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世界钻井深度最大半潜式平台合拢,作业水深达3658米(2015-06-26)
6月2日,科技日报讯,25日上午,由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为挪威福瑞斯泰公司设计建造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福瑞斯泰阿尔法号”在山东烟台基地完成合拢。该平台是目前全球作业水深和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钻井平台,配置液压驱动双钻塔系统,钻井大钩载荷1134吨,甲板可变载荷1万吨,配备最高等级动力定位系统(DP3)和闭环动力定位系统,配有2个7闸板的防喷器,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
6月2日,科技日报讯,25日上午,由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为挪威福瑞斯泰公司设计建造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福瑞斯泰阿尔法号”在山东烟台基地完成合拢。该平台是目前全球作业水深和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钻井平台,配置液压驱动双钻塔系统,钻井大钩载荷1134吨,甲板可变载荷1万吨,配备最高等级动力定位系统(DP3)和闭环动力定位系统,配有2个7闸板的防喷器,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
6月24日,新华网讯,国内首台和谐型大功率电力机车整车试验台日前在武汉调试成功,预计7月份正式投入使用。该动态试验台被形象地称为火车头“跑步机”,是由基础坑装置、电气设备区、降噪通风装置及中央操作室组成的一套整车试验系统,可在库内模拟完成机车线路试运的各项试验项点,使机车“足不出户”便能查找其动态故障。这套系统采用了国内领先的电功率封闭技术,机车和试验台在接触网的...
6月22日,中国经济周刊讯,历时11年,累计1000万次试验,积累150G数据,耗资1亿元,中国中车旗下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攻克了第三代轨道交通牵引技术,即永磁同步电机牵引系统,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成为中国高铁制胜市场的一大战略利器。2015年5月16日,长沙地铁1号线使用的永磁同步电机成功交付。这是国内首次将永磁同步电机装载在整列地铁车辆投入装车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株洲...
6月24日,中国证券网讯,“中关村智能硬件梦工场”正式启用。3天就能完成智能样品机的快速制造,梦工场核心服务填补了北京市在工业高端样品机制造领域的空白,它是北京首家重装孵化器,也是全国第一家具备智能硬件工业制造全产业链的协同服务平台。“梦工场”负责人程静介绍,通过“梦工场”的全套敏捷智能硬件服务平台,智能硬件设备从创意、定位、选型、设计、PCB制作、焊接、调试、机壳...
6月23日,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公室网站,中国机械联合会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辽宁数控机床产量累计达到26454台,全国排名第一,中国数控机床“老大”的地位得以稳固。2015年,辽宁数控机床产品的市场表现格外抢眼。大连机床用于航天复杂结构件加工的高档数控机床通过了国家工信部的验收,打破了航天复杂零部件加工装备依赖进口的局面,集团生产的钻攻中心、雕铣机等产品在三星、华为等一批...
6月23日,解放日报讯,目前C919大型客机已进入工程制造的攻坚阶段,首架试飞飞机正在中国商飞上海浦东总装制造中心进行总装。中国商飞介绍,首架C919大型客机的总装工程主要分两个阶段。首先是机体对接,目前这部分工程已经全部顺利完成。第二阶段安装的机载系统堪称大飞机的“神经”和“大脑”,研制、安装机载系统的难度和挑战要超过机体对接。机载系统包括电缆、导管、系统设备、发动机...
6月18日,中国航天报讯,近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通过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一院联合评审,由初样研制转入试样研制阶段。这标志着长征七号火箭的产品技术状态已经确定,下一阶段的研制重点将转移到火箭的生产、总装和测试上。据悉,长征七号火箭将于2016年首飞。长征7号火箭采用了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燃料,并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用多种型号的发动机和助推器组合成适应不同航天器的...
6月18日,证券时报网讯,18日,沪昆高铁贵州段(贵州贵阳至湖南新晃)正式开通运营。新线使用中国中车旗下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国内最快的CRH380A高速动车组作为运营用车,开通初期运营时速300公里,刷新了西南高铁速度。作为中国高铁列车研制领军企业,青岛四方股份公司目前已交付高速动车组达697列,占国内上线运营动车组近一半,列车累计安全运营里程超过9.6亿公里。
6月15日,科技日报讯,近日,由中国中车旗下公司戚墅堰所自主研制的CRH380B高寒动车组齿轮箱通过了30万公里运营考核,这标志着我国高速动车组齿轮驱动装置自主研发再获重大突破。CRH380B高寒动车组由中国中车旗下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制,主要运行在哈大高速客专上。此前高寒动车组齿轮箱技术一直被德国公司垄断。戚墅堰所对高寒动车组齿轮箱专门进行了设计优化和仿真分析,采用...
6月12日,中国航天报讯,日前,我国首台第三代交会对接光学成像敏感器研制成功。新一代产品的关键技术指标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光学成像敏感器是用于飞船与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的近距离成像测量敏感器,为两个飞行器提供相对导航的测量信息。通过采用新技术,第三代交会对接光学成像敏感器已炼成“火眼金睛”,即使在强光环境下也能“看清”目标,极大地提高了交会对接的可靠性。此...
6月11日,新华网讯,中国依靠自主研发,继美、俄、欧、日后,已经掌握电推进技术这项当前最先进的空间推进技术,并希望进军国际电推进通信卫星市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副总设计师王敏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发射第一颗全电推进通信卫星,为国土及周边区域提供宽带通信数据传输服务。在此之前,中国预计将在2016年底发射一颗混合推进通信卫星,其中化学推进...
6月11日,新华网讯,在中国科协近日举行的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电子学会秘书长徐晓兰透露全球机器人产业创新基地有望落户亦庄和丰台。徐晓兰表示,将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推动技术创新计划、标准研究计划、人才培养计划,推动国产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北京全球机器人产业创新基地,将是推进技术落地的国际平台,以促进成果在区域内更好地落地。此外,全国还要在5年内建...
6月10日,新华网讯,在天津武清开幕的第二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空间机器人与智能控制专家徐扬生作题为《智能革命:机器人与心脑解放》的主旨演讲时,描绘了一幅人机融合的生动画面。他认为,这个场景所需要的技术一一分解、突破的话,并不遥远。机器人的功能可以概括为感知功能、认知功能和动作功能三大类。徐扬生认为,过去50年机器人技术的进展集中在动作功能上,目的是...
6月8日,科技日报讯,重庆市沙坪坝区凤鸣山工地,铁建重工自主研制的单护盾硬岩掘进机——领航一号始发,这是国内自主研制的单护盾硬岩掘进机(TBM)首次用于城市地铁施工。据悉,重庆地铁地质以砂质泥岩、砂岩及泥质粉砂岩为主,铁建重工设计的单护盾硬硬岩掘进机,可解决原盾构法稀渣外运,污染环境的难题,更为环保。施工工艺上,单护盾硬岩掘进机不需使用渣土改良剂,出渣效率高,工序...
6月9日,北京商报讯,日前,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市协同办副主任刘伯正在“北京影响力”启动仪式及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论坛上介绍,北京、天津间的第二条城际铁路——京滨城际力争在年内开工,这也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京津冀首条城际高铁近在眼前。京津冀未来要打造以城际铁路为主骨架的交通格局,实现“一小时交通圈”目标越来越近。
6月8日,中国工业报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举办的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今年11月23~25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北京)举行。此次大会主题为“协同融合共赢,引领智能社会”,由2015世界机器人论坛、2015世界机器人博览会、2015世界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三大板块组成。据了解,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是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最高规格会议,为首次举办。会议将围绕世界机器人研究和...
6月5日,中国船舶报讯,近日,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组织的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船用电力推进系统开发及应用研究”课题“船用电力推进系统开发及关键设备研制”通过专家组验收。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在国内首次成功完成了10兆瓦(MW)等级大功率船用电力推进系统及关键设备的产品研制,在10兆瓦级及以上多项船用电力推进系统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
6月5日,华西都市报讯,6月3日,中国商飞民机示范产业园在成都双流奠基。项目净用地约570亩,总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0亿元人民币,产业园建成后将打造飞行模拟训练、航空器维修、航材支援、工程技术支援四大业务板块,构建全方位的保障体系,支持和服务国产飞机商业化运营,是实施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中大型客机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6月4日,中国工业报讯,基于扎实的基础研究和雄厚的技术储备,中船重工七一六所日前成功将国家863计划——“大型造船多分段全自主焊接双臂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与装备”揽入怀中,开启了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篇章。相对于通用机器人,船用焊接机器人工艺复杂、重复性工作低,要求其有一定的智能水平自动调整相应程序完成焊接工作,目前此项技术被国外完全垄断、国产化工作难度很大。通过该计...
6月2日,科技日报讯,以“共建天基丝绸之路,中国卫星全球服务”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卫星全球服务国际合作洽谈会5月29日在京举行。会议由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联盟和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共同举办。会上,来自中国和欧亚的卫星服务商、解决方案供应商、有关专家学者,“一带一路”核心区、重要支点城市及泛区域的用户代表,介绍了中国卫星全球服务的能力,外国服务商参与“天基丝路”建设的愿景,...
6月3日,中国航空报讯,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牵头攻关,国内首台温等静压成形成套设备,近日通过国家验收。高5米、总重达100吨的该设备,通过将自主研发的介质油注入直径1米、深1.25米的高压容器内,在300℃内的可控温度下,将模具加压至200MPa(即2万米深海底压力),实现模具内特种材料的最终成形。该设备具有安全性和均匀性好的特点,可使原材料节约80%以上、效率提高8至1...
6月3日,中国新闻网讯,从由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获悉,由该集团牵头,众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参与的国家863计划“核反应堆专用机器人技术与应用”课题,通过国家科技部专家组的验收。据介绍,在核电站的应急救灾、事故处理、设备维修等方面,机器人及相关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课题组经过4年多的研究攻关,掌握了相关应用技术并研制成功若干工程样机产品,且部分产品已经安装在防城...
6月2日,中国航空报讯,5月29日,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简称AG600)全机身对接准时打出“开铆第一枪”,正式进入总装,迈出项目研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步。对接开铆是AG600型号任务的关键性节点,在为期一周多的铆接过程中,华南公司型号主管领导、装配中心、生产运营管理部和与型号研制相关部门的领导将定期到现场办公,对目前出现的工具短缺等问题进行讨论,拿出具体的解决...
6月1日,中国工业报讯,作为国内汽车曲轴生产线替代进口关键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汽车发动机生产线用数控曲轴磨床、凸轮轴磨床”课题产品,“MK8220/SD双砂轮架数控切点跟踪曲轴磨床”由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研发制造成功。该机床以四缸汽车曲轴每根150秒的磨削效率,同时保证0.002毫米的磨削圆度跃居国内之最,并跻身世界前列。“MK8220/SD双砂轮架数控切点跟踪曲轴磨床”研发与制造成功...
5月29日,新华网讯,“-25℃,时速80公里”,由中国南车时代电气公司研制的GTC-830高寒钢轨探伤车近日跑出低温探伤检测世界最高速度。凭借这一优异表现,这一“钢轨医生”顺利通过验收,意味着中国高铁装备的配套能力显著增强。据南车时代电气技术人员介绍,这一高寒“钢轨医生”能在海拔5000米、-25℃的极寒环境下正常作业,几乎适用于任何铁路线路上的钢轨探伤检测。而且,在-25℃的...
5月29日,人民日报讯,由广东省、佛山市和顺德区共建的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今天在顺德成立。为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将由广东省自动化研究所等4家单位承建,计划投入20亿元,以顺德龙头企业为主体,联合8家一流大学、研究机构,着眼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关键技术突破及行业应用推广等。
5月28日,中国航空报讯,近日,由试飞中心自主研发的直升机冰型影像获取装置通过验收,可实现某型直升机结冰试飞时旋翼、风挡、尾桨、驾驶舱、起落架等易结冰部位的影像获取。其中加装在直升机轮毂顶部的旋翼冰型影像获取设备,可获取旋翼各桨叶叶片的高清影像,该设备的研制属于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直升机旋翼冰型影像测试技术空白。目前该直升机冰型影像获取设备已完成地面系统联试、装...
5月28日,中国航空报讯,5月20日上午10时,随着中航工业试飞中心驻上海试飞队课题人员在C919飞机101架机尾部段的平尾悬挂接头位置画出第一条线,C919飞机101架机体载荷监控应变改装工作在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正式展开。据介绍,101架机体载荷监控应变改装的开始,标志着C919研制和试飞工作进入测试改装阶段。按照工作计划,C919飞机101架机体载荷监控应变改装内容包括机身和垂尾结...
5月26日,科技日报讯,5月24日,我国首个4500米载人潜水器载人球壳,在中船重工725所出厂,4500米载人潜水器关键设备国产化迈出重要一步。出厂的球壳与“蛟龙”号球壳大小相当,直径2.1米,并采用了相同的技术路径,先用厚板分瓣冲压成型,然后分瓣组装、焊接成整球。从外观看,比“蛟龙”号多了两个观察窗,由3个增加到了5个,最大的不同是使用了我国自主研制的Ti80钛合金材料。按照计划,...
5月22日,科技日报讯,5月21日,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在重庆发布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约5.7万台,较上年增长55%,约占全球销量四分之一,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其中,国内企业销售16945台,比上年实际增长76.6%;外资企业在华销售约4万台,较上年增长47%。应用方面,外资产品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制造等领域;国产机器人则加快拓展应用市场,已...
5月21日,科技日报讯,20日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获悉,该院206所研制的集群定位指挥系统近日在北京市公安消防新型装备展亮相并通过效能测试,获得广泛好评。集群定位指挥系统是集室内人员精确定位、状态监测、环境信息反馈等功能于一体的救援产品,可以对建筑物进行快速三维搭建,为指挥者提供全视角的救援人员位置和状态信息,实现两者的高效联动,提高救援效率和安全性。据介绍,该产品...
5月21日,科技日报讯,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工程科技论坛——2015智能制造国际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在题为“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是创新驱动发展,主线是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路甬祥认为,必须要加快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
5月20日,中国水运报讯,5月16日,由中船集团公司旗下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承建的全球首制R-550D型自升式钻井平台在广州南沙顺利出坞。这是中船集团在华南首次建造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为我国打破发达国家供应商垄断,实现海工装备产业自主化做出重要尝试,同时也为在广州南沙自贸片区打造高端海工装备产业链,与华南地区对接“建设海洋强国,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国家战略提供了...
5月20日,科技日报讯,19日在第三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及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罗军表示:目前,3D打印的商业模式单一,需要引起业界的高度重视;要想有效打开3D打印应用服务市场,建设更多开放式应用服务平台是不二法宝。罗军表示,当前3D打印成本普遍太高,这种将成本风险转嫁给广大用户的模式需要不断调整。设备商、材料商和配套服务商如何联动起来,建...
5月19日,人民日报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35所自主研制开发的首套海底管道腐蚀检测装备,日前通过了中海油蓬莱油田海底管道的实地海试,标志着我国海底管道检测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此次海试试验管道平均壁厚远超研制指标,且属高温高压管道。同时,管道阀门、弯头较多,对检测设备通过能力和可靠性提出极大考验。35所海管腐蚀检测装备不负众望,检测装备在预定时间内“上岸”,捕获并存储...
5月18日,人民日报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大地测量、救灾减灾、手机导航等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悉,我国今年还将发射3至4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到2020年形成全球运行服务能力,为全球用户提供更高精度的服务。
5月15日,科技日报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卫星总体技术专家、通信卫星项目总师总指挥周志成近日透露,当前,我国研制应用的全电推进系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将全面迈入工程应用阶段,满足通信卫星系列平台、高轨遥感平台和深空探测器等发展需求。同时我国已完成全电推进卫星平台方案的详细设计。我国首颗全电推进卫星的成功研制指日可待,并有望在年内具备推向市场的条件。
5月14日,科技日报讯,13日,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学会年会在西安举行,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在会上表示,下半年我国还将继续发射3到4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稳步推进新一代全球系统建设工作,到2020年北斗导航定位精度将由现在的10米提高到2.5米。冉承其表示,2015年底前,我国争取完成北斗地基增强系统150个框架网基准站和300个区域加密网基准站建设,进行覆盖全国主要区域...
5月11日,中国航天报讯,日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2所自主研发了我国首个全自由度空间操作全物理仿真试验系统,并利用该系统顺利完成了我国首例在轨加注等空间操作全过程仿真试验,为我国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502所研制的轨维修维护自主控制系统突破了动目标视觉检测与跟踪测量、动目标空间三维运动轨迹辨识与预估、多自由度机械臂视觉伺服与平滑规划、...
5月11日,科技日报讯,首台南非22E型电力机车近日在中国南车株机公司下线,这是该公司三年内为南非研制的第三款电力机车。南非22E型电力机车是一款新型双流制(直流/交流受电)窄轨六轴电力机车。据介绍,该机车功率达4500千瓦,最高运行时速100公里,能在1065毫米轨距的铁路上单机牵引4000至4500吨的货物列车,堪称“平衡木”上的铁路大力士。该款电力机车的设计中,针对南非铁路25千伏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