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落地,钢铁业加快提质升级步伐(2018-12)
10月25日,工信部、科技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原材料工业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国原材料产品质量明显提高,部分中高端产品进入全球供应链体系,供给结构得到优化,原材料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成效。钢铁行业也被列为重点行动领域之一。文章将对当前高端钢铁材料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分析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判,供决策参考。
10月25日,工信部、科技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原材料工业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国原材料产品质量明显提高,部分中高端产品进入全球供应链体系,供给结构得到优化,原材料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成效。钢铁行业也被列为重点行动领域之一。文章将对当前高端钢铁材料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分析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判,供决策参考。
2018年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公告,认定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决定于3月23日起,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全面征税(即232措施),税率分别为25%和10%。欧盟、日本为保护本地区钢铁产业发展,紧跟美国出台相应保护措施,全球钢铁贸易保护主义出现抬头风险。文章将从背景、动因、影响及风险等多角度对中美贸易摩擦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展开分析,仅供参考。
钢铁大省河北、山东、山西等省份近期纷纷出台相关环境治理政策。8月7日,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8月22日,环保部宣布将启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钢铁行业成为治理重点。随着中央环保督查力度的加大,以及中央、各省近期出台采暖季环保限产方案或大气污染整治专项行动,钢铁行业环保限产政策升级,钢材价格上涨预期强烈,短期炒作现象愈发明显。文章将全面分...
2017年,钢铁行业去产能工作进入攻坚阶段,中央已经明确把淘汰落后产能,特别是将彻底清理“地条钢”作为今年去产能工作的重要内容。国家发改委要求6月30日前彻底取缔地条钢。5月份,取缔“地条钢”9大专项督查组成立,对全国29个省市地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了摸底式的督查,并将于7月份组织验收工作。全面取缔“地条钢”对于创造钢铁行业公平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先进产能作用意义重大。
今年上半年,我国钢铁行业去产能进度不理想,1~7月钢铁行业共退出产能2126万吨,仅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量4500万吨的47%。为此,政府通过联席会议、督查、专项行动等措施加快去产能进度。截止9月底,钢铁行业去产能工作已完成全年任务量的80%。文章将对本轮钢铁行业去产能现状、进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度解读。
自2016年2月份国务院发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以来,财税、金融、社会保障、国土、环保、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相关配套措施陆续出台,至5月10日财政部发布《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管理办法》,钢铁行业化解产能的八项配套措施全部落地。文章将阐述钢铁行业新一轮去产能背景,解读八项配套措施具体内容,并对政策影响进行分析。
当前我国钢铁工业已经进入“三低一高”的新常态,短期内产能过剩、消费下滑的趋势难以扭转,钢铁企业“走出去”势在必行。同时,“一带一路”从顶层战略构想逐步进入务实合作阶段,成为我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引领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的强力引擎。作为我国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行业之一,钢铁行业“走出去”将迎来重大机遇期。文章对钢铁行业“走出去”背景及重点区域进行分析,建议重点关注哈萨克斯坦、印尼、巴...
自2014年以来,全球铁矿石产能快速释放,需求增长放缓,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受低价进口矿冲击,国内铁矿行业面临严峻挑战。未来,铁矿行业有望通过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行业兼并重组、“降本提质”、抱团开展海外权益矿投资等多种方式展开自救,但受累于国内铁矿行业自身资源禀赋差、税费负担重、下游行业需求放缓等诸多因素,铁矿行业走出困境尚需时日。受下游需求制约,我国铁矿石产量将继续下滑。预计2016~2018年...
产能过剩问题成为当前困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从行业监测情况看,呈现出行业面广、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影响深远的特点。尽管近年来我国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但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增长仍然过快,新的中低端产能继续积累,矛盾进一步加剧。根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14年二季度,我国重点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8.7%,仅比2013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远低于国际上公认的82%的产能利用率正常水平。
2013年以来,我国钢贸危机完全暴露,并逐步蔓延至钢厂,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剧已经成为除产能过剩以外制约钢铁行业健康发展的另一瓶颈。应收账款净额持续增加,资产负债率逐步攀升,财务风险不断暴露,行业资金紧张局面愈演愈烈。短期内,钢铁行业难以走出低效运行态势,而严控产能过剩领域授信的政策还将继续发力,因此,预计企业高负债、资金紧张状况还将延续,钢铁行业资金链紧张或将成为常态。为缓解资金紧张,未来...
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工作。10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要求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建立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长效机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未来产能过剩形势有望逐步缓解,产业发展质量明显改善。根据《意见》,通过5年努力,产能规模基本合理。其中,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总量与环境承载力、市场需求等...
2013年2季度,受整体经济发展速度继续下行影响,我国钢铁产量增速出现一定程度回调。同时,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以及工业部门发展势头放缓等因素影响,钢铁产品下游需求总体较为低迷,从而导致钢铁产品价格指数持续下滑。展望下半年,由于政府把调整结构放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短期内出台新的经济刺激方案的可能性较小。在产能严重过剩等长期结构性问题的挤压下,钢铁企业运行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1月22日,工信部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对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等九大行业和领域的兼并重组工作提出了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其中特别明确了2015年要达到的产业集中度要求。《意见》的出台将促进行业资源的整合,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重点行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其中,汽车、电解铝产业有望达到90%,船舶达到70%,钢铁达到60%,水泥达到35%;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将得到...
2012年以来钢铁市场整体疲软,钢材价格明显走弱,钢铁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其中,8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降至101.53点,创2009年10月以来的新低。前9个月,重点大中型钢企累计亏损55.3亿元。尽管近期钢材市场环境略有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钢铁行业陷入困境的原因在于:一是行业步入平稳发展期,“低速微利”成为主特征;二是粗放式发展导致行业无序扩展;三是外需不振,铁矿资源仍受制于人。为走出...
当前,我国钢材产量增速呈回落态势,但产业结构仍不合理,北重南轻的布局问题未有改善。另外,特殊钢产量仅占钢产量的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产品结构有待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任务仍然艰巨。此外,2011年四季度以来钢价持续下跌,目前钢铁行业陷入亏损状态。随着《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2012年修订)》的出台,未来钢铁行业将加快优化产能布局的步伐,加大高端钢材生产;趋紧的宏观环境将使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