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 观】金融去杠杆进程、影响及政策建议(第63期)(2017-07-07)
今年以来,“一行三会”联手施策推动金融去杠杆。目前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杠杆率已降至相对正常的水平,银行业金融机构杠杆去化尚未有实质性进展。金融去杠杆造成M2余额增速放缓,抬高了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并向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形成一定传导,但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仍较为平稳。金融去杠杆非一日之功,未来要坚定金融去杠杆方向、保持一定政策压力,加强多部门之间的政策协调和配合,合理把握政策节奏和力度,有序打破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加强穿透式监管,构建适应“混业经营”的金融监管框架。
【宏 观】穆迪调降我国主权债务评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第58期)(2017-06-30)
目前,“一带一路”是国家大力推行的重点战略,沿线国家或地区的基建需求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出口市场。工程机械企业为了弥补国内需求疲弱对生产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纷纷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同时,我国主要工程机械企业在“一带一路”延续的产业布局也日趋完善,有足够的能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一带一路”为工程机械企业带来的不仅是市场机会,也是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去库存的好时机。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前景广阔,将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国际产能与装备合作的重要对象。
【宏 观】当前全球贸易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第43期)(2017-06-14)
自2016年三季度以来,受世界经济复苏加快、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提振,全球贸易呈现回暖趋势。但同时,“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等外部环境正在对全球贸易发展前景形成威胁,而全球产业结构变化与主要国家政策走向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下一步贸易走势。未来一段时间,全球贸易增长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我们预计2017年全球贸易增速较2016年会有所回升。对此,我国应主动适应全球贸易形势和市场格局变化,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展国际经贸合作空间,并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引领全球化发展和全球贸易增长。
【宏 观】一季度消费形势分析与二季度预测(第26期)(2017-05-10)
一季度,我国消费市场运行平稳,消费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继续稳步提升。同时,消费市场显现出传统消费平稳增长、网购消费加快发展、结构升级类消费走势分化、中高档消费明显回暖、耐用品消费略有降温等特征。但是,居民增收基础不牢固、部分结构升级类消费增势回落、耐用品消费在政策调整后增长前景不乐观等问题都可能对消费增长前景产生不利影响,需引起高度重视。建议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增强政策托底力度,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推动消费持续健康发展。
【宏 观】对当前工业形势、走势的分析与判断(第25期)(2017-05-10)
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效果叠加、发展动能转换积蓄、外需有所回暖,当前工业多数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工业运行实现良好开局。预计二季度经济企稳的势头将继续巩固,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面临有利的“窗口期”。但也应清醒看到,制约工业可持续增长的一些“痛点”和“隐患”依然存在,仍需下大力气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保持工业平稳运行,促进行业提质增效,关键是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狠抓各项政策落实,以改革举措的不断深化促进工业领域供需关系调整。
【宏 观】一季度物价形势分析及上半年预测(第24期)(2017-05-08)
2017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前高后低,略低于预期;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涨幅高位运行,呈逐月收窄态势,生产者价格与消费者价格涨幅差较大。未来数月,劳动力成本刚性上扬、价格改革稳步推进、货币环境相对宽松等因素将支撑物价涨幅;而内需疲软、通胀预期减弱、粮食供给充裕等因素将抑制物价涨幅。初步判断二季度CPI上涨1.4%,上半年上涨1.4%;二季度PPI上涨6.5%,上半年上涨7.0%。建议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加大利用价格杠杆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保障农产品稳定供给、实施灵活稳健的货币政策。
【宏 观】二季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第23期)(2017-05-08)
一季度,我国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外需明显回暖,企业补库存以及房地产市场依然火爆等因素推动经济增长形势好于预期。展望二季度,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将有所增强,但贸易保护主义增多;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部分积极因素有望延续,但结构失衡问题仍未有效化解,预计宏观经济将保持稳中略降态势,经济景气可能在一季度达到峰值。建议未来进一步夯实稳中向好的发展基础,坚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化解部分领域金融风险,努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宏 观】雾霾污染影响因素分析及治理对策(第21期)(2017-05-02)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出以更大力度治理雾霾的信号。科学识别影响雾霾污染的关键因素是打好蓝天保卫战的重要基础,根据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测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加强环境规制、适度提高能源价格、良好的生态建设等均有利于雾霾的减少,但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建筑施工面积的增加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多等会加重雾霾污染。为补齐生态文明建设“短板”,让蓝天白云成为新常态,须充分考虑不同影响因素对减霾的空间差异,综合实施区域差异化减霾措施和区域联防联控政策。
【宏 观】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及热点问题分析(第18期)(2017-04-01)
《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确定投资调控的基本思路是“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9.0%,较上年预期目标下调1.5个百分点。今年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开局平稳,同比增长8.9%。尽管增速较去年全年提升0.8个百分点,但投资结构并未实质性好转,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需要密切关注基建投资资金保障难度较大、房地产开发面临调整风险、民间投资持续低迷等问题。综合判断,201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将延续平稳增长,增速呈现“先高后低”态势,预计全年增长8.0%左右,其中一季度增长8.5%左右。
【宏 观】6.5%左右的增长目标是适应新常态的主动下调(第17期)(2017-04-01)
近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7年我国GDP的目标增速为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提出这样的增速目标符合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发展规律,可以满足就业等基本民生需要,符合当前经济运行的客观实际,有利于更好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仍将对世界经济做出重大贡献,是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一次主动下调。
【宏 观】警惕我国企业“走出去”陷入“日本模式”的风险(第14期)(2017-03-15)
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日本企业借日元升值和经济泡沫的叠加效应,大举向外扩张,并一度出现“购买全球”的势头。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并购面临的外部环境较为复杂,与当时日本企业的跨国并购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分析和研究日本企业“走出去”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加快对外投资步伐、正确引导企业“走出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宏 观】2017年欧洲政治不确定性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分析(第12期)(2017-03-06)
2017年,欧洲多个主要国家迎来大选,英国将启动脱欧谈判,希腊也再度面临债务违约的风险,欧洲政治前景的不确定性已经成为影响国际经济环境的主要风险之一。根据对各国选情的分析,欧洲大选结果存在三种可能的情景,将对欧洲乃至全球经济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为此,需密切跟踪各国政局走向,坚定推进对欧战略合作,以合作化解中欧经贸摩擦,扩大对欧战略投资,并把握好自贸区建设的制度窗口期,提升我国在全球经贸合作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宏 观】特朗普经济学难以行远(第6期)(2017-02-10)
当今世界被认为是进入“黑天鹅湖”时代,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黑天鹅”事件。特朗普经济学是对里根以来西方新自由主义的一次全面修正和局部的颠覆,一旦顺利实施将对当前整个世界经济及其分工格局带来重大挑战。然而,由于其经济学内部存在的明显悖论,实践中将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初步预计在其被强行推进二、三年之后,也许就该知难而退了!
【宏 观】借鉴国际预期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宏观调控水平(第3期)(2017-01-17)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在宏观调控中提高预期管理水平,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7年经济工作要加强预期引导。纵览全球,创新手段及时救助是预期管理的关键,前瞻性的货币政策指引已成为后危机时代主要经济体进行预期管理的新潮流。我国经济社会中的诸多利益冲突和矛盾不断累积,极易引发非理性社会心态。在此背景下,注重宏观调控中的预期管理十分必要。为此,应充分借鉴国际预期管理经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预期管理,提高预期管理能力,引导、改善和稳定社会预期。
【宏 观】客观判断我国对外投资加速扩张现象,统筹采取科学管控思路和办法...(2017-01-05)
2016年以来,我国对外投资进一步加快,非金融类对外投资更是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态势。1~11月份,我国对外投资规模超过2015年,其中非金融类对外投资额为1617亿美元,同比增长55.3%,增速是2015年同期的3倍多。但同时,我国国内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仅增长3.1%。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舆论和各方的广泛关注。通过全面客观分析,我们认为:当前出现的企业对外投资热潮具有客观性和合理性,不宜简单地采取限制或控制类措施。
【宏 观】2016年利用外资回顾和2017年展望(第103期)(2016-12-16)
2016年,在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我国利用外资保持稳定增长,服务业吸引外资比重不断上升,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展望2017年,面对激烈的国际资本竞争,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深化,制度红利逐渐释放,新比较优势正在形成,依然保持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利用外资将继续稳步增长。建议进一步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优化外资企业的营商环境,强化利用外资的监管水平。
【宏 观】2016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分析及2017年展望(第101期)(2016-12-09)
2016年,全球经济复苏依然缓慢且不均衡,英国脱欧、地缘政治风险和中期金融风险上升加剧了市场的担忧。但同时,受供需结构变动、美元持续走弱、全球流动性增强等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强势反弹,主要商品价格走势分化严重。展望2017年,主要新兴市场国家有望结束连续5年的下降,并带动全球增长小幅加快。受全球有效需求提升,大宗商品价格有望继续上涨,但美元走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加之全球负利率环境引发的市场系统性风险增大,将导致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上行。
【宏 观】2016~2017年区域经济发展分析(第99期)(2016-12-01)
2016年,各地区经济发展基本平稳,区域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但同时分化增长态势也更为明显。2017年,区域经济一体化将加速,产业转移将进一步推进,创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力,不同类型区域将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东部地区经济增幅可能稳中略降,中西部地区基本保持平稳,东北地区经济增幅依然最低,产业结构重型化的资源性省份仍将面临较大的增长压力。未来,政府将继续加快改革步伐,积极发挥区域规划、政策作用,并更加注重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对遭遇断崖式下滑的地区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
【宏 观】2016年经济景气分析及2017年展望(第98期)(2016-11-29)
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长下行周期阶段,经济景气波动呈现出“W型”阶梯式下降,目前已经经历了两次完整的短周期波动。受到政策刺激效应的影响,先行合成指数和一致合成指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背离,预计2017年先行和一致合成指数将双双在底部震荡运行,综合经济警情指数继续在绿灯区下沿平稳运行。建议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领域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宏 观】2016年物价形势分析及2017年展望(第94期)(2016-11-16)
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前高中低后升”,生产领域通缩压力逐步缓和,预计2016年CPI上涨2.0%,PPI下降1.9%。展望2017年,金融货币环境宽松、人力成本趋升、翘尾因素升高等因素将支撑价格上涨;总需求稳中趋缓、农业领域粮食产量和库存双高、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稳中有降等因素将抑制物价涨幅,预计2017年CPI上涨1.8%,PPI下降1.0%。预计未来国家将继续实施灵活稳健的货币政策、保障农产品供给稳定、多措并举扩大去产能范围、稳步推进能源资源和服务领域等价格改革、因城施策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和预期,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