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DeepSeek技术驱动与智驾平权共振,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进程加速(第...(2025-03-07)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286.6万辆,连续10年领跑全球。随着销量迈入新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将迎来新一轮变革与突破。展望2025年,在政策推动、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的多重驱动下,行业格局加速重构,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成为核心主题。在此期间,智能驾驶市场规模将显著扩大,同时技术水平也将实现显著提升。预计2025年搭载领航驾驶方案的乘用车新车销量有望冲刺500万辆,对应渗透率超20%;预计2025年搭载城区领航驾驶方案的新车销量有望冲刺300万辆,在乘用车新车销量中的渗透率有望达到10%~15%。是2024年测算值的2~2.5倍。
【新能源汽车】车企新一轮价格战打响,2025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第5期)(2025-02-28)
近年来,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激烈,价格战已经成为车企争夺市场份额的利器。2024年汽车市场降价规模显著扩大,涉及227款车型,远超2023年的148款及2022年的95款。其中,新能源汽车新车降价车型的降价力度平均达到1.8万元,降价幅度达到9.2%;常规燃油车新车降价车型的降价力度平均达到1.3万元,降价幅度达到6.8%。步入2025年,汽车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单纯的“价格战”已无法吸引潜在客户,包括强化智能驾驶等在内的产品科技属性,以及更贴近消费需求的金融服务,成为当下车市最显著的特性。短期来看,基于当前市场库存、企业销售目标以及政策导向等因素,预计未来半年到一年内,汽车价格战仍将持续,但激烈程度可能有所缓和。长期来看,汽车行业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下,价格战内涵与形式将发生转变。未来竞争焦点将从单纯价格转向智能驾驶、技术服务、用户体验等方面。
【新能源汽车】欧美筑起关税壁垒,新能源汽车出海迎来挑战(第179期)(2024-12-10)
2024年以来,全球政治经济形势愈发复杂,地缘政治冲突频发、中美博弈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回潮,外部环境呈现出复杂性、严峻性与高度不确定性的特征。美国在5月中旬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电动车的关税从27.5%调整为100%,欧盟委员会也于6月中旬宣布,计划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加征17.4%~38.1%的临时反补贴税。在此之前,土耳其政府已经宣布对原产地为中国的燃油及混合动力乘用车征收40%的额外进口关税,并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实施。截至目前,对我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国家或者区域组织有:美国、加拿大、欧盟、土耳其、巴西。面对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我国应着力提升电动汽车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一是加强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二是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形成集群效应,提高整体竞争力。三是鼓励企业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四是建立完善的供应链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确保产业链的稳定和安全。
【新能源汽车】快充技术革新引领充电桩全面升级,更新换代带来广阔市场(二)(...(2024-12-06)
我国新能源车主正从“里程焦虑”转向“补能焦虑”。快充是解决“补能焦虑”的主要手段之一,实现快充可以通过大电流和高电压两种路径,目前大电流路线复杂度较高,高压快充将是未来主流趋势。国内外车企积极布局高压快充,预计2025年全球800V车型渗透率将达到13%。面对高压快充时代的到来,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亦需同步升级。预计未来几年,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高压快充设施的普及率将大幅提升。具体来看,液冷大功率快充技术成为首选,通过提升单个充电模块的功率,实现了功率密度的飞跃与成本的有效控制。同时,高压快充带来的散热挑战,催生了液冷模块与液冷枪线的市场需求。此外,为应对日益增长的充电需求,分体式设计与功率池化策略逐渐成为充电站建设的新趋势,旨在提高充电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优化用户体验。
【新能源汽车】快充技术革新引领充电桩全面升级,更新换代带来广阔市场(一)(...(2024-12-06)
我国新能源车主正从“里程焦虑”转向“补能焦虑”。快充是解决“补能焦虑”的主要手段之一,实现快充可以通过大电流和高电压两种路径,目前大电流路线复杂度较高,高压快充将是未来主流趋势。国内外车企积极布局高压快充,预计2025年全球800V车型渗透率将达到13%。面对高压快充时代的到来,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亦需同步升级。预计未来几年,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高压快充设施的普及率将大幅提升。具体来看,液冷大功率快充技术成为首选,通过提升单个充电模块的功率,实现了功率密度的飞跃与成本的有效控制。同时,高压快充带来的散热挑战,催生了液冷模块与液冷枪线的市场需求。此外,为应对日益增长的充电需求,分体式设计与功率池化策略逐渐成为充电站建设的新趋势,旨在提高充电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优化用户体验。
【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行业未来市场空间广阔(第18期)(2024-02-23)
充电基础设施为电动汽车提供充换电服务,是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道路交通低碳化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是重要的交通能源融合类基础设施。作为新能车的配套补能设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长带动巨大的充电基础设施需求,同时,中央和地方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我国充电桩数量日益增长。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38.6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949.5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桩车增量比为1:2.8,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能过剩,行业或迎来新一轮洗牌(二)(第17期)(2024-02-23)
动力电池通常指为汽车提供动力的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直接关系着整车性能。近年来,随着装车量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超过消费电池成为占据锂离子电池应用比例最高的领域。2023年,随着国民经济加快恢复和各项刺激政策的加持,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增长态势明朗,景气度保持在高位。受此影响,动力电池行业需求旺盛。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387.7GWh,累计同比增长31.6%。同期,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累计产量为778.1GWh,累计同比增长42.5%。2023年,动力电池产量约为装车量的两倍,产量高于市场需求,产能过剩已成为动力电池行业面临的严峻问题。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能过剩,行业或迎来新一轮洗牌(一)(第16期)(2024-02-23)
动力电池通常指为汽车提供动力的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直接关系着整车性能。近年来,随着装车量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超过消费电池成为占据锂离子电池应用比例最高的领域。2023年,随着国民经济加快恢复和各项刺激政策的加持,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增长态势明朗,景气度保持在高位。受此影响,动力电池行业需求旺盛。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387.7GWh,累计同比增长31.6%。同期,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累计产量为778.1GWh,累计同比增长42.5%。2023年,动力电池产量约为装车量的两倍,产量高于市场需求,产能过剩已成为动力电池行业面临的严峻问题。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逐步复苏,进入稳链提质新阶段(第47期)(2023-05-22)
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与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高度相关,步调基本一致。2023年以来,新能源车市场回暖,带动动力电池市场复苏。1~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9.1万辆和222.2万辆,同比均增长42.8%;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91.0GWh,累计同比增长41.0%。展望未来,在新能源汽车持续发展的带动下,我国动力电池产业仍将长期增长,但因前期基数高、汽车消费潜力释放较充分,2023年起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行业增速可能下降。预计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需求约409.9GWh,同比增长39.3%左右。同时,产业优胜劣汰加速,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
【新能源汽车】上海车展新品密集发布,有望提振车市销量(第41期)(2023-05-04)
2023上海国际车展于4月18日至4月27日举行,这是今年全球第一个A级车展。本届车展的主题为“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深度探讨汽车产业低碳转型路线,优化产业链布局,构建科技创新汽车产业生态圈。以新能源汽车推广元年的2008年开始计算,八届上海车展,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完成反转。如果说,2009年上海车展上新能源车“初来乍到”,2023年则已“坐镇主场”。本届上海车展最大的亮点是,自主新能源车全面形成领军性的产业和技术创新优势,推动智能电动化新品和新技术全面展示,推动中国汽车在世界崛起。本届上海车展为整车和产业链企业搭建了一个展示新产品、新技术的平台,将会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推动汽车消费。
【新能源汽车】插混技术日趋成熟,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第19期)(2023-03-13)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正在不断上扬。从增速上来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的产销增速已超过了纯电动汽车,市占率不断提升。2021年~2023年1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占率分别为17.13%、22.04%、29.66%。插电式混动车占比提升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随着纯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尚不完美的动力电池材料体系,使得纯电动汽车目前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燃油车;二是插电式混动车型兼顾了燃油和纯电动车的优势,成为消费者的热门选择;三是混动车型市场参与者正在变的越来越多,并且自主插电混动的技术获得重大突破,产品结构、能效等关键技术指标超越日系品牌;四是纯电动汽车既受制于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又受到补贴退坡的巨大影响,而混动汽车受到影响相对较小。展望2023年,插电式混动车有望实现较高增长,其增速大概率将继续超越纯电动车。预计2023年全年插电式混动车销量有望超300万辆,插电式混动车将成为2023年新能源车最大的增长动能。
【新能源汽车】造车新势力格局生变,行业竞争进入新阶段(二)(第171期)(2022-12-27)
2022年10月,哪吒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交付量均超1万辆,其中哪吒汽车再获冠军。蔚来汽车交付量紧随哪吒汽车之后,位居第二。从累计交付量来看,哪吒汽车交付量超12万台,夺得冠军。蔚来汽车、理想汽车、零跑汽车累计交付量仅在9万台左右,与哪吒汽车、小鹏汽车存在明显差距。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又要出现一轮洗牌,这一次的参与者除了“蔚小理”等新势力车企,还有极氪等传统车企推出的新新势力品牌,除此之外,还有华为、小米、百度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它们跨界造车但并不舍弃原有业务,是搅局者也是一股新势力。展望2023年,比亚迪凭借丰富的新能源车型矩阵以及产能释放,有望继续领跑新能源车市场。自主车企受益于插混车型的快速放量以及纯电车型的增长,预计吉利、长城、长安在2023年有望跻身新能源汽车第二梯队。头部造车新势力2022年交付量不及预期,但随着新车型放量,预计造车新势力2023年销量将突破20万台,部分新势力将达到30万台。
【新能源汽车】造车新势力格局生变,行业竞争进入新阶段(一)(第170期)(2022-12-27)
2022年10月,哪吒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交付量均超1万辆,其中哪吒汽车再获冠军。蔚来汽车交付量紧随哪吒汽车之后,位居第二。从累计交付量来看,哪吒汽车交付量超12万台,夺得冠军。蔚来汽车、理想汽车、零跑汽车累计交付量仅在9万台左右,与哪吒汽车、小鹏汽车存在明显差距。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又要出现一轮洗牌,这一次的参与者除了“蔚小理”等新势力车企,还有极氪等传统车企推出的新新势力品牌,除此之外,还有华为、小米、百度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它们跨界造车但并不舍弃原有业务,是搅局者也是一股新势力。展望2023年,比亚迪凭借丰富的新能源车型矩阵以及产能释放,有望继续领跑新能源车市场。自主车企受益于插混车型的快速放量以及纯电车型的增长,预计吉利、长城、长安在2023年有望跻身新能源汽车第二梯队。头部造车新势力2022年交付量不及预期,但随着新车型放量,预计造车新势力2023年销量将突破20万台,部分新势力将达到30万台。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需求持续高涨,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第124期)(2022-09-26)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构成之一,直接决定车辆性能和成本。动力电池产品价值高,市场空间大,需求跟随新能源汽车同步放量高速增长,是随新能源汽车发展而诞生的新兴行业,孕育着一系列投资机会。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企业争相扩充产能,动力电池的产销量稳步增长,装车量不断创出新高。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154.5GWh,同比增长142.8%;2022年1~8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62.1GWh,累计同比增长112.3%。总体来看,动力电池行业本身蕴含着巨大发展前景,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等层出不穷。本文主要分析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并梳理当前技术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供投资者参考。
【新能源汽车】两会再提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继续提升(第48期)(2022-04-18)
3月5日,在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能源汽车在“缺席”一年后被再次提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市场占有率达到13.4%,高于上年8个百分点。行业普遍认为,此前制订的至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20%的目标有望提前实现。本文主要分析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梳理今年两会传递的新风向,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供投资者参考。
【新能源汽车】造车新势力交付破万,智能电动车竞争步入下半场(第197期)(2021-12-20)
2021年11月,造车新势力销量迎来普涨,小鹏、理想、蔚来、哪吒当月的销量均超万辆,分别为15613辆、13485辆、10878辆、10013辆,同比分别增长270%、190.2%、105.6%、372%。面对汽车智能电动化的发展趋势,以及造车新势力的持续扩张,传统自主车企纷纷加速电动化转型。展望2022年,传统车企布局高端智能电动的转型将逐步开启兑现,与蔚来、小鹏、理想目前的主要产品形成正面竞争。汽车产业在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的发展趋势下,竞争已经非常激烈。本文在分析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电动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做出展望,并从中寻求投资机遇,以供投资者参考。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将开启全国试点,“十四五”期间有望进入高速...(2021-09-22)
2021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以城市为主体自愿申报,申报方案包括本地区开展试点的基础条件、试点内容、目标任务、实施方案、保障措施等。随后,有媒体报道称,2021年下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具体内容包括鼓励在公交、出租、城市物流配送、港口、矿山等公共领域率先试点,在私人领域推动商业化运营等方面。据国家发改委9月3日消息,近期产业发展司负责同志在京调研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和应用情况。在政策支持下,换电模式发展速度有望逐渐加快。本文主要分析换电模式发展现状并梳理当前产业政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供投资者参考。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将开启全国试点,“十四五”期间有望进入高速...(2021-09-22)
2021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以城市为主体自愿申报,申报方案包括本地区开展试点的基础条件、试点内容、目标任务、实施方案、保障措施等。随后,有媒体报道称,2021年下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具体内容包括鼓励在公交、出租、城市物流配送、港口、矿山等公共领域率先试点,在私人领域推动商业化运营等方面。据国家发改委9月3日消息,近期产业发展司负责同志在京调研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和应用情况。在政策支持下,换电模式发展速度有望逐渐加快。本文主要分析换电模式发展现状并梳理当前产业政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供投资者参考。
【新能源汽车】“碳中和”助推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较快增长(第58期...(2021-05-18)
当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课题,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高碳排放量一度让中国面临来自国内外的严峻压力。中国为争取实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的目标,强烈号召国内各行业节能减排、控制碳排放。在汽车领域,实现碳排放、碳中和目标有利于推动新能源车、尾气排放升级发展,后续有望进一步出台利好政策。在整体产业政策环境向好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有望稳步发展,规模进一步提升。本文在分析“碳达峰、碳中和”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做出展望,并从中寻求投资机遇,以供投资者参考。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形势分析与判断(第174期)(2020-12-04)
自2014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2018年首次突破百万辆大关。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主要是财税政策、牌照路权以及特定领域直接推广等三大政策驱动的,出于消费者自愿购买的部分还比较少,新能源汽车短期内与传统汽车相比还不具备正面竞争力。而政策驱动市场所能够支撑的销量规模有限,要实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汽车总销量20%的规划目标,必须发挥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作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要做相应的变化,由过去以政策为导向转向以市场为导向,为消费者提供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更大价值或不一样价值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