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水光互补光伏电站进入设备安装阶段(2013-05-21)
青海省电力公司日前表示,青海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工程目前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年内建成投运。这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水力光伏发电互补电站,它的建成将为中国在这一新能源领域积累可靠实践技术。工程一期开发建设32万千瓦,投资达35亿元,生产运行期为25年。工程建成后,水电对光电进行日内补偿,合理、最大地利用光伏发电量,年平均上网电量约为4.83亿千瓦时。
青海省电力公司日前表示,青海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工程目前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年内建成投运。这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水力光伏发电互补电站,它的建成将为中国在这一新能源领域积累可靠实践技术。工程一期开发建设32万千瓦,投资达35亿元,生产运行期为25年。工程建成后,水电对光电进行日内补偿,合理、最大地利用光伏发电量,年平均上网电量约为4.83亿千瓦时。
虽因福岛核事故影响,核电2011年步入发展低谷,但近两年日益严峻的环保减排压力,却再度将核电行业拉进发展的“快车道”。业内分析称,未来7年核电市场至少有7800亿的投资,其中设备投资近4000亿。庞大的市场蛋糕,刺激资本市场掀起“抢食热潮”,继4月中核集团牵手东方锆业,意图抗衡转战澳矿的国核外,多家民企也抢入核电设备制造门槛,5月20,环保部通报,江苏海狮、四川华都等5家公司成功获得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
5月21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报告称,1-4月份,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全国用电市场延续2012年四季度增长态势,增速略有回落。1-4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163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增速比上年同期降低1.1个百分点。1-4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849亿元,同比下降5.5%。火电完成投资225亿元,同比增长7.9%;水电、核电、风电分别完成投资328亿、158亿和11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0%、22.8%和12.2...
5月1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41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1-4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63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2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第二产业用电量11823亿千瓦时,增长4.7%;第三产业用电量1985亿千瓦时,增长9.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225亿千瓦时,增长2.4%。
5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发电量39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前4个月发电量158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影响,4月发电量增速大幅回升至6.2%。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发电量达4.9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2%。
5月10日,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发布报告称,到2020年,海上风电市场的全球投资将达到1300亿欧元,欧洲将是引领这一趋势的先锋,而亚洲也将紧随其后。目前,欧洲海上风电每年投资达70亿欧元,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翻倍。报告预测同一时期,亚洲投资将从现在的每年16亿欧元上升到50亿欧元。报告指出,现在全球70%的海上风电场都直接由大型电力企业投资,而战略投资机构和金融投资机构都较少参与,比例分别为19%和11%。
5月10日,审计署网站消息,审计署2012年对国电集团2011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显示,2008至2011年,国电集团及17家所属单位存在未按照规定确认收入、合并财务报表关联交易事项抵销不充分等问题。国电集团4年间合计多计资产0.67亿元、多计负债2.53亿元、少计利润1.63亿元,其中2011年多计利润6.22亿元。此外,截至2011年底,国电集团在未获核准的情况下,开工建设21个项目,已完成投资299.62亿元。
5月7日,新华网消息,中国最大分布式能源站—华电南宁华南城分布式能源项目预计今年9月投产2套机组,实现在发电的同时,对外供冷、供暖、供汽、供热水,初步测算每年可节约标煤8万吨。此外,华电集团还表示,未来将致力于大型区域式、楼宇式、孤岛式分布式能源站的发展,“十二五”末,华电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装机将达到300万千瓦,到2020年力争建成1000万千瓦。
日前,财政部向各省市自治区财政厅下发《财政部关于清算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金的通知》,要求对2009-2011年金太阳项目中已完工且并网的项目按补贴标准清算,而对未及时完工或发电的项目则取消示范,收回预拨资金。出于太阳能行业健康发展的需要,金太阳补贴方式的取消已迫在眉睫。可以预见,下一步,相关部门将出台光伏产业准入制度,并出台光伏度电补贴标准,这意味着,中国太阳能行业将进行彻底重构。
5月6日,中国证券网报道,国家风电信息管理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一季度,全国风电在建规模仍超4000万千瓦,这意味着“十二五”中后期,全国新增风电装机规模空间仍可达年均近1500万千瓦,风电行业有可能迎来阶段性复苏机遇。这种复苏迹象目前已经开始显现,今年一季度全国风电招标量出现飙升态势,且相关公司一季度业绩表现较以往也均有所改善。
5月6日,商务部网站消息,长三角地区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长三角16城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877亿元,占全国17.6%;增幅均值为9.9%,高于全国增幅2.2个百分点。其中,上海、江苏沿江8市和浙江环杭州湾7市,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38亿元、10294亿元和5645亿元,增速分别为7.8%、11.1%和8.7%。长三角地区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1.6%,沪苏浙三板块分别下降3.8%、0.8%和1.8%。
4月29日,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与葡萄牙电网签署总额为4亿欧元的再融资协议,这是国开行向葡萄牙电网提供总额8亿欧元贷款的首批款项,也是继中国国家电网和葡萄牙电网合作成立研发中心后,中方继续在葡萄牙电网收购项目框架下履行相关承诺的一部分,体现了中葡合作的多元化发展。2012年,中国国家电网出资3.87亿欧元收购葡萄牙电网25%的股份,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在欧洲成功收购国家级电网公司。
4月27日,中电联发布《2013年一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指出,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3%,增速较上年同期及四季度均有所回落。此后,我国经济增长有望温和回升,用电需求增速也将有所回升,预计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5%-6.5%,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5%-8.5%。预计年底全国发电装机12.3亿千瓦左右,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4700-4800小时。
4月26日,欧洲统计局报告称,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达到13%,比上年的12.1%进一步提高。2011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比例最高的4个欧盟国家分别为瑞典46.8%、拉脱维亚33.1%、芬兰31.8%和奥地利30.9%;最低的为马耳他0.4%;此外,卢森堡、英国、比利时和荷兰比例也较低。据悉,欧盟规定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能等。
4月26日,中广核集团(CGN)与法国电力集团(EDF)及阿海珐集团(AREVA)在北京签署长期合作联合声明。目前,三方合作建设的广东台山核电站一期工程进展顺利,这是中法两国能源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三代EPR压水堆核电技术,单机容量为175万千瓦,为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机组。根据三家企业签署的联合声明,三方将在先进反应堆研发、核燃料及经验共享、核电站运维及性能提升等方面加强长期合作。
近日,根据《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国家能源局批准84项行业标准,其中能源标准4项、电力标准80项。我国的能源标准分为强制性、推荐性和指导性技术文件,这其中涉及与电力相关的内容主要包括核电,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能源装备等方面。84项行业标准的出台对电力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支持作用,随着外在条件的不断变化与新技术的层出不穷,行业标准的定期出台与更新有助于规范行业有序健康发...
4月24日,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董事长王炳华在“2013年全球公用事业与能源大会”上表示,根据当前规划,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中国都将是全球最大的核电市场。目前国内在建的核电机组有31台,占全球在建核电机组的40%。2012年,全国的核电发电量只占全部发电量的1.2%,到2020年,我国将争取使核电发电量比重达到5%。王炳华表示,未来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核电市场,还将成为核电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最新研究报告,2012年全球风电市场新增装机容量达创纪录的48.4GW,美国通用电气与丹麦维斯塔斯在全球风机制造商中并列第一。中国国内市场萎缩导致国内制造商排名下滑,中国国电集团跃升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场运营商。全球最大的10家风机制造商2012年贡献了33.5GW,相当于全球全年总投产容量的近70%。来自中国的四家风机制造商金风科技、国电联合动力、华锐风电、上海电气风电设备位列第七位至第十位...
4月23日,国家电网报道,经过上千次的放电冲击试验,国家电网技术人员成功获得1100千伏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外绝缘参数。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掌握1100千伏直流输电技术的国家,电力的输送容量和输送距离都将大幅度提升。据了解,到2020年,我国将规划建设5条应用这项1100千伏直流输电技术的特高压线路,年输送电量将超过3000亿度。
4月19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季度分析报告称,今年一季度,中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用电市场延续增长态势,但增速略有下滑。今年一季度,全国工业用电量85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70.3%,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61.3%。其中,轻工业用电量13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占比为11.2%;重工业用电量71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占比为59.1%。
4月18日,中广核集团在宁德核电基地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宁德核电站一期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宁德核电站一期工程由中广核集团、大唐集团、福建省能源集团共同投资,建设4台单机容量为108.9万千瓦的核电机组,总造价520多亿元。宁德核电一期工程四台机组均采用CPR1000改进型压水堆技术,它是中广核集团结合多项重大技术改进形成的“自主品牌”核电技术,也是中广核“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ACPR1000+的重要...
美国非营利、非政府组织Pew Charitable Trusts日前公布的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绿色能源产业投资总额达2690亿美元,其中太阳能以1260亿美元的总规模成为最受投资者欢迎的品种,而中国、美国均是吸引太阳能投资的热门市场。投资者对中国清洁能源市场的投资总额为651亿美元,约占据当年全球投资总额的1/4,投资者最青睐的清洁能源分别是风能和太阳能,分别占清洁能源投资的59%和26%。
4月17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召开电力供需验证专家小组会议,预测称不包括冲绳电力在内的其他9家电力公司,2013年度因核电站停止运转造成的燃料费增额约为3.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400亿元)。预测指出,因日元走低造成的增额将比2012年度增加约0.7万亿日元,因此燃料费增额有可能转嫁到电费上。小组预计虽然供电余量的“预备率”高于各地稳定供电需求的3%,但如果发生预想不到的情况,供电形势可能比较严峻。
4月16日,知情人士透露称,全球营业收入最高的公用事业单位中国国家电网有意从布鲁克菲尔德基础设施合伙公司手中竞购新西兰第二大电力和天然气输送公司Powerco 42%的股权,交易价值将超过3.82亿美元。去年11月份,国家电网总经理刘振亚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曾表示,该公司致力于在2020年之前将其海外资产的规模扩大至现有水平的四倍,至500亿美元。
4月1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消息显示,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1至3月累计同比增长4.3%。尽管由于春节因素消失,3月份用电量增速由负转正,但仍创下自2009年6月份以来46个月的次低,1至3月累计同比增速也较1至2月继续放缓。专家分析认为,用电量增速持续放缓,以及之前公布的工业生产者价格加速回落,都反映了当前经济复苏动力不强,尤其是制造业回暖势头疲弱的情况。
日前,我国在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的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华能集团联合国内的科研、设计和制造等单位,建成投产了我国首座IGCC示范电站,这标志着我国掌握了IGCC电站的关键技术,具备了自主设计、建设、调试和运行IGCC电站的能力。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是世界公认的清洁、高效煤基发电主要技术途径之一。该技术可实现燃煤发电的高效运行和超低排放,是现代能源科技的重要高地。
4月1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1-3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21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分类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8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3%;第二产业用电量8688亿千瓦时,增长3.8%;第三产业用电量1527亿千瓦时,增长9.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735亿千瓦时,增长3.1%。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42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
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日前在“中美清洁能源合作研讨会”上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截至2012年底,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已超过20%。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水电装机2.5亿千瓦,年发电量超过8000亿千瓦时;风电装机超过6000万千瓦,年发电量近1000亿千瓦时;核电装机1257万千瓦,年发电量980亿千瓦时;太阳能发电装机700万千瓦。
4月12日,国内在建第三大水电站、国家实施“西电东送”骨干电源点―金沙江流域向家坝水电站挡水大坝全线封顶,全线浇筑至坝顶设计高程384米。向家坝水电站总装机容量600万千瓦,在国内已建和在建的水电站中排名第三,世界排名第八。坝体内布置了各种功能性建筑物,包括挡水建筑物、泄洪消能建筑物、冲排沙建筑物、引水发电系统、通航建筑物及灌溉取水口等。大坝从2004年10月1日第一仓开始浇筑,2013年4月12日全线封...
4月12日,中国神华集团发布新闻稿称,4月9日与澳大利亚塔州水电集团签署《可再生能源战略合作协议》,除风力发电以外,双方将在光伏发电、火力发电、燃气发电、水力发电以及电力零售业务等领域探讨多元化合作,挖掘潜在的可行性项目并推进实施。根据该协议,到2020年,神华旗下的国华投资公司规划在澳大利亚建设和运营总容量700兆瓦的风电场,预计总投资为16亿澳元;届时,神华在澳洲的可再生能源控制总量将达到1000...
4月12日,中海油总公司发布公告称,其已建成并投运的燃气发电装机容量为480万千瓦,控股装机容量为363万千瓦,位列全国首位。2012年,中海油气电项目发电量达152.6亿千瓦时。目前,中海油除了1个分布式能源项目在天津,6个已投产或建设中的天然气发电项目均分布在广东、福建、海南等省份。
4月11日,国家电网公司召开浙北—福州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建设动员大会。这意味着中国第三条特高压交流工程将正式启动。“浙北—福州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总投资超过180亿元,该工程4月开工,预计2015年3月建成投产。反对人士认为,特高压交流是输电线路,浙江、福建甚至安徽,资源都比较缺乏,电源不足,浙江和福建还是沿海的电力消费大户,在电力消费大省间建设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显得经济可行性不高。
4月10日,据中国证券报统计显示,一季度,国家发改委网站上共计公开批复21个建设项目,其中14个为能源类项目,涉及煤炭、天然气、水电及风电等领域。经测算可得,已公布的能源项目投资额达到35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此批项目中有6个为煤矿项目,其中5个在内蒙古境内,1个位于陕西境内。业内人士认为,新批复项目将带动采矿、安监、管道设施等领域设备需求。
4月9日,国家风电信息管理中心发布统计显示,2012年全年我国风电发电量1008亿千瓦时,比2011年增长41%,风电发电量约占全国总上网电量的2.0%。2012年底,全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为6266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482万千瓦,增长31%。按照我国火电有关指标折算,2012年的风电发电量相当于节约燃煤3286万吨标准煤、用水1.67亿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8434万吨、二氧化硫22.8万吨、烟尘4万吨、氮氧化物24.2万吨。
4月8日,中电联行业发展规划部有关人士透露,目前正在研究编制的电力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智能电网是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中电联将加大对智能电网的研究规划力度,并对规划实行滚动调整制度。目前,国家层面的能源“十二五”规划草案也已基本形成,该规划中也涉及到智能电网的内容,但智能电网在规划中的具体内容还有待探讨。
4月8日,国家能源局通报称,2012年全国风电平均利用小时为1890小时,同比减少30小时。通报指出,“三北”地区是我国风电建设比较集中的地区,占全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的86%。截至2012年底,华北地区风电并网装机容量2332万千瓦,占该地区全部电力装机容量的比例为9.8%,发电量占3.6%;东北地区风电并网装机1825万千瓦,占比为15.3%,发电量占6%;西北地区风电并网装机1232万千瓦,占比为10.6%,发电量占3.7%。
4月8日,国家能源局透露,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要求,新组建的国家能源局正在研究简政放权、下放投资审批事项。能源局拟下放电力、煤炭项目审批权,将火电单机60万千瓦以下、煤炭新增产能120万吨/年以下项目核准权限下放地方。此举有望为一直收紧的产业政策松绑,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寻租空间。不过,下放煤矿、电力项目审批权限并不意味着地方可以自行组织生产,煤电产业政策已经设置了最低门槛。
4月3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由于需求总体回落,煤炭价格从去年年中开始处于总体下行态势,下游电力企业盈利大幅改善。目前52家A股电力上市公司已有近半数发布2012年年报,无一亏损,19家业绩同比增长,其中,华电国际以1690%的增幅位居第一。业内分析认为,由于煤价未来2-3年内很难再突破2011年的高点,电力行业从2011年底业绩回升的势头将会持续,2013年火电企业的利润增速将会回升到30%以上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