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宏观金融发展报告(展望篇)(2024-12)
在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的推动下,2024年四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出现积极变化,预计四季度GDP同比增长5%左右,全年GDP增长4.9%左右。2025年,世界经济保持常态化低增长,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关税政策落地等外部风险挑战增多。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尤其是房地产作为传统支柱产业持续调整,数字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动能虽然增长较快但规模仍较低,短期内尚...
在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的推动下,2024年四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出现积极变化,预计四季度GDP同比增长5%左右,全年GDP增长4.9%左右。2025年,世界经济保持常态化低增长,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关税政策落地等外部风险挑战增多。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尤其是房地产作为传统支柱产业持续调整,数字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动能虽然增长较快但规模仍较低,短期内尚...
我国经济增长稳中有缓,上半年GDP增长5.0%,比上年同期低0.5个百分点,其中,一、二季度分别同比增长5.3%和4.7%。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在出口增速放缓与房地产低迷难改的影响下,下半年经济增长将承压。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和所支持的“两重”项目陆续落地、地方专项债加快发行并形成实物量、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和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对短...
一季度全球经济开局平稳,全球制造业景气度提升。我国出口表现“开门红”,稳增长政策发力推动制造业投资加快增长。在出口和投资的拉动下,工业生产表现较强,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上升。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比上年四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也要看到,一季度GDP增长略超预期也存在低基数因素和闰年因素影响。宏观经济政策效应、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和服务业进一步向常态恢复对GDP增长有较...
2023年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下半年经济工作定调。8月份以来各有关方面系统打出了一套稳增长政策“组合拳”。在政策推动下,8月份以后大部分指标边际好转,经济回稳的积极因素增多。预计2023年GDP增长5.2%。我国经济疫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2024年是疫情结束后的第二个年头。外部环境总体不利于海外需求复苏,我国房地产市场仍未走出困境,三年疫情对经济、社会、民生和民众预期造成的“疤痕...
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GDP同比增长4.5%,两年平均增长4.6%。进入二季度,经济恢复势头有所放缓,需求收缩、预期转弱压力有所加大。二季度GDP 增长6.3%左右,增速回升主要是由于上年同期基数较低,两年平均增长3.3%。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尤其是在出口趋弱与房地产低迷的拖累下,下半年经济增长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政策效应和基数效应有利于提升GDP同比增长表...
一季度全球经济走势好于此前预期,我国出口降幅有所收窄。国内疫情快速过峰支撑服务业与居民消费恢复,加上“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国内需求侧与生产测均有所改善。宏观经济“稳中偏暖”,但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外部不确定性较多,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依然较大,市场信心和预期恢复仍需时间。预计一季度GDP增长4.1%左右。二季度,出口面临下行压力,消费将进一步疫后恢复,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
2022年以来,外部环境趋于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反复始终是困扰我国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二季度上海等地局部疫情反弹,造成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一、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别为4.8%和0.4%,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回升至3.9%。但10月份以来,疫情再次反弹和扩散。11月份国家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全国迎来一波感染高峰,四季度经济运行受到较大冲击。预计2022年四季度GDP增长2.8%,全年增长3.0%。2023年,国际环境风高浪急...
上半年经济运行“先扬后抑”。一季度经济运行实现“开局稳”。受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和国内疫情多发散发(尤其是上海疫情爆发)两大超预期突发因素冲击,二季度经济明显下行。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改善以及从中央到地方积极出台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自5月份以来,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持续改善,经济触底回升势头已经形成。下半年,防疫政策更为优化,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有望减弱,加之稳增长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
前两个月,我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数据表现良好,超出此前预期。但进入3月份后,随着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和国内疫情在深圳、上海、吉林等多地反弹和扩散,经济增长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即使本轮疫情在4月底得到有效控制,后续企业复工复产和居民需求与预期的恢复都需要一定时间,疫情影响可能延续整个二季度。由于前两个月工作日占一季度比重在60%左右,前两个月经济超预期表现奠定了一季度经济增长“开局稳”的基...
2021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前三季度GDP累计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三季度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稳定恢复的态势没有改变。2022年全球经济将保持复苏态势,存在一定脆弱性和不确定性。疫情变化及相关防疫政策依然是影响我国经济复苏节奏的重要因素。房地产市场进一步降温、能耗“双控”和“双碳”目标等对短期经济运行构成一定下行压力。预计2021年GDP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2%),2022年增长5.1%。2022...
2021年上半年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生产需求继续回升,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我国经济恢复在各领域呈现明显的分化:生产端恢复明显好于需求端,生产内部工业生产恢复好于服务业,需求端外需明显好于内需,大企业、上游行业恢复好于中小企业、下游行业。当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综合考虑政策效应、基数效应、出口“替代效应”等因素,预计下半年我国GDP增长5.6%左右,全年增长8.8%左右,两年平...
2021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速均超过30%,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速高达60.6%。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影响,去年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均出现“两位数”的大幅下降。过低的基数水平显著抬高今年一季度主要指标的同比增速。就地过年政策对工业生产、外贸出口也有一定的提振作用。虽然经济运行持续恢复,但恢复进程不平衡,服务业、制造业投资、居民消费、小微企业恢复仍面...
经历过2020年经济的大幅衰退后,全球经济将在2021年迎来较大反弹。2020年的低基数也将明显抬高2021年我国GDP增长表现。预计2020年四季度GDP增速升至6.0%,全年增长2.3%,2021年GDP增速进一步回升至7.5%。内需方面,得益于国内疫情得到有力有效控制、国家及时出台纾困政策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速回升。消费受疫情冲击大,恢复相对较慢。基数因素也将抬高2021年投资和消费的增长水平。外需方面,在我国企业提前复工...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生产生活逐步恢复正常,二季度经济稳步复苏,迅速扭转了一季度的下滑局面。在围绕“六稳”“六保”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发力下,下半年我国经济将进一步复苏。但未来全球疫情发展仍有一定不确定性。如果秋冬季节我国疫情不出现二次爆发,海外疫情蔓延势头得到控制,各国顺利“重启”经济,则下半年我国GDP增速有望恢复到6%的潜在增长水平,全年增长2.3%。如果秋冬季节我国疫情出现大...
2020年初突然爆发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受严格限制人员流动、居家隔离和停产停工等严格防疫措施的影响,2月份我国经济活动出现大范围停顿,前两个月工业和服务业生产、投资、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出现两位数的“负增长”。随着疫情得到控制,3月份我国企业开始逐步复产复工。但3月份以来,疫情在全球爆发,欧洲和美国成为“大流行”的“震中”,多个国家与地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紧急封城封国...
2019年,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一、二、三季度,GDP当季同比增速分别为6.4%、6.2%和6.0%,三季度经济增速创1992年有季度统计数据以来的历史新低。展望2020年,尽管需求整体走弱、投资总体趋缓,但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宏观调控将进一步加强逆周期调节工具的运用。预计2019年四季度GDP增速略升至6.1%,全年增长6.2%,2020年GDP增速进一步放缓至6%。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3%,比去年全年回落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展望下半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增加,中美贸易摩擦前景不乐观,外部环境日益严峻,我国出口可能出现负增长;国内投资与消费需求总体疲弱,需求端疲弱的收缩效应向供给端传导,工业和服务业难,有改善;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有利于对冲和缓解下行压力,但无法扭转下行态势。总体预计下半年GDP增速微降至6.1%,全年增长6.2%左右。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外部风险骤然上升,给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市场预期带来不利影响,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为稳妥应对中美经贸摩擦,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着力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2018年,GDP增长6.6%,比上年放缓0.2个百分点,略高于6.5%的预期目标。2019年,国内外形势更为复杂严峻,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政府逆周期调节政策有...
2018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稳中趋缓,一、二、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别为6.8%、6.7%和6.5%,预计四季度进一步放缓至6.4%,全年增长6.6%。2019年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可能面临下行拐点,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等外部冲击使我国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显,短期冲击与长期问题相叠加,国际与国内影响双碰头,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更为严峻,下行风险上升。预计2019年GDP增速放缓至6.3%。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8%,增速比上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一、二季度同比增长6.8%和6.7%。经济运行呈“生产稳、内需弱”的特点。展望下半年,外部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增多,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最大风险因素;内需增长空间也在收紧,我国经济增长存在下行风险。不过,去杠杆的节奏和力度均将放缓,积极的财政政策更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向宽松方向微调,宏观经济政策将形成“托底”作用...
2017年以来,我国经济在金融去杠杆、环保严督查等政策压力下仍有良好表现,主要归因于全球经济复苏向好的大环境推动我国出口向好,以及工业品价格回升带来制造业领域景气度回升。展望2018年,全球经济将继续稳步复苏,但美国贸易战以及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正常化等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需引起警惕和重视;国内工业品价格与制造业景气度的回升势头将减弱,现有的金融监管、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环保政策以及房地产调控的方...
2017年,宏观经济运行平稳,增长势头好于预期。一、二、三季度当季GDP分别增长6.9%、6.9%和6.8%,连续九个季度运行在6.7%~6.9%的区间,增长的稳定性明显增强。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有所增强,但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预计未来宏观经济运行将保持稳中略缓势头,2017年四季度GDP增长缓降至6.7%,全年增长6.8%,2018年GDP增速进一步缓降至6.6%。
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企稳向好的运行态势,GDP同比增长6.9%,比去年全年和去年同期均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一、二季度均同比增长6.9%,经济增速连续八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区间。全球经济复苏向好带动外需回暖,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速的拉动明显增强,国内消费与投资需求增长平稳。服务业主导经济增长的特征更加明显,工业生产增长趋稳。受国内工业“去产能”、金融“去杠杆”、房地产...
2016年以来,通过居民部门加杠杆来实现房地产“去库存”和政府主导煤炭和钢铁等行业“去产能”对短期经济运行起到积极作用。2016年前三个季度GDP增速一直保持在6.7%,四季度则微幅升至6.8%。2017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快速回升有利于民间投资与制造业投资的短期企稳反弹,工业“补库存”将持续到2017年年中。预计上半年经济增长将维持“稳中略升”势头,下半年下行压力将再次...
2016年一、二、三季度GDP当季同比增速均为6.7%,出现底部企稳迹象。但经济企稳背后是政府政策的刺激和支持。2017年全球经济贸易处于低速增长阶段,外部需求难有起色。国内消费与自主性投资需求也持续疲弱,经济企稳的基础并不牢固。但PPI持续回升并带动工业企业效益好转、推动工业生产稳定运行。特别是工业企业库存已处于较低水平,企业“补库存”有利于经济短期企稳。
年初以来,民间投资与制造业投资增速双双大幅下滑,表明投资自主增长动能严重不足。全球经济复苏势头远不及预期,使我国出口增势低迷。但消费需求将继续发挥“稳定器”作用,加之政府基建投资发力支撑,经济增长仍将保持“稳中略缓”态势。预计下半年GDP增速小幅下行至6.5%,全年GDP增长6.6%,贴近预期增长目标区间(6.5%~7%)的下限。
2016年的五大经济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预计未来积极的财政政策会更为“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也将略偏宽松,形成“财政在前、货币在后”的政策合力来托底“稳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的财政保障和创造良好的资金环境。2016年,经济下行风险将继续释放。在“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地、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发力“稳增长”的综合作用下,全年GDP增速将稳...
2015年,我国经济增长旧动力减弱和新动力不足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运行仍处于下探过程中,前三季度GDP实现6.9%的增长有赖于政府政策的努力“托底”,颇为来之不易。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持续发力、逐步见效和十三五规划、京津冀战略等的相继落地将对未来短期经济产生正面影响。预计四季度GDP将增长6.9%左右,从而基本实现全年增长7%的预期目标。2016年经济增速将维持“惯性下滑”,GDP增速小幅降至6.6%左右。
我国经济在经历了一季度快速下滑后,二季度逐步企稳,5、6月份出现较为明显的积极变化。但要看到,经济形势转好主要得益于政府政策的大力托底,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内生动力不足问题仍未解决。随着上半年“稳增长”政策效应在下半年逐步显现,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更加积极发力,下半年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预计GDP三季度增长7.1%,四季度增长6.9%,全年呈“持续走平”态势...
2015年,宏观经济开局不佳,工业生产持续低迷,内需不振,物价走低。一季度GDP增速可能“破7”,同比增长6.9%。后期,随着降息、降准等政策效应逐步显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更加积极发力,GDP增速可能企稳并微幅回升,全年将呈“前低后高”走势,有望实现7%的年度增长目标。
目前,“稳增长”已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预计今年宏观经济政策将进一步宽松来为经济增长“托底”。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适当加大力度...
2014年第三季度,受固定资产投资疲弱拖累,全国GDP增速在第二季度微幅反弹后再次下探至7.3%。未来需求端总体趋弱,将拖累GDP增速进一步“稳中趋缓”。预计今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7.2%,全年增长7.3%,明年GDP增速进一步放缓至约7.1%。投资方面,虽然房地产市场限购和限贷放开、发改委大量批复铁路等基建项目将对投资增长形成一定支撑,但由于制造业投资受困于“去产能”压力、政府投资受困于财政收支矛盾,未来整体...
二季度政府积极进行“区间管理、定向调控”,出台一系列“微刺激”政策,经济运行实现“缓中趋稳”。5、6月份工业生产与三大需求(投资、消费及出口)同比增速均止跌回稳。但7月份多数指标同比增速均再次小幅下探,仅出口增长超预期,表明国内需求仍疲弱,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存在。
下半年,内需增长回升力度仍然偏弱,外需稳步回升,全年经济增长总体平稳。消费方面,受制于住房、汽车两大消费热点降温,消费增...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去产能”、“去泡沫”与“去杠杆”使我国经济增长持续面临下行压力。2014年1~2月,工业、消费、投资、出口等宏观经济数据全线走低,表现远不及预期。预计一季度GDP增长7.3%左右,较去年同期和去年四季度均下降0.4个百分点。宏观调控“上下限”区间管理的托底有望启动,二季度政府可能出台“稳增长”政策,并刺激下半年GDP增速小幅回升,预计全年增长7.5%。伴随经济减速,1~2月CPI同比涨幅进...
2013年,我国经济增长平稳,全年GDP增长7.7%,略高于全年预期调控目标(7.5%)。受上年基数较高影响,四季度GDP增长7.7%,比三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三大需求中,消费平稳,投资减速,出口反弹;三大产业中,一产与二产平稳,三产加快;CPI温和上涨,PPI跌幅继续收窄,就业形势良好。
2014年,各项改革措施和城镇化深入推进,将调动和激发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但需求回升不稳固、产能过剩严重、房地产市场分...
2013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央政府提出上下限区间管理的调控思路,推出一系列“微刺激”政策。三季度,经济增长小幅回升,当季GDP同比增长7.8%,较二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微刺激”政策稳定了市场预期,刺激了上游原料的需求,工业企业出现阶段性“补库存”。在增长放缓的形势下,就业总体平稳,提前实现年初确定的目标。
展望四季度和明年,宏观调控“上下限区间”管理有助...
预期中的政治周期与库存周期变化双双落空,令2季度经济增长出现超预期下滑。2季度GDP增长7.5%,较1季度低0.2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需求侧增长较上季度更为疲软,消费实际增速略有上升,投资实际增速略有回落,6月份出口增速也大幅回落。展望下半年,考虑到目前的需求增长下滑与经济减速具有“平滑而稳定”的特征,预计经济增长仍将在略低于潜在经济增速的水平运行,3季度GDP增速将下滑到7.4%,4季度进...
随着2012年5月份宏观调控政策重心转向稳增长,从2012年9月起我国经济增长开始呈现出稳中缓升的态势,工业生产速度有所提高,2012年全年经济增长7.8%,总量达到51.9万亿元。2013年一季度,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GDP增长7.7%,增幅略低于预期。但若剔除上年闰二月多1个工作日因素,按照日均GDP计算,2013年一季度GDP实际增长8.9%。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看,推动2013年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是基础设施投资和...
2013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略有好转,我国“稳增长”政策支撑宏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经济自主增长动力不足,1季度GDP同比增长7.7%,增幅低于此前市场普遍预期水平。其中,需求侧表现为“消费弱、投资稳、出口好转”;供给侧表现为“农业形势较好,工业增速偏低,三产增长分化”;工业企业仍面临“去库存”压力,“加库存”阶段恐将推迟到来。
2012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外需和内需双双不振,我国经济增长延续逐季下滑态势。但随着稳增长政策措施逐渐显效,经济运行呈现缓中趋稳态势,企稳回升的积极因素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