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发展报告(预测篇)(2025-03)
2024年,我国造船市场累计新接订单量达到1130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8.8%,创历史新高,进一步确立在国际新造船市场无可撼动的领先地位;供给方面,船市供应稳步增长,船企建造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全年累计完工量为48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8%。新造船价格指数持续上涨,四季度出现阶段性回落。经营绩效方面,2024年1~11月,船舶行业总收入显著增长,约达6273亿元,主要依赖订单放量、船价上涨及高端化转型;在“周...
2024年,我国造船市场累计新接订单量达到1130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8.8%,创历史新高,进一步确立在国际新造船市场无可撼动的领先地位;供给方面,船市供应稳步增长,船企建造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全年累计完工量为48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8%。新造船价格指数持续上涨,四季度出现阶段性回落。经营绩效方面,2024年1~11月,船舶行业总收入显著增长,约达6273亿元,主要依赖订单放量、船价上涨及高端化转型;在“周...
2024年以来,船龄老化自然更新和能源新规强制更新推动船东持续下单,船舶订单量保持高速增长。在订单激增的背景下,国内船厂纷纷扩大生产能力,完工量保持稳步增长,尤其是绿色船舶交付量显著提升。经营绩效方面,船厂经营业绩拐点初现,营收实现显著提升;产业链优势叠加成本下行,为船舶行业盈利能来带来积极影响。展望2025年,在“需求向好、供给改善、盈利增厚”三重因素叠加下,本轮造船大周期正处于景气前期,...
2023年,在外部冲击频发、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纷繁复杂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总体处于疫后恢复期,在经济总量扩张的同时,经济发展的质量有效提升。在此背景下,2023年,我国船舶工业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造船三大指标同步增长,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2023年,我国新船订单结构不断优化。LNG、甲醇动力等绿色船舶订单快速增长,氨燃料预留、氢燃料电池等零碳船舶订单取得突破,新接绿色船...
2023年,在我国经济复苏的带动下,下游航运市场出现趋稳迹象,船市需求超出预期,船企接单量有较大幅度增长。在多重要素的相互促进与影响下,船市周期呈现新特点,伴随着供需关系的紧平衡态势,市场有持续保持高位的有利基础,订单量同比增速持续上涨。我国船舶工业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造船三大指标同步增长。2023年,全国造船完工量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新接订单量7120万载...
2023年以来,在我国经济复苏的带动下,下游航运市场出现趋稳迹象,船市需求超出预期,船企接单量有较大幅度增长。供给方面,船市运力在减排目标影响下不断被替换,供应保持平稳增长。经营绩效方面,船市订单及行业景气度上行持续为市场注入信心,船企收入不断改善;成本下行、船价上涨以及人民币贬值三重因素共振,船企利润增速显著。展望2024年,在航运业日益严苛的环保要求下,拆解并更新换代至新能源船将是满足IM...
2022年,受疫情和地缘政治影响,新船市场需求略为低迷,加之上年市场同期成交的高基数效应,订单量同比降幅显著。截至2022年底,我国承接的新船订单为455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2.1%。供给方面,船企交船速度不断提升,产业供给端韧性显现,全年完工量达到378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6%。新船价格已连续四个月下滑,12月底新船价格指数为1022点。经营绩效方面,疫情对船舶工业经营的不利影响逐步好转,船企效益持续改善...
2022年,受疫情和地缘政治影响,新船市场需求略为低迷,订单量同比降幅不断扩大。下半年以来,由于货运市场动荡叠加经济形势不乐观,新船订单上涨动力不足,同比降幅未有明显收窄迹象。供给方面,船企交船速度不断提升,产业供给端韧性显现,全年完工量达到378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6%。经营绩效方面,虽受国内多地疫情持续影响,但在各级政府部门的积极协调下,疫情对船舶工业经营的不利影响逐步好转,船企效益持续...
2022年,受疫情和地缘政治影响,新船市场需求略为低迷,加之上年高基数效应,订单量同比降幅不断扩大。下半年货运市场动荡叠加经济形势不乐观,新船订单上涨动力不足,同比降幅均在40%以上。供给方面,船企产能总体处于修复态势,建造难度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完工速度。经营绩效方面,船企业绩持续改善,收入增速基本维持在5%以上;外部因素向有利方向变化,船企利润扭亏为盈并实现超额增长。当前,老船替代、航运...
2021年,全球航运业迎来久违的繁荣,全球船舶交易量创近年新高。在此背景下,我国船市新接订单量显著增加,全年新船订单达到6231万载重吨,同比上涨150.9%。供给方面,造船进度受需求牵引有所加快,全年完工量延续涨势。船企手持订单量企稳回升,同比涨幅超过35%。伴随本轮订单放量,船企重获一定的议价主动权,新造船价格不断攀升,年底近十年来首次回到1000点以上。绩效方面,受造船周期和单船价值较低影响,收入...
2021年,全球航运业迎来久违的繁荣,我国船市新接订单量有所增加,达到6231万载重吨,由于上年的低基数效应,同比涨幅显著。供给方面,船舶完工量保持增长,全年完工量达到4164万载重吨,同比增加11.3%。新造船价格持续攀升,船企重获一定议价主动权。绩效方面,船市需求复苏提振船企收入,但船企受原材料钢材价格过快上涨影响,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2022年,船舶业行业信心已经得到明显提振,船东新船订造需求不...
2021年,随着新冠疫苗问世,全球疫情形势有所缓和,世界经贸增长逐步恢复,国际航运指数小幅回升,集装箱运输需求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我国新船市场较为活跃,新接订单量有所增加。供给方面,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处在回升态势,船舶完工量增速不断放缓。经营绩效方面,船价持续攀升和旺盛的船市需求继续为船企收入上涨提供稳定支撑。但成本上涨致船企增收不增利,造船业存在利润倒挂现象。2022年,在需求的驱动下...
船舶制造产业景气度与国际贸易及全球海运市场发展状况高度相关,全球经济的每一次危机都会引起造船行业新接订单的剧烈波动,行业景气高点和低谷往往呈现很大落差。本次周期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已经经历了10年多的调整,2020年疫情的爆发使海运量增速放缓,中断了船市复苏的步伐。不过,整个行业从调整的时间和空间来看均已较为充分,2021年,欧美国家消费刺激效果显现,海运量或重回正增长。在全球船市整体修复的...
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球经济放缓,航运业复苏受阻,船市需求有所下滑。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国内船企积极开拓内贸市场抵御疫情冲击,船市接单量好于预期。全年新船订单量为248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1.7%;供给方面,船企统筹推进复工复产工作,全年完工量顺利实现正增长,达3740万载重吨,同比增加1.4%;船企手持订单持续下探,全年降幅超过10%;新造船价格持续滑跌,直至年底迎来21个月来首次反弹。2021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的经济、贸易和航运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延缓船市正常复苏节奏,新船需求显著下滑。但下半年以来,国内经济复苏带动国内大循环持续改善,航运市场运力的修复助推船市小幅回暖。供给方面,得益于我国船舶工业在抗疫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国内船企产能快速恢复。经营绩效方面,受疫情影响,行业收入水平显著下滑。下半年,船企积极响应加快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大力开拓内贸市场,船企...
2019年,在全球船市整体疲软的情况下,中国融资租赁公司作为大金主,成为新船接单中的重要力量。全年我国承接的新船订单达到281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6.2%;造船完工量达3690万载重吨,同比增加6.3%;需求萎靡叠加交付量增加,船企手持订单规模持续缩减。新造船价格指数自3月开始结束了连续20个月的上涨态势,进入下行通道,年底已跌至804点。绩效方面,船企的战略性整合稳步推进,通过资产重组,不断推动资源向主业企...
2019年,在中美贸易争端、地缘政治冲突以及淡水河谷矿难等因素的影响下,船市全年表现整体呈现回落迹象,全年我国承接的新船订单为281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6.2%;供给方面,造船产能消减进入平台期,全年造船完工量达3690万载重吨,同比增加6.3%;在船市需求萎靡和交付量增加的共同作用下,手持订单量持续下降;新船价格进入下行通道。2020年,疫情“黑天鹅”延缓船市复苏节奏,但市场基本面整体向好,且国内疫情好转...
2019年,航运市场复苏步伐缓慢,船东订造新船越发谨慎,散货船、油船和大型集装箱船三种基本船型的新增需求仍然低迷;供给方面,行业供给侧改革主要围绕造船产能加速出清和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比重提升两方面展开;经营绩效方面,我国船舶央企的战略性整合稳步推进。同时,产融结合有效缓解融资难题,船企利润水平明显好转。2020年,全球化趋势放缓将影响船市复苏,但环保新规出台有望产生新增需求;交通强国建设助推...
船舶制造产业景气度与国际贸易及全球海运市场发展状况高度相关,全球经济的每一次危机都会引起造船行业新接订单的剧烈波动,行业景气高点和低谷往往呈现很大落差。本次周期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已经经历了近10年的调整,尽管目前船舶行业仍处于底部去产能阶段,但已处于衰退后的L型调整阶段的尾声,整个行业从调整的时间和空间来看均已较为充分,船舶行业有望走出大周期底部区域。
2018年,航运市场保持缓慢复苏进程。上半年,国内船市需求持续旺盛,而后中美贸易争端、限硫新规等因素增加了市场不确定性,需求增速开始放缓。截至年底,我国承接新船订单299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6.98%。供给方面,在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的共同作用下,船舶行业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压减,全年造船完工量达347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8.67%。在需求小幅回升和完工交付量下降的共同作用下,船舶手持订单量较上年有一定幅度增...
2018年,全球航运市场小幅上涨,船舶市场延续上年回升势头。年初,国资委提出要加大对船舶行业去产能的力度,行业内部整合速度有所加快,船市过剩产能得到压减。在船市不断向好的带动下,我国船舶在手订单量扭转上年下滑态势。2019年,随着船市复苏基础逐步企稳,新造船市场或将达到一种较低订单量的平衡状态,全年新接订单量将在4079万载重吨左右,同比增长约4.6%;在行业景气度稳中有升的情况下,造船完工量将基本...
船舶制造产业景气度与国际贸易及全球海运市场发展状况高度相关,全球经济的每一次危机都会引起造船行业新接订单的剧烈波动,行业景气高点和低谷往往呈现很大落差。本次周期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已经经历了近10年的调整,尽管目前船舶行业仍处于底部去产能阶段,但已处于衰退后的L型调整阶段的尾声,整个行业从调整的时间和空间来看均已较为充分,船舶行业有望走出大周期底部区域。
2017年,国际航运市场基本面持续改善,我国船企紧抓市场回暖的有利时机,积极开拓市场,新船订单量大幅反弹。年底,我国承接新船订单达到3223万载重吨,实现翻倍增长。在航运复苏和市场需求增加的带动下,各船型的完工交付情况较上年有所好转,全年造船完工量达3804万载重吨,同比上涨5.84%。手持订单量下滑趋势也开始逆转,年底手持订单量达8814万载重吨,同比降幅较年初大幅收窄。新船价格呈现触底盘升态势。2018...
2017年,航运市场基本面有所改善,船舶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新船需求涨势较为显著。随着市场总体企稳,部分运力加速拆解为新船交付腾出了一定空间,我国造船市场完工量同比保持中高速增长。由于新船订单仍处于历史低位,且订单交付情况有所改善,我国手持订单规模依然维持缩减态势,但各月环比下跌幅度明显减小。进出口方面,年内船舶行业出口形势有所恢复,出口额有所回升;相比之下,由于要消化行业2016年暴涨...
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是军民结合的战略性产业,是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电产品出口的重要支柱产业。船舶工业对机械、电子、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探采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均有较强带动作用,并与我国国民经济135个产业部门中的113个部门直接关联,关联面高达84%,被誉为“综合工业之冠”。船舶制造业是我国国际竞争力最强的产业之一,也是我国重...
供求方面,2016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受航运市场低迷的影响,我国船舶市场新接订单量呈现断崖式下滑,全年新船订单量仅为1617万载重吨,同比大幅下降44.55%。行业低迷使船企的新船完工速度放缓,全年完工量为3594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也加速缩水,全年尚不足1亿载重吨。在极端的市场行情下,新造船价格指数一路下滑,创行业危机以来新低。预计2017年订单量或将有所回升,但行业整体仍处于探底阶段。供给方面,2017...
2016年,全球经济复苏进程迟缓,随着严控运力的逐步推进和旧船拆解量的不断提高,航运市场供求不均有所缓解,但基本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善。在此情况下,我国造船三大指标表现仍不乐观。2017年,国内外经济仍将延续慢增长态势,船舶行业将通过业内整合、结构调整等方式,逐渐减缓结构性矛盾。另外,干散货船市场也有望快速恢复,从而带动行业需求小幅回暖。预计2017年新接订单量将达2700万载重吨左右,同比将由降转升;...
2015年,由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增速放缓,全球造船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仍然突出,船企经营形势较为严峻。新船市场成交低迷、价格下行,新船订单同比大幅下降。同时,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低,海上油气开发放缓,海上油气开发投资大幅下滑,海工装备租金大幅下降,海洋工程行业经营压力加大,盈利空间遭压缩。世界造船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期。2016年,航运市场供需失衡的状态年内难以改变。中长期来看,新接订单量将稳...
2015年,受国际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航运市场持续下行,全球造船业过剩的产能仍未消解,使得新船成交量显著减少,船舶行业总体维持弱势。2015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船舶工业发展,支持政策加快推进落实。2015年船舶行业的巨大困局也将促使我国船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16年有望逆转新船订单的下降趋势,订单量达到2950万载重吨上下,微幅增长约1.2%...
全球金融危机后,航运市场持续下行,全球造船业产能过剩问题未得以解决,行业复苏也一直未能实现。2015年,受航运市场运力过剩、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凸显、新船成交量减少等诸多问题影响,我国造船市场发展动力不足,市场低迷状态延续。市场需求低迷导致新船订单稀疏,手持订单规模不断缩减,新船价格走势偏弱,在此背景下,行业销售收入增长放缓,企业经济效益小幅下滑,行业“盈利难”问题延续。预计,影响行业的主要...
2014年,全球经济未达预期增幅,航运市场供求矛盾尚未解决,船舶行业回暖进程面临挑战,行业新船需求萎靡;但同时,为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国家实行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及《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规划,在促进船舶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增加新船需求及建造技术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综合来看,2014年船舶制造行业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机遇与挑战共存。
2015年,受航运市场运力过剩、产能过剩矛盾凸显、新船成交量...
2014年上半年,由于新订单延续上年的高位增长,国内造船市场出现了短暂的“小阳春”。中国造船价格指数CNPI自年初持续涨至年中的960点、涨幅超过3.4%。然而回升势头未能保持长久,随着新订单的增长,造船价格水涨船高,导致下半年新船订单缩减,甚至船价也开始下跌。至年底,新船订单同比下降14.2%、新船价格指数CNPI较年中下跌2.2%。全年市场需求走势前高后低,完工市场总体低迷,手持订单规模增幅逐渐趋缓,发展后...
2014年以来,国内船市在2013年回暖的基础上进一步好转。前三季度,新订单市场放量增长,承接新船5249万载重吨,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的地位;在手订单累积至15471万载重吨,较2013年底增长18.1%;新船造价在经历了自2013年的大幅回升后,2014年走势逐渐平稳。在此背景下,我国主要造船企业销售收入改善,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679.50亿元,增速明显反弹;且上海20mm造船板价格处于较低水平,行业生产成本受控、盈利空间显现...
2013年,我国造船市场造船需求回暖、供给不足,三大指标涨落互现。其中,新造船市场成交形势十分活跃,全年承接新订单6984万载重吨、增长242%;随着新船订单剧增,手持订单量长期下滑的趋势发生逆转,年底增至13100万载重吨;然而,新船完工量在2012年创造新纪录后出现下降迹象,全年完工量4534万载重吨、下降24.7%。
2014年上半年,船市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些船东择机订船活跃,我国新船成交量依然保持高位,...
2013年,船价与订单的增长为处于低迷中的新造船市场带来了“暖意”。克拉克松新船价格指数自年中见底回升,至年底持续上涨了7个月;主流船东频频下单,新签订单市场火爆,新船订单量同比增长242%。随着新船订单剧增,手持订单量长期下滑的趋势发生逆转,年内增加了2241万载重吨、增长了22.5%。然而,受运力过剩、企业开工不足所影响,全年完工船舶453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4.7%;且由于完工船舶价格较低、生产成本刚...
3季度,我国新造船市场呈现出一丝“暖意”——新订单量延续2013年以来的形势,成交仍然较为活跃,1~9月我国接单量大幅增长147.1%;克拉克松新船价格指数自6月起企稳回升,至9月上涨至130点。然而,由于新船价格涨幅并不大,受制于人力成本、融资成本、制造成本的持续上升,船企陷入“有订单无利润”的困境。
2014年,世界经济的稳步发展将促进贸易量的增长,国际船东特别是欧洲船东下单订造新船的热情和积极性...
2012 年,我国造船行业面临着市场需求不足、交船难度增大、产能结构性过剩等难题,年内造船三大指标持续全面下挫。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数据,1~12 月,我国承接新船订单2041 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3.6%;造船完工量6021 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1.4%;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0695 亿载重吨,同比下降28.7%。2013 年上半年,我国新船市场三大造船指标有升有降。其中,我国新接单2290 万载重吨,同比大幅增长113.2%;船...
2012 年,我国造船行业面临着市场需求不足、交船难度增大、产能结构性过剩等难题,年内造船三大指标持续全面下挫。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数据,1~12 月,我国承接新船订单2041 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3.6%;造船完工量6021 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1.4%;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0695 亿载重吨,同比下降28.7%。2013 年上半年,我国新船市场三大造船指标有升有降。其中,我国新接单2290 万载重吨,同比大幅增长113.2%;船...
2季度,我国造船市场延续1季度形势,成交仍然较为活跃,上半年累计订单量2290万载重吨、同比翻一番。然而,企业交船难现象依然突出,上半年船舶完工量206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6.0%,降幅较1季度继续扩大20.4个百分点。同时,80家重点监测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克拉克松新船价格指数连续七个月稳定在历史低位的126点。综合来看,我国造船市场仍处于深入调整期。下半年,我国船舶行业所面临的“全球经济发展缓慢、...
2013年1季度,虽然全国造船市场释放出积极信号——市场成交形势活跃,当季订单量出现回升,同比增七成,但由于当前仍处于船舶工业深入调整时期,1~3月造船完工量同比下降15.6%、1~2月工业总产值指标首次下降,降幅为4.9%。同时,克拉克松新船价格指数连续五个月稳定在历史低位的126点,进一步反映出船价或已触底。此外,随着低价船订单的陆续交付,行业产品销售收入继续减少,且增速为近年来新低。1~3月,全国船...
2012年前三季度,造船业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恶化,加上国内船舶产业深层次矛盾与问题的不断暴露,我国新造船市场“量缩价跌”势头不改。一方面,三大造船指标同比继续下降,1~9月,新船订单量、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分别为1541万、4158万、1.209亿载重吨,同比分别下降46.9%、18.5%、28.4%;另一方面,新船造价持续降低,9月克拉克松新船价格指数已降至127点,创历史新低。同时,“接单难、交船难、融资难、赢利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