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聚焦“高烧”的人工智能投融资(第78期)(2017-09-18)
人工智能技术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任何一个行业均将产生巨大影响,是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就我国而言,自人工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来,国内该领域投融资热情空前高涨,7月发生的商汤科技的4.1亿美元B轮融资,更是创下了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领域至今最大的一笔单轮融资纪录。未来,人工智能会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哪些变化?投融资热度能否持续?本文将深入探讨。
人工智能技术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任何一个行业均将产生巨大影响,是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就我国而言,自人工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来,国内该领域投融资热情空前高涨,7月发生的商汤科技的4.1亿美元B轮融资,更是创下了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领域至今最大的一笔单轮融资纪录。未来,人工智能会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哪些变化?投融资热度能否持续?本文将深入探讨。
近年来,按照《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的要求,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大基金”)设立。在大基金的带动下,各省市也掀起了一股基金热潮。一时间,集成电路的投资风潮引发各方讨论,投资是否过热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与投资风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6月Gartner发布了2016年全球收入前十大半导体厂商名单,国内企业无一入围。进出口方面,集成电路超过原油,成为我国最大进口产品。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围绕“投资是否过热”分析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投资、供求现状,探讨该产业的重要性,解答“是否过热”,并提出投资建议。
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发布后,12月27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此次《规划》是“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关于信息化任务的细化落实,是指导“十三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工作的行动指南。《规划》提出:到2020年信息产业收入规模达26.2万亿元,信息消费规模达到6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超过38万亿元,网络零售额达到10万亿元,到2018年开展5G网络技术研发和测试工作,加快推进5G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等目标。本文将深入分析我国信息化的现状,解读《规划》的重要内容,并展望“十三五”期间我国信息化的发展状态,判断其中的投资机遇。
5月5日,工信部官网发布公告,已向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颁发《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允许其经营互联网国内数据传送业务(固网宽带业务)和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这也意味着,广电国网将成为继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后,我国第四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广电国网的加入能否形成鲶鱼效应,对三网融合、“提速降费”等起到积极作用?对此,本文将分析该事件的产生背景、机遇和挑战、影响,并提出投资建议,供决策参考。
7月23日,发改委发布《关于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的通知》。通知提出,通过工程实施,推动重点集成电路产品的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移动智能终端、网络通信、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重点领域集成电路设计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等。本文将深入分析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在总结集成电路产业现有政策特点基础上,预判“十三五”期间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导向,并对行业未来发展情况进行展望。
2015年,在“互联网+”战略大旗下,5G作为物联网的重要支撑力量,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工信部多次发声,指出将加快5G研发及标准化,积极开展商用试点等。美国、韩国、日本等主要国家也纷纷加快5G研发部署。三星、爱立信、华为、中兴等企业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领域投入巨资,并不断加强企业间合作。预计后续,我国将在5G方面提供更多政策、资金支持,并最终在2020年实现正式商用,届时中国5G标准有望成为5G时代的世界标准。
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将“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作为大力推动的重点领域之一,提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要“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应用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的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在“工业4.0”时代背景及政策大力扶持下,我国机器人行业迎来发展良机。本文将深入剖析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行业未来发展情况作出预判。
2014年7月18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共同出资设立中国通信设施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塔公司)。铁塔公司的成立,不仅有利于减少电信行业铁塔及相关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提高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水平,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还有利于缓解企业选址难的问题,增强企业集约发展的内生动力。本文在分析铁塔公司建立背景的基础上,对其运营模式及影响进入了深入解读,供投资决策参考。
2013年末和2014年初,我国民营虚拟运营商第一、第二批试点相继启动,此举标志着我国民企进入基础通信领域的门槛正在打开。目前,有三类企业参与虚拟运营商试点工作,包括终端商、行业应用企业以及互联网企业,其中互联网企业参与积极性最高。由于国内庞大和多样的移动通信需求,我国虚拟运营商有望提前进入快速增长期,预计2015年虚拟运营商数量有望增至50家,用户数量将达5000万户,其中用户数占移动通信用户的份额将达3%。
为适应国际移动通信发展形势以及国内推动信息消费的需要,2013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颁发了“TD-LTE”4G运营牌照。此举标志着我国移动通信将正式进入4G时代,自主知识产权的TD-LTE标准有望迎来投资高峰期。预计未来几年TD-LTE网络建设有望启动万亿元投资,逆转当前电信投资下滑局面。同时,TD-LTE牌照的发放,还有利于中国移动竞争地位的提升,推动4G终端和应用的发展。
为推动我国宽带基础设施健康发展,2013年8月17日,国务院印发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标志着“宽带中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宽带”中国战略明确了我国宽带的技术路线、发展时间表和重点任务。此次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出台适逢我国4G牌照即将发放,意味着我国第四轮电信固定投资热潮即将到来,电信行业投资将出现脉冲式的高增长。
2012年3月初,国务院正式提出将实施国家宽带战略;3月27日,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启动国家宽带战略研究,将在年内出台实施方案。该战略启动后,政府将加大对宽带普遍服务、提速降价、应用发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预计“十二五”期间,宽带投资将达到1.6万亿元,用户规模将明显扩大,服务水平将大幅提升。其中:到2015年,固网宽带用户将达到2.5亿户,城市和农村接入带宽将分别超过20M和4M;无线宽带用户将达到5.2亿户,传输速度将实现倍增。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层官员频频在各种场合表示要积极推动TD-LTE网络建设,并预计在年内向运营商发放TD-LTE牌照,全面推进TD-LTE在国内的商用进程。2013年,中国移动将成为TD-LTE网络建设的主力,预计投资金额将超过500亿元;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有望在稍晚时间进入TD-LTE建设阶段。预计2013年,我国TD-LTE用户将达300万左右,此后随着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进入,用户数量将进入快速发展期,预计2016年超2亿户。
9月18日,科技部对外发布了《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确立了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战略资源地位,明确了产业核心技术和重点应用示范领域,并提出“十二五”期间,产业经济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将步入快车道,预计“十二五”期间产值年均增速高达30%左右;同时,推动产业在各行业和消费领域的快速应用与渗透,加速产业聚集建设与企业整合。
8月份,工信部《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获国务院同意批复,标志着我国《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落地,物联网将进入规模发展期,市场、技术、应用各领域均将取得积极进展。预计2015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年均增速约为20%,其中传感器和RFID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1200亿和450亿元。同时,行业集聚化发展将加速,重点技术瓶颈有望打破,标准体系将建设完毕,应用示范将扩展到经济社会多个领域。
2012年3月初,国务院正式提出将实施国家宽带战略;3月27日,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启动国家宽带战略研究,将在年内出台实施方案。该战略启动后,政府将加大对宽带普遍服务、提速降价、应用发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预计“十二五”期间,宽带投资将达到1.6万亿元,用户规模将明显扩大,服务水平将大幅提升。其中:到2015年,固网宽带用户将达到2.5亿户,城市和农村接入带宽将分别超过20M和4M;无线宽带用户将达到5.2亿户,传输速度将实现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