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 观】化解过剩产能,重在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第10期)(2016-02-18)
我国产能严重过剩对增加投资和经济增长形成硬约束,而化解过剩产能的工作又面临诸多困难,资源配置功能失灵是重要症结所在。去产能的关键在于抓政策落实,评估政策效果,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建议从五个方面综合施策,从供给侧、需求侧入手,构建化解过剩产能的长效机制:有效评估前期出台的政策;合理确定兜底资金的分担比例;建立高规格的环保督察小组;启动制定《制造业质量升级指导意见》;发挥有效投资对消化过剩产能的推动作用。
【宏 观】我国制造业成本国际比较及降成本对策展望(第8期)(2016-02-02)
“降成本”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五大歼灭战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长期赖以发展的生产要素低成本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交易成本、税费、人工、土地、资金、能源、物流和汇率等企业生产成本的“八高”使得中国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为主的“投资拉动型”和“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制造业成本指数已经从2004年的86上升至2014年的96,意味着我国的制造业成本已经逐渐接近美国,在国际市场上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因此,降低制造业生产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微观市场活力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应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大财税、社保、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理顺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并加快推进物流行业整合与道路通行机制改革。
【宏 观】人民币贬值动因分析及政策建议(第4期)(2016-01-22)
2014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的走势出现逆转,开始持续面临贬值压力,尤其是2015年8月份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步伐明显加快,在岸市场2016年来一度接近6.6的新低。其间央行汇率政策也不断调整,从8月份大幅下调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到近期强势介入离岸市场稳定汇率,由此也令人民币汇率走势及央行汇率政策前景增添更多不确定性。从历史经验和现实分析看,当前形势下人民币贬值弊大于利,对出口的提振作用有限,却可能加速资本外流,并可能引发全球货币竞争性贬值和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也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此,应通过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维持流动性总量适度稳定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平稳,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有效支撑。
【宏 观】“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分析(第1期)(2016-01-06)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十三五”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许多重要战略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一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还有50项新的重大战略、工程、计划、制度、行动清单。科学研究并合理确定“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目标,需要客观分析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和动力转换。
【宏 观】2015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分析及2016年展望(第110期)(2015-12-29)
2015年,全球经济呈现弱势复苏态势,发达经济体弱势复苏,新兴经济体增速普遍下行,世界经济增长分化加剧,新兴经济体饱受资本外流、货币贬值、财政和金融风险上升等问题的困扰。在此背景下,2015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主要商品价格都呈现震荡下行趋势。展望2016年,由于主要新兴经济体复苏势头进一步减弱和对美国加息路径的预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动力不足,仍将持续低迷。但受短期政策因素和极端天气影响,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出现阶段性上行和较大波动。
【宏 观】美联储加息改变七年零利率货币政策格局,对中国资本市场影响有限...(2015-12-28)
美国当地时间12月16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由0~0.25%上调至0.25%~0.50%。根据美联储的预期,2016年底利率可能达到1.375%,按每次25个基点的节奏计算,美联储明年可能加息四次。此次历史性的加息结束了美国长达七年的零利率货币政策格局。本文旨在回顾历次加息事件,总结分析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并结合我国国情,就此次加息事件对我国的利与弊加以分析预测,供投资者参考。
【宏 观】2016年我国能源供需展望(第91期)(2015-12-10)
在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化解过剩产能的共同作用下,能源需求与经济增长将持续背离,需求总体低迷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预计2016年煤炭、电力、油气等传统能源均供过于求,能源需求总量继续低速增长,预计增长1.5%左右,约合44亿吨标煤;电力需求总量预计增长3%左右,接近6万亿千瓦时;能源行业的发展重点主要集中在新能源领域,非化石能源消费量提高,煤炭消费量连续2年负增长的局面可能终结,预计与今年基本持平;石油需求同比增3%左右;天然气需求同比增长7%左右。当前整个能源行业运行低迷,行业亏损日趋加重,投资意愿显著下降,应加快推进能源行业改革,坚决淘汰过剩产能,优化能源结构。
【宏 观】2015年工业运行分析及2016年展望(第90期)(2015-12-07)
2015年以来,工业持续减速运行。传统行业企业普遍面临困难,新兴产业高速发展,但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总体工业增长尚难形成有力支撑,工业面临较大下行压力。2016年,工业生产新旧增长动力的转换尚未到位,数量大、范围广的传统产业仍处于调整压缩的低迷期,工业生产仍将延续低速增长的格局。政策应聚焦在处置过剩产能、改善企业效益、促进技术改造和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通过长、短结合方式,在工业经济保持合理增速的同时,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宏 观】2015年区域经济分析及2016年展望(第88期)(2015-12-02)
2015年,各地区经济增幅均呈稳中有降态势,东中西部及东北四大板块的增长格局并未发生大的变化,但各区域内省份之间的增长差异拉大。展望2016年,东部地区由于创新能力较强,产业结构相对合理,内在增长动力和适应性更强,经济增速大致与2015年相当。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由于工业占比高、资源型产业比重大,经济增速较难回升。建议:建立有效的跨行政区协调机制,统筹区域空间布局,建立区际利益平衡机制,加大对特殊类型地区的分类指导和支持力度,合理划分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为不同地区的居民享受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创造条件,促进区域间协同发展。
【宏 观】2015年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分析与2016年展望(第85期)(2015-11-23)
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5年,我国利用外资总量稳步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占比继续上升,高技术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利用外资增长强劲,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吸引外资的规模保持较快增长。同时,我国对外投资发展势头良好,逐步向世界投资人的角色转变,对外投资产业逐步多元化,由传统的自然资源领域向高新科技与服务业扩张,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展望2016年,虽然面临一系列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但我国改革力度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提高,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建议进一步优化我国投资软环境,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加强对外投资的信息平台建设,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宏 观】2015年就业形势分析与2016年展望(第83期)(2015-11-17)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但总体就业情况保持基本稳定,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招工难”得到较大缓解,就业的梯度发展效应逐步显现,创业创新成为引领就业的发动机,就业结构持续改善。部分地区和行业由于产业转型和需求疲弱经营困难,由此导致的失业半失业问题比较突出。展望2016年,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增强将鼓励创业创新,增加就业机会。然而,受到国内经济增长率进一步降低、国际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影响,就业面临的形势仍将复杂多变。为了稳定就业,需要继续深化就业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力度扶持创业创新活动,积极引导产业结构深度转型,强化职业培训提升就业技能。
【宏 观】2015年我国对外贸易分析及2016年展望(第80期)(2015-11-13)
2015年以来,世界经济仍处深度调整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稳中趋缓,全球需求显著下滑,我国对外贸易延续了减速下行的趋势。但是外贸结构继续改善,发展质量与效益有所提升。展望2016年,全球处于危机后缓慢复苏时期,世界贸易活跃程度下降,中国进出口将低速增长,但中国产品占国际市场的份额基本稳定。建议下一步重视稳外贸政策落实,加速结构转型,推动新业态发展。
【宏 观】人民币汇率走势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分析及政策建议(第74期)(2015-10-15)
今年前8个月,我国对外贸易增速放缓,部分重要产品进口数量明显减少,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进口价格大幅下降。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外贸发展将继续面临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外部需求不振、传统出口产品竞争力弱化、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等挑战;但同时也要看到,在全球贸易总体下滑的背景下,我国贸易顺差增长较快,外贸发展仍具较强国际竞争力,外贸出口仍具备增长的基础条件。整体而言,我国对外贸易总体保持平稳增长趋势,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贸易大国地位更加巩固,贸易结构继续优化,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而人民币小幅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有利。
【宏 观】“一带一路”战略风险评估及应对建议(第73期)(2015-10-15)
“一带一路”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战略创新,但也面临波云诡谲的风险,是一项举世瞩目的系统工程,但也面临错综复杂的挑战。在描绘了美好蓝图的同时,“一带一路”也将面临许多难题。“秩序之争”、“格局之争”的杂音甚嚣尘上,沿线国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利益诉求各不相同,国家关系错综复杂。在全球政治、经济再平衡的背景下推动该战略落地,应对该战略实施可能存在的风险有足够的重视。直面风险,未雨绸缪,“一带一路”才能顺利推进,才能真正成为一条繁荣之路、亲善之路、交流之路。
【宏 观】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展望(第70期)(2015-09-30)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结构性问题突出,产能过剩矛盾不断积累,金融风险开始显性化,市场预期有所恶化,宏观调控政策边际效应下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建议调整坚持了五年的“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思路,把经济工作总基调转变到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兼顾稳定经济增长和防范经济风险。
【宏 观】宏观脆弱渐进下的经验事实、走势判断与政策走向(第68期)(2015-09-25)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持续下滑,尤其是2014年GDP增速下调至7.3%,对经济增长的预期普遍走向不乐观,在此情况下,对政策的调整方向也见仁见智。该如何认知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并基于现实问题的判断形成针对性的政策启示显得愈发重要。基于此,本文利用GDP增长率分解方法,对当前宏观经济脆弱积累产生的原因、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政策的重点方向与调控目标。
【宏 观】美元步入升值周期的影响及应对建议(第64期)(2015-09-09)
根据历史经验,随着美国经济持续复苏以及美联储继续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美元汇率很可能将步入新一轮升值长周期。美元走强时期往往是新兴经济体的风险高发期。未来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外部压力将随美元升值进一步加大,但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较低。美元走强对我国虽有一定负面影响,但影响整体较为有限,除采取措施防范可能的风险外,更应抓住其中蕴藏的机遇。
【宏 观】上半年区域经济发展分析及全年展望(第62期)(2015-09-07)
今年上半年,“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扎实推进,地区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态势。新常态、经济转型背景下,地区经济增长格局出现细微变化。下半年,区域经济政策将进一步落实,区域经济将延续平稳发展态势,但需关注局部地区在转型时期的经济风险,给予困难地区一些特殊政策,以避免区域性风险。
【宏 观】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与全年预测(第52期)(2015-07-27)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4%,增速分别较上年同期和全年放缓5.9和4.3个百分点,回落明显,但近期趋稳。展望下半年,投资重大工程包扩围、稳增长政策落实审计、盘活存量财政资金、放松城投公司债券发行条件、房地产市场回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等将促使投资趋稳。但是,企业自主投资意愿不强、地方政府及融资平台投资能力受限、PPP模式实质性进展较慢、资金尚未有效流入实体经济仍将困扰投资形势好转。综合判断,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达到12%左右,依旧延续制造业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低增速、基础设施投资高增速的格局。
【宏 观】上半年对外贸易分析与全年预测(第51期)(2015-07-20)
上半年,世界经济增长低于预期,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外经济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对外贸易增速呈现趋势性下滑走势。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贸易结构继续改善,新兴业态不断发展,外贸战略稳步实施,中国对外贸易运行进入新阶段。展望下半年,对外贸易有望逐步企稳,初步预计全年出口增长4.0%左右,进口下降10.5%左右。建议在已出台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积极扩大进口,推进国际产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