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飞机用上强劲的“中国心”(2024-01-25)
1月25日,人民网讯,1月24日,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座谈会,隆重纪念“玉龙”涡轴航空发动机(以下简称“玉龙”)自主创新研发、使用、发展四十年。从1984年,“玉龙”航空涡轴发动机正式启动预研,迄今“玉龙”自主创新研发使用已整整40年。在当天的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玉龙”总设计师尹泽勇详细讲述了四十年自主创新发展的艰辛历程,全面总结加快自主研制的成功经验和实践启示。“玉龙”...
1月25日,人民网讯,1月24日,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座谈会,隆重纪念“玉龙”涡轴航空发动机(以下简称“玉龙”)自主创新研发、使用、发展四十年。从1984年,“玉龙”航空涡轴发动机正式启动预研,迄今“玉龙”自主创新研发使用已整整40年。在当天的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玉龙”总设计师尹泽勇详细讲述了四十年自主创新发展的艰辛历程,全面总结加快自主研制的成功经验和实践启示。“玉龙”...
1月25日,央视新闻讯,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坚持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明确提出到2028年,北京实现可重复使用火箭入轨回收复飞,形成低成本高可靠星箭产品研制能力和大规模星座建设运营能力,引进和培育5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和10家以上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数量超过20家,建成2...
1月24日,科技日报讯,日前,为推动全固态电池及半导体装备科技转化、人才培养,浙江科技大学中德可持续物理技术中心成立,旨在为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中德在稳定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作用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中德深化科研合作具重要意义。据悉,该中心由浙江省集成电路高端装备产业学院、德国促进可持续物理技术协会、德鼎(宁波)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和苏州德顿石墨烯新材料研究院四方共...
1月24日,中国科技网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中试发展取得积极进展,重点产业链中试能力基本全覆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中试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试平台5个以上,中试发展生态进一步优化,一批自主研发的中试软硬件产品投入使用,中试对制...
1月23日,科技日报讯,1月23日12时03分,由广州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宇航)研制的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5颗商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的泰景一号03星、泰景二号02星、泰景二号04星(默孚龙号)、泰景三号02星、泰景四号03星由北京微纳星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主要用于科学研究、空间探测、环保普查等领域。其中,泰景四号03星是我国...
1月23日,中国科技网讯,23日上午10点,随着最后一模混凝土浇筑完成,由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的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宁波侧盾构工作井建设完成,为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盾构机始发穿海奠定基础。据了解,盾构工作井是盾构隧道工程中的重要设施之一,既是后续盾构机零部件进场组装的吊装通道,又是盾构机掘进施工期的物料运输通道。本次建成的宁波侧盾构工作井长22.6米,宽21.1米,深58.13米,由地下9层结构组成,相当...
1月22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1月19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初级教练机领雁AG100(下称AG100)首批飞机在浙江德清下线交付。这标志着AG100正式进入市场,开启产业化发展新征程。AG100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维护便利性,在初级飞行员培训领域优势明显。该机采用三座布局,创新引入“第三座培训能力”,大幅提高训练效率。机上标配整机降落伞,增配驾驶舱安全气囊,进一步提高了人机安全性。同时配备针对飞行培...
1月22日,科技日报讯,1月20日,武汉首条地铁环线12号线石桥站——中一路站盾构区间(以下简称石中区间)盾构机顺利下穿6号线石桥站,标志着盾构机成功突破一级风险源,开启“地下之旅”。盾构始发站——12号线石桥站位于姑嫂树路与后湖大道交叉口东侧,总长186米,标准宽度为22.7米,端头井段宽度为27米,深度约32米,相当于11层楼高,为武汉地铁在建的最深车站,建成后与已运营的6号线石桥站换乘。盾构机始发就要...
1月19日,大众网讯,近日,中国电科第21研究所(以下简称“21所”)宣布,由其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电科机器人1号”有望于今年一季度投入智慧物流生产场景进行应用验证,以实现行走更稳及更高识别精度与操作灵敏度,为下一步投入产业应用奠定基础。“电科机器人1号”身高超过1.62米,体重约60公斤,全身拥有39个自由度,既能搬运物品,也能实现拧瓶盖、拿水杯等灵巧作业,于2023年底正式亮相。
【点评】...
1月19日,搜狐网讯,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拟下达的第三批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的公示名单,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推荐的青岛宏达锻压机械有限公司工业母机领域的金属精密成形装备标准化试点、青岛凯捷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智能制造领域的自动化成套装备标准化试点和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装备的光伏装备标准化试点3个项目榜上有名。
【点评】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
1月18日,参考消息网讯,中国首款国产喷气式干线客机——由中国商飞公司制造的C919被视为中国对美国波音737和欧洲空客A320系列飞机的回应,旨在满足中国国内市场和潜在的亚洲市场需求。与此同时,这款客机也被视为中国推动外交政策的最新手段。在这方面,C919很像道格拉斯DC-3客机。由美国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生产的DC-3曾彻底改变了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航空外交。目前,订购C919的主要是中国国内的航空公司,其...
1月18日,科技日报讯,1月16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巡逻 助力平安”无人巡逻车启动活动在大族广场举行。在现场,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石器)获得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自动驾驶办公室)发放的无人巡逻车道路测试通知书。根据部署,经开区平安建设办公室联合市自动驾驶办公室、市公安局大兴分局调研推进,依托经开区巡防大队组建“经开区无人移动巡逻宣防车...
1月17日,科技日报讯,16日,记者从中国航天科工航天系统公司获悉,天目一号星座太阳同步轨道业务子星座已基本建设完成,可为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和行业用户提供精细化卫星气象探测数据服务。天目一号气象卫星由中国航天科工航天系统公司所属航天天目公司抓总研制,运行于520千米高度太阳同步轨道,目前全部23颗业务卫星运行稳定。1月5日发射的最新4颗卫星已投入业务运行使用,与其他在轨卫星组成太阳同步轨道业务子星...
1月17日,新华网讯,北京时间16日,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雪龙2”号大洋队完成阿蒙森海海域潜标回收和布放作业。“雪龙2”号大洋队队长陈超介绍说,本次阿蒙森海海域待回收和待布放的潜标共计10套,除1套潜标周围海冰密集,有一座长约12海里的冰山,不满足回收条件,需等待下一队次回收外,其余潜标均成功完成回收与布放,且无一仪器设备受损或丢失。此次考察队在阿蒙森海布放了我国在极地的首个生态潜标,该套潜标的...
1月16日,民航资源网讯,近日,阿拉斯加航空一架波音737MAX9客机发生了应急舱门脱落事故。为了应对这场危机,波音CEO卡尔霍恩正在努力化解风暴。报道指出,尽管卡尔霍恩可能在短期内稳定局势,但波音最近的事故也许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赢得天空”的机会。中国商飞研制C919已有数十年,去年5月,C919正式投入商业航班运营,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中国航空市场的重要里程碑”。从0开...
1月16日,人民日报讯,1月15日上午,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组合体垂直转运至发射区,将于近日择机实施发射。目前,各系统已经做好发射前的准备工作。天舟七号任务是2024年度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发射任务。连日来,文昌航天发射场全体科技人员顶住新年度高密度航天发射任务压力,承压奋战、连续奋战、坚守奋战,当前已经组织完成了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技术区测试、加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垂直总装测...
1月15日,科技日报讯,1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我国造船业最新数据,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成为全球唯一一个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的国家。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造船完工量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新承接订单量71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4%;截至2023年底,手持订单量139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0%,所有指标第一次实现2位数增长。
【点评】从仿制引进到自主创新,...
1月15日,科技日报讯,近日,广州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宇航)宣布,该公司力箭二号运载火箭将于2025年执行首次飞行任务,发射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卫星创新院)自主研制的低成本货运飞船产品,进行在轨全流程考核验证。首飞任务还可搭载低轨互联网星座卫星。据悉,力箭二号是中科宇航自主研发的一款中型液体运载火箭,采用CBC构型,通用芯级直径3.35米,总长53米,起飞质量62...
1月12日,人民日报讯,1月9日,国产大型民用直升机AC313A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机场腾空而起,在完成了部分悬停性能、旋翼转速等试飞科目后平稳落地,首架次试飞任务圆满完成,拉开了2024年航空工业直升机厂所高寒试飞任务的序幕。此次高寒试飞是AC313A首次高寒试飞,属于科研调整试飞、取证试飞并行阶段。试飞科目主要内容包括空速及旋翼转速、环控系统试验、直升机悬停性能、平飞性能及爬升性能、发动机起动...
1月12日,民用航空网讯,1月5日,国内首架大型无人运输机样机于株洲已总装下线,正处于地面静态试验测试阶段。这款大型无人运输机有效载荷3吨,满足大载重、短距起降、复杂气象、无人化作业等需求,将填补我国高性能轻型运输飞机型号空白,为湖南乃至全国的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核心装备,助推湖南打造中国最大轻型运输飞机产业化基地。预计2026年开始产业化,2030年生产100架以上,年产值30亿元。该产品是湖南省重大创...
1月11日,环球时报讯,1月10日,由中国船舶大连造船建造的单舱世界最大13000立方米B型LNG燃料舱顺利完工交付,填补了该型燃料舱全流程自主研制的国内空白。LNG B型燃料舱是用于LNG双燃料集装箱船的关键设备,每艘船配套一个独立B型舱。该舱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与传统LNG船用燃料舱相比,B型舱具有容量利用率高、建造更灵活。
【点评】13000立方米舱容B型燃料舱在建造过程中,通过试...
1月11日,北京日报讯,1月9日,国铁集团工作会议宣布,2024年,国铁集团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铁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引领铁路现代化建设,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型技术创新。持续深化CR450科技创新工程,完成样车制造并开展型式试验。推进智能高铁2.0技术攻关,推动京沪高铁智能化提升示范应用。加强安全保障、关键装备、基础设施、运营服务等领域技术攻关。加快铁路5G专...
1月10日,人民日报讯,1月9日,东航C919大型客机开始执行上海虹桥—北京大兴航线的商业航班,这是继上海虹桥—成都天府常态化商业运营之后,C919执行的第二条定期商业航线。据悉,9日15时40分,东航C919执行MU5137航班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飞,于17时27分抵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返程MU5138航班19时33分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起飞,21时14分抵达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去程客座率超过85%,返程客座率接近100%。早在2007年,...
1月10日,北京日报讯,2024年1月5日19时20分,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以“一箭四星”方式,将天目一号掩星探测星座15~18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2024年中国航天发射开门红。天目一号星座15~18星是由中国航天科工所属系统公司研制,主要用于获取全球大气环境要素信息。自2023年3月22日至今,快舟一号甲火箭以“5批20星”的组批连续发射形式,陆续将天目一号星座03...
1月9日,科技日报迅,7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安全靠泊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3000多名游客井然有序地下船,航程1119海里的商业首航圆满完成。2024年1月1日,“爱达·魔都号”开启商业首航,执行上海至韩国济州、日本长崎和福冈为期七天六晚的航程。“爱达·魔都号”在首航期间举办了4场敦煌研究院专家的系列讲座,为客人展示敦煌石窟艺术,并详细介绍爱达邮轮与敦煌研究院联合推出的《念念敦煌》数字壁...
1月9日,腾讯网讯,近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2024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表示,2023年,我国民航业高效统筹安全运行、恢复生产和疫情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效,民航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显,行业运输生产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战略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2023年来,民航规划建设质效并举,2023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0亿元,连续4年超千亿元;科教创新蓄势储能,组织编制...
1月8日,科技日报讯,1月5日,由广东海事局联合数字广东等单位开发的广东省重点船舶智能监管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据了解,该系统围绕防范“船撞桥”等难题,在31个重点桥区、港区建设并接入智能卡口数据,全面接入全省4792艘300总吨及以上内河船舶驾驶台监控数据和海事二级共享库数据智慧海事190万船员数据、18万船舶数据,汇集936座桥梁静态信息、173座桥梁实时净空高度信息、1351座水文站信息(含广西)、1483座气象...
1月8日,中国新闻网讯,日前,应急管理部、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应急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指出,到2025年,要研发一批先进应急机器人,大幅提升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建设一批重点场景应急机器人实战测试和示范应用基地,逐步完善发展生态体系;应急机器人配备力度持续增强,装备体系基本构建,实战应用及支撑水平全面提升。《意见》指出,持续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重...
1月5日,中国新闻网讯,1月3日,中国石化长沙滨江综合加能站,加油机器人正在工作。近期,该加油站推出的加油机器人服务吸引了不少客人前来光顾。顾客通过APP预约下单后,驾驶员只需要将车辆停至指定区域,加油机器人搭载的机械手臂就会通过视觉识别技术定位车辆油箱盖,并自主完成开盖、加油、关盖等一系列操作,实现无人全自动加油,科技感十足。
【点评】这是中石化首座集机器人加油和数字孪生管理于一...
1月5日,人民网讯,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向海经济”。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广西考察,强调广西要“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广西着力“向海而兴、向海图强”,深入实施向海产业壮大、向海通道建设、向海开放合作等行动,稳步提升向海经济综合实力。广西向海产业发展壮大,离不开持续完善的通道建设。近年来...
1月4日,北京日报讯,1月4日,2024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回顾了2023年的各项工作,民航发展趋势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并部署了2024年的工作重点。会上披露,今年,民航将做好C919、ARJ21证后管理,做好C919、ARJ21改型优化适航审查,推动国产民机性能持续提升;做好CJ-1000A、AG600等国家重点型号审定,推进C919飞机EASA认可审查,推动国产民机走出国门。据悉,2023年民航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全行业共完...
1月4日,和讯网讯,1月3日,上海市智能工厂建设工作推进会正式召开。证券时报记者从会上获悉,上海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输出地和智能制造核心装备产业集聚区,其中,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此次大会对上海智能工厂建设成果进行重点推介,总结智能工厂建设经验,提出智能工厂建设的“上海方案”。据透露,到2025年,上海将新建设200家智能工...
1月3日,科技日报讯,1月1日16时10分,在刚刚投产运营的全国首个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码头——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三期)作业现场,随着“新泉州”轮最后一个集装箱顺利装船,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达到60.2自然箱/小时,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第十次刷新装卸效率世界纪录。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三期)于2023年12月27日投产运营,该项目攻克了一系列关键部件国产化和规模化应用难题,形成六大自主突破...
1月3日,株洲新闻网讯,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2021~2023年专利导航优秀成果,其中株洲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专利导航成为湖南省唯一入选项目。2021年,株洲市在全省率先启动知识产权强链护链专项行动,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领域实施专利导航工程,助推优势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株洲市市场监管局作为项目总牵头单位,成立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专利导航项目工作组,制定专利导航工作总体方案和行动计划,委托湖南省知识产权...
1月2日,中国日报网讯,12月30日8时13分,长征二号丙/远征一号S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2023年,由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运载火箭48次宇航任务全部取得圆满成功。本次发射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长征二号丙/远征一号S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在长二丙两级状态火箭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远征一号S上面级,可执行近地...
1月2日,人民日报讯,1月2日,中国东航新接收的第四架C919大型客机(飞机编号为B-919E)执行调机航班,上午9:44分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10:02分顺利抵达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据悉,该架C919客机于2024年元旦前夕在中国商飞完成有关交付手续,正式加入东航机队;2024年,中国东航还将按计划从中国商飞接收C919飞机。2023年5月28日,中国东航全球首架C919商业首航成功;自5月29日起,C919开始执行“上海虹桥-成都天府...
12月29日,中国新闻网讯,12月29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办陆地探测一号01组卫星投入使用仪式。陆地探测一号01组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的科研卫星,由A、B两颗卫星组成。2023年,两颗卫星完成在轨测试,卫星状态良好,性能满足卫星工程研制总要求及应用系统需求,具备投入使用条件。卫星以双星绕飞模式拍摄了全国多云多雨区以及部分国际多云多雨区,以双星跟飞模式拍摄了国内...
12月29日,中国新闻网讯,12月29日,中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一号发射工位竣工。该发射工位是中国国内新一代中型火箭长征八号的专用工位,是发射中心形成发射能力的核心关键,是保障国家重大任务的重要设施。据介绍,一号发射工位包含固定勤务塔、发射台等11类设备设施,和传统发射工位相比,取消了导流槽,采用模块化钢结构发射塔架方案,建设周期缩短一半。首次采用地面导流锥排导、挤...
12月28日,大众日报讯,日前,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手术机器人5G远程临床应用及研发合作中心揭牌仪式圆满举行。据悉,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大家对精准化健康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对微创手术设备的要求也愈发严格,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出现和成熟发展使微创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和手术质量得到很大程度提升,手术机器人使医生突破人手、人眼和空间的局限,使精准医疗进入一个全新时代。活动现场,临床专家和观众“零距离”感...
12月28日,央视新闻讯,12月28日上午,一架无人驾驶航空器搭载着一名乘客从广州市黄埔区九龙湖广场起飞,绕湖一周后成功降落在原点,完成了它的商业首飞演示。这款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是一家广州企业自主研发的产品,并于近期获得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的型号合格证以及标准适航证。据悉,为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广州将开通首条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旅游观光航线,广州开发区、广州市黄埔区将建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