大丰8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H9升压站成功安装上部组块并与导管架对接,成为我国首个搭载气象雷达的海上升压站。该升压站不仅承担电能传输和信息交互的枢纽功能,还通过双偏振S波段气象雷达实现对230公里范围内海洋气象的实时监测。该技术突破了传统远海气象监测依赖卫星、分辨率不足和延时长的局限,可有效应对台风、强对流等短周期、破坏性强的天气系统,运维人员能够实时掌握不同高...
8月21日,创投日报讯,近日,湖北省内国资与新能源电池企业超威集团共同发起设立“湖北超威绿色船舶产业基金”,总规模5亿元,由首义基金公司担任管理人,投资方向聚焦绿色智能船舶及港航产业链,同时关注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基金形成“总部在武昌、产能在枝江、产业支持在超威”的合作模式,依托武昌区船舶科研设计资源、枝江造船产业链配套能力以及超威集团在电池及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化优势,推动新能源...
8月20日,中国新闻网讯,近日,中国首条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化涂装产线在海油工程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投入应用,标志着我国在海洋装备制造领域的智能化水平实现重要突破。涂装工序是油气装备防腐与延寿的关键环节,此次投用的产线针对超大型塔筒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核心设备包括外壁与内壁喷涂机器人、AGV智能履带式接驳车等。该系统具备全程智能控制、点对点精准喷涂、自主编程与自动避障等功能,效率较人工方式提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