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东海开渔,交通运输部启动护渔行动(2024-08-05)
8月5日,人民日报讯,8月1日中午12点,东海之滨,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传来,超9600艘渔船在海事、渔业巡逻船艇编队的护航引导下,集中出海开展捕捞作业。同日,交通运输部在浙江舟山正式启动“商渔共治 护渔行动”,统筹调派上海、江苏、浙江、福建4地海事部门68艘海巡船艇、1架海事固定翼飞机和450余名海事执法人员等执法力量,在渔船集中出港水域开展海空联合编队护航,通过临时交通管制、商渔船舶点验、安全...
8月5日,人民日报讯,8月1日中午12点,东海之滨,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传来,超9600艘渔船在海事、渔业巡逻船艇编队的护航引导下,集中出海开展捕捞作业。同日,交通运输部在浙江舟山正式启动“商渔共治 护渔行动”,统筹调派上海、江苏、浙江、福建4地海事部门68艘海巡船艇、1架海事固定翼飞机和450余名海事执法人员等执法力量,在渔船集中出港水域开展海空联合编队护航,通过临时交通管制、商渔船舶点验、安全...
8月2日,中国石油报讯,7月30日,海洋工程公司承建的新型深远海漂浮式光伏平台——“黄海一号”完成漂浮试验,具备了交付和海上安装调试的条件。“黄海一号”漂浮式光伏示范平台是由华能集团自主研发、国内首套不可上浪型深远海漂浮式光伏平台,平台整体采用桁架式钢塑混合浮体构型,有效气隙高、生存性能强,抗浪能力超过10米,主要用于开展漂浮式海上光伏平台抗风浪能力、耐久性、可维护性、组件发电性能及耐候性...
8月2日,中国新闻网讯,8月1日,全球最大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AT项目)从江苏南通拖航出江。历经近8小时航行,船队于当日抵达上海宝山水域,该轮长江航行的任务圆满完成。该轮是集船体建造、模块建造、集成调试于一体的国际高端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项目,主船体总长351.28米,型宽60米,总高78.86米,模块总宽度95.12米,生产用火炬塔高185.4米,上部模块总重量4.4万吨。此次该轮顺利出江,有力保障了南通企...
8月1日,南方日报讯,7月30日,在珠海万山陆岛低空运营中心举行的唐家港公共物流基地启动暨粤港澳大湾区海岛低空公共物流航线首飞仪式现场,一架亿航VT24L无人驾驶物流航空器平稳升空,将当日“新鲜出炉”的党报党刊成功送达桂山岛,实现了邮政快递从空中直达海岛的历史性突破,标志着全国首条海岛公共物流无人机配送航线首飞成功,也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海岛低空公共物流航线首飞成功。本次首飞37公里航程用时25分钟...
8月1日,中国新闻网讯,7月31日,自然资源部公布2024年上半年我国海洋经济运行数据。上半年,我国海洋资源要素保障持续强化,全国批准用海面积同比增长16.9%,项目涉及投资额超5000亿元,助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半年,我国海洋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海洋新兴产业不断成长,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上半年,经初步核算,我国实现海洋生产总值4.9万亿元,同比增长5.6%,高于国内生...
7月31日,福建日报讯,日前,华润连江外海海上风电场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是福建省首批竞配的海上风电项目,先后列为2023年、2024年省级重点项目,省国土空间规划2023年、2024年省级重点项目,福建省可再生能源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等。该项目位于连江外海东侧海域,场址中心西距北竿岛约18千米,场区面积79立方千米,水深38米~46米,规划装机容量700兆瓦,将安装39台18兆瓦风电机组、一座220千伏海上升压站和一座陆上...
7月31日,青岛日报讯,截至7月29日,青岛旅游集团2024年度海上旅游游客接待量突破100万人次。2024年,为进一步提升海上旅游品质,提高游客满意度,广泛吸引游客,青岛旅游集团从多方面对海上旅游高质量发展进行积极探索。一是积极推动国企民营联营项目,整合海上旅游客运码头站点,不断提升青岛海上旅游整体品质,从码头、航线、售票、结算、运营五个维度实现联合运营统一管理,带动海上旅游体验人数节节攀升。二是...
7月30日,半岛都市报讯,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简称“海洋所”)在近海水母暴发对鱼类影响方面获新进展。海洋所孙松团队系统开展了中国近海典型致灾水母对海洋生态系统所产生的生态学效应研究,研究人员利用稳定同位素方法从食性重叠及营养生态位角度,深入分析了致灾水母种群和不同鱼类在食性上的重叠比率,刻画了它们之间在营养生态位上的重叠与分化特征,从而阐明了水母和不同鱼类的资源利用及分配模式。...
7月30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讯,7月26日,惠东10年期红树林碳汇开发权在广东省环境权益交易所顺利交易,由广东能源集团节能降碳有限公司以超400万元竞得,交易涉及的红树林预计10年期内共可固定约4.3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交易涉及的红树林造林项目位于惠东县考洲洋、范和港以及平海内港片区,造林总面积为204.85公顷,出让期为2022年8月1日至2032年7月31日。根据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出具并经专家论证的碳汇潜力...
7月29日,海洋知圈讯,7月27日,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减灾中心开发的海洋灾害声光报警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实现了海洋灾害发生期间“敲锣打鼓”式的预警,进一步提升了海洋灾害预警效果。北海预报减灾中心深入推进全国海洋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针对高风险区域开发有针对性的预警预报模型,并开展了专项预警预报,向地方政府及时发送预警预报信息。同时,北海预报减灾中心与青岛联通合作,借助联通基站建设声光报警系统...
7月29日,中国气象报社讯,7月23日,中国气象局召开《海洋气象发展规划(2026—2030年)》编制工作启动会,立足国家需求,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会议指出,要梳理海洋气象服务需求,把握海洋气象科技未来发展趋势,强化气象科技支撑能力;深化气象业务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释放创新潜能;强化组织保障,充分调动资源,建立健全顺畅、节约、高效的管理机制;强化统筹协调,统一谋划观测布局,推动跨部门站...
7月26日,中国水运网讯,近日,由天津港集团与华能集团联合打造的天津港东疆北防波堤风电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天津港东疆北防波堤风电项目是我国首个获得用海批复的防波堤风电项目,也是第一个通过立体分层设权的防波堤风电项目,创下多项“全国第一”。该项目总投资约3.7亿元,将在5公里长的防波堤上,建设7台风机,总装机容量50兆瓦,年发绿电能力超1亿千瓦时。
【点评】天津港东疆北防波堤风电项目建成后,...
7月26日,中国水运网讯,7月24日,寻仙1号游船自秦皇岛国际旅游港大码头5号泊位启航,全天运行6个班次,与千余名游客共同领略秦皇岛海上风光与秦皇岛国际旅游港美丽景色。2024年以来,河北港口集团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河港城发”)积极跑办秦皇岛国际旅游港大码头5号、6号泊位客运经营手续,于7月18日顺利取得大码头5号、6号泊位客运港口经营许可证,实现秦皇岛国际旅游港大码头客运经营手续历史性突破,成...
7月25日,泉州晚报讯,近日,石狮市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召开,会上披露信息显示,近年来,石狮市加快构建特色海洋产业体系。港口物流方面,石狮推动锦尚作业区通过国家验收,石湖港区迈入年吞吐能力超300万标箱的大型港口行列;2024年上半年港口吞吐量2200万吨,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4万标箱、增长18.8%,占泉州港总量近八成;水路运输船舶运力、周转量稳居泉州各县(市、区)首位。石狮还建成泉州...
7月24日,人民日报讯,2024年上半年,我国邮轮运输加速恢复,共有23艘邮轮运营206个航次,全国邮轮旅客运输量近50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一半以上,其中二季度较一季度环比增长接近60%。截至目前,我国已有7家邮轮公司的8艘邮轮,在天津港、青岛港、上海港、厦门港、深圳港、三亚港、福州港、广州港等复航,运营中国境内港口始发至日本、韩国、菲律宾、越南或香港地区的航线;另有10余艘外国籍邮轮访问我国港口...
7月24日,国际船舶网讯,7月23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船邮轮科技管理有限公司所属全能力邮轮运营公司——爱达邮轮有限公司与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在广州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宣布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将主要依托广州母港运营,全面布局华南市场。目前,正在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已进入坞内总装搭载的加速期,计划于2026年底命名交付。根据协议,该轮...
7月23日,中国水运网讯,2024年7月以来,山东港口青岛港青岛前湾联合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简称“QQCT”)接连开通3条外贸集装箱新航线。7月5日,“仁建17”轮首航QQCT,马士基航运最新推出的亚洲-南美西直达航线AC1成功挂靠青岛港。7月9日,“高丽大连”轮首航靠泊QQCT 71泊位,韩国现代商船东南亚航线KC2正式开通。7月19日,“地中海雷妮”轮首航QQCT,标志着地中海航运CARIOCA周班航线挂靠青岛港。
【...
7月23日,新京报讯,日前,自然资源部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同发布“中国海洋经济股票价格指数”(简称“海洋经济指数”,代码932056)。海洋经济指数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联合编制,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相关股票为样本空间,综合考量海洋属性、行业覆盖及财务状况等情况,筛选排名靠前的股票为样本股。目前,海洋经济指数样本股213家,涉及20个海洋及...
7月22日,中国新闻网讯,7月19日,海口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海南出口水产品7.9万吨,同比增长8.7%;货值18.1亿元,同比增长24.7%,出口量值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罗非鱼出口占水产品出口总量的九成以上。为做好罗非鱼等水产品出口监管通关工作,海口海关为企业提供“过检边放”“快速出证”等服务,保障水产品出口“零延时”,有效节约企业成本。同时,持续做好养殖环节和生产环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
7月21日,新华网讯,7月20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我国海上首个稠油热采油田——南堡35-2油田首次采用过热蒸汽吞吐工艺实施6井次调整井蒸汽吞吐作业,日产原油达220吨。作为我国海上首个稠油热采油田,南堡35-2油田致力于热采技术攻关。针对传统工艺热量流失快、驱油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南堡35-2油田依托高水平注热技术,于2023年1月全面启动首批过热蒸汽吞吐调整井项目。项目以“快注快采”为原则,...
7月19日,中国新闻网讯,日前,随着“东方钦奈”轮缓缓驶离大连港集装箱码头,中远海运“大连港—墨西哥”集装箱快航在辽宁港口集团大连港正式开通运营。当日,在完成近500标准箱装卸作业后,新航线首航船舶“东方钦奈”轮缓缓驶离大连港集装箱码头,前往下一目的港。首航船舶运载的货物种类既包括传统的粮食深加工产品、化工品、矿产品,也有汽车配件、机械设备、冻品等高附加值货物。回程航线将运载拉美地区的海鲜...
7月18日,中国江苏网讯,2024年以来,南通各大船企抢抓新一轮船舶大周期回暖启动的机遇,积极开拓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24年上半年,南通新造船舶海工产品试航46艘次,数量较上年同期增长31.4%,总吨近176.45万,较上年增长35.83%。在新造试航的船舶海工产品中,近半数为高技术、高附加值和特种用途的船舶海工产品,其中包括2.4万标箱集装箱船、全球首艘压缩天然气运输船、FPSO、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等24类...
7月18日,中国新闻网讯,7月17日,在江苏、上海两地海事部门的联合维护下,国内首艘以液化天然气和柴油作为双燃料动力系统的大型耙吸式挖泥船“新海鲟”号轮,顺利从江苏启东出江试航。耙吸式挖泥船属于疏浚工程类船舶,主要负责航道疏浚维护,同时也是泥沙吹填的“利器”。“新海鲟”号轮总长155.7米、型宽32米、满载吃水9.9米,泥舱设计最大舱容达1.7万立方米。该轮可随时切换使用液化天然气和柴油燃料作为动力,...
7月17日,中国水运网讯,近日,国家能源集团东台海上风电有限责任公司100KW离岸型海上漂浮式光伏项目顺利通过航标效能验收。该项目在东台四期海上风电场的海上升压站东侧,布置2个漂浮式浮体模块,单个漂浮式浮体模块装机50千瓦,总装机100千瓦。浮体模块采用半潜式钢框架+浮筒复合型结构,单个浮体模块通过4条系泊锚链各自与4个混凝土重力锚块连接。漂浮式平台上设置灯桩2座、实体AIS航标1座,用于标识场区的位置界...
7月17日,新华社讯,近日,搭载两台8.3兆瓦海上风机、总容量达到16.6兆瓦的大型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即将在广东阳江海域投入使用。该平台由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自主研制,漂浮式基础由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建造。整座风电平台排水总量约1.5万吨,整体拖航设计吃水5.5米,可应用于水深35米以上的海域,其叶轮最高处达219米,空中最大宽度约为369米。该平台浮式基础采用抗压能力115兆帕以上的超高...
7月16日,中国新闻网讯,7月15日,由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指导、中交集团主办的中央企业海洋工程技术创新联合体成立大会在京召开。创新联合体由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指导,中交集团等10家行业领军的海洋工程中央企业为核心,联合清华大学等24家具有海洋学科优势的高校和科研院所,12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及民营龙头企业,集中优势力量组建而成。
【点评】此次中央企业海洋工程技术创新联合体的组建意义重大,...
7月16日,中国日报网讯,7月15日,广州海珠湾隧道工程盾构隧道段实现双线贯通,标志着该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该项目由广州交投集团投资建设,中铁十四局承建。海珠湾隧道工程全长4.35公里,总投资约116.8亿元,纵跨海珠区、番禺区,其中盾构段长2102米,设计为双管双向6车道,采用两台开挖直径15.07米的泥水平衡盾构机施工,为广州第一条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该项目于2020年12月正式开工,两台超大直径盾构机先后...
7月15日,新华网讯,7月11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渤海首口超深井——渤中19-6凝析气田D1井获得高产油气流,日产油当量超1000立方米。D1井位于我国东部第一个大型、整装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气田,井深达6088米,是我国渤海首口超深井。该井地层温度超过180℃,井底压力最高56兆帕,日产油气当量约1044立方米,相当于海上常规油气高产井产量的10倍。该井油藏具有“山下山、双层山”的地质特征,油气储存在只有0.0...
7月15日,国资委网站讯,近日,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并投资建设的国内最大载缆量海缆施工船“启帆19号”在江苏南通完工交付离港,为国家海洋输电技术品牌“国蛟一号”再添重器。“启帆19号”船长108.6米、宽37.2米,设计吃水深度6.5米,排水量2.4万吨,载缆量1万吨,在全国海缆施工船中排水量最大、载缆量最大。该船拥有多项核心技术专利,装配有最大埋设5米埋设犁、60吨门架收放系统,全国首套悬链式敷设系统...
7月12日,人民网讯,7月11日是第20个“中国航海日”,2024年航海日活动周的主题是“智慧航海、畅行未来”。2024年航海日活动周主场活动主要包括中国航海日论坛系列活动、中国航海学术年会、航海科普系列活动、展览活动、群众性航海文化活动五个板块内容。主场活动主要呈现五个方面特色:一是专业性、国际性更加突出,内容覆盖领域进一步拓展。二是权威发布突出航海特色,内容更丰富。三是聚焦绿色低碳智能航运发展新...
7月12日,广州日报讯,近日,随着“海上彩虹号”游轮缓缓从深圳机场码头驶向横跨伶仃洋的深中通道,深圳机场码头客运中心与深圳航运集团联合运营的第二条观光航线——深中通道海上观光航线正式首航。首航旅客通过“岸上+海上”复合视角,近距离领略了世界级超级工程和深圳西海岸独特风情。深中通道海上观光航线单程时长在100分钟左右,票价为工作日138元/人,周末168元/人,游客可以在深圳机场码头微信公众号及现场...
7月11日,青岛日报讯,近日,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所属自然资源部北海发展研究院公布2023年北海区(辽宁、河北、天津、山东“三省一市”)海洋经济运行情况,2023年北海区实现海洋生产总值30487.5亿元,同比增长4.3%。分区域来看,2023年辽宁省海洋生产总值4905.2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4.9%,占北海区海洋生产总值的16.1%,占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6.2%,海洋第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8.4%、36.3%、55.3%。2023年...
7月11日,中国水运网讯,7月10日,2024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重点项目签约活动在国家会展中心举办。本届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共签约重点项目65个,投资总额近400亿元,将带来新增外贸进出口超60亿元。此次签约项目覆盖船舶运力、航运新质生产力、绿色港航、航运金融和口岸商贸等多个领域,一批重点项目签约引发广泛关注。香港知名企业玉湖集团(香港)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在津建设玉湖冷链交易中心;五矿...
7月10日,科技日报讯,近日,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在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安装。不同于常见的风车造型的海上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由一个漂浮在海面上的“Y”字型漂浮式基础,及安装在基础上的3个橄榄球形浮筒、1个“V”字型塔架、2台风机组成,总装机容量16.6兆瓦。该平台漂浮式基础长117米,宽105米,高39.5米,叶轮最高处达219米,空中最大宽度约为369米,整座风电平台...
7月10日,天津日报讯,近日,华能天津港东疆北防波堤风电项目正式获批,成为全国首个获得用海批复的防波堤风电项目,这也是天津市首次采用立体分层设权方式批复用海申请。该项目位于东疆北部防波堤堤身南侧,用海总面积约8.3公顷,总投资约3.7亿元,在5公里长的防波堤上,计划建设7台风机,总装机容量5万千瓦,建成后将通过绿电交易方式,助力东疆“零碳港区”建设。
【点评】该项目是打造东疆“零碳港区”的...
7月9日,中国新闻网讯,7月8日,大连海事大学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新红专”轮在辽宁大连命名交付,该轮结合远程遥控、自主航行与教学实训于一身,可满足科研人员研究和学生的实训需求。“新红专”轮建设项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总投资约1.8亿元人民币,由大连中远海运重工建造,项目于2023年开工建设,2023年12月下水,2024年7月交付使用。“新红专”轮长69.83米,型宽10.9米,型深5米,服务航速17.5节,...
7月9日,央视新闻讯,近日,从上海边检部门获悉,2024年上半年,上海边检机关在上海邮轮口岸已查验国际邮轮90余航次(入出境180余艘次),出入境人员超84万人次。2024年1月1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载着2900余名游客驶离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标志着该轮以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为母港的国际航线运营正式拉开帷幕。目前,“爱达?魔都”号邮轮已顺利运营超40个航次,服务出入境旅客超35万人次。2024年上...
7月8日,海洋知圈讯,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宣布了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海洋十年”)框架内批准的43项新行动,其中包括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高水平科研单位共同申请的“西北太平洋台风预报及灾害应对(Typhoon forecast and response in Northwest Pacific,简称TFRiN)”项目。TFRiN项目从2024年7月1日开始实施,为期6年半。期间,项目将通过开...
7月8日,新华社讯,7月5日,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极地”号破冰调查船入列仪式在青岛举行。“极地”号船长89.95米、型宽17.8米、型深8.2米,设计航速15节,满载排水量达5600吨,定员60人,自持力80天,续航力为14000海里。该船满足无限航区航行需求,可在1米厚当年冰区中以2节速度破冰航行。该船搭载多种海洋调查设备,能够同步承担大气、海冰、三维水体、地球物理等海洋环境的综合观测调查研究任务;搭载无人机、无人...
7月5日,齐鲁壹点讯,7月2日,全国首座集中式海上光伏项目——中广核招远海上光伏项目在山东烟台正式并网发电,翻开了山东光伏发展“向海图强”的新篇章。该项目位于山东省莱州湾海域,总用海面积约6.44平方公里,规划容量40万千瓦,首批并网1.2万千瓦,是全国首个大规模近海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项目全部投运后预计年平均发电量6.9亿千瓦时,可满足约4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约20.7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