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 炭】煤炭产业重心西移,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下)(第146期)(2019-10-22)
西部是我国内陆向西开放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节点,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西部五省区——蒙、陕、新、甘、宁煤炭资源丰富,是国家大型煤炭基地集中分布区,区域内煤炭行业发展空间巨大。未来西部煤炭以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为依托,以煤炭清洁利用技术为载体,实现煤、化、电、建材等一体化生产,利用管道、高等级电网、铁路等能源通道,由输送煤炭到城市转变为输送清洁煤、清洁油品、燃气、电力等煤基清洁能源产品,实现利用方式的根本变革。本文将重点西部地区能源行业发展环境以及在西部布局煤企的区域优势。
【煤 炭】推进新时代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第104期)(2019-07-19)
煤炭一直是我国比重最大的一次能源,是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基石,但也存在着利用形式较为单一、污染排放较为严重等问题。经过了近35年的快速发展期和近年来的“去产能”调整期,当前煤炭产业逐步进入成熟阶段,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着整个能源系统绿色化转型、能源产业新业态发展和近年来要素投入不足等现实挑战。为此,必须要求煤炭产业内外两方面就总体发展方向和产业定位尽早形成共识,同时积极寻找煤炭产业发展新方向,挖掘新动能,并从根本上消除阻碍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尽快恢复行业活力。从行业发展周期看,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煤炭行业逐步进入成熟期,但由于利用形式单一和污染严重,煤炭应该在未来的能源体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实现宝贵煤炭资源的价值最大化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煤 炭】煤炭产业重心西移,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上)(第58期)(2019-04-22)
西部是我国内陆向西开放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节点,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20世纪90年代末期,党中央明确指出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步伐的条件已经具备,要抓住时机,着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油东送、西电东送等能源运输大动脉基本形成。同时,西部五省区——蒙、陕、新、甘、宁煤炭资源丰富,是国家大型煤炭基地集中分布区,区域内煤炭行业发展空间巨大。本文将重点分析西部五省煤炭行业的发展环境、煤炭资源的分布以及省内煤企的区域优势。
【煤 炭】煤炭行业2018年运行情况及2019年趋势展望(第26期)(2019-03-04)
2018年煤炭供应释放速度未及预期,消费需求保持稳定增长,煤炭价格宽幅高位震荡。2019年,预计新增煤炭产量1亿吨,而煤炭进口端仍将保持严格控制,总供给约增长2.6%,煤炭需求或受房地产投资下滑拖累,但基建投资有望回暖,整体需求小幅下滑,煤炭价格中枢或将下降。展望行业中期发展趋势,供需格局有望由供给过剩转为基本平衡,同时受到长协煤比例提升影响,煤炭价格将在合理区间波动。本文将回顾煤炭行业2018年的运行情况并对煤炭行业2019年及中期的供给、需求和价格进行展望分析。
【煤 炭】煤炭供需紧平衡,国际煤价持续上行(第124期)(2018-12-24)
2017年以来,全球煤炭需求同步回升,产能出清叠加下行期投资严重不足,供给相对增量有限,供需错配推动国际煤价逐渐上扬,2018年以后趋势更为明显。全球将迎来新一轮火电装机窗口期,边际拉动上,印度、日本以及韩国等需求拉动力逐步增强。在此背景下,国际煤炭价格也有望在中国以外的亚太国家拉动下,走出更为稳健上涨态势。本文将主要分析全球煤炭市场形势概况、煤炭供需格局以及2019年我国煤炭进出口的趋势展望。
【煤 炭】我国重启进口煤限制政策,支撑煤价快速反弹(第51期)(2018-05-28)
2018年2月中下旬以来,煤炭需求疲软,煤价持续走低。4月初,福建、广东、浙江等地先后暂停了二类港口的煤炭进口业务。4月中旬起,南京、镇江、江阴、南通等长江沿线一类口岸也明确将延长通关时间,华南防城港停止办理进口煤的靠泊手续,延长通关时间至45天。在市场对煤价较为悲观的情况下,进口煤限制政策的重启成为了扭转淡季煤炭供求态势的重要一环。本文将对历史上限制进口政策的演变进行梳理,并对2018年进口限制政策对煤炭供求的影响及其可持续性进行分析。
【煤 炭】煤炭国企改革拉开序幕,兼并重组成为重头戏(第69期)(2017-08-07)
2017年6月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涉及煤炭领域的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步伐正在显著加快。7月3日晚间,中国神华和国电电力双双发布公告披露重组“细节”。随后,国电投和华能集团也就重组一事展开接触。种种迹象表明,围绕着煤炭行业的国企改革市场化重组正在全面加速。本文在分析煤炭行业国企改革背景的基础上,总结了煤炭国企改革的三个主要形式,并对改革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供投资者参考。
【煤 炭】《煤炭深加工“十三五”规划印发,行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第13...(2017-03-13)
受资源禀赋所决定,煤炭作为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霸主地位尚难撼动。2月24日,《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作为首个国家层面的煤炭深加工产业规划,也是“十三五”期间14个能源专项规划中唯一经由国务院批准的规划,《规划》明确了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定位,同时考虑大气污染防治等环保压力,为未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指明了方向和可提供解决路径。随着技术推动环保达标,以及政策规划、扶持的力度加强,煤炭深加工相关行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煤 炭】煤炭去产能提速,年内目标有望达成(第87期)(2016-10-31)
在中央奖补资金、资源、土地、资产债务处置和减量置换等综合政策措施支持下,地方积极筹措配套资金,妥善安置职工,去产能工作取得积极进展。10月13日,国家发改委就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在会上表示,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煤炭行业退出产能已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量的80%以上。本文将对本轮煤炭去产能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建议进行深度分析。
【煤 炭】上半年能源形势分析及全年预测(第71期)(2016-08-16)
今年以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稳增长政策的双重作用下,我国经济运行基本稳定,能源作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需求呈现“减煤稳油增气”调整趋势。上半年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1.2%,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展望下半年,受宏观经济平稳增长和能源需求季节性因素影响,能源消费增速将有所回升。预计全年能源消费43.6亿吨标准煤,增长1.3%,增速较2015年提升0.4个百分点,能源消费结构继续调整,供需总体宽松。
【煤 炭】配套文件全部出台,煤炭去产能有效推进(第45期)(2016-05-30)
2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正式明确了去产能的目标,在近年来淘汰落后煤炭产能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随后,为支持化解过剩产能,强化政策引导,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从奖补资金、财税支持、金融支持、职工安置、国土、环保、质量、安全等8个方向出台了专项的配套政策文件。截至目前,8个配套文件都已印发。
【煤 炭】中澳自贸协定正式签署,煤炭进口国格局将变(第55期)(2015-07-29)
6月17日,中澳两国政府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澳大利亚对中国所有产品关税最终均降为零,中国对澳大利亚绝大多数产品关税最终降为零。其中,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的焦煤关税将从《协定》生效之日起从3%降为0,热能煤关税将在2年内从6%降为0。本文将对澳洲进口煤关税下降对国内煤炭市场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煤炭我国煤炭进口格局进行展望。
【煤 炭】两项煤化工新政有望出台,重点布局示范项目(第35期)(2015-05-22)
5月5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2015~2020年)》,明确提出“统筹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国家能源局近期还将出台《关于有序开展煤制气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稳步推进煤制油产业化示范的指导意见》,业内认为这意味着我国将重启暂停6年的煤化工项目。本文对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即将出台的两个政策进行了前瞻,并对未来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煤 炭】煤炭行业脱困的关键在于行业整合(第34期)(2015-05-19)
我国煤炭行业告别“黄金十年”,目前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产销量下降、价格持续下滑、库存居高不下、企业利润大幅减少。虽然国家对煤炭行业实施了一系列脱困政策措施,但效果并不显著,整个行业运行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煤炭行业经营困难是多种因素共同叠加作用的结果,但作为矿业行业的自身特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本文认为,煤炭行业脱困既不能依靠行政手段控制产量,也不能依靠减税来降低企业负担,需要通过三步走整合战略实现良性发展。
【煤 炭】开征进口关税将抑制煤炭进口,对国内煤市影响有限(第47期)(2014-10-24)
自2014年10月15日起,我国取消无烟煤、炼焦煤、炼焦煤以外的其他烟煤、其他煤、煤球等燃料的零进口暂定税率,分别恢复实施3%、3%、6%、5%、5%的最惠国税率。政策的出发点是应对国内煤炭需求颓势、缓解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压力。短期内有助于减少煤炭进口量,支撑国内煤炭市场,但从中长期来看,政策性的引导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国内煤炭产能大量释放与下游需求持续疲软之间的矛盾。本文将通过对该政策出台背景、政策要点的分析,对政策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详细解读。
【煤 炭】煤炭市场建设标准确立,煤炭期货市场发展将提速(第24期)(2014-06-09)
一直以来,我国煤炭交易市场存在市场分割、规模偏小、交易手段落后、竞争无序且不够规范等问题,亟待解决。5月2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关于深入推进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煤炭交易市场应包括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煤炭现货交易市场的相关要求和标准,将与涉煤期货品种的合约标准趋于一致。两个市场将逐渐与国际上的场内场外市场有机结合,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煤炭产、运、销网络,有效促进涉煤期货交易和交割,有利于涉煤企业更便利、更好地利用期货、现货两个市场管理生产经营。预计未来煤炭期货市场发展有望提速,煤炭定价模式将进一步完善。
【煤 炭】煤炭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加速,大型煤企有望受益(第57期)(2013-12-09)
我国煤炭工业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逐步摆脱了长期亏损局面,行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2012年以来,受市场需求下降、煤炭工业转型升级滞后以及税费负担与历史包袱较重等因素影响,煤炭行业出现了结构性产能过剩、价格下跌、企业亏损等问题,运行困难加大。2013年11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从煤炭行业产能、进出口、税费等五个方面提出意见,未来在政策指引下,行业生产能力将向大型煤炭企业集中;煤炭进口量有望回落,内贸煤炭需求将有所增加;煤炭行业投资增速将维持高位,且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
【煤 炭】大秦线检修,对煤炭市场影响有限(第19期)(2013-05-21)
4月13日到5月7日,我国“西煤东运”第一通道大秦线进行春季集中检修,每天停电检修3~4小时,造成环渤海三港进港资源合计减少15%。检修期间,由于发煤港存煤量较高,检修对沿海市场煤炭供应影响小,同时黄骅港发运煤炭能力增强,替补作用明显,因此,环渤海港口煤炭价格呈现触底企稳态势,没有继续大幅下降。然而,煤炭市场需求不振的局面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扭转,煤炭价格整体向下的趋势也未能改变。但受生产和流通成本限制,国内煤炭价格下降空间有限。
【煤 炭】煤电市场化改革全面提速,电企盈利能力有望回升(第9期)(2013-03-18)
随着煤炭行业“黄金十年”终结,重点合同电煤与市场煤价差明显缩小,酝酿已久的电煤价格市场化改革再次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1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决定从2013年开始,解除对电煤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电煤由供需双方自主协商定价,此举被认为是电煤价格并轨政策出台的铺垫。12月2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自2013年起,取消重点合同,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电煤价格并轨终落地。未来,电价传导机制顺畅,有利于电力企业提升盈利、稳定供电市场。
【煤 炭】多重有利因素支撑,煤价三季度有望止跌(第27期)(2012-07-30)
2012年以来煤炭市场整体疲软,截止到7月16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已连续11周下跌,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平仓价格较年初跌去23.75%。随着煤价明显走弱,煤炭企业经营形势不容乐观,7月,山西、河南、山西、山东省等多地政府出手进行干预。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国内经济将延续较低水平增长,需求不足继续困扰煤炭市场运行;但在经历了长达11个周、大幅度的价格回落后,煤炭价格的支撑因素也越来越多,预计煤炭价格可能在7月下旬或8月上旬见底,甚至不排除小幅反弹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