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研发天然橡胶试制的航空轮胎通过试验验证(2024-02-29)
2月29日,中国民用航空网讯,2月26日,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获悉,采用该院自主研发的航空轮胎专用天然橡胶试制的C919、ARJ21等机型的24款飞机轮胎通过了动态性能试验验证。中国热科院橡胶研究所联合天然橡胶生产、加工及应用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进行全产业链攻关,培育出“热研73397”等新品种橡胶树作为航空轮胎专用胶的种植材料,制定并颁布了“特种胶园生产技术规范”农业行业标准、“航空轮胎专用天...
2月29日,中国民用航空网讯,2月26日,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获悉,采用该院自主研发的航空轮胎专用天然橡胶试制的C919、ARJ21等机型的24款飞机轮胎通过了动态性能试验验证。中国热科院橡胶研究所联合天然橡胶生产、加工及应用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进行全产业链攻关,培育出“热研73397”等新品种橡胶树作为航空轮胎专用胶的种植材料,制定并颁布了“特种胶园生产技术规范”农业行业标准、“航空轮胎专用天...
2月29日,河南日报讯,从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获悉,该厅日前联合省财政厅出台了《河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年版)》,明确河南首台(套)装备的发展重点和技术攻坚方向,助力首台(套)装备产品推广应用。此次出台的指导目录,明确了大型矿山装备、智能掘进装备、新型电力装备等15个重点领域,每个领域细化了攻坚方向,提出需要突破的装备产品及关键参数指标,引导重点企业攻坚突破,以...
2月28日,中国日报网讯,昨日,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建设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在哈尔滨通过验收。这是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被称为“地面空间站”,是“十二五”时期开始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它可以模拟真空、高低温、带电粒子、电磁辐射、空间粉尘、等离子体、弱磁场、中性气体、微重力等9大类空间环境因素,旨在聚焦航天领域重大基础性科学...
2月28日,中国新闻网讯,今日,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举行的2024年度媒体见面会上获悉,备受关注的国产大型邮轮2号船建造大节点计划正式确定,这意味着从现在起国产大型邮轮2号船建造将进入全面提速阶段,中国大型邮轮建造正式开启“2.0”时代。目前,该船的详细设计出图、生产设计建模及模型平衡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重点开展背景模型、舾装安装顺序(DOP)、厨房及洗衣间烟道等专项平衡...
2月27日,多知网讯,近日,上海市政府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国忠表示,根据2023年10月印发的《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2024年上海将聚焦新网络、新算力、新数据、新设施、新终端五方面,重点推进56项任务。其中,加快建设高性能算力基础设施,建成城市级数据中心直连网络,联通全市70%以上主要算力资源,升级扩容上海超算中心高性能普惠算力供给能...
2月27日,中国新闻网讯,2月26日,航天科技集团发布《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航天全年预计实施100次左右发射任务,有望创造新的纪录,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将迎来首次发射任务,多个卫星星座将加速组网建设。在这100次左右发射任务中,航天科技集团计划安排近70次,将发射290余个航天器,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任务:完成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和长征十二号运载...
2月26日,中国新闻网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近日,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已经确定,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新飞行器的名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和文化特色。“梦舟”寓意载人月球探测承载中国人的航天梦,开启探索太空的新征程,也体现了与神舟、天舟飞船家族的体系传承;新一代载人飞船包括登月版和后续执行空间站任务的近地版两个型号,其中,...
2月26日,中国新闻网讯,在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科研团队进行了连续波速调管测试工作,首支速调管成品将于近日交付“中国复眼”工程二期,为我国深空探测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中国复眼”工程是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电磁波的回波,来探测小行星并成像。而要实现更加遥远、更加精准的深空探测,就需要高功率的微波源。为满足复眼工程的需求,科研团队在十余年攻关的基础上,突破了高功率、高效率、宽频...
2月23日,科技日报讯,从天津港保税区获悉,该区企业凯普林携手嘉泰激光、柏楚电子发布了全球首台雷霆100kW超高功率切割设备。据介绍,雷霆100kW超高功率切割设备不仅与上一代产品相比效率倍增,强化了在超厚板领域的加工优势,而且还打通了超厚板加工壁垒。该产品有望在超厚板领域实现对等离子、火焰等产品的全面取代,大幅提升激光加工速度和作业效率,为工业制造提供更强切割能力。
【点评】北京工业大学...
2月23日,网易新闻讯,2023年全年,我国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6条,新增运营里程581.7公里。进入2024年,新一轮地铁规划申报开始,但国家层面的门槛逐渐收紧,轨道交通基建降温趋势明显。当前控制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规模,兼顾了城市交通整体效能与政府财政可持续性,严控新建地铁线路,倒逼各地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模式进行调整,关注存量优化,注重客运量、客运强度等运营数据,把握盈利和亏损等市场信号,提升...
2月22日,中国新闻网讯,2024年2月10日,农历大年初一,中国喜迎龙年,这一天,也恰是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环火三周年的纪念日。中国于2020年7月23日开启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重约5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成功实施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抵达火星最为关键的一步——“火星捕获”。中国是世界上第二个成功实施火星表面巡视探测的国家。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3...
2月22日,中国新闻网讯,近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消息,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已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将择机执行鹊桥二号中继星发射任务。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主力中型火箭,采用绿色环保液体推进剂,主要承担将3~5吨航天器送往太阳同步轨道的任务,该火箭本次将用于执行鹊桥二号中继星的发射任务。鹊桥二号是一颗月球中继卫星,将建立月地中继通信链路,实现月面探测器和地面站之间的通信。
【点评】目...
2月21日,国际船舶网讯,2月4日,连云港胜华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成功向新加坡SINGFAR公司交付一艘6200载重吨的双燃料油船“ARUNDINA”,入级意大利船级社(RINA)。日前,该船已顺利抵达新加坡并投入运营。该型6200载重吨双机双桨油船专为满足新加坡港区及港区外30海里区域的要求而设计,可实现无压载运营,并能适应新加坡港口高强度的加油任务。同时,该船也具备中短距离成品油运输能力。为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该...
2月21日,科技日报讯,日前,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自主研发设计的1400TEU无舱盖集装箱船,获得来自比利时船东CMB.TECH的订单。该船属于欧洲内支线船型,主要服务于挪威—德国航线,总长约150米,型宽约27米,可装载约1400个20英尺标准集装箱,配备氨燃料发动机、氨燃料储罐、供给系统和加注系统;船舶能效设计指数满足第三阶段要求,低于基线约45%,碳强度指标评级A级,每年可减少约1万吨二...
2月20日,中新网讯,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昆仑站队“雪豹”2乘组,2023年12月中旬由中山站出发,历时2个多月,日前依次抵达泰山站、昆仑站等区域,顺利完成我国第二代国产极地重型载具的技术测试与性能验证。清华大学携手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研发的“雪豹”2系列极地重型载具、无人智能载具,具备应对南极内陆硬雪、软雪、海冰、坚冰等多种地形的行驶能力,载具后舱可根据现场考察需求,快速改装为自主科学考...
2月20日,新华社讯,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春节前后,多款国产飞机积极开展试验飞行,广大航空人无惧高寒和低温,为新机型投入应用全力冲刺。在海拉尔,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M近日完成最后一项高寒试飞任务。在漠河,国产13吨级大型民用直升机也开启了首次高寒试飞。在遂宁,“新舟”60灭火机超低空投水试飞圆满完成,距离投入使用又近一步。在佳木斯,两型国产直升机也相聚东...
2月19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讯,近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M在海拉尔完成最后一项高寒试飞任务,其动力装置系统、燃油系统、液压系统、飞控系统、航电系统、起落架系统等关键系统通过了高寒地面试验和试飞验证,可满足我国全疆域范围内的森林、消防、搜索、救援等多领域使用需求。据悉,两架“鲲龙”AG600M(1003架、1005架)分别于1月22日、30日,历经近6小时2200余公里的长途跋...
2月19日,中国民用航空网讯,当地时间2月17日1时49分,中国东航全球首架C919大飞机经过近6个小时、约4200公里的全程直飞,顺利抵达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准备参加于2月20日至25日在新加坡举行的2024年新加坡航展。这架C919飞机是东航接收的全球首架投入商业运营的国产大型客机,此前已经投用在东航的上海至成都、北京航线,于北京时间2月16日执行MU299调机航班,20点04分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飞前往新加坡。新加坡航...
2月8日,浙江日报讯,近日,从浙江省经信厅获悉,2023年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0347亿元,比上年增长9.4%,首次迈上万亿元新台阶,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再创新高,达46.2%,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69.7%。高端装备制造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2023年,浙江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总产值32102亿元,比上年增长7.5%;增加值6942亿元,比上年增长7.9%。高端装备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1.0%,拉...
2月8日,中国科技网讯,昨日,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悉,该所乔红院士团队成功研制人形机器人设计组装“大工厂”。“大工厂”可以快速设计构建人形机器人硬件和软件系统,目前已设计出多台人形机器人样机,初步实现了面向不同场景的技术验证。人形机器人设计组装“大工厂”可以充分融合智能、机构、部件、控制和决策等单元技术,快速生成各类人形机器人系统,为形成人形机器人技术标准和产业化,并为在人类难以...
2月7日,科技日报讯,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太阳物理团队基于“羲和号”全日面光谱成像,分别构建了一个太阳暗条和一个日珥的三维速度场。该研究成功再现了暗条、日珥等离子体物质的膨胀、抛射、回落、旋转和分裂等现象。相关成果近日刊发于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2021年10月14日,南京大学参与研发的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羲和号”可以在46秒内扫描全日面,获得日面...
2月7日,科技日报讯,昨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套自主研发的海底注水树在湛江海域投用。此次投用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在提高老油田采收率上迈出新的一步,对推动我国海洋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注水树是油田水下生产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它连接地层深处的油层和平台水下注水管道装置,通过最大压力约17兆帕的过滤海水驱油,可以有效提升老油田产量。此次投用的海底注水树长3.5米、宽3.2米、高3米,...
2月6日,科技日报讯,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获悉,该院801所研制的50千瓦级双环嵌套式霍尔推力器,近日成功实现点火和稳定运行。大功率霍尔电推进具有推力大、比冲高、系统简单可靠等综合优势,是目前最接近太空应用的国际主流大功率电推进技术路线。嵌套式霍尔电推进作为大功率霍尔电推进技术路线之一,具有工况调节范围宽、推力密度高等特点,在相同功率下,推力器尺寸较常规单环霍尔推力器尺寸显著减小,更利于...
2月6日,中国科技网讯,2月4日上午,由福建南平工业园区投资建设的“闽江1号”千吨级集散两用货船,在历时四个月建造后顺利抵达南平港交付,这是闽江航运史上运力最大的集散两用船只,标志着福建内河将进入千吨级货运时代。“闽江1号”设计装箱量为54个标准箱,满载货运量达1000吨,将由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组建的国资物流公司运营使用,更好服务闽江航运事业发展。
【点评】据了解,南平港于2022年12月正式开...
2月5日,科技日报讯,2月2日晚,科技部官网发布《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意在指导脑机接口研究合规开展,防范脑机接口研究与技术应用过程中的科技伦理风险。这份由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人工智能伦理分委员会研究编制的文件,供相关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参考使用。《指引》包括目的、术语、基本原则、一般要求、研究类型和科普宣传六个部分。其中,开展脑机接口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为:保障健康、提升福祉,尊重被试、...
2月5日,中国新闻网讯,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消息,北京时间2月3日11时6分,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使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DRO-L卫星、智星二号A星、东方慧眼高分01星、威海壹号01~02星、星时代-18~20星以及NEXSAT-1卫星共9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本次发射是捷龙三号运载火箭首次承揽外国卫星搭载发射,标志着火箭迈出国际化发射第一步。
...
2月4日,中国新闻网讯,哈尔滨工业大学3日发布消息,由该校威海校区牵头研制的通遥一体化卫星系统“威海壹号”01/02星搭乘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点火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哈工大成功发射的第23颗卫星。作为中国国内首个面向海洋目标探测识别的通遥一体化卫星星座,此次发射的“威海壹号”01/02星每颗重量约95公斤,采用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为520公里。
【...
2月4日,中国新闻网讯,2月3日,从位于烟台海阳市的东方航天港获悉,由该港总装出厂的捷龙三号火箭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将9颗卫星发射升空,其中一颗为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的首发业务星。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的首发业务星被命名为“烟台二号”,由陆海空间(烟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烟台二号”卫星运行在52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配置高分辨率推扫相机,并独特设计了先进的影像在轨生成功能,能对用户关心区域...
2月2日,新华社讯,脑机接口让“意念”控制“动作”成为可能。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赵国光教授团队、清华大学医学院洪波教授团队日前对外宣布,中国脑机接口技术实现突破性进展,通过植入式硬膜外电极脑机接口,四肢截瘫患者实现自主喝水等脑控功能,抓握准确率超过90%。据介绍,该项目在无线微创方面实现两大突破,一方面在保证颅内信号质量的同时,不直接破坏神经组织;另一方面它采用近场无线供电和信号传输,植...
2月2日,中国民用航空网讯,1月24日,“吉祥鸟”AC332、AC352两型直升机在建三江湿地机场“会师”成功,并按项目计划分别开展试飞工作。AC352(Z15)型直升机是一型中型多用途直升机,该机型符合最新国际适航标准,应用大量成熟先进技术,性能优势突出,于2022年7月26日成功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AC332直升机是航空工业全新研制的一款4吨级先进双发多用途直升机,于2023年在天津完成全状态首次飞行,并与...
2月1日,每日经济新闻讯,今日早盘TMT板块走强,截至11:10,机器人ETF(562500)涨2.04%。93只持仓股中,超70只个股均上涨。其中,科大讯飞领涨超9%,盘中一度触及涨停;有方科技、科德数控、大华股份等个股跟涨。政策上,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突破机器人高转矩密度伺服电机、仿生感知与认知、智能灵巧手等核心技术,重点推进智能制造等领域产品的研制及应用。技术上,...
2月1日,人民网讯,日前,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运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试验航天器将在轨运行一段时间后,返回国内预定着陆场,其间将按计划开展可重复使用技术验证及空间科学实验,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术支撑。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技术特征,能满足未来廉价、自由进出空间的发展需求。除了向空间站等系统补充人员和物资之外,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还可以搭...
1月31日,新浪财经讯,1月29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为广东九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JOVO)建造的93000方超大型液化气运输船(VLGC)“GAS NOUVEAU BAUHINIA”号(H2638)命名交付。该船是江南造船交付的第11艘93000方VLGC,实现了提前一个月交付。据介绍,93000立方米VLGC是江南造船自主研发设计的第四代 VLGC精品船型(Panda 93P),该船总长230米,型宽36.6米,服务航速16.5节,采用第四代专利线型(VS-Bow MK-IV...
1月31日,人民网讯,1月30日,中国海上专业救捞力量的新旗舰——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满载排水量19000吨的“南海救103”轮正式投入使用,这艘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集空中、水面、水下救助能力于一身的深远海大功率多功能综合救助船,将以崭新形象奔赴2024“春运”海上交通安全保障前线。该船总长136.9米,型宽26.7米,型深11米,设计吃水6.5米,系柱拖力350吨,续航力16000海里,自持力达90天。“南海救103”轮兼有...
1月30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1月27日,中国航发自主研制的AES100先进民用涡轴发动机整机结冰适航试验圆满完成,标志着涡轴发动机适航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AES100发动机是我国第一型完全自主创新研制、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民用涡轴发动机,可满足5~6吨级双发直升机和3~4吨单发直升机、先进无人机对动力的需求,适用于观光、巡逻、警用、救援等多种领域,市场前景广阔。整机结冰试验是利用特种设备...
1月30日,中国科技网讯,1月29日,世界首款四座氢内燃飞机原型机在辽宁省沈阳市法库财湖机场成功首飞,该项目由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校长、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凤田主持研制。根据试飞员反馈,飞机动力充足、振动较小、操纵性能良好,为下一步持续性试飞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了解,本次首飞飞机主要核心部件初步实现国产化,发动机功率经台架测试达到120kW。此前该机型的验证机于去年3月在...
1月29日,中国高新网讯,1月26日,长治市高端装备制造产教联合体成立大会在长治高新区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举行。长治市高端装备制造产教联合体,联合全市30多家政校企单位,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发挥政府统筹、产业聚合、企业牵引、学校主体作用,以产业园区为基础,将高校的智力资源、科研成果与企业的实践需求和市场力量相结合,汇聚行业顶端智慧和力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
1月29日,人民网讯,高端化是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装备制造业生产保持良好态势,助力工业产业不断优化结构、迈向高端,全年增加值比2022年增长6.8%,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也要看到,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依然存在,关键领域“卡脖子”风险较为突出。以5G、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加快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成为制...
1月26日,第一财经网讯,25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关于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车集团”)轨道交通装备国际标准研究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的验收意见。验收意见认为,通过试点任务实施,中车集团健全了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电气设备相关标准体系,实现了部分标准在国际上的推广应用,培养了一批复合型标准化领域人才,输送高端人才至国际标准化技术机构,有力提升我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对推动...
1月26日,人民网讯,近日,2024数字中国创新大赛·青少年AI机器人赛道正式发布。据了解,作为数字中国创新大赛的常驻赛道之一,青少年AI机器人赛道自2020年起已连续举办四届,吸引了来自数百所中小学校的超一万名选手参赛。近年来,随着赛道系列活动的推进和普及,青少年群体参赛的热情日渐高涨,赛道的参赛人数屡创新高,影响力和号召力不断扩大。青少年AI机器人赛道由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组委会主办,福建省数字福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