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上半年国内油气开采利润暴降近七成(2015-08-17)
8月17日,经济参考报消息,上半年,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累计利润总额628.9亿元,同比下降达68.7%。不容乐观的是,国际油价的低位运行有可能常态化,在此之下,企业纷纷“捂紧腰包”,尤其是缩减上游投资。据了解,上半年石化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只有2.6%,创下历史最低记录。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3年来首次下降,同比增速为-6.5%,炼油业投资仅同比增长-6.6%,出现自2010年以来的首降。
8月17日,经济参考报消息,上半年,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累计利润总额628.9亿元,同比下降达68.7%。不容乐观的是,国际油价的低位运行有可能常态化,在此之下,企业纷纷“捂紧腰包”,尤其是缩减上游投资。据了解,上半年石化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只有2.6%,创下历史最低记录。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3年来首次下降,同比增速为-6.5%,炼油业投资仅同比增长-6.6%,出现自2010年以来的首降。
8月17日,中国证券报消息,最近国际油价连续走低,一度刷新6年来新低,中国作为原油进口和消费大国,却面临“低价尴尬”。业内人士表示,石油战略储备对国家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对即将上市的上海原油期货在交割方面亦有实际意义,应抓住当前“低油价”机遇,加快原油储备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石油储备能力。分析认为,战略储备需求刺激下,原油进口很大可能保持增长,但并不会加速,原因在于实际需求比较疲...
8月11日,人民网消息,今年以来,由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油价不断下跌,我国天然气价格与替代能源相比在工业、车用领域的经济性能越来越低,天然气消费增速放缓。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天然气进口29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53%;上半年产量为65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9%;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906亿立方米,同比仅增长2.1%。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天然气现有市场需求提升空间不大,但这为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赢得了...
8月10日,搜狐财经消息,继2015年2月国家发改委宣布非居民用气存量气和增量气门站价格并轨后,近期市场关于天然气价格调整的预期再度强烈。分析认为,随着国际原油大幅走跌,国内成品油价也即将迎来“五连跌”;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燃料油等能源的替代性减弱,天然气消费增速出现放缓,其市场价格或将下调。若气价下调,将首先利好天然气下游产业的发展,对天然气工业、发电、车船交通、城市燃气等企业都将形成一定...
8月3日,经济日报报道,二季度国内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速只有0.5%,而且前五个月的天然气进口量同比增速也仅有6.4%,罕见地没有保持双位数增长,这意味着国内天然气需求不旺。分析认为,4月份存量气和增量气价格并轨后,天然气定价基本理顺,下半年还可能会有一次天然气价格下调,届时由于原油价格大幅下跌而被抑制的天然气需求将会恢复,再加上各地空气污染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天然气作为清洁燃料的优势将推动需求增...
7月31日,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截止6月底,2015年我国累计进口原油1.63亿吨,同比增长7.5%。按进口总量排名,主要来源国分别为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拉克。其中,俄罗斯原油进口同比增幅最大,为26.58%。截止6月底,2015年我国累计进口液化天然气951万吨,同比降低3.89%。按进口总量排名,液化天然气主要来源国分别为澳大利亚、卡塔尔、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累计进口管道天然气123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4.82%。按...
7月30日,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2015年以来,国际上的进口天然气价格暴跌,中俄两国企业对天然气西线的价格却有极大分歧,加之中国天然气需求疲软,在此背景下,据多位石油央企人士证实,中俄西线天然气项目被推迟。据统计,2015年上半年,中国天然气产量65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8%;天然气进口量293亿立方米,增长3.5%;天然气消费量906亿立方米,增长2.1%,这是2000年后,中国最慢的天然气增长时代。
7月29日,新疆日报消息,截至目前,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公司运营的西气东输三条管道(西段)累计输送天然气超过2600亿立方米。市场区域发展到甘肃、内蒙古、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15个省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据悉,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和三线通过中卫、靖边、甘塘等枢纽站实现了国内外资源的联网,为全国天然气管网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西一、二、三线联合运行输量500亿立方米天然气,折合对应标煤0....
7月24日,生意社消息,据山东省蓬莱市物价局价格监测,2015年以来,受国际油价低位运行的影响,国内民用液化气价格持续走低。据监测,蓬莱市民用液化石油气价格由年初的8.33元/kg,经过多次下调已降至目前6.10元/kg,降幅为26.77%。按目前价格计算,当前居民年平均购气成本为1024.80元,比2014年可节省费用374.64元。民用液化石油气出现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在于受近期国际原油低价位运行的影响。
7月23日,北京商报消息,康菲石油日前表示,已经停止与中石油在内江地区与中石化在綦江地区的页岩气勘探合作,目前在中国没有正在勘探的项目。此前,美国中型石油公司阿纳达科石油、阿美拉达赫斯等已经宣布退出中国页岩气上游产业。而壳牌、雪佛龙等也曾传出在华页岩气项目受阻的消息。业内认为,由于不看好未来前景,在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勘探风险加大的背景下,国际石油巨头们正加速撤离中国页岩气市场。
7月23日,中新财经消息,霍尼韦尔近日宣布其技术将应用于中国广西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帮助其改善长距离高压管线的运行。作为中石化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点战略项目,广西液化天然气管线建设在优化中国能源结构以及满足广西地区日益增长的天然气需求方面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此工程预计于2015年年底竣工,届时将实现每年8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的运输,投产后,其将与中亚管线-西气东输二线对接。
7月22日,中国证券报消息,包括陕鼓集团、延长石油、陕天然气、中航工业西航等在内的16家公司组成的陕西省天然气管线配套产业联盟于当日正式成立,旨在充分发挥陕西长输管道装备制造和建设施工企业的优势,推进陕西天然气管线配套产业发展。据预测,如果联盟企业全面参与国内外天然气项目,未来十年将实现天然气管线配套产业产值500亿元左右。业内人士认为,相关上市公司陕鼓动力、延长建化、陕天然气和中航动力有望...
7月17日,国土资源部网站消息,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公司等单位近日透露,近期涪陵页岩气田钻井、压裂、储层改造、带压作业等一系列关键装备陆续实现国产化,摆脱了被国外厂商在装备价格上“卡脖子”的境遇。分析认为,在涪陵页岩气开发中,装备投入约占投资总额的25%,相关装备和技术的国产化,极大程度上降低了页岩气开发成本,为页岩气低成本和规模化开发创造了新的动力。
7月16日,证券日报消息,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我国6月份原油进口同比增27%,再次成为最大原油进口国,而原油进口金额却大降超四成。分析师表示,原油进口量大涨的原因是位于青岛的二期原油战略储备库开始注油,大大提振了需求。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较高,低油价时期,我国正在加速石油战略储备。分析认为,油价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第三季度或难翻身,低油价特征仍将继续,而第三季度原油单月进口量仍有机会再创新高...
7月15日,期货日报消息,与以往动辄每桶百美元的高油价时代相比,今年以来每桶四五十美元的国际油价令我国原油进口成本大幅下降。海关总署的进口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原油1.6337亿吨,同比增长7.49%;原油进口金额为1770.9亿元,同比减少41.72%。从进口单价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国原油进口单价约为每吨2599.2元,而去年同期进口单价约为4794.2元,同比下降45.8%。正是受益于几乎“腰斩”的国际油价,今年以来...
7月14日,财经网消息,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六月重点商品报告显示,当月中国原油进口量2949万吨,折合720万桶/天。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美国7月份各周原油进口量最高仅为716.5万桶/天,显示中国又重新夺回全球原油最大买家的席次。在中国领导人极力推动增加石油战略储备的督促下,中国大幅增加石油进口量;同时,原油价格的持续低迷也为此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据悉,今年四月,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最大原油进口国,...
7月13日,国际商报消息,当前随着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持续萎靡以及油气价格剧烈波动,天然气需求增速放缓,能源供应格局变化较大。在此背景下,我国积极推进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改革,不仅实现了天然气存量气和增量气的价格并轨,更于近日拉开了天然气电子交易的序幕。7月1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展开试运营,管道天然气现货挂牌、液化天然气现货挂牌两种交易品种同时推出,并有交易达成,为我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带...
7月13日,生意社消息,继5月同比大幅下滑11%后,中国6月原油进口快速回升,同比大涨27%,达2949万吨。整个上半年来看,原油进口量同比上涨7%。报道称,中国进口原油量增加主要因为位于青岛的二期战略储备库开始注油。石油行业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正在趁国际原油价格下跌而增加石油进口以增强石油储备。按中国每天消耗石油139万吨的规模静态计算,我国战略原油储备只够使用8.9天,商业原油储备可用13.8天,全国原油储...
7月8日,中国环境报消息,上海市最后一家人工煤气用户近日完成了天然气转换,这意味着使用了150年的人工煤气就此告别上海,实现城市燃气全天然气化。截至2015年6月,上海市累计完成了350万户人工煤气用户的天然气转换工作,并发展了200多万户天然气新用户,使全市天然气用户数达到620万户。目前,上海市天然气年供应量已超过70亿立方米,占全市一次能源比例达到11%,率先实现国家2020年能源发展战略目标。
7月6日,北京商报消息,国内成品油价7日将开启新一轮调价窗口,根据分析机构预测,此次调价,成品油价格预计会小幅下调,如果预测准确,这也是自6月9日之后,近一个月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第二次下调,同时也是国内成品油价格今年以来的第五次下调。目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受伊朗核谈判、希腊债务危机以及美国原油库存意外增加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将维持震荡盘整走势,加之欧佩克主要产油国产量持续上升,原油供应...
7月6日,人民日报消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编制发布的《新疆能源年度报告(2014)》显示,截至2014年底,新疆已探明石油储量56亿吨,天然气储量1.4万亿立方米,均位居全国首位。2014年石油石化工业总产值达到3852.44亿元,比2009年增长96%。据悉,新疆能源资源丰富,煤炭、石油、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资源均位居全国前列。目前,新疆石油和化工行业已培育发展上市公司9家,多数大中型企业均建立了研发中心和...
7月3日,新华网消息,随着我国首单管道天然气现货交易的诞生,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7月1日宣告投入试运行。这意味着,我国重要资源产品之一的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关键一步,也为日后形成天然气市场的“中国价格”奠定了基础。据悉,目前该交易中心投入试运行的主要有管道天然气(PNG)和液化天然气(LNG)两个现货品种,未来还将推出LNG接收站接转能力的交易,三大石油公司全面实现了网上公开销售液化天然气现货也...
7月2日,中国石油报消息,7月1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正式投入试运行。作为中国首个国家级天然气交易平台,其将立足中国、辐射亚太,努力发展成为国际性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据了解,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由新华社、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等十家单位共同出资组建。其中,新华社为第一大股东,占比33%;三大石油公司分别占比10%。业内专家表示,虽然交易中心成立不能立即形成中国的天然气定价机制,但这是...
6月30日,证券时报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29日在北京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通过视频连线共同出席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境内段开工仪式。张高丽表示,东线天然气项目是中俄两国最大的务实合作项目,有利于促进两国能源战略多元化和保障两国能源安全,带动中俄两国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境内段管道开工修建,标志着这条联结中俄两国的陆上能源通道全线启动建设,双方将共同努力确保...
6月26日,新华社消息,最新中国石油库存数据显示,5月末,中国原油库存(不含储备库存)环比增长1.28%,汽柴煤油库存环比微降0.74%。其中,汽油库存环比增长1.55%,柴油库存下降2.63%,煤油库存增长2.21%。从需求,“五一”假期迎来旅游出行小高峰促使终端消费得到提升,但是国内成品油价格经历了“一升一平”的调整,加之乘用车产销量下滑,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汽油需求,综合因素导致汽油库存出现小幅上升;工业用...
6月24日,生意社消息,根据23日公布的海关数据,俄罗斯5月超越沙特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进一步显示中国推进其原油来源多样化。数据显示,中国2015年5月自俄罗斯进口的原油较2015年4月飙升约33%,较2014年5月飙升约20%,至逾390万吨;而自沙特进口的原油则下降18%,约为310万吨。按月看,沙特4月份时失去中国进口原油最大供应商地位,被安哥拉所取代。不过,从今年迄今,沙特仍是中国原油进口的最大供应商,占...
6月18日,中新网消息,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研究报告预计,2015年我国原油产量将达2.17亿吨左右,保持0.4%的增速;天然气产量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产量将达1344亿立方米,增速在10%左右;成品油产量预计将达2.94亿吨,同比增长3.1%。与此同时,2015年,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将继续放缓,预计全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2.77亿吨,增速约为2.1%左右,低于产量增速一个百分点,其中柴油需求下滑趋势将进一步增强,同比减少2....
6月16日,中国企业报消息,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告称,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成为首家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的地方炼厂,初步确认每年可使用进口原油750万吨。专家表示,2015年我国油气改革重心将放在上游领域,地炼企业以及参与海外油气收购的民营企业有望迎来新机遇。然而据了解,对于进口原油使用权,民营地炼积极性低于预期,认为后续配套措施的跟进更为关键;相对于进口原油使用权,企业更关注的是原油进口权放开。
6月16日,中国石化新闻网消息,伍德麦肯兹公司的首席天然气顾问Gavin Thompson在研究报告中称,在原油价格处于低位之际,由于内需意外疲软,未来几年中国可能面临液化天然气(LNG)供应过剩的局面。报告指出,造成这一局面的短期因素包括:低油价、国内天然气价格位于高位、环境政策的转变、来自煤炭和水电行业的竞争以及冬季气候转暖等。预计2015年到2017年,中国市场长期合同下的LNG供应将过剩180亿立方米。这些过剩...
6月15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消息,在近日召开的《新疆原油天然气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初稿)》审查会上,相关领导强调规划要体现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三基地一通道”战略,坚定实施油气田产能建设项目;体现优势资源转化战略,体现深化能源价格改革。要求对规划进一步完善,确保6月上旬末完成规划修改稿,6月底完成规划送审稿。
6月12日,经济参考报消息,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中国页岩气资源调查报告(2014)》。该报告显示,继重庆涪陵率先实现页岩气商业化开发之后,石油公司在四川南部、贵州北部等页岩气勘查开发示范区加快页岩气产能建设,有望形成多个页岩气商业化开发基地。据悉,中国石化在贵州习水綦江南区块有望成为继涪陵页岩气田之后中国石化的第二个页岩气商业开发基地;中国石油则在四川长宁—威远和云南昭通区块实现页岩气...
6月10日,新华网消息,近日随着涪陵—王场输气管道工程王场输气站出站阀ROV205的开启,来自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焦石坝区块的页岩气顺利进入川气东送管道,实现了四川普光、元坝的天然气与涪陵的页岩气三大气源胜利会师。业内人士分析,之前的川气东送管道中只有四川普光、元坝的天然气,此次涪陵页岩气加入其中,形成多气源格局,不仅提升了输气管道系统运行的安全平稳可靠性,还能有效缓解湖北、江西、浙江、安...
6月10日,人民日报消息,国土资源部9日发布了《中国页岩气资源调查报告(2014)》。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累计投入230亿元,钻井780口,设置探矿权54个,探获页岩气三级地质储量近5000亿立方米。据介绍,2009年以来,国土资源部累计投入6.6亿元,实施调查井62口,二维地震210千米,获得一批重要发现;重庆、贵州等地方政府自筹资金,累计投入4.6亿元,调查井45口,完成二维地震740千米;石油企业和中标企业累计投...
6月2日,华尔街日报消息,作为4月新晋的全球最大原油买家,中国不仅将结束没有原油期货市场的时代,而且还瞄准国际市场,意图打造亚太地区原油定价基准。分析认为,中国正寻求在国际原材料市场获得更大定价权,原油正是其中的一个努力方向,为此,中国正寻求将本土市场向更广大的国际投资群体开放,借此施加价格方面的影响力。未来,中国原油期货及其他具有国际化属性的大宗商品,有望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下真正...
5月29日,新华网消息,作为国内首个国际化交易的大宗商品,原油期货的上市进程备受关注。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宋安平于28日在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表示,原油期货的筹备正稳步推进,如果顺利,可能会在年底前正式启动交易。宋安平指出,在未来的原油期货交易平台上,可以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作为原油的重要消费地,上海原油期货将对现有的国际原油定价体系形成有益补充,有助于完善全球原油的定价体系。
5月28日,中国能源报消息,继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起,各地陆续出台大气污染治理相关政策。2015年以来,天津、河北两地新出台相关政策,政策重点强调整改燃煤锅炉和电厂煤改气,削减燃煤量,大力推广发展清洁能源。然而,虽然一些地区“煤改气”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整改进程不一,北京、天津、河北“煤改气”进程、力度相对依次减弱。分析认为,虽然燃气锅炉环保、污染少,但是价格大...
5月26日,第一财经日报消息,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近日发布的天然气运行情况显示,4月份天然气消费量127亿立方米,同比下降5.9%。这是今年以来天然气消费首次出现月度负增长。据悉,国内天然气消费长期受到价格的困扰,今年2月底,发改委通知自4月起将增量气、存量气最高门站价格分别降低0.44元/立方米和0.04元/立方米,但业内人士表示,即使价格有下调,天然气销售情况也并不好,气价不足以和煤炭竞争,难以适应以...
5月25日,人民网消息,经过四年多时间的建设,5月20日,中国海外首个世界级LNG(液化天然气)生产基地柯蒂斯项目建成投产。通过该项目,中国可直接获得长达20年360万吨/年的LNG资源供应,目前,一号生产线已试产,二号生产线预计将于今年三季度投产,届时项目LNG产能可达850万吨/年。分析认为,通过柯蒂斯项目,中国在全球LNG产业链实现了从中下游到上游的拓展,从过去单一的市场买家到市场买家与资源开发并重,此举对...
5月22日,国际燃气网消息,截至2014年底,中国已建成天然气管道8.5万公里,形成了以陕京一线、陕京二线、陕京三线、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川气东送等为主干线,以冀宁线、淮武线、兰银线、中贵线等为联络线的国家基干管网,干线管网总输气能力超过2000亿立方米/年。未来中国将重点建设西气东输三线、西气东输四线、西气东输五线、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陕京四线、新粤浙管道、鄂安沧管道等为主的主干管网和地...
5月18日,贵州日报消息,“贵州省页岩气调查评价”项目成果获得验收,标志着贵州省成为全国首个完成页岩气资源系统评价的省份。据悉,贵州省页岩气资源丰富,查明的潜质页岩发育层系有7个、页岩气地质资源量13.54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95万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三位。按照计划,贵州省将编制页岩气勘查与开发规划,同时放开市场准入,引入多元投资主体,鼓励民营资本、中央和地方国有资本等以独资、参股、合作、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