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预测(二)(2024-12)
“双碳”目标下,加快发展分布式能源是推进能源革命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大举措之一,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2024年以来,我国分布式光伏装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分布式光伏累计并网容量为30951万千瓦,占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的43.4%,同比增长52%。分散式风电装机保持增长,但发展仍不及预期。目前,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仍面临政策、消纳、技术数智化、协同等多个层...
“双碳”目标下,加快发展分布式能源是推进能源革命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大举措之一,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2024年以来,我国分布式光伏装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分布式光伏累计并网容量为30951万千瓦,占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的43.4%,同比增长52%。分散式风电装机保持增长,但发展仍不及预期。目前,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仍面临政策、消纳、技术数智化、协同等多个层...
“双碳”目标下,加快发展分布式能源是推进能源革命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大举措之一,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2024年以来,我国分布式光伏装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分布式光伏累计并网容量为30951万千瓦,占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的43.4%,同比增长52%。分散式风电装机保持增长,但发展仍不及预期。目前,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仍面临政策、消纳、技术数智化、协同等多个层...
2024年以来,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持续高位,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高达1.85、1.62和1.65,电力总体呈现供需基本平衡、结构持续优化等特点。展望2025年,受经济延续稳中有进态势、电动汽车渗透率提升、电能替代步伐加快、2024年闰年等因素影响,预计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4%,增速较2024年放缓0.8个百分点,电力供应较为充足,总体供需基本平衡,但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期间局部地区电力供需依然偏紧。
2024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带动能源消费持续增长;能源保供能力稳步提升,基础性保障作用持续增强;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能源行业投资较快增长,企业效益明显分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展望2025年,随着各项存量政策效应继续释放,特别是增量政策出台实施,国民经济将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推动能源消费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能源结构继续朝着...
2023年,发电装机容量保持较快增长,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占比过半;风电光伏产业国际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风电光伏基地等重大建设进展顺利;重大创新加快突破,多个示范项目建成投产;政策发力支持氢能行业加快发展。2024年3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下称《2024年指导意见》),《2024年指导意见》强调四大基本原则。从“保供稳价”到“能源安全”的转变;从“稳妥推进”到“有力推进”的...
10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对外发布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共24条,提出了在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及“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等新形势下,我国政府计划如何做好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思路与策略。《指导意见》立足于“电力系统稳定问题将长期存在”的认识,着重于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的稳定工作,从物理基础,管理体系...
近年来,我国市场化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快速提升。我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面临挑战,电力现货交易具有优势:在电力需求平稳时段,现货市场可以促进边际成本更低的新能源优先消纳;在电力供需紧张时段,现货市场可以保障电力系统稳定性。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已经从试点探索过渡到全面统一推进的新阶段:省内方面,2017年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两批电力现货交易试点;省间方面,2022年1月1日起,省间电力现货市场...
频繁停电长期困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是多年来未能完全有效解决的民生问题,也是电力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硬骨头”。在深入调查、多次研究的基础上,国家能源局党组决定开展频繁停电专项整治,全面梳理摸排频繁停电情况,重点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5月8日,国家能源局召开频繁停电专项整治启动部署会,组织各派出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频繁停电专项整治。随后,广东、广西、海南、云...
2月,国内以发电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2022年度财务预告”纷纷出炉。据统计,42家发电公司中,31家(超7成)公司业绩增长,其中,18家发电公司归属净利润同比涨幅超过100%;仅11家公司较去年同期归属净利润下滑。2022年,发电类上市公司业绩普遍转好,其原因在于:政策上对火电的支持和调整,及火电和新能源发电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而水电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业绩下滑主要是因为极端天气导致其发电量不足,从而造成业绩...
2022年以来,受外需放缓、疫情散发多发以及房地产走弱等因素拖累,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一定波动,但整体延续恢复态势,由此带动能源消费出现短期波动,下行后回升态势明显。分品种看,电力消费增速回落,煤炭消费继续增长,成品油消费低速增长,天然气消费同比下降。同时,能源生产稳步增长,供给保障能力不断提升;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能源结构继续优化;能源行业效益总体改善,煤电企业大面积亏损。展望2023年,随着...
2021年以来,国家层面煤电“双碳”政策集中在严控装机规模、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升级改造、立足以煤为主;地方层面政策集中在煤电等容量替代、自备电厂关停、煤电“三改联动”、推动煤电转型与统筹发展。预计未来,国家将积极促进煤电高质量发展,控制增量、优化存量,制定区域化的煤电转型策略,积极推动煤电“三改联动”,出台政策推动清洁高效的火电技术发展。展望后市,煤电装机占比将进一步下降,但煤电仍将是我...
2021年以来,国家层面煤电“双碳”政策集中在严控装机规模、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升级改造、立足以煤为主;地方层面政策集中在煤电等容量替代、自备电厂关停、煤电“三改联动”、推动煤电转型与统筹发展。预计未来,国家将积极促进煤电高质量发展,控制增量、优化存量,制定区域化的煤电转型策略,积极推动煤电“三改联动”,出台政策推动清洁高效的火电技术发展。展望后市,煤电装机占比将进一步下降,但煤电仍将是我...
2022年上半年,输变电装备上市公司营收基本保持了正增长,在新能源电力方面也有所突破。其中:中国西电业务快速发展,上半年净利润高速增长;特变电工加快新产能建设,多次对外投资新能源业务;上海电气新增订单增加,储能业务收入表现亮眼;许继电气特高压领域收入稳定,上半年营业收入较快增长;东方电气实现经济指标“双过半”,大项目取得突破;平高电气行业地位持续巩固,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国电南瑞开...
“十一五”期间,我国风电装机从126万千瓦增长到4473万千瓦,规模扩大了35倍;“十二五”期间,规模扩大了三倍达到1.4亿千瓦;“十三五”期间刚好翻一番,达到2.8亿千瓦。“十四五”是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点,在我国“双碳”目标的持续驱动下,风电产业发展机遇之大前所未有,2022年以来,国家能源主管部门陆续发布利好政策,随着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风电产业呈现“三北”风光大基地建设、中东南部...
2021年,我国太阳能发电行业依然保持了向上突破的姿态。其中,光伏发电行业年度新增装机再达历史最高水平,分布式光伏年度新增规模占比首次突破50%,行业继续维持强劲增长态势;太阳能热发电行业示范项目运行稳中有进,玉门鑫能50MW光热项目于年内投运,我国光热发电探索商业化道路再添新兵。2022年,我国太阳能发电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我国太阳能、尤其是光伏发电行业发展将获得稳...
德国地处欧洲中部,其煤炭资源丰富,长期以来能源消费依赖煤电。自上世纪90年代起,德国开始推行能源转型政策,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已超过40%,占比世界领先。德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同样遵循“放开两头、管住中间”原则,在发电侧和售电侧引入竞争。由于德国能源结构转型与电力市场情况与我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其在欧洲能源市场发展下受到的影响及其应对举措,可为我国能源转型背景下的电价上涨等问题带来启示。
双碳目标下,我国将形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抽水蓄能是能源需求增长和新能源占比提升背景下的主要选择。2021年以来,抽水储能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再加上目前我国抽水蓄能机组成套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已经成熟,抽水蓄能产业已经具备快速发展的基础。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已建和在建规模均居世界首位,据CNESA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末,我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为31.79GW,占比达89.3%,在储能中占主导地位。2021...
双碳目标下,我国将形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抽水蓄能是能源需求增长和新能源占比提升背景下的主要选择。2021年以来,抽水储能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再加上目前我国抽水蓄能机组成套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已经成熟,抽水蓄能产业已经具备快速发展的基础。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已建和在建规模均居世界首位,据CNESA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末,我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为31.79GW,占比达89.3%,在储能中占主导地位。2021...
电力行业是碳中和的重点行业,其原因在于电力是最大的碳排放行业;电力资产较为集中,易于整体考虑政策;电力行业技术和资金条件较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然选择。目前,为了有效解决风光新能源波动性问题,手段主要有储能和大电网两种。未来,火电将由主力电源逐步转变为辅助调峰电源。建议关注具有核心竞争力、不易被替代、积极探索转型发展的传统能源公司,并关注清洁能源运营市场。同时,警惕经济...
“十三五”期间,我国控煤电目标达成,煤电装机占比首次降至50%以下;新能源发电装机超预期,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提前2年、1年完成。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节能减排压力大,风电光伏发电不确定性较大,特高压直流通道利用率低,配电网投资明显滞后,电力国际化程度仍然较低等。本文将对“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回顾,并对行业“十四五”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投资建...
“十三五”期间,我国控煤电目标达成,煤电装机占比首次降至50%以下;新能源发电装机超预期,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提前2年、1年完成。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节能减排压力大,风电光伏发电不确定性较大,特高压直流通道利用率低,配电网投资明显滞后,电力国际化程度仍然较低等。本文将对“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回顾,并对行业“十四五”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投资建...
2020年10月以来,山东省积极推进“四增两减一提升”工程。一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自2020年11月至今,山东连发三批煤电关停名单,总计关停煤电机组52台,共412.75万千瓦。二是“外电入鲁”取得新突破:2020年全年,“外电入鲁”净输入量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58.7亿千瓦时,比2019年增长24.0%,减少发电用煤911.9万吨。三是加快推进新能源布局,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水平:2020年,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
随着分布能源的发展,由不同分布式电源组成的微电网将成为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发展趋势,也是综合能源应用的重要环节。今年以来,国家再次出台微电网支持政策,包括1月《智能光伏试点示范名单公示》,及9月《微电网需求响应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微电网未来拥有较大发展空间,预计2020至202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0%左右,智能化微电网将成为主流发展趋势。建议积极关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行业龙头及重点...
随着分布能源的发展,由不同分布式电源组成的微电网将成为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发展趋势,也是综合能源应用的重要环节。今年以来,国家再次出台微电网支持政策,包括1月《智能光伏试点示范名单公示》,及9月《微电网需求响应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微电网未来拥有较大发展空间,预计2020至202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0%左右,智能化微电网将成为主流发展趋势。建议积极关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行业龙头及重点...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得到快速发展,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市场占有率多年位居全球首位,我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光伏大国。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疫情对光伏行业产生的影响受到各方关注。本文将分析我国光伏行业现状,包括对我国光伏装机、产品、出口和企业海外投资情况的分析;再分析疫情对我国光伏行业的影响,包括疫情对行业供需、出口的影响;最后将基于前文的分析,预测光伏产业...
我国新疆地区“四大煤田”“九大风区”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储量大、品质优、开发条件好。受益于丰富的煤炭、可再生能源资源,新疆具备同时开发煤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的条件。近两年来,新疆疆电外送电量逐步增加,一方面得益于“电力援疆”,与内地多个省市签订了“政府间援疆电力外送”协议。一方面在于充分利用疆电外送通道资源。未来,“疆电外送”将有较为充足的煤电供应,建议关注新疆两大煤电基地;“疆电...
2020年春节前后,武汉地区爆发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散,国家能源局密集发布通知,第一时间部署疫情防控期间电力保障服务、电力安全生产及煤炭供应保障工作。未来,电力供应将有所回升,预计全年供电量不会大幅减少。伴随下游工业陆续复工,电力需求也将逐步回升,西部对用电量的贡献率将继续提高。
自2019年10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来,已有浙江、贵州、山东、河南、重庆、广西、天津、上海八个省市发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新政方案。预计未来,但市场化浮动调节的上网电价将逐步理顺价格传导机制和分配格局。缺电力必然会反馈在市场化电价中,高比例长协电量可以稳定电价、控制风险。预计2020年,火电行业整体仍将保持乐观。建议关注火电龙头企业与省内装机占比高的...
10月24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从2020年1月1日起,取消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将现行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机制,改为“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价格机制。《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电价改革在坚持市场化方向上迈出新的关键步伐,此次改革为近50%的燃煤发电上网电量进入市场创造了条件,将大幅提升电力市场化交易程度,推动煤电及上下游行...
2018年以来,我国迎来新一轮特高压高峰。9月,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快推进青海至河南特高压直流、白鹤滩至江苏、白鹤滩至浙江特高压直流等9项重点输变电工程建设。12月,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将首次在特高压领域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我国特高压电网已成规模,已投运特高压输电工程达21项,累计输电量已过万亿千瓦时。本文将分析我国特高压电网建设的必要性...
2014~2018年,我国企业以股权投资形式建成的海外煤电项目累计装机量达到10.4吉瓦,是前五年的26倍。2018年,我国企业以股权投资形式建成的项目装机量首次超过工程总承包项目,我国海外煤电投资的角色正逐步由工程总承包向股权投资方向转变。目前,我国股权投资项目主要为南亚、东南亚国家,欧洲、西亚国家也将成为新兴市场。随着我国企业海外煤电项目主导权的增强,参与大量项目的煤电企业值得关注,同时,应警惕投...
目前,我国多地电能替代战略稳步推进,截至2018年底,全国累计实施电能替代项目11万个,累计完成替代电量1500亿千瓦时,其中,国家电网公司完成96225个项目,完成替代电量1150亿千瓦时,在2013~2018年电能替代量年均增长近70%;南方电网公司完成5582个项目,完成替代电量136亿千瓦时。近年来,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较快增长,有望带动能源消费领域电气化水平不断提升,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电能替代目标有望提...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8年完成一般工商业电价下降10%。2019年3月,《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清理电价附加收费,降低制造业用电成本,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低10%。与2018年明确提出电网环节降价不同,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电价下降更强调通过“深化电改”和“清理电价附加费”的方式来进行。政府工作报告降电价目标出台后,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均做出积极表态,降电价目标有望超额完成。目前,我...
近年来,我国特高压主要出现了两批大规模落地:第一批是2014年5月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九条特高压线路集中落地;第二批是2018年9月新一轮输变电建设计划中包含12条特高压线路建设计划。2018年以来,我国特高压市场建设进度明显加快。目前,由于我国能源基地装机量较高,用电富余省份的能源外送需求始终存在,目前大型电源端特高压线路需求约12条。未来,国家电网作为投资主体落地确定性强,预计电网投资额将平稳...
2018年,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已经从起步阶段迈入稳步推进新阶段。经过4年的探索与尝试,有效竞争的电力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正在形成,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再创新高,2018年,我国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约2.1万亿千瓦时,占售电量比重近40%。此外,输配电价、现货市场、增量配电等重点领域稳中有进,市场机制更加成熟,市场开放更加全面,电力交易机构基本组建完毕。展望2019年,改革力度持续加大将带来电力市场的进一步繁...
2018年四季度,全国电煤价格指数降至522元/吨,同比下降2.43%,为2016年以来首次实现同比下降。电煤价格下降的原因在于:2018年年初,受进口煤限制政策的影响,我国沿海地区电煤供应稳定性受到影响,电煤价格呈现高位波动特征,火电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为缓解煤电企业周期性亏损压力,国家出台政策加以调控,出现明显效果。除了电煤价格下降以外,我国化解煤电过剩产能工作取得实效,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
近年来,我国电网线路长度持续上升,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电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配电网投入长期不足。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配网、输电网投资比例约在1.5比1左右,而我国配网投资占比远低于此水平。随着新能源发电及充电设施的大量接入,我国配网供电质量亟待提升。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自2016年启动以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已经分三批在全国范围内批复了320个试点,基本实现地级以上城市全覆盖。2018年12...
近年来,高电价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降低电网环节收费和输配电价格,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的政策措施。此后,国家发改委共发布了 4 批11项降价措施,政策重点主要集中在电网侧。此轮降价措施卓有成效,截至目前,共有25个省份完成降价10%的目标。2018年12月19~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中央经济会议并未明确提及“降低用能成本”。本文...
5月4日,经过5个多月的筹备建设,宁夏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正式启动试运行。这一被视为推动宁夏能源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将有效提升当地新能源消纳能力、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并将有效缓解冬季热、电矛盾,进一步完善发电企业盈利模式。通过市场化手段化解系统矛盾,宁夏能源发展的未来将值得期待。
4月16日,国家能源局制定了《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暂行管理办法》,以加快推进分散式风电发展,完善分散式风电的管理流程和工作机制。《管理办法》从规划指导、项目建设和管理、电网接入、运行管理及金融和投资开发模式创新等几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执行方法及建议,为加快我国分散式风电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