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佩克下调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预期(2013-04-10)
4月10日,欧佩克发布月度报告称,由于近期一系列有关国际原油市场的数据“令人失望”,将2013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预期从原来的日均84万桶下调至日均80万桶。报告指出,受经济增长放缓影响,经合组织成员国2013年原油需求预期日均下降30万桶,其中欧元区石油消费下降预期尤为明显,欧洲石油需求已连续18个月呈现下降趋势。但报告同时预测,2013中国原油需求将日均增长40万桶,占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预期的一半。
4月10日,欧佩克发布月度报告称,由于近期一系列有关国际原油市场的数据“令人失望”,将2013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预期从原来的日均84万桶下调至日均80万桶。报告指出,受经济增长放缓影响,经合组织成员国2013年原油需求预期日均下降30万桶,其中欧元区石油消费下降预期尤为明显,欧洲石油需求已连续18个月呈现下降趋势。但报告同时预测,2013中国原油需求将日均增长40万桶,占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预期的一半。
4月10日,新疆日报消息,2013年一季度,中石化西北油田生产天然气4.26亿立方米、销售3.66亿立方米,同比去年增产500万立方米、增销2786万立方米。同时,自2008年来,西北油田租用西气东输管网,精细组织运行,向中石化部分下游企业供气超22亿立方米,满足了中石化下属金陵石化、扬子石化、仪征化纤三家炼化企业的生产、生活用气需求。西北油田已连续10年实现天然气超产、超销。
4月10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口原油6897万吨,同比下滑2.3%;进口额达到555.20亿美元,同比降4.7%。同期,我国进口成品油1043万吨,同比降3.4%;进口额81.03亿美元,下滑11.7%。我国出口成品油728万吨,同比增20.2%;完成出口额64.37亿美元,增长18.9%。此外,一季度我国出口煤炭204万吨,同比下滑36.1%;完成出口额3.15亿美元,下滑43.7%。
4月9日,中石油透露,截至4月7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应用以聚合物驱为主导的三次采油技术累计产油1.81亿吨,三次采油增油超过1亿吨。中石油表示,三次采油是大庆油田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新技术进行的强化采油方式。中石油表示,到2012年年末,大庆油田已投入三次采油工业化区块87个,三次采油年产量达到1360万吨,占大庆油田年总产油量的34%。
4月8日,浙江最大的一条地下油龙—甬绍金衢成品油管道正式投入使用。该管道于2010年1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总长378公里,始于镇海炼化算山油库,止于衢州龙游,横跨宁波、绍兴、金华、衢州,是浙江省内第三条、也是线路最长、管径最大的成品油输送管道。甬绍金衢管道是国家“东油西运”能源战略规划的组成部分,也是浙江省能源“东油西进”主干线项目,在规划中,未来它还将延伸到江西省。
4月8日,商务部消息,全球液化天然气(LNG)需求已暂停增长,据国际液化天然气进口国集团(GIIGNL)统计显示,2012年全球LNG进口量为2亿3631万吨,同比减少1.9%,时隔31年转为减少。但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进口依然表现坚挺,占全球需求超7成。按地区来看,欧洲减少27%,美洲减少2.4%,而亚洲将增长9.2%,达到1亿6718万吨。其中,核电站持续长期停运的日本增长11.4%,达到8808万吨,占全球进口量的37%。
4月8日,中石油集团发布新闻稿称,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期间,集团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共同签署了关于中哈原油管道扩建的原则协议,但新闻稿未透露关于协议的具体细节。据悉,中哈原油管道是中国的第一条战略级跨国原油进口管道,全长2798公里。2004年7月,由中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和哈国石油运输股份公司各自参股50%投建,并于2009年7月建成投产,年输油能力为2000万吨。
4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度报告(2012)》,总结了2011年我国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开展的工作,是我国首次发布较为全面系统的资源综合利用年度报告。《报告》指出,2011年,按照“十二五”纲要关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总体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出台政策措施,从多方面不断加强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的制度建设,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取得积极成效,各类资源综合利用率大...
4月8日,中国证券报报道,为应对冬季供气高峰时天然气供应可能出现的紧张局面,多地启动天然气储备调峰项目。4月7日,陕西液化天然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西安渭北工业区高陵组团签订投资30亿元的液化天然气储备调峰项目。无独有偶,成都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正在对LNG应急储备库一期项目进行招投标,预计今年6月开工,有望在年底建成投用。据了解,为保证冬季用气高峰,多地在2012年底就开始投建天然气储备调峰项目。
4月7日,中国石化新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表示,将在新疆准东建立世界规模最大、转化效率最高的煤制天然气生产基地,总投资700亿元。该项目将立足于新疆准东148亿吨煤炭资源,通过8-10年的时间,建成年产1500万吨的煤矿2座和1套80亿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装置。装置一旦建成,新疆准东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煤制天然气基地。目前,该项目已被列入国家即将发布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正在编制新疆准东煤制气综合利用总体方案...
4月6日,英国路透社消息,墨西哥石油巨头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Pemex)当日表示,根据今年1月份与中石化签订的为期两年的合作协议,公司本月开始将增加对中国的石油出口量,日均出口量将达到3万桶。据悉,Pemex出产的大部分石油都被运往墨西哥最大的贸易国美国。2012年,该公司石油日均出口量为125.6万桶,其中有8.5万桶运往亚洲。
4月6日,外媒报道,在与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Rosneft达成交易后,中国预计在五年内成为俄罗斯石油的最大出口市场,作为全球开采量和储量最大的上市石油公司Rosneft将会把对华石油发货量翻倍以获得贷款支持。根据彭博社获得的协议内容,从2018年起,Rosneft将会把对中国国家石油公司中石油的每天发货量提高到至少3700万吨,即每天约74.3万桶。
4月3日,政府网消息,近日中国石油伊拉克艾哈代布项目透露,3月上旬正式通气投产的伊拉克艾哈代布项目天然气外输管线(外输3线)运行平稳。这标志着艾哈代布项目不仅履行了合同规定的所有油气外输义务,而且形成多元化油气外输布局,极大提高了油田应对外输风险和社区关系风险的能力,为项目实现规模、有效、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运营环境。
4月3日,欧佩克发布报告称,中国有望在2014年赶超美国,成为全球头号原油进口国。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不断提升炼油能力,提升了该国对原油的需求;而另一方面,美国正在逐渐降低对从国外进口石油的依赖。欧佩克预计,到今年年底,中国的日均原油进口数量将超过600万桶。据其统计,2012年,中国日均石油进口已达557万桶,同比增长1.3%;预计今年中国石油资源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
4月2日,新华网消息,中石油透露,我国西部规模最大的稠油联合站最近在新疆北部风城油田开始建设。据介绍,从地下采出的稠油和水将首先在联合站进行简单处理后,再输往克拉玛依炼油厂深度加工。联合站分两期施工,一期工程今年年底投产,年处理原油能力达200万吨;二期工程建成后,年处理原油能力将达400万吨。据悉,目前,我国已发现稠油地质储量约10亿吨,风城油田储量达3.6亿吨,是国内目前发现的最大整装稠油油...
4月2日,新疆自治区政府网站消息,新疆从今年起将启动预计投资393亿元的燃气化工程,力争到2017年末,全疆所有县市区政府所在城镇100%实现燃气化,距天然气干线管网较近、人口相对集中的镇(乡)80%以上实现燃气化。据悉,今年自治区将全力加强组织保障,加大力度协调落实气源,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进一步搭建新的运作主体,多渠道筹措燃气化工程建设资金,加快推动北疆天然气管道的建设。
4月2日,北京商报消息,近几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保持强势增长态势。据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由2000年的30.2%上升至2012年的57.8%,几近翻番。有业内专家预计,到2035年这一数值可能攀升至80%,远超50%的国际公认警戒线。此外,数据显示,我国天然气对外依赖度也急剧提升,2010年这一数值仅为11.6%,但到了2012年,已蹿升至28.9%。能源对外依存度的增加势必会威胁到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4月1日,俄罗斯媒体报道,乌兹别克斯坦政府表示,俄罗斯最大的私营石油生产公司鲁克石油公司将与中国最大的国有石油生产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凝析气田。3家公司计划在5月底前签署一项旨在共同开发位于乌兹别克斯坦Bukhara地区的凝析气田的协议。目前,鲁克石油公司是乌兹别克斯坦境内Hauzek-Shady-andym和Gissar天然气项目的作业者。
3月28日,俄罗斯政府28日公布的政府令显示,从4月1日起,俄石油出口税将从目前的每吨420.6美元下调至401.5美元,降幅约为4.5%。政府令显示,从下月起,石油产品出口税将从目前的每吨277.6美元下调至265美元。汽油出口税将从每吨378.6美元下降至361.4美元。东西伯利亚和里海等地区石油出口继续享受关税优惠,自下月起每吨石油出口税从目前的211.4美元下降至197.1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