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配电业务配电区域划分实施办法》解读(短评)(2024-05)
增量配电网是电改重要的环节,但增量配电网短板早已显现,其原因在于:一是运营资格难获得,二是利润空间被限制,三是部分强势大电网对配电网的不合作。为此,4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修订《增量配电业务配电区域划分实施办法》,同时废止《增量配电业务配电区域划分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发改能源规〔2018〕424号)。《实施办法》为增量配网未来的业务指明了方向。
增量配电网是电改重要的环节,但增量配电网短板早已显现,其原因在于:一是运营资格难获得,二是利润空间被限制,三是部分强势大电网对配电网的不合作。为此,4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修订《增量配电业务配电区域划分实施办法》,同时废止《增量配电业务配电区域划分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发改能源规〔2018〕424号)。《实施办法》为增量配网未来的业务指明了方向。
2024年4月2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国能发科技〔2024〕26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界定了新型储能调度范围,从管理措施和技术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各单位关于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行的职责。《通知》从国家层面明确了新型储能的功能定位,将有效提升新型储能的安全调度运行水平,有望完善新型储能参与的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市场机制,将为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
2023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首次超过火电,占总装机容量比重首次过半;电力生产稳步增长,煤电发电量占比接近六成;市场化交易电量快速增长,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不断提高;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加快,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新型储能装机高速增长,多地加快新型储能发展。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二是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建设...
我国深化输配电价改革,通过健全独立输配电价体系,推动电价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电力市场化交易比重由改革前的14%,提高至2022年的60.8%。推动绿证交易,近年来,我国绿证交易消费供需两侧变化显著,供给方面,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同比增长18.2%,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需求方面,2022年,全国绿色电力省内交易量达227.8亿千瓦时,是2021年的36倍。推动线上交易,近期,云南、山西、广东、浙江...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设备大量应用,装机规模稳居全球第一。随着产业加快升级和设备更新换代,新能源设备将面临批量退役问题。为此,8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3〕1030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首次对我国风电、光伏领域退役设备循环利用工作做出全面、系统部署。《指导意见》部署了6方面重点...
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再次提出能源电力改革。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三份“碳中和”和能源相关的文件。《意见》明确了从三个方面入手推动相关工作:一是坚持先立后破,积极创造条件;二是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工作;三是把握好工作节奏,统筹好发展和减排关系。政策出台后,众多重点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
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了《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要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推动加强电力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难点主要包括:电力系统转型过程中面临诸多改革任务,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电力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尚存短板,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重大技术亟...
2021年以来,我国出台多项政策推动抽水蓄能行业的持续发展。政策促进下,我国核准的抽水蓄能项目数量快速增长,2022年,项目核准数量约为2021年的4.4倍,核准装机容量约为2021年的5倍,我国抽水蓄能行业已呈现投资过热的局面。为抑制投资过热的局面,2023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抽水蓄能规划建设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关...
2022年,电力总体呈现消费增速明显回升、消费结构向绿转型、电力生产供应安全可靠、局部地区部分时段供应偏紧、电力生产结构绿色低碳、清洁电力装机比重加快提升、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局部地区保供形势较为严峻等特点。展望2023年,受经济继续保持恢复向好态势、电动汽车渗透率进一步提升、电能替代步伐加快、2022年基数较低等因素影响,预计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约928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增速较2022年提高1...
10月17日,二十大第一场记者招待会上,国家能源局领导在回答记者关于能源安全的问题时表示,为大力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重点从扎实抓好固本强基、有序替代、风险管控三个方面守住能源安全底线。煤电:目前,我国煤电装机占比进一步下降,但仍是当前我国电力供应的最主要电源;“二十大”报告煤电政策定位有所提升,未来煤电装机有望持续增长。风电、光伏:“十四五”以来,国家推进两批风光大基地建设,第一批...
2021年,对于我国电力市场建设来说,是出现突破与转机的一年。电价政策方面,煤电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与工商业用户用电价格;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坚持以两部制电价政策为主体;新能源发电将以风电、光伏等绿色电力产品为标的物,反映绿色电力价值;输配电价进入第二监管周期,输配电价整体下降;完善分时电价机制,建立尖峰电价机制。电力市场交易政策方面,绿色电力交易方案蓄势出台,省间电力...
“十三五”期间,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进并引导电力行业发展,电价方面,政策逐步由行政决定过渡到市场决定,降低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方面,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提出第一批8个现货试点地区。特高压建设方面,积极推进特高压工程建设。火电方面,严控煤电投产规模,淘汰落后煤电机组,进行煤电区域整合。水电方面,出台“十三五”规划,支持并完善小水电建设。风电方面,补贴逐步退出,迎来市场化...
“十三五”期间,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进并引导电力行业发展,电价方面,政策逐步由行政决定过渡到市场决定,降低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方面,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提出第一批8个现货试点地区。特高压建设方面,积极推进特高压工程建设。火电方面,严控煤电投产规模,淘汰落后煤电机组,进行煤电区域整合。水电方面,出台“十三五”规划,支持并完善小水电建设。风电方面,补贴逐步退出,迎来市场化...
5月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即总体要求、坚持并优化抽水蓄能两部制电价政策、健全抽水蓄能电站费用分摊疏导方式、强化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运行管理及实施安排。《意见》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加快发展抽水蓄能电站,是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方式。《意见》的出台有助于推动抽水蓄能参与现货市场、辅助服务...
作为周期性行业,火电行业受政策和地域因素影响较大。此外,决定火电周期的三要素主要是量(利用小时)、价(电价)以及成本(煤价)。未来,综合火电三要素趋势,火电亏损风险预计相对可控。本文将分析火电行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总结近期火电行业相关政策,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以供参考。
作为周期性行业,火电行业受政策和地域因素影响较大。此外,决定火电周期的三要素主要是量(利用小时)、价(电价)以及成本(煤价)。未来,综合火电三要素趋势,火电亏损风险预计相对可控。本文将分析火电行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总结近期火电行业相关政策,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以供参考。
我国特高压线路建设呈现较为显著的周期性,2018 年、2019 年启动的特高压建设项目进程低于预期,仅核准 4 条和 3 条。特高压项目凭借高投资规模、强输送能力等特点,始终是国家电网拉动基建投资、托底实体经济、改善能源结构的重要手段。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经济面临极大下行压力,具备逆周期属性的新基建成为对冲经济下滑的重要因素,近期高层对于特高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特高压将成为 2020 年电网投资重要方...
2019 年 4 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 2022 年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的通知显示,煤电装机充裕度指标为红色的有黑龙江、吉林等 8 个地区,指标为橙色的有辽宁、福建 2 个地区,明显低于2018 年发布的《关于 2021 年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的通知》中的17 个地区指标为红色,4 个地区指标为橙色的数量。2020 年 2 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发布 2023 年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的通知》,与 2022 年预警结果相比,2023 年预警...
2019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逐步放缓,全国发电量和用电量增速同比持续下降。目前,大规模电网投资时代正在过去,以泛在电力物联网为标志的电网信息化建设时代已经来临。未来,电网投资会出现结构性变化,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相关的智能化、信息化领域投资的占比会大幅上升,智能电表有望迎来量价齐升时期。
2019年以来,我国核电、风电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降幅较大,并网消纳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问题。为解决可再生能消纳问题,1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就《电网企业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次《征求意见稿》对电网企业将起到进一步监管作用,但从执行角度来看,仍可能存在一定阻力。
近年来,美国多次发布对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的关税限制,2019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愈加激烈,对电力装备制造业的影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10月5日,美国再次公布将取消特朗普政府对海外生产的光伏产品中对双面光伏组件豁免201条款关税的相关规定,10月28日起,将继续对进口双面组件征收25%的关税。本文将梳理美国对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施加关税的过程,并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的影响,以供参考。
2018年,全国农村用电量达2.46万亿千瓦时,比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出3个百分点,而农村电网供电质量相对较差,农村用户停电时间与电压不合格时间比城市高出较多。为此,2019年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提前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任务的措施:缩短企业获得电力时间,提高中央资本金比例,建立农网供电监测评价体系。6月28日,国新办吹风会上,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将于今年底前全部完...
与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通过降低电网环节收费和输配电价格相比,2019年下调一般工商业电价将主要通过市场化交易及清理附加费等方式。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发布两批降电价措施。梳理近期已披露第二批降电价措施的省区情况发现,部分地区第一、第二批降价措施即可完成10%的一般工商业降价任务,部分省区的降价幅度尚未完成但接近10%的降价任务。由于大部分省区已完成或接近完成2019年度的降电价任务,且第二批...
2015年以来,我国煤电新增装机容量呈下降趋势,且煤电装机占火电装机的比重不断下降,同时,我国煤电超低排放机组超8亿千瓦,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系统,此外,我国电煤价格得到有效控制,指数降至近21个月以来最低值。政策方面,我国积极进行煤电调控政策,加快煤电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政策影响下,我国煤电装机过剩的现象有所缓解,2016~2019年煤电装机预警结果逐步放宽。预计未来,“一带一...
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虽有所缓解,但仍然严峻,为进一步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和消纳的长效机制,5月16日,国家发改委、根据能源局下发《关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的通知》(发改能源〔2019〕807号,以下简称《通知》),对各省级行政区域设定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通知》基于现实情况进行政策调整,体现了责任主体的消纳义务,提出除消纳可...
为引导风电企业理性投资,国家能源局自2016年起建立年度风电投资监测预警机制,于每年2月、3月发布预警结果,每年预警结果根据对各省(区、市)上年风电并网运行状况的监测以及当年风电消纳条件的预测分析而来。根据政策类、资源和运行及经济类三大指标,将各地区预警程度由高到低分为红色、橙色、绿色三个等级。若前一年度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低于地区设定的最低保障性收购小时数,该地区的风险预警结果将直接定为红...
2017年以来,我国电力现货市场进程不断加快,2017年9月,《关于开展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选择南方(以广东起步)、蒙西、浙江、山西、山东、福建、四川、甘肃等8个地区作为第一批试点,并要求在 2018 年底前启动试运行。2018年12月14日,国家再次出台《关于印发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现货交易和现货结算功能指南(试行)的通知》,提出第一批8个现货试点地区制定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现货交易和现货结算具...
近年来,我国清洁能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然而,清洁能源消纳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制约我国电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12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称《行动计划》),要求2018年清洁能源消纳取得显著成效,到2020年,基本解决清洁能源消纳问题,并从电源发展规划,电力市场交易,促进新能源消纳,推动电网建设等方面...
2018年11月1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实行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这是国家能源局继2018年3月、9月两次发函征求《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及考核办法》意见后,第三次对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征求意见。《通知》明确了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将如何实施和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指标确定和配额完成量核算方法,同时公示了各省(区、市)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配额指标及各省(区、市)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指...
5月24日,国家能源局官网发布《关于2021年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的通知》,这是国家能源局自建立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机制以来,第三年发布年度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在明确多地煤电建设指标风险降低 的同时,《2021预警》再次对预警规则作出调整:装机充裕度指标为绿色、资源约束指标为红色的省份,要充分考虑跨省(区)电力互济等因素,在国家指导下,落实国土、环保、水利等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统筹研究煤电项目...
2017年7月,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司长梁昌新指出,研究建立以中长期交易规避风险、现货交易发现价格的电力电量平衡机制,为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提出了明确的信号。紧接着,8月,国家密集出台出台针对可再生能源、南方区域和8个试点地区的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政策,对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加以规范和指导。本文将分析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政策的出台背景,深度解读政策主要内容,并对政策产生的影响做出预测,以供参...
2017年6月7日,水利部印发《关于开展绿色小水电站创建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0年,力争单站装机容量10MW以上、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内1MW以上、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过的电站创建为绿色小水电站。已开展绿色小水电评价试点的电站,应进一步完善提高,力争率先创建为绿色小水电站。截至目前,我国小水电站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及世界小水电行业的发展现状,总结近期出台的小水电行业相关政策...
《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实施意见》出台半年后,7月1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是对《意见》的进一步细化,重点提出了煤电发用电计划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本文将分析《通知》的出台背景,深度解读《通知》主要内容,并预测对行业产生的影响,供投资者参考。
2016年3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提出将加强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保障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的实现。2010年4月1日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修订版)》曾明确提出,国家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并将制定具体办法。六年之后,期待已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终于落地。本文将分析《办法》出台背景,深度解读《办法》主要内容,...
3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正式拉开帷幕,随后一系列配套措施接连出台。7月份以来,发改委密集召开四次电改配套文件征求意见座谈会,涉及输配电价、电力市场建设等方面五个配套实施意见和一个指导意见有望近期出台。本文对已经出台新电改配套政策进行了解读,对即将出台的配套政策进行了展望,并对新电改对各类电力企业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供决...
2015年以来我国弃风率居高不下、风电利用小时持续低位、风电价格有所下调,风电行业发展仍然面临较大挑战。6月2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风力发电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自2015年7月1日起,对纳税人销售自产的利用风力生产的电力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本文将对该政策出台的背景、政策内容及影响进行详细解读,供决策参考。
11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关于深圳市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试点通知》),正式启动了新一轮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电价改革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而输配电价是电价改革最为关键的环节。此次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将强化电网企业成本约束,引入激励性机制,促使企业提高效率,将成为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新一轮电改开始提速的重要信号。本文拟对《试点通知》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
开展大用户直购电试点是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9月10日,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与广东省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广东电力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深化试点工作方案》(下称“《方案》”),主要针对2013年广东大用户直接交易扩大试点以来工作中暴露出的交易电量不匹配、交易平台缺失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广东省电力直接交易深度试点工作的正式启动,标志着新一轮电改将进一步深化。本文拟对《方案》...
近年来,在政策大力扶持下,国内光伏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2012年以来,德、意等国家受欧债危机影响纷纷下调光伏发电补贴,欧美等国家的“双反”贸易保护频频发生,同时行业产能过剩突出,国内光伏企业经营形势不容乐观。为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2013年7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促进林业生物质能发展,替代部分化石能源,促进能源和林业可持续发展,6月14日,国家林业局对外发布了《全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规划》提出要建立健全林业生物质种植、生产、加工转换和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预计未来国家将通过支持能源植物选种栽培、能源林种植、促进加工技术进步、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等措施,不断完善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