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部署四绿化工程规划,投资逾两千亿(2013-07-10)
7月10日,国家林业局举行了“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建设三期工程”新闻发布会。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介绍称,四项规划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工程范围覆盖全国1959个县,规划总投资2128.7亿元,人工造林1030.6万公顷,封山育林1123.4万公顷,飞播造林13.2万公顷,低效林改造1069.9万公顷,修复防护林带128.1万公顷,农林间作85.9万公顷。
7月10日,国家林业局举行了“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建设三期工程”新闻发布会。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介绍称,四项规划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工程范围覆盖全国1959个县,规划总投资2128.7亿元,人工造林1030.6万公顷,封山育林1123.4万公顷,飞播造林13.2万公顷,低效林改造1069.9万公顷,修复防护林带128.1万公顷,农林间作85.9万公顷。
湖北省发改委近日出台《“中国农谷”核心区综合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0)》。根据该规划,预计到2015年末,“中国农谷”核心区生产总值将达75亿元,工业增加值将达42亿元,财政收入将达2.4亿元,城镇化率将达52%以上;到2020年末,核心区总产值将达150亿元,工业增加值将达85亿元,财政收入将达6亿元,城镇化率将达60%以上。在产业布局方面,将加快食品工业、生物化工、生物制药、农用机械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建设。
7月10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称,近日中央财政拨付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资金23564万元,项目建设范围涉及山西、重庆、宁夏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通过坡改梯、林草工程、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治理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生态保障。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累计拨付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资金61564万元,占全年水土保持项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100%。
7月10日,财政部日发布消息,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从今年起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继续抓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产业形态优化升级;加强中心村和农村新社区建设,推动有条件的行政村、自然村落归并整合,优化村庄布局,引导农村人口适度集中居住,节约集约土地;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长效管护机制。
7月9日,财政部消息,中央财政近日拨付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43400万元用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新型合作示范项目建设。项目范围涉及北京、河北、内蒙古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宁波、青岛2个计划单列市,围绕棉花、果蔬、食用菌、畜产品、蜂产品等供销合作社传统特色产业,主要扶持合作社实施的种植养殖基地、加工及流通类项目,龙头企业实施的规模化、工厂化种植养殖和加工流通类项目。
近日,农业部和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的意见》,以探索产地市场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新模式。国家开发银行将以中长期贷款为主,其他金融产品为辅,向项目主体提供原则上最长不超过15年的中长期贷款和部分中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全力支持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的建设和运营。目前,农业部已启动建设的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包括:陕西洛川苹果、浙江舟山水产、甘肃定西马铃薯、江西赣南脐橙...
近日,国内首家“农业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山东农业大学成立。该联盟将采用大数据研究手段,在搜集、存储气象、水利、农资、动物和植物生产发展情况、农业机械、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等诸多环节大数据的基础上,对海量数据快速“提纯”并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为政府、企业等主体的决策和发展提供支持。该联盟的成立填补了国内农业领域大数据应用的空白,有望加快大数据“指导”农业发展和建设智慧农业的步...
7月8日,财政部消息,中央财政近日拨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7.01亿元用于林业项目建设。其中:林业生态示范项目资金1.98亿元,涉及北京、河北、内蒙古等24个省,主要通过治理水土流失、增加林草植被等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资金5.03亿元,涉及辽宁、广西、重庆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宁波、青岛2个计划单列市,重点扶持油茶、核桃等名优新经济林和花卉品种引进、繁育和示范推广。
7月8日,农业部在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农业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的报告中透露,目前我国已开始起草粮食法草案,并列入国务院2013年立法工作计划。同时,国家发改委正在对《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进行评估,将根据评估结果修订完善规划,加大投入力度;财政部将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上继续向13个粮食主产省区倾斜,重点加大对产粮大县的投入力度。
农业部日前发布的信息显示,河南、安徽、江苏、山东、陕西、山西、河北等小麦主产区的机收工作已相继告捷。截至6月27日,全国已收获冬小麦3.22亿亩,超过应收面积的94%,夏粮基本到手。从各地田间测产和实收情况看,全国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夏粮丰收对保障口粮的有效供给和稳定粮食市场有重要意义,为全年粮食增产开了一个好局。
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数据显示,4月下旬以来,全国蔬菜价格整体呈下降走势。与4月20日相比,7月5日,21种监测蔬菜全国日平均价格下降25.2%。分品种来看,近九成蔬菜价格下降,其中茄子、豇豆、尖椒、苦瓜价格降幅居前,在41%-48%之间。与去年同期相比,7月5日,超过八成监测品种蔬菜价格同比上涨,其中四季豆、黄瓜、土豆、洋葱、豇豆价格涨幅较大,在21%-30%之间。
7月6日,农业部在江西召开的全国超级稻研究与推广工作座谈会上透露,2013年力争新培育超级稻品种6-8个,年推广超级稻1.3亿亩以上,力争实现亩增产100斤,节本增效100元的“双增一百”目标。今年超级稻研究与推广将以项目实施为载体,以选育和推广优质、高产、广适、抗逆超级稻为核心,坚持良种选育攻关与良法集成推广并重,坚持高产与优质、节本与增效并重,坚持重点地区创高产与大面积中低产区整体推进并重。
7月4日,伊利集团与美国最大牛奶公司DFA共同对外宣布,双方已签署合作备忘录,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据悉,DFA集团是美国最大的牛奶公司,拥有分布在美国48个州的18000个大型的农场,出口市场遍布墨西哥、欧洲、中美、南美、亚洲、中东以及太平洋周边国家。而伊利集团则是目前中国乳业市场中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健全的乳品企业。外界普遍认为,双方的合作对于中美两国的乳业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
7月4日,伊利集团与美国最大牛奶公司DFA共同对外宣布,双方已签署合作备忘录,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据悉,DFA集团是美国最大的牛奶公司,拥有分布在美国48个州的18000个大型的农场,出口市场遍布墨西哥、欧洲、中美、南美、亚洲、中东以及太平洋周边国家。而伊利集团则是目前中国乳业市场中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健全的乳品企业。外界普遍认为,双方的合作对于中美两国的乳业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
7月4日,发改委网站消息,经国务院批准,今年继续在东北等部分主产区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并适当提高临时收储价格水平。2013年生产的玉米(国标三等)临时收储价格为:内蒙古、辽宁1.13元/斤,吉林1.12元/斤,黑龙江1.11元/斤,均比2012年提高0.06元/斤。此外,发改委还公布了2013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5省(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每市斤1.32元。
7月4日,统计局公布6月下旬国内50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数据显示,与6月中旬相比,期内主要品种蔬菜价格波动仍然较大,多数下跌。主要粮食、豆制品和食用油价格持稳或小幅下跌,跌幅最多仅为0.4%。猪肉与禽蛋及水产品价格继续趋稳,各主要品种价格涨跌互现,多数变化有限,只有散装鲜鸡蛋价格回落1.4%至每千克9.31元,价格变化较大。
7月4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称,中央财政近日下拨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贷款贴息项目资金25.79亿元,通过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单位发生的银行贷款利息予以补贴,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发展,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公告称,项目建设范围涉及北京、河北、内蒙古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大连、宁波、青岛等3个计划单列市。
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数据显示,2月中旬以来全国大蒜价格总体呈降势,6月下旬以来价格降速放缓。与2月12日相比,7月2日全国大蒜价格下降31.4%。分地区看,各省区市大蒜价格均下降,河南、山东、山西、宁夏价格降幅居前,分别为62.1%、59.8%、53.9%、53.1%。目前全国大蒜价格明显低于去年同期,7月2日价格同比下降27.7%。
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数据显示,6月中旬以来,全国生姜价格快速上涨。与6月14日相比,7月1日,生姜全国日均价上涨8.8%。分地区看,超九成省区市的生姜价格上涨。目前全国生姜价格明显高于去年同期。7月1日,生姜全国日均价同比涨幅已经超过20%。
7月2日,商务部网站消息,据监测,上周(6月24日-30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价格连续第二周回落,生产资料价格连续第七周回落。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4.6%,8种水产品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0.4%,禽蛋零售价格稳中略降,肉类批发价格不同程度上涨,粮油零售价格略有波动。主要生产资料中,橡胶、建材、矿产品、有色金属、钢材、农资价格下降,轻工原料价格持平,能源、化工产品价格小幅上涨。
7月2日,法制日报消息,国土资源部耕保司有关负责人透露,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复垦土地近4000万亩,其中耕地2000多万亩。复垦率由1987年的1%提高到目前的25%。与此同时,包括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审查、资金保障、监督检查等制度也已逐步建立起来。但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对土地复垦的投入不够,目前全国尚有近1亿亩历史遗留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没有复垦利用。
7月1日,国资委网站消息,近日中国林业集团公司在新西兰购得17万亩林地。据悉,该块林地位于新西兰北岛的11个林区,辐射松的净储备面积约16万亩,预计到2045年林地总出材量可达到700万立方米。这是中国林业集团公司第一次收购林业发达国家的林地及林木资源,对于企业下一步实施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或将极大的提高我国人工林的营林水平和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
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显示,4月下旬以来,全国蔬菜价格整体呈下降走势。与4月23日相比,6月30日,21种监测蔬菜全国日平均价格下降近25%。分品种看,超八成蔬菜价格下降,其中,茄子、尖椒、四季豆、苦瓜、西红柿价格降幅居前,在35%-41%之间。不过,目前全国蔬菜价格明显高于去年同期。6月30日,21种监测蔬菜全国日平均价格同比涨幅近10%。
7月1日,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联合数据显示,6月份国内PMI出现进一步下滑,6月值为50.1%,环比回落0.7个百分点,接近50%左右的扩张与收缩的平衡线。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在6月出现普遍回落,其中,生产指数为52.0%,环比回落1.3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0.4%,环比回落1.4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以上。与此同时,汇丰PMI6月终值为48.2,创九个最低水平,显现未来经济或将进一步放缓。
6月30日,北京青年报消息,中国粮食全面进入“净进口”时代,小麦、玉米、大米三大农作物今年始终保持净进口态势。商务部数据显示,6月进口大豆预报到港832.28万吨,创月度最高水平;1-4月稻谷和大米进口100万吨,同比增83.6%。此前,有数据分析指出,2012年我国粮食自给率已下降到90%以下。业内专家称,持续增长的进口增速,将让我国的农产品生产和粮食安全面临巨大挑战,而内外价差则是导致粮食进口激增的重要原因...
6月28日,农业部公告称,全国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会战已经基本结束,各类拖拉机、玉米播种机、插秧机等农机具已迅速投入夏种工作。截至6月27日,全国已收获冬小麦3.22亿亩,超过应收面积94%;全国共投入联合收割机54万台,完成小麦机收面积2.88亿亩。农业部指出,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及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拉动下,各地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持续增长,特别是高性能机具比重明显增加,机具维修和零配件供应服务明显优化...
6月28日,国际商报消息,自长江流域夏季菜籽上市以来,菜籽收购情况总体良好,虽然前期因政策不明朗而导致收购市场曾现有价无市局面,目前来看各地菜籽收购进度整体要快于去年,近期菜籽市场呈现出价升量增的势头。截至目前,我国两湖、江西、安徽及江浙地区油厂菜籽实际入库均价已达2.60元/斤,部分厂家入库均价已高达2.70元/斤,高于去年同期的菜籽入库均价。不过,由于进口增多,菜籽价格后期上涨空间有限。
6月25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共有24条,明确了海洋渔业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海水产品产量稳定在3000万吨左右,海水养殖面积稳定在220万公顷左右;到2020年,海洋渔业基础设施状况显著改善。此外,《意见》还强调要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明确了发展海洋渔业的基本原则。
近日,阿根廷国家通讯社报道,中国政府又批准了阿根廷三种转基因大豆和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对华出口许可。据悉,截止到目前,今年获批进口的转基因农作物共包括三种大豆、两种玉米和两种棉花。三种大豆转基因特征分别为抗除草剂、抗虫和抗虫耐除草剂,获批时间为2013年6月6日。此前,在2012年,我国共有12种转基因农作物通过审批,包括大豆、棉花、玉米、油菜,主要转基因特征为抗虫和抗除草剂。
6月13日,财政部网站消息,为规范和加强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经营和管理,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制定了《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根据《办法》,中央财政安排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对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国家级公益林管理遵循“生态优先、严格保护、分级管理、科学经营、合理利用”的原则,根据生态区位和主导功能、效益,划分保护等级并实行分级管理。保护等级执行《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划分为三...
6月6日,中国棉花协会网站报道,近日中棉协会长周声涛透露,据中棉协统计,2013年度中国棉花种植面积将同比下降6.7%,棉花生产继续出现萎缩,棉花生产的稳定面临新的挑战。他表示,由于纺织品服装外部需求未得根本好转,出口形势依然严峻,内需动力依然不足,纺织需求的不确定性使棉花行业风险增加,加上近几年植棉成本大幅上涨,棉农种植积极性有所下降,因此种植面积相应减少。
来自中国食用菌工厂化产业发展交流会提供的最新信息显示,目前,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食用菌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70%以上。另一方面,中国食用菌协会会长张祥茂指出,随着中国食用菌工厂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工厂化生产、加工工艺技术不尽完善,标准缺失或难以与国际对接,恶性竞争与价格战时有发生,严重制约着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面对这种状况,需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6月4日,人民网消息,今年3月,农业部首次对全国家庭农场发展情况开展统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开始起步,表现出了较高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截至2012年底,全国30个省、区、市(不含西藏)共有家庭农场87.7万个,经营耕地面积达1.76亿亩,占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3.4%。家庭农场平均经营规模达到200.2亩,是全国承包农户平均经营耕地面积7.5亩的近27倍。
6月4日,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5月下旬国内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与5月中旬相比,猪肉价格明显反弹,其它肉禽蛋品种价格也跟随小幅上涨。主要蔬菜价格则继续大幅回落。其中,大白菜价格跌幅最大,下跌13.2%至每千克2.97元;豆角跌12.6%至每千克8.14元。主要水果价格继续小幅反弹,粮食、豆制品价格基本持稳,食用植物油价格涨跌互现,大豆油价格继续明显回落。
6月4日,发改委发布公告称,在5月22日至5月29日的一周期间,全国大中城市生猪出场价格继续反弹,主要批发市场玉米价格持稳,令当周猪粮比价连续第6周回升,增至5.71,但仍连续第13周处在普遍认定的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点6.00下方。数据显示,5月29日全国大中城市生猪出场价格为每公斤13.70元,比5月22日价格反弹3.79%;同期玉米批发价格持稳于每公斤2.40元,令期内猪粮比价继续回升3.82%至5.71。
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数据显示,4月下旬以来,全国食用油价格整体以降为主,近期多数品种食用油价格基本企稳,但大豆油价格降势仍较为明显。与4月27日相比,6月3日,大豆调和油、纯大豆油价格分别下降2.0%、3.4%。分地区来看,六成多省区市大豆调和油价格下降,八成多省区市纯大豆油价格下降,其中上海、河北、江西的大豆调和油及河北、福建、湖北的纯大豆油价格降幅居前,在7.2%-13.5%之间。
6月3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对外表示,今年全国夏粮生产有望再获丰收。当前,西南地区夏粮收获已过八成,黄淮海麦区小麦开始大面积成熟收获,全国夏粮生产大局初定。如果后期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今年夏粮有望再获丰收,冬小麦则将连续第10年丰收。预计全国将投入1400多万台套农机具参加抢收抢种作业,其中联合收割机达到53万台,冬小麦机收水平超过92%,夏玉米机播水平将超过83%,机具投入和作业水平将超过去年。
5月29日,农业部发布1-4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数据显示,前四个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570.2亿美元,同比增4.4%。其中,出口209.3亿美元,同比增7.5%;进口360.9亿美元,同比增2.6%;贸易逆差151.6亿美元,同比减3.5%。其中,棉花和食糖进口同比明显减少。由于今年宏观经济的持续放缓,加上养殖业、纺织业以及制糖业等农业子行业仍处于不景气状况,以往我国对外进口较多的农产品均出现同比大幅下滑。
5月28日,发改委发布公告称,在5月15日-22日一周期间,全国大中城市生猪出场价格继续反弹,主要批发市场玉米价格持稳,当周猪粮比价连续第5周回升,增至5.50,但仍连续第12周处在普遍认定的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点6.00下方。数据显示,5月22日全国大中城市生猪出场价格为每公斤13.20元,比5月15日价格反弹3.21%;同期玉米批发价格持稳于每公斤2.40元,猪粮比价继续回升3.19%。
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数据显示,2月中旬至3月上旬,随着春节效应消退,全国牛肉价格持续回落;3月中下旬价格基本止降企稳;4月份以来,全国牛肉价格缓慢上涨。与4月1日相比,5月27日,牛腱肉、牛腩肉全国日均价分别上涨1.0%、1.1%。分地区来看,近七成省区市牛肉价格上涨,其中重庆、青海的牛腱肉、牛腩肉价格涨幅均居前,在5.0%-8.9%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