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去杠杆持续加码升级,行业迎来监管大年(2017-05)
随着我国经济L型企稳,从2016年8月央行锁短放长以来,金融去杠杆持续加码升级。进入2017年,金融监管政策频出,两会前相继推出MPA考核、资管新规等;3月底至今,连续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如“三违反”、“四不当”、“三套利”等7项文件,银监会对此表态“2017年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金融业风险防控的关键之年”。强监管政策下,金融行业的经营也将产生一系列变化。本文将重点分析我国金融风险和杠杆...
随着我国经济L型企稳,从2016年8月央行锁短放长以来,金融去杠杆持续加码升级。进入2017年,金融监管政策频出,两会前相继推出MPA考核、资管新规等;3月底至今,连续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如“三违反”、“四不当”、“三套利”等7项文件,银监会对此表态“2017年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金融业风险防控的关键之年”。强监管政策下,金融行业的经营也将产生一系列变化。本文将重点分析我国金融风险和杠杆...
2016年,银行资产负债表迅速扩张,但盈利能力有所减弱,净息差大幅收窄,非利息收入占比创新高,不良率超去年但呈现企稳迹象。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中型银行大量购买投资品抬升隐形信贷风险,个人按揭贷款放量激增增加集中度风险,部分地方政府解救僵尸企业的行为恐使银行利益受损,银行抽贷断贷行为影响到企业正常经营并抬高了民间融资利率。展望2017年,预计银行业总体稳健,结构分化加剧,不良上升但风险可控。建议政...
2016年社会流动性平稳充裕,M1与M2剪刀差持续扩大,人民币存款具有活期化倾向,住户部门加杠杆显著,社会资金成本总体下行,人民币汇率小幅贬值。2017年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仍充满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全球流动性可能收紧,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仍将加剧。我国需求疲弱势头难有好转,经济下行压力依旧存在,工业通缩好转势头难以持续,整体通胀水平仍然温和。社会融资成本下降的负面作用不容忽视,未来下降难度增大。货币政...
去年以来,降息降准等宽松措施出台频率较高、力度较大,有效推动社会流动性扩张与企业融资成本下降。但融资条件改善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时滞短、持续性差,大量社会资金“沉淀”和“漏出”,并未进入实体经济,企业部门“加杠杆”和房地产“扩泡沫”问题进一步加剧。未来稳健的货币政策应坚持“中性适度”,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和宏观审慎管理,运用信贷政策和定向调节工具引导银行平稳放贷,优化信贷增量。完善“利率...
1月16日,2016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在证监会机关召开,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肖钢发表了主题为“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讲话。讲话明确了2016年我国证券市场改革的主体任务,并强调注册制改革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一步改革到位,对新股发行节奏和价格不会一下子放开,不会造成新股大规模扩容。本文基于对我国股权市场现状进行分析,在强调注册制改革...
2015年,国际金融市场受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增长分化以及美国货币政策调整预期变化等影响,整体波动性上升,新兴经济体全年出现首次资本净流出,但全球流动性在各国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支持下继续保持宽松。展望2016年,世界经济复苏弱于前期预期、美联储延续加息进程、全球资产泡沫化风险上升、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以及石油美元收缩将是国际金融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整体看,2016年全球金融市场...
2015年“稳增长”政策效果在社会流动性层面得以体现,货币信贷保持较快增长,信贷与社会融资结构趋于优化,社会资金成本下行。2016年经济金融形势更为复杂,经济下行压力与通缩风险持续存在,结构性矛盾已成为宏观经济运行最为突出的问题,债务风险与不良风险上升且加速暴露,利率调控面临转型困境,国际金融变数加剧金融调控“三难选择”压力。稳健的货币政策仍需在多个目标之间进行平衡抉择,但需要加大对“调结构...
2014年,A股市场新股首次发行得到恢复,A股市场股权融资规模继续提高;市场行情整体上涨,市场活跃度快速提升;上市公司业绩增速小幅回落,市场整体估值水平继续处于低位;融资融券规模持续快速扩大,融资交易占比大幅提高;公募基金资产规模持续扩大,股票方向基金份额持续萎缩。2015年,A股市场面临的宏观环境趋于好转,上市公司业绩将继续增长,上市公司整体估值水平将持续具备吸引力,场外资金将加速流入市场,A...
2014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定向宽松”,社会流动性趋于宽松,社会资金成本也有所回落。未来经济增长持续面临下行压力,通胀隐忧将让位于通缩隐忧。2015年稳健的货币政策需进一步向“宽松”方向微调,创造平稳适度的货币条件,引导银行调整与优化信贷结构,着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由于货币政策传导在经济下行期梗阻状况会更为严重,美联储加息和美元走强使我国货币政策宽松空间受到挤压,要客观看待货币政策的执行困境,...
2014年1季度,尽管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有所回落,但民间投资受益于多项鼓励政策的密集出台,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稳步攀升,达到64.8%,较上年同期上升1.5个百分点。4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的政策措施,决定在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领域推出80个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进一步得以释放。在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较重、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民间投资将在未来一段时间...
2013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中性取向,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要政策工具,6月份“钱荒”成为全年金融运行的分水岭。2014年金融运行和金融调控将面临保持宏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控制房价、跨境资金流动、社会资金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超调等问题。金融调控应坚持上下限区间管理的思路,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的平衡点,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中性操作,主要依靠数量型工具,积极引导商业银行降低...
当前金融调控面临社会资金配置不合理、以影子银行为代表的金融创新监管难、美联储政策溢出效应加大以及银行体系短期流动性管理难度上升四大难题。下半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金融调控需要主推“调结构”、“促改革”。稳健的货币政策宜保持“中性”,不宜对存款基准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继续倚重于公开市场操作与窗口指导。同时,加强银行体系短期流动性管理和银行同业业务的约束与监管。
2013年6月以来,银行业开始闹钱荒。20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史无前例的30%,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28%,而近年来这两项利率往往不到3%,足以显示银行流动性非常紧张。面对市场资金面信心受挫的形势,国务院却宣布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表明不放松的态度。6月25日,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已经向市场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今后适时向部分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但将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预计,短期内资金紧张局面...
2011年以来,在政策引导和银行业流动性有所收紧的背景下,银行业贷款逐步向常态回归,人民币贷款总额增速在15%左右的合理水平上;贷款投放体现“有保有压”,信贷倾向于西部地区和节能减排项目,水泥、造纸、钢铁等产能过剩项目贷款减少,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放缓,信贷结构得到明显改善。2011年,银行业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2012年初,银监会出台了《绿色信贷指引》,未来监管部门将引导银行业金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