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保】陕西启动煤炭开采疏干水专项整治行动(2025-09-28)
9月28日,中国环境报讯,陕西省河长办近日印发《陕西省煤炭开采疏干水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部署启动相关行动。据了解,行动计划利用半年时间,开展煤炭开采疏干水取用排总体情况研判、问题排查与整改、结果复核与经验总结、制度健全完善等重点工作,提升煤炭开采疏干水监督管理能力和水平。《行动方案》提出,各地要高度重视专项整治行动,积极组织水利、发展改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
9月28日,中国环境报讯,陕西省河长办近日印发《陕西省煤炭开采疏干水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部署启动相关行动。据了解,行动计划利用半年时间,开展煤炭开采疏干水取用排总体情况研判、问题排查与整改、结果复核与经验总结、制度健全完善等重点工作,提升煤炭开采疏干水监督管理能力和水平。《行动方案》提出,各地要高度重视专项整治行动,积极组织水利、发展改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
9月28日,中国环境报讯,9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重大示范专项(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成效评估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在呼和浩特市启动。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在科技赋能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方面迈出坚实一步。内蒙古横跨“三北”,生态地位极为重要,是北方防沙带建设的核心区域、东北森林带建设的重点区域、黄河重点生态区的重要区域,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项目瞄准生态安全...
9月25日,中国环境报讯,9月24日,在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上,《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全面反映了全国碳市场2024年以来的建设运行情况,由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报告》指出,新纳入行业制度建设基本完成。目前,生态环境部正按程序加快推进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配额分配方案编制工作。新纳入3个行业的1334家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已公布,碳排放相关数据月度信息化存证...
9月25日,中国环境报讯,9月24日,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发布《全球滨海生态系统状况报告》,该报告是全球首次系统性评估滨海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成果。《报告》显示,全球13类主要滨海生态系统分布呈现显著的地带性特征:热带生态区分布了全球60%以上的河口与泥质岸线、97%的红树林、88%的海草床以及99%的珊瑚礁,温带生态区分布了近50%的基岩和砂质岸线、69%的滨海盐沼以及多数的海藻森林与软体...
9月24日,中国环境报讯,日前从陕西省生态环境厅获悉,今年上半年,陕西省筛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线索163条,筛查率达100%。其中,符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启动条件的78起案件已全部启动,启动率达100%。生态环境损害是指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森林等环境要素和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要素的不利改变,以及上述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今年5月,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做好...
9月24日,中国环境报讯,9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未来两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设定在4%左右。该方案以“稳增长、防内卷”为核心,为中国钢铁行业的结构性调整与高质量发展指明实施路径。《工作方案》提出,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推进钢铁企业分级分类管理,严禁新增产能,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通过产量调控促进优胜劣汰,实现供需动...
9月23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印发《黑龙江省排污许可工作管理制度(试行)》(以下简称《制度》)。《制度》内容包含排污许可证及执行报告的质量管理,以及排污单位的日常管理、执法监管等。在联合审查方面,《制度》提出,首次申请、重新申请排污许可证核发过程中,应按照水、大气、土壤、固体废物、噪声以及自行监测等环境管理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遵循依法、高效、便捷的联合审查。在质量...
9月23日,中国环境报讯,9月22日下午,2025北京绿色发展论坛“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经济发展”平行论坛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举行。论坛期间,“北京市ESG综合服务平台”1.0版(以下简称平台1.0版)正式发布。平台1.0版重点聚焦中小企业ESG信息披露轻量化、简易化、低成本等需求,为本市中小企业提供ESG相关信息采集、信息披露、鉴证评价和服务对接一站式解决方案。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可通过模块化、案例化和协同式在线...
9月22日,中国环境报讯,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小流域+侵蚀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日前在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正式签约,现场达成小流域生态产品开发经营权交易和新增耕地指标交易,两项交易金额超453万元。本次交易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思路,首次探索实施小流域治理与侵蚀沟治理“两类空间融合”、生态产品开发经营权与新增耕地指标“双轨协同交易”的机制,构...
9月22日,中国环境报讯,9月1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整改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指南》适用于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为保证持续有效防止重点场所或者重点设施设备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造成土壤污染,依法自行组织开展的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其他工矿企业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可参照《指南》执行。根据《指南》,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整...
9月19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规范性文件《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以下简称《清单》)。《清单》明确给出了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重大变动的判定条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项目性质,由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变更为其他类别建设项目;二是项目地点,建设项目重新选址或者调整辐射工作场所位置(包括总平面布置变化),导致调整后评价范围内出现新的环境保护目标;三是项目规模,...
9月19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存量项目建设运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政策文件明确了到2025年完善存量项目政策支撑体系,建立规范管理联动机制,到2028年底实现分类管理、按效付费、降本增效,到2029年底实现全面规范管理的目标。政策重点内容包括保障在建项目顺利建设、推动已运营项目平稳运行,以及构建政策支撑体系、形成工作联动、加强财政资金...
9月18日,中国环境报讯,日前,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西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措施》明确,发展低碳环保服务业,发展壮大生态环境监测、污染防治、合同能源管理、工业企业节能诊断等绿色服务机构,培育节能减排投融资、环境影响评价等第三方节能环保服务企业,发展节能咨询、设计、改造、托管等综合服务模式。积极引进节能环保工程承包商和综合服务商,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绿色低...
9月18日,中国环境报讯,2025年9月15日,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关于湖南省2025年度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建设的引导性通告》。该通告旨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环境治理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的指导意见》(环固体〔2025〕10号)《湖南省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湘环发〔2022〕115号)等政策要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引导社会...
9月17日,中国环境报讯,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我国已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一直以来,我国的新能源开发坚持“大基地、大项目”优先原则,在青海、甘肃、陕西和宁夏等省(自治区)的“沙戈荒”地区,以及风力条件较好的沿海省份科学选址后,启动了青海塔拉滩生态光伏园、甘肃酒泉新能源基地和陕北光伏基地以及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这些超大规...
9月17日,中国环境报讯,为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日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中南部地区县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此次出台的《实施意见》,明确要进一步推动红寺堡、盐池、同心、西吉、隆德、泾源、彭阳、海原8个中南部县(区)县城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7年,中南部地区县城综合承载能...
9月16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安徽省宁国海创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宁国水泥厂正式签署排污权租赁协议,成功租赁3吨/年排污权指标,租赁期限8个月。此次租赁方海螺水泥宁国水泥厂通过市场化方式盘活了闲置的排污权指标,将其转化为具有收益性的资产;承租方宁国海创则以灵活、低成本的方式获得了的短期排污指标,有效解决了企业的生产波动需求。近年来,宣城市持续推进排污权交易改革,建...
9月16日,中国环境报讯,日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安全法(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草案》)进行了审议。《草案》规定,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承担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环节相关安全监管责任,依法对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处置等进行监督管理,依照职责分工调查相关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应急环境监测。针对公众发现、捡拾的...
9月15日,中国环境报讯,9月13日,从安徽师范大学获悉,该校地理与旅游学院施开放教授牵头,联合国内外专家科研团队,创新融合夜光遥感、物种分布等数据,构建智能机器学习模型,在全球范围内首次系统评估了近20年城市爬坡对自然栖息地丧失、破碎化以及濒危物种生存危机的深远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城市》上。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适宜开发建设的平坦土地资源日趋紧缺,城市建设用...
9月15日,中国环境报讯,9月12日,浙江省启动生态保护修复产业专项基金,这也是自然资源部批复同意的全国首个省级生态保护修复专项基金,将推动开展多元化投入机制改革试点。6个意向投资项目现场签约,投资总金额超30亿元,覆盖了农田、海洋、矿山、湿地等生态保护修复领域,展现了浙江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发展理念。该基金将采用省属国企领投、民企跟投、邀请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绿色金融参...
9月15日,中国环境报讯,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成功入选。至此,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已达42项。元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红河南岸哀牢山区,涵盖坝达、多依树和老虎嘴三大核心片区,灌溉面积5.61万亩。梯田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其“四素同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的立...
9月15日,中国环境报讯,日前,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发布“自然城市行动平台”(以下简称“自然城市”)新入选城市名单。经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相关机构遴选,广州市、广州市越秀区及南沙区成功入选。这一国际荣誉,标志着广州市在城市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再添一张闪亮的“国际名片”。广州市获此殊荣,离不开一直以来对生态治理的高度重视以及在此领域的多项创新举措。近...
9月11日,中国环境报讯,9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自然资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发展成就。“十四五”以来,自然资源部门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从多个方面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面,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持续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一是建立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出台了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
9月11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上交所编制完成《第三号 污染物排放》《第四号 能源利用》《第五号 水资源利用》等三件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应用指南,并以中英文形式同步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上交所持续加强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的规则建设。去年4月,发布了《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4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由此步入规范化轨道。在日常沟通和反馈中,上市公司在执...
9月10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广西《2025—2026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核心内容包括: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要求2025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不低于96.0%,细颗粒物(PM2.5)浓度不高于26.5微克/立方米,且全年杜绝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确保完成“十四五”约束性指标秸秆(蔗叶)管控:深化禁烧与综合利用,推广“糖企包干处理蔗叶”模式,试点城市需制定蔗叶离田计划,提升离田率...
9月10日,中国环境报讯,9月7日,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可持续发展评价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成员大会在京召开。大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可持续发展评价专业委员会工作办法》及组织架构名单。会议现场表决通过全部议案,展现了行业共识与共同期待。专家一致指出,我国在信息披露、行业标准、国际协同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亟须建立科学、统一且具备国际互认基础的评价规...
9月9日,中国环境报讯,日前,我国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管控领域(中国RoHS)首个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要求》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7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从明确限量要求看,针对铅、汞、镉、六价铬4种重金属元素,以及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等6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电器电子产品中的含量提出强制性限值要求,对相关生产企业形成有效约束,推动...
9月9日,中国环境报讯,中国援老挝环境保护规划工程技术援助项目近日在老挝首都万象正式启动。项目以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治理综合规划为核心,旨在提升老挝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促进生态环境公共产品惠及更多中老民众。中国驻老挝大使馆经商参赞李习臻说,此次援助项目是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在环保领域的最新成果。中方愿与老方一道,继续深化在绿色基础设施、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共同探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9月8日,中国环境报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近日印发。这是我国碳市场领域第一份中央文件,将为全国碳市场建设提供更完善的制度保障、更强大的能力支撑。《意见》明确提出全国碳市场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从强制碳市场来看,到2027年,要在现有覆盖发电、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的基础上,逐步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从自愿碳市场来看,要在目...
9月8日,中国环境报讯,9月5日下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的记者会上,法工委发言人、研究室主任黄海华表示,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将于9月8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届时,生态环境法典总则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草案将提请审议。黄海华表示,2025年4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生态环境法典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根据各方面意见,总则编草案二次审议稿拟作以下主要修改...
9月5日,中国环境APP讯,近日,茫荡山五星桥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环境监测人员手持专用采样器,缓缓浸入水面下50厘米处采集水样,现场检测水温、pH值及溶解氧等指标。这片水域已连续4年稳定达到Ⅱ类水质标准。这一场景,正是福建省南平市依托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构建精准化、差异化治理体系的生动缩影。自2021年全面推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来,南平市以制度创新为引领,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9月5日,东莞生态环境讯,为帮助涉零散工业废水企业快速吃透最新政策、避免违法排污,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东城分局在我市建设项目差别化环境准入相关文件废止后,迅速推出“三合一”服务包,全流程护航企业合规经营。东城分局将《东莞市零散工业废水管理条例》《东莞市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工作指引(第二版)》等文件核心内容,浓缩成一张表格《零散工业废水产生单位规范化环境管理要点指引》。企业可对照表格...
9月4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北京市公园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市民在日常游园中遇到的“新老问题”,草案给出了更明确的答案。现行的《北京市公园条例》2003年实施,22年来,北京公园发生巨大变化,不仅老公园面貌一新,郊野公园、口袋公园等更是多点开花,市民推窗见绿、推门入园的美好愿景已成现实。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纳入名录公园1100个,堪称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
9月4日,中国环境报讯,9月2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绿色产业合作平台”在天津市子牙经济开发区正式揭牌。揭牌仪式会上,《上海合作组织绿色产业发展与合作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对外发布。《报告》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历时一年共同编撰完成。《报告》系统梳理了上合组织成员国在绿色产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典型案例、发展潜力和合作机制,是首份聚焦上合组织成...
9月3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司副司长贾晓霞在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荒漠化防治各项工作亮点纷呈。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规划、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持续推进实施。出台了关于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意见,印发了“三北”工程六期...
9月3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河南省节能降碳专项资金及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该政策主要内容包括:专项资金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节能降碳项目及基础能力建设,遵循依法依规、竞争择优、绩效优先、专款专用原则。其支持范围涵盖重点节能工程、节能改造示范项目、节能技术推广、基础能力建设等,并优先支持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项目,以及获批国家碳达峰试点的城...
9月2日,中国环境报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发布,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在红线调整层面,《办法》着重强调,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调整过程中,擅自调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在用途管控层面,《办法》明确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挖湖造景,建设绿化带,种植草皮等用于绿化装饰的植物。同时,堆放固体废弃物、填埋垃圾行为也被严令禁止。固体废弃物和垃圾中的有...
9月2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浙江宁波象山港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实践地成立,系全省首个。与此同时,该实践地首批两个替代修复项目正式落地,分别为梅山湾鸟类友好型湿地提升改造项目和象山黄避岙乡养殖尾水治理项目,共涉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140万元。“一实践地两项目”的亮相,意味着宁波在全省率先瞄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对无法原位修复的污染事件,通过政府引导、替代修复,让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
9月1日,中国环境报讯,“十四五”期间,我国布局建设11个现代海洋城市。今年以来,各城市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加速培育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重点支持上海、深圳、青岛强化核心海洋功能与特色;推动天津、大连、宁波、厦门等做强海洋优势领域;引导秦皇岛、连云港、北海、三亚等城市向海发展。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海洋经济与科技研究室主任张平表示,从北到南,沿...
9月1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控制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了六项重点任务。一是推动氧化亚氮减排。推动相关工业产品生产企业通过使用治理设备、加装催化剂等方式有效减少氧化亚氮排放。鼓励己二酸生产企业对氧化亚氮尾气进行回收提纯再利用。二是完善氧化亚氮控排配套政策。研究利用相关资金渠道支持相关企业建设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