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专项债资金“借、用、管、还”全周期管理(2024-10)
近年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持续扩大,发行节奏明显加快,成为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但同时,专项债“借、用、管、还”环节还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借”的准备过程不足、“用”的效率不高、“管”的机制不够健全、“还”的压力不断加大等。建议进一步优化专项债资金“借、用、管、还”的全周期管理,提升债券资金使用绩效,更好发挥专项债稳增长、防风险、惠民生的积极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
近年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持续扩大,发行节奏明显加快,成为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但同时,专项债“借、用、管、还”环节还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借”的准备过程不足、“用”的效率不高、“管”的机制不够健全、“还”的压力不断加大等。建议进一步优化专项债资金“借、用、管、还”的全周期管理,提升债券资金使用绩效,更好发挥专项债稳增长、防风险、惠民生的积极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做好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绿色低碳发展能力,2023年12月,证监会和国资委两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中央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通知》,支持中央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后续来看,...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做好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绿色低碳发展能力,2023年12月,证监会和国资委两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中央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通知》,支持中央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后续来看,...
5月6日,国资委制定印发了《中央企业债券发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适应债券市场发展实际,优化管理范围,将债券发行管理范围扩充为企业在各类债券市场发行的各类公司信用类债券,实现对各类债券品种的全覆盖;改变之前一事一批的方式,将中央企业债券发行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实行年度计划管理;加强债券全流程管控,将防范债券违约风险作为债务风险管控的重中之重和底线红线。相较于2008年国务院国资委开...
5月6日,国资委制定印发了《中央企业债券发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适应债券市场发展实际,优化管理范围,将债券发行管理范围扩充为企业在各类债券市场发行的各类公司信用类债券,实现对各类债券品种的全覆盖;改变之前一事一批的方式,将中央企业债券发行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实行年度计划管理;加强债券全流程管控,将防范债券违约风险作为债务风险管控的重中之重和底线红线。相较于2008年国务院国资委开...
2022年7月2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同意,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以下简称“绿标委”)拟于近期向市场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原则》(以下简称《原则》),目前《原则》内容已基本覆盖包括绿色金融债、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绿色公司债在内的多个绿色债券品种。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6月末已发行的绿色债券中,符合《原则》要求的绿色债券占比高达90%,基本实现了国内绿色债券市场标准趋同,标志着与国际接轨...
2022年7月2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同意,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以下简称“绿标委”)拟于近期向市场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原则》(以下简称《原则》),目前《原则》内容已基本覆盖包括绿色金融债、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绿色公司债在内的多个绿色债券品种。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6月末已发行的绿色债券中,符合《原则》要求的绿色债券占比高达90%,基本实现了国内绿色债券市场标准趋同,标志着与国际接轨...
在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出现明显增长,政府杠杆率大幅攀升的背景下,2021年以来,地方政府债监管政策有所收紧,整体基调更加关注“防风险、控隐债”,督促地方政府债合规、稳健发展,增强财政的可持续性。2022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将担负起稳经济重任。本文将深度解读2021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新形势,并对2022年地方政府债券政策趋势进行展望,以供参考。
近年来,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手段,专项债规模快速攀升,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专项债务高达13.73万亿元。不过现实中也有一些专项债项目存在项目泛化、收益注水、钱等项目、资金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为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提高专项债券资金使用效益,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财政部印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对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实行全生...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业务成为政策的主要着力点,碳中和债券作为助力达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具应运而生。2月9日全国首批6只“碳中和”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随后碳中和债快速扩容。2021年3月18日,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明确碳中和债相关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碳中和债的定义、募集资金用途、项目评估筛选、募集资金管理、存续期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内容。本文将在分析政...
12月18日,财政部发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债务发行额度和期限、信用评级和信息披露、债券发行与托管、相关机构职责等进行规定,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进行规范,进一步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维护投资者权益和地方政府债务安全。近年来,地方政府债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手段规模快速扩张,预计到2020年年底前,地方政府整体的债务率可能会上升到97%以上,接近警戒区间(100%~120%)...
9月2日,央行发布消息,为进一步加强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配置人民币债券资产,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起草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有关事宜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公告旨在明确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整体性制度安排,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配置人民币债券资产。本文在分析我国债券市...
3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再提前下达一批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扩大有效投资补短板。要在前期已下达一部分今年专项债限额的基础上,抓紧按程序再提前下达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对重点项目多、风险水平低、有效投资拉动作用大的地区给予倾斜,加快重大项目和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各地要抓紧发行提前下达的专项...
2020年1月1日,央行官网发公告称,决定于2020年1月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此次降准是央行“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启动的信号,体现了央行的逆周期调节。降准一方面是为了弥补春节前流动性缺口,平抑资金波动;另一方面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从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从后续来看,考虑到降准不足以弥补1月流动性缺口,预计后续央行还将运用公开...
8月25日,央行出台个人房贷新政,个人住房贷款定价正式脱离基准利率,开始对标LPR。个人房贷不仅关系到民生,更关系到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总体来看,前期监管通过各种渠道已经释放了比较多的信息,市场预期也比较稳定,本次个人房贷新政对市场的冲击比较中性。本文将简要分析房贷新规对房地产市场和利率的影响。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强调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继续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本文将简要解读本次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形势的看法和会议后对债券市场走势的一些判断,以供参考。
4月12日,央行公布3月和一季度金融数据,数据全面超出市场预期。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08.4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40.98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2.18万亿元;委托贷款余额为12.15万亿元;信托贷款余额为7.88万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4.01万亿元;企业债券余额为20.79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余额为7.81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
自7月以来,政府部门出台了多项“宽信用”的政策,以缓解“去杠杆”用力过猛对民企造成的误伤。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背景下,由于前期政策用力过猛,经济正在由扩张逐渐转向收缩,“宽信用”的政策彻底见效仍需时间。本文将从民企杠杆率上升开始,简要分析杠杆率上升的原因。同时,用数据说明当前“宽信用”政策还未见效,并简要分析其原因和对策,并对2019年债市进行展望。
4月17日晚,央行决定,从4月2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日,上述银行将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MLF。
“双节”假期前最后一个工作日的下午五点,央行发布了关于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的特急通知。根据国务院部署,为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和可得性,为实体经济提供有效支持,央行决定将当前对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实施的定向降准政策拓展和优化为统一对普惠金融领域贷款达到一定标准的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并将从2018年起实施。
自2013年底央行重启同业存单业务以来,发行规模从2014年的8985.6亿元暴增至2016年的130211.3亿元,发行金额3年间猛增约14.49倍,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43.8%。央行推行同业存单本意为推行利率的市场化进程,将同业存单作为一种试点工具,以SHIBOR为基础,市场化决定发行利率。自同业存单发行以来,一些资金经过多个渠道流入实体经济,对实体经济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支持。但是,随着同业存单发行规模的扩大,更大程度上带来...
近期信用债延迟或取消发行的规模快速增加,11月以来已有105只债券取消或推迟发行(上周达19只,上上周达33只),涉及金额1134亿元。债券类型以短融和中票为主,且制造业发行人占比较多。取消债券发行的原因,一方面是发行人希望降低融资成本而希望择机重发,另一方面是因为机构流动性偏紧且情绪悲观,即使发行也很难成功。将于17年到期的主要信用债品种规模合计约4万亿元,考虑到未发的短期融资券,合计规模或达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