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 观】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及下半年预测(第47期)(2015-07-09)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呈减速下行态势,但5月份以来无论从供给端还是需求端来看,经济增长都出现企稳苗头,特别是房地产市场明显回暖。巩固并稳住这一态势将会对下半年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展望下半年,随着连续降息降准、扩大财政支出和清费降税、以及实施重大投资项目工程包和消费工程包等一系列稳增长政策逐步见效,我国经济有望出现温和复苏态势。预计上半年我国经济将增长6.9%左右,CPI上涨1.3%左右;下半年经济增速将小幅回稳至7%左右,CPI将上涨1.6%左右。建议抓紧推进稳增长政策的落地显效,加快改革红利释放,防止前期“实冷虚热”转为“双冷”甚至引发金融危机,确保完成全年各项预期调控目标。
【宏 观】上半年工业形势分析及政策展望(第45期)(2015-07-03)
上半年,工业减速运行的总体态势仍在持续,部分微观指标仍低位徘徊。二季度以来,受稳增长等调控政策和系列基建投资项目陆续开工的影响,工业生产呈现小幅回升态势,一批新的区域发展规划和铁路基建项目对经济发展形成有效支撑。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有生力量。当前实体经济融资情况仍不乐观,企业生产信心仍不足,负担仍然较重。展望下半年,工业生产新旧增长动力的转换尚未到位,数量大、范围广的传统产业仍处于调整压缩的低迷期,工业生产仍将延续低速增长的格局。建议盘活存量财政资金,推动重大投资项目开工,在稳定工业经济保持合理增速的同时,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宏 观】中国当前与日本80年代对外投资的比较及启示(第36期)(2015-05-26)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开始大规模对外投资。从产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是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版图中不断升级的过程。当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外部环境与当时的日本具有一定相似性,比较这两个时期中日经济的发展,对加快我国对外投资步伐、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宏 观】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预测(第28期)(2015-04-27)
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平稳开局,GDP增长7%。工业生产、投资、出口等主要指标明显放缓,特别是发电量、铁路货运量出现下跌,经济延续了上年下半年以来的放缓态势。展望二季度,在结构转型阵痛、政策具有时滞、投资惯性下滑、去库存化、高基数等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速将呈稳中缓降态势,初步预计二季度GDP将增长6.8%左右,CPI上涨1.4%左右。应进一步加大稳增长政策力度,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宏 观】我国通缩压力加大原因分析及政策展望(第20期)(2015-04-10)
当前我国物价形势表现为消费领域价格涨幅较低、生产领域价格持续下降的特征,虽然尚未发生全面通货紧缩,但整体通货紧缩压力在加大。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前期货币政策偏紧和新的商业模式是当前通货紧缩压力加大的主要原因。对通货紧缩风险不能掉以轻心,应从价格改革、财政货币政策、收入分配、需求刺激和产业政策等方面提前做好政策储备和预案。
【宏 观】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滑原因分析(第17期)(2015-03-27)
2014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而工业企业盈利情况并未明显改善,工业利润增速下滑,“增产不增收”问题凸显。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约6.5万亿元,增长3.3%,增速比2013年回落8.9个百分点。测算显示,大宗商品价格下降虽然有利于下游企业利润增加,但工业生产增速下滑、固定成本上升、销售收入放缓,导致工业利润增速下滑。在产能过剩、需求不旺、工资等刚性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工业企业受需求减弱和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陷入无利润增长困境。
【宏 观】百日内降息降准频现,稳健偏松货币环境可期(第13期)(2015-03-09)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通缩风险加剧,外汇占款持续性减少导致基础货币缺口增大,在此背景下,央行加入全球量化宽松浪潮,继2014年11月全面非对称降息后,2015年又果断进行一次“全面+定向”降准和一次对称降息。本文拟对近期频繁降息降准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2015年货币环境进行展望。
【宏 观】美联储首次加息或将延至下半年(第10期)(2015-02-13)
美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一枝独秀”令美联储最早于年中加息的预期日益升温,但从当前美国经济面临的内外环境看,美联储首次加息的时点可能要延迟至下半年,而且加息后也并不意味着持续加息周期的开启,其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有限,并呈“金融先于实体”、“国际大于国内”的格局,对我国的影响整体利大于弊。
【宏 观】2015年我国宏观经济预测及调控建议(第5期)(2015-01-28)
2014年,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平稳,全年预期目标基本实现。2015年,房地产行业继续调整,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处于还债高峰期,财政金融风险显性化,社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库存进入消化期,结构性问题和周期性问题叠加导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全面深化改革将继续释放经济活力,宏观调控政策也会继续发挥支撑作用,我国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增速稳中略降。需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处于合理增长区间。
【宏 观】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2015年展望(第59期)(2014-12-09)
2014年,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弱于预期,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较好,但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出现停滞不前现象;受金融动荡及乌克兰危机影响,新兴经济体增速继续放缓,但改革力度较大的印度经济表现较好;全球就业市场出现积极变化,但青年失业率仍处较高水平;发达国家物价低位徘徊,新兴经济体仍存在较大通胀压力;全球贸易低速增长。2015年,再工业化有望推动美国经济继续扩张,结构调整将会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但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将会对新兴市场形成一定冲击,发达国家高负债及主要经济体潜在增长率下移也将对世界经济构成一定不利影响。预计2015年世界经济表现将好于2014年,但仍属缓慢复苏,IMF预计增速将在3.8%左右。
【宏 观】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与2015年展望(第52期)(2014-11-06)
2014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缓中趋降态势,下行压力明显。前三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5%,同比降低14.3个百分点。从主要投资领域看,基建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幅减速,制造业投资继续低迷。展望2015年,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基建投资需求、服务业投资热点将会支撑投资增长,但是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产能过剩、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房地产市场周期性调整持续发酵,投资项目储备不足等将制约投资稳定增长,预计投资增速将回落至14%左右。
【宏 观】2014年对外贸易分析与2015年展望(第50期)(2014-11-02)
2014以来,世界经济延续温和复苏走势,但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但市场需求有所放缓,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增长逐步企稳,进口增长较为缓慢,呈现中低速增长态势。与此同时,机电产品贸易减速,企业成本上涨等问题隐现,对进出口形成掣肘。展望2015年,全球经济将维持温和增长局面,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对外贸易将保持中速增长趋势,仍有望高于全球贸易总体增速。
【宏 观】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四季度预测(第44期)(2014-09-30)
3月份以来,我国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在坚持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出台了一系列“微刺激”政策。随着这些政策在二季度显效,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由年初的明显放缓逐步转向回升态势。7月份以来,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又开始走弱,投资增速减缓,局部性金融风险显现。但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较为平稳,仍处在合理运行区间。初步预计2014年全年经济增长7.3%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左右,全年预期的调控目标可以基本实现。
【宏 观】我国“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长潜力测算(第42期)(2014-09-25)
1978~2013年,在我国平均9.8%的经济增长中,资本积累、劳动力总量和全要素生产率分别贡献5.6、0.9和3.3个百分点。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从农业部门向效率更高的工业、服务业部门转移、外向型发展战略、教育水平改善、科技进步、规模经济效应等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因素。由于各种因素变化,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 趋于下降,预计2014和2015年在7.8%和7.5%左右;“十三五”时期将在6.5%~7%。建议2015年预期增长目标定为7%,“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定为6.5%左右为宜。
【宏 观】《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出台,装备产业...(2014-09-01)
东北振兴实施十余年,东北地区发展虽然取得积极成果,但也面临着诸多困境,经济增长再度乏力、结构调整不尽如人意、市场化程度不够等问题逐渐显现。为此,2014年8月1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进一步简政放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东北地区棚户区改造等多事。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稳定东北经济增长,激发市场内在活力,并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结构性转变。
【宏 观】国务院部署推进重点水利工程,水利建设迎来爆发期(第27期)(2014-06-30)
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目前,政府投资占全社会水利投资的近90%,对政府投入依赖性较强,因此水利建设长期处于资金缺乏的局面。5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在今明年和“十三五”期间分步建设纳入规划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在公布的2014年的水利投资计划中,中西部省份投资金额占比较大。同时,随着农田水利建设提速,节水灌溉工程将成为发展重心。
【宏 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起航,港口、航运业迎来利好(第18期)(2014-04-28)
2013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印尼时提议,中国同东南亚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4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博鳌论坛上明确表示,今年将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项目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重提,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的重大战略,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重点,将是加快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提高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以及促进沿线地区的港口和自贸区发展。预计,广西北部湾将是重点建设区域;港口、航运将率先受益,能源、旅游等也将迎来利好。
【宏 观】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部分地区与领域风险集聚(第4期)(2014-01-26)
2013年12月30日,审计署公布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性债务和资产现状等多方面情况分析,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的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风险隐患,主要表现在:部分地区政府性债务增长过快,偿债压力加大;部分地区高速公路和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债务较重,偿还较为困难;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高利率、不透明,存在较大隐患;地方政府性债务偿债高峰期到来,短期集中偿付压力较大。化解和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根本途径是按照“区别对待、分类监管,疏堵结合”原则,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对不同地区、不同融资方式应区别对待,实施差别化、分层次监管。
【宏 观】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及2014年展望(第52期)(2013-11-20)
2013年前三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5.8%,较上年同期提高了5.3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从主要投资领域来看,基建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所加快,制造业投资明显放缓。展望2014年,重大改革举措的全面启动将会激发市场活力和投资热情,但是产能剩、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和房地产市场分化等问题将会制约投资增长。预测2014年投资将保持稳中趋缓的增长态势,增长19%左右。投资政策应以优化投资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益为重点,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
【宏 观】上半年物价形势分析及下半年展望(第35期)(2013-08-13)
上半年物价形势平稳,CPI同比上涨2.4%,工业生产领域继续呈现通缩,PPI同比下降2.2%。下半年猪肉和禽蛋价格存在较强上涨动力,资源价格改革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将推高CPI涨幅,预计下半年CPI同比上涨3.0%,全年CPI上涨2.7%。由于工业生产领域产能过剩、需求不旺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下行,PPI将继续下降,预计下半年PPI同比下降1.8%,全年PPI下降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