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化】新冠疫情对石化行业影响分析(第47期)(2020-04-20)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高度相互依赖令各国在疫情冲击下难以独善其身。中国、欧元区、美国、日本等先后成为疫情发展核心区域。IMF预计中国今年增长1.2%,全球-3%,比30年代大萧条更差。疫情影响下,成品油消费量急剧下滑,Rystad能源公司预测,4月份全球石油需求量将比同期平均水平减少2300万桶/天,我国一季度需求减少100万桶/天,原油加工量降低叠加“石油价格战”,原油价格暴跌41%,成品油消费大幅降低,炼厂开工率明显降低,口罩需求短期激增,引发对上游聚丙烯(PP)的巨大需求,国内外炼油厂纷纷减产、降低开工率应对疫情,造成经营业绩下滑。展望未来,随着国内各行业复工复产,成品油需求回暖,二季度石化企业经营将有所好转,同时,石化企业应当抓住低油价的历史机遇,加大进口,提高库存;抓住疫情物资需求,应当积极开拓防疫物资聚丙烯等原材料市场,适时打通口罩全产业链。
【石 化】木质素发展现状与展望(第126期)(2019-09-02)
商业木质素主要来源于工业制浆,而专门从事获取化学物质的木质素精炼厂并不常见。由于生物质结构的复杂性和来源的多样性,以及生物精炼涉及到的成本、环境等问题,从生物质中提取化学物质暂时还不能与石油精炼厂相比。但随着碳排放规定的趋严、石化资源的消耗使得石油成本上升到一定程度,生物质资源有望获得较多的市场。目前,已经研究或商用的木质素增值方式主要有三种:(i)燃烧发电、热解成绿色燃料或合成气的方式;(ii)用作大分子,即将工业制浆中的木质素直接加以利用,用途主要包括水泥减水剂、乳化剂、流变改性剂、电池电极、粘合剂、聚酯材料、碳纤维原料等;(iii)化学工业用芳香族化合物的生产,包括香兰素、甲氧基苯酚、苯酚、苯、甲苯、二甲苯等。目前,第(i)和(ii)种方式是较多见的利用方式,第(iii)种方式只有香兰素有较为大规模的商用,但长远来看,其利用价值最高。
【石 化】能源发展大趋势下石化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第106期)(2019-07-29)
我国是具有重要世界影响力的石化大国,石化行业销售收入已经达到4.63万亿元(以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业计),原油加工量6.04亿吨,位居全球第二位,无机原料、乙烯、甲醇、合成材料等重要大宗商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同时,也正面临产能过剩、能源革命、可持续发展等挑战。展望未来,人口增速放缓、能耗降低、可再生能源发展、交通电气化等趋势正在对全球能源需求产生深远影响。我国也正在面临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经济结构转型、能源结构调整等重大转折。本文将分别对全球和我国的宏观经济、能源发展大趋势进行展望,着重阐述石油在未来能源结构中的角色,分析石化业在未来较长时期内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石 化】丙烯产能多样化扩张,供给从平衡走向过剩(第54期)(2019-04-18)
近年来,与传统路线相比,煤制烯烃和丙烷脱氢等新兴生产工艺的产能增长迅速,带动国内丙烯产能从2009年的约1600万吨增至2018年的约3870万吨,年复合增速10.3%。2018年,原油价格上涨,北美、东北亚地区供应偏紧,全球聚丙烯需求旺盛等因素助推丙烯价格上涨。但到2019年一季度,丙烯价格又出现较为明显的回落,与原油价格走势出现背离。展望未来,随着地炼检修期集中到来,供应预期减少,对丙烯市场形成支撑,短期内丙烯市场有望回暖;长期来看,随着多个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建成,配套百万吨烯烃产能释放,煤制烯烃、丙烷脱氢等新工艺路线也大规模开工。
【石 化】新增产能大于净增需求,对二甲苯或从短缺到过剩(第25期)(2019-03-04)
我国对二甲苯(PX)需大量进口,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随着新建产能的逐渐释放,我国对二甲苯产能不断增加。2012年我国对二甲苯的产能为826.1万吨,到2018年增至1393万吨。随着对二甲苯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突破及项目审批权的下放,今后几年国内将新建或者扩建多套对二甲苯生产装置,对二甲苯供应即将从短缺走向过剩。面对行业的变革,业内企业需加快技术进步,不断提高装置的利用率,淘汰落后产能,合理规划,改善生产环境,研发新工艺,促进我国对二甲苯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石 化】炼化行业投资连续下滑,短期难改善长期有望回暖(第86期)(2018-09-25)
2017年12月以来,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额一直处于同比负增长区间。2018 年 1~7 月,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新增意向投资额同比降幅超过 30%。地炼盈利能力不足被认为是投资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内炼化产能面临过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成品油税制改革后成本优势不在,安全环保成本日益增加以及缺乏成品油出口资格等因素,导致地炼企业盈利能力下滑,直接制约了民营资本对石油加工业的投资,低迷的地炼投资对全行业的投资增速产生了较大影响。短期内,地炼企业的艰难处境难以改善,市场竞争将进一步恶化,行业投资将有承压的风险,增速下滑的局面仍将持续。但是长期来看,随着一批大型炼化项目的开工建设以及外资大规模进入,石化行业的投资增速有望全面回升。同时,石化行业的国企混改有望在下半年迎来重大进展,建议民营资本积极参与,与国有企业共同做大做强,促进产业升级。
【石 化】市场缺口驱动乙烯扩产能,制备路线多元化发展(第26期)(2018-04-23)
乙烯是石化工业的基础原料,2017年我国乙烯产能达2366万吨左右,同比增加了4.3%;产量达2290万吨,同比增加了6.8%;表观消费量约为2037万吨,同比增长4.8%;当量消费量在3900万吨左右,当量缺口达2000万吨,乙烯下游衍生物依赖进口的局面依然严重。2018~2025年,我国将新增油制乙烯装置14套,新增乙烯产能1435万吨/年,其中“三桶油”外企业就新增8套,产能为835万吨/年,成为了新建蒸汽裂解制乙烯的主力军。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内制备乙烯路线的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2010年,蒸汽裂解路线所占比例高达97%,2017年下降到81%,经由煤/甲醇制乙烯的比例由2010年的2%增加到2017年的19%。随着原油价格从谷底波动上行,煤制烯烃装置逐渐重现竞争力。而随着页岩油革命以来乙烷价格走低,进口乙烷制烯烃路线的成本优势显现,但也存在诸多风险。预计未来我国乙烯制备路线将呈现多元化格局。
【石 化】地炼企业“抱团取暖”,政策助力企业竞争力提升(第112期)(2017-12-18)
11月8日,商务部发布《2018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总量、申请条件和申请程序》,明确2018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为14242万吨。这也是近些年来,商务部确定的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首次超过1亿吨。此前,山东和浙江等地地方炼厂相继“抱团取暖”成立集团公司,企图通过区域一体化提高自身竞争力。本文将分析地炼企业“抱团取暖”的产业和政策背景及主要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投资机会。
【石 化】发改委“叫停”地炼原油进口申请,已获批企业受益(第37期)(2017-05-31)
2017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有关原油加工企业申报使用进口原油问题的通知》指出,自2017年5月5日起,停止接收有关原油加工企业使用进口原油的申报材料。对2017年5月4日前已按规定完整提交申报材料的企业,发改委将按照发改运行〔2015〕253号文件规定,继续开展后续核查评估等工作。已获得配额的地炼企业受益于进口原油原料的增加有望迅速做强做大,而新增申请“叫停”意味着短期内将不会再有新增地炼企业参与竞争,已获批企业将迎来发展“蜜月期”。本文将分析发改委“叫停”地炼原油进口申请的原因及主要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投资机会。
【石 化】OPEC限产决定达成,国际原油熊市或将结束(第89期)(2016-10-31)
9月28日,欧佩克在阿尔及尔举行特别会议,决定将石油日产量减至3250万至3300万桶,以平衡市场供求。该决议公布后,国际油价已上涨超过10%。截至10日收盘时,纽约商品交易所1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54美元,收于每桶51.35美元,涨幅为3.09%。1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21美元,收于每桶53.14美元,涨幅为2.33%。本文将分析欧佩克限产的背景,对其内容和影响进行解读,并提出相应的投资机会。
【石 化】烯烃产业多元化趋势明显,下游产品将向高端化发展(第30期)(2016-04-25)
3月29日,2016中国(国际)烯烃大会在宁波召开。会上业内专家达成共识,“十三五”时期,我国烯烃年均需求增长将从“十二五”的约6%降至3.5%~4%。在国际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烯烃产业即将迎来原料和工艺多元化发展的新时代,但下游聚烯烃行业自主开发能力不足,原创性技术不多,高端产品的进口依赖度高。预计“十三五”期间,聚烯烃生产企业将向高端化、差异化和精细化等方向加速发展。本文将分析烯烃行业发展现状,展望“十三五”期间行业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投资机会。
【石 化】国际油价进一步下跌,关注成品油质量升级投资机会(第101期)(2015-12-25)
近期,受欧佩克拒绝减产、美国解除原油出口禁令、欧洲经济复苏脆弱和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大幅下跌。截至2015年12月18日,WTI原油期货结算价报收34.73美元/桶,较月初暴跌17.01%,较2014年6月中旬的最高点下跌67.62%;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报收36.88美元/桶,也较月初暴跌17.01%,较2014年6月中旬的最高点下跌67.95%。不过,出于环保等方面的考虑,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搁浅”。本文将分析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的原因,预测未来国际油价的走势,并提出相应的投资机会。
【石 化】“互联网+”概念下智能石化建设的分析与展望(第77期)(2015-10-26)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概念,指出要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我国石化行业面临交易成本偏高和智能化水平不足等问题,“互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望成为石化行业化解产业发展矛盾、实现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中国石化智能工厂试点已取得明显成效,4家试点企业中九江石化智能工厂试点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列为2015年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本文将分析我国石化行业智能化建设的背景,并解读“互联网+”的优势和石化行业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及投资机会。
【石 化】国际油价大幅下跌,我国石化市场中期有望受益(第61期)(2014-12-15)
6月中下旬以来,由于全球需求不旺、美国页岩油气迅猛发展、OPEC拒绝减产导致全球原油供需失衡,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幅度超过了40%。受国际油价暴跌影响,我国成品油价格随之下行,化工品价格持续走低,导致炼厂和化工产品生产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不过,国际油价暴跌使得我国能以较低的成本增加战略原油储备,也刺激了油品需求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石 化】布局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加快石化产业结构调整(第23期)(2014-06-03)
长期以来,我国石化行业集约化、规模化、一体化水平偏低,乙烯、芳烃等产品对外依存度高,高端石化产品发展滞后。2013年,我国乙烯、芳烃的对外依存度达到51.5%和53%,并呈进一步扩大趋势。为加快石化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内乙烯、芳烃生产能力,国家发改委联合工信部等部门编制了《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对炼油、芳烃、乙烯三类石化产品进行重点规划布局。根据规划,到2020年,七大基地将实现炼油产能18000万吨、乙烯产能为1250万吨、芳烃产能1100万吨,分别占同期全国产能的23%、38%和36%。
【石 化】2013年出口关税下调,化肥出口量有望高速增长(第48期)(2012-12-31)
12月17日,国务院审议通过《2013年关税实施方案》,从2013年1月1日起,下调尿素、磷铵等多数化肥产品出口关税税率,同时上调淡季出口基准价,有利于刺激氮肥、磷肥出口,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的压力,对化肥行业形成利好。本文重点分析了化肥行业的运行现状、本次出口关税调整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并对2013年化肥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以供投资者决策参考。
【石 化】石墨: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第46期)(2012-12-17)
石墨是传统工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所必需的矿物材料,也是我国除稀土之外的又一优势矿产,已成为新材料“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的材料之一。12月7日,工信部发布《石墨行业准入条件》,从生产规模、布局、能耗等方面提出要求,引导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将深入分析我国石墨行业发展现状,并结合《准入条件》对未来石墨行业的发展前景作出预测。
【石 化】玻璃纤维:准入门槛提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第39期)(2012-10-29)
10月12日,工信部发布《玻璃纤维行业准入条件(2012年修订)》和《玻璃纤维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与《准入条件(2007年)》相比,提高了生产企业布局、工艺和装备、能源消耗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准入门槛,有助于遏制行业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本文将深入分析《准入条件(2012年修订)》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并对“十二五”时期玻璃纤维行业发展趋势作出分析和预测。
【石 化】高性能膜材料:政策扶持和需求旺盛推动膜产业持续快速增长(第34...(2012-09-17)
2012年9月6日,科技部正式发布《高性能膜材料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十二五”我国膜领域科技发展要实现“三个提升、一个完善” 的总体目标,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的贡献度,完善创新体系建设。本文将深入分析《规划》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并对“十二五”时期行业发展前景作出分析和预测。
【石 化】煤制乙二醇规划产能迅速扩张,投资风险不容忽视(第20期)(2012-06-11)
近期发改委集中审批了十多个新型煤化工项目,审批金额超过5000亿元,对新型煤化工行业发展形成利好。但是,当前新型煤化工技术尚不成熟,大规模商业运营能否成功仍需要进行详细论证,投资风险不容忽视。与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相比,煤制乙二醇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了煤制乙二醇的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和投资风险,以帮助投资者把握新型煤化工的发展现状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