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中缅天然气管道推动经济发展,已输入2.3亿立方(2013-12-02)
12月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东南亚管道公司油气调控中心主任袁运栋表示,在当前的运行状态下,每天可向国内输气560万立方米,截至11月30日,中缅天然气管道境外段已累计向国内输气2.3亿立方米,而且输气量将逐步增加,明年每天输气量可达1400万立方米。专家分析指出,中缅天然气管道不仅增加了中国能源的供应渠道,也为缅甸经济注入发展动力,是惠及各方的互利工程。
12月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东南亚管道公司油气调控中心主任袁运栋表示,在当前的运行状态下,每天可向国内输气560万立方米,截至11月30日,中缅天然气管道境外段已累计向国内输气2.3亿立方米,而且输气量将逐步增加,明年每天输气量可达1400万立方米。专家分析指出,中缅天然气管道不仅增加了中国能源的供应渠道,也为缅甸经济注入发展动力,是惠及各方的互利工程。
11月29日,据普氏能源资讯发布的对中国政府数据的分析显示,中国的表观石油需求在10月份同比微升了0.9%至平均每天983万桶(4159万吨)。与之相对应的是9月份的表观需求为平均966万桶/天,同比下降2.3%。表观石油需求略有增加的原因是炼厂开工率的上升。10月份,中国的汽油表观需求总计为800万吨,同比上升8.3%,国内产量上升了9.3%至832万吨,大大抵消了增加的出口量。
11月30日,据新华网报道,近日多位贸易商透露进口生物柴油调和燃料将从12月1日起征收消费税,受此影响,12月起国内进口生物柴油量可能会下降。安迅思市场咨询指出,目前珠三角进口生物柴油船提价在7450-7550元/吨。如果进口生物柴油消费税征收参考柴油标准,按0.8元/升收取,则国内进口生物柴油每吨将会增加近千元的费用,完全失去进口套利利润。
11月28日,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160元和155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提高0.12元和0.13元,调价执行时间为11月28日24时。自11月14日国内成品油价下调后,国际原油便在中东局势的影响下一路反弹,因此此次上调符合市场普遍预期。自国内成品油新机制运行以来,汽柴油价格调整已经经历了“五涨五跌五不调”,本轮调价落实后,将变为“六涨五跌五不调”。
11月27日,中国证券报消息,有关原油和成品油进口权进一步放开的政策文件,已基本完成征求意见,有望今年底或明年初下发。据悉,商务部分配的2014年原油进口配额中,东明石化已经获得1000万吨配额,中化弘润获得500万吨配额;由商务部牵头制定的关于成品油进出口的细则文件征求意见稿提出,拥有油库和码头、租用油库和码头但经营能力非常强的贸易企业,均有望获得成品油进出口资质。
11月27日,上海证券报报道,中国石化位于涪陵区焦石坝的页岩气田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该气田日产能已突破150万立方米,今年可形成5亿立方米产能,2015年总产能有望达到50亿立方米,到2017年将进一步提升到100亿立方米。资料显示,重庆是页岩气资源富集地区,分布面积约7.6万平方公里,地质资源量约12.8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约2万亿立方米,列全国第三位。
11月26日,据发改委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原油产量1786万吨,同比增长0.2%;原油加工量3788万吨,成品油产量2344万吨,分别增加6.8%和7.6%;成品油表观消费量2305万吨,增长8.8%,其中汽油增长15.7%,柴油增长5.5%;月底成品油库存较去年同期高出36万吨。1-10月,生产原油17305万吨,增长2.1%;加工原油36651万吨,增长7.4%,生产成品油22559万吨,增长6.5%;成品油表观消费量21788万吨,增长4.7%,其中汽油增长11.9%...
11月26日,发改委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国内天然气产量9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5%;进口天然气约合38亿立方米,下降1.9%;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28亿立方米,增长3.5%。1-10月产量959亿立方米,增长9.2%;进口量426亿立方米,增长23.9%;消费量1336亿立方米,增长12.5%。
11月26日,国家能源局披露,正在抓紧研究落实能源领域民间投资政策,简化火电和电网项目审批程序、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等被列入议事日程。随着能源领域民间投资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促进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力量。截止到2012年,非国有煤矿产量约占全国的40%,民营水电站装机约占全国的26%,民营风电装机约占全国的20%,民营炼油企业加工能力约占全国的18%。
新华社石油价格系统11月25日发布的中国石油库存数据显示,10月末中国原油库存(不含储备库存)环比下降1.84%,汽柴煤油库存环比下降6.08%。其中,汽油库存环比下降1.27%,柴油库存下降10.35%,煤油库存下降4.61%。10月份,尽管有国庆长假,但国内原油加工消耗量创出年内新高,达到4108万吨,环比大增243万吨;与此相反,原油产量下降至年内低位,净进口也大降531万吨至2030万吨。
近日,在2013非常规油气合作伙伴峰会上,中石油根据当前页岩气的生产情况调高了预期产能,2015年中石油将有望实现25亿方的产能。而中石化则超越了中石油,2015年中石化有望完成50亿方的产能。国土资源部的官方材料显示,目前我国页岩气技术可开采资源量为25万亿方,其中,油气矿业权区(即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4家油气企业油气矿业权区重叠的区域)的资源量为20万亿方,占80%。
近日,惠誉评级表示,由于中国的油田高端服务需求旺盛,且上游支出增长强劲,国内独立的陆上油田服务行业拥有良好的未来增长前景,未来10年内平均增速将达到10%-15%之间。两家国家级油气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A+级/展望稳定)以及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A+级/展望稳定)的内部油田服务部门在该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占油田服务总支出的70%左右。独立的服务商所占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且分散性较高。
11月8日,塔里木油田轮南集气站与西气东输联络线出口阀开阀送气,标志着克拉苏气田输气管道工程克轮复线投产成功。至此,来自塔里木油田克拉作业区第二处理厂的优质天然气,将经克轮复线进入轮南集气总站工艺区,首次向西气东输二线正式供气。据悉,克拉苏气田克轮复线工程是建设新疆大庆的控制性工程之一,是连接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克拉2、大北和克深三大区块的新动脉,全长157.3千米,采用1219毫米的大口径高压输...
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日前就焦石坝构造页岩气储层勘探开发资料录取情况及探明储量研究建议开展首轮摸底调研。这不仅标志着勘探南方分公司焦石坝构造页岩气藏探明储量研究及申报工作正式启动,也预示着国内首个页岩气藏探明地质储层将在不久的将来在勘探南方分公司诞生。
11月4日,发改委网站发布的通知指出,实施“煤改气”、“油改气”等天然气替代项目,对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通知要求,各地在发展“煤改气”、燃气热电联产等天然气利用项目时须先落实气源和价格,并根据资源落实情况均衡有序推进,不能“一哄而上”,避免供需出现严重失衡。各地要加强“煤改气”、燃气热电联产等替代项目规划与资源供应计划的衔接,确保用气需求与资源供应增长相适应。
10月31日,中国重工发布公告,公司近日连续接获海洋钻井平台大单,深水半潜式平台1座,自升式平台3座,合同金额66.5亿元。据悉,上述订单中包括了中船重工旗下大船重工海洋工程公司与中海油服于10月30日签订的海洋石油982深海半潜式钻井平台和海洋石油943自升式钻井平台。据业内人士分析,李克强总理东盟之行与文莱、越南就南海共同开发达成重要共识,南海开发进程将有望加速。这将利好中国重工、中海油服等上市公司。
10月30日,中国国土资源报消息,日前,《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3)》完成编制工作。数据显示,2012年,矿产资源勘查投入超过1200亿元,完成钻探工作量3419.19万米。其中,新增石油地质储量15亿吨,天然气9610亿立方米;新发现4个亿吨级油田和3个千亿立方米级气田,4个50亿吨级煤矿,1处国内最大的超大型铀矿床;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1.31万亿元,原矿开采量87.23亿吨;矿产品对外贸易总额为9919亿美元。
10月29日,中石油集团发布新闻稿称,伴随中贵线的建成投产,来自孟加拉湾的天然气与中亚天然气日前在重庆汇合,标志着我国天然气统一调度格局基本形成,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伴随中贵线的建成投产,我国实现了中亚和缅甸天然气的南北互通,天然气管道联网里程达到4万公里,初步实现天然气在全国范围统一调度、合理配置和扩大市场覆盖面。同时,中缅与川渝天然气管网也因此与全国干线管道连接,融入国家天然气干线网络。
10月28日,普氏能源资讯发布的分析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表观石油需求同比下降了2.3%至平均966万桶/天(3955万吨),这是自2012年8月以来的首次下降。报告指出,9月表观石油需求减少主要是由于炼厂加工量较低和成品油净进口量减少所致。尽管9月份的石油表观需求同比有所下降,但第四季度的表观需求可能还会上升,由于冬季需求的增加,石油消耗量一般会在第四季度达到峰值。
10月24日,中海油公告称,近期公司在渤海海域获得旅大5-2北中型新发现,并成功评价了垦利9-5/9-6中型含油气构造。其中,旅大5-2北构造位于渤海辽东湾海域,经测试,旅大5-2N-2井平均日产油约1040桶;垦利9-5/9-6构造位于渤海南部海域莱西构造带,平均水深约9米,经测试,垦利9-6-2井平均日产油约200桶。
10月23日,发改委网站消息,运行快报统计显示,前三季度,天然气产量863亿立方米,增长9.2%,其中三季度增长9.6%;天然气进口量(含液化天然气)约合388亿立方米,增长27.3%;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208亿立方米,增长13.5%,其中三季度增长12.6%。
10月23日,发改委网站消息,运行快报统计显示,前三季度,国内原油产量15519万吨,同比增长2.3%,其中三季度0.5%;原油加工量32863万吨,增长7.4%,其中三季度8.8%;成品油产量20215万吨,增长6.4%,其中三季度增长7.2%。分品种看,汽、柴油分别增长13.3%和1.2%;成品油表观消费量19484万吨,增长4.3%,其中汽油增长11.5%,柴油下降0.8%;9月底成品油库存较去年同期高出142万吨。
近日,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2013年天然气迎峰度冬供应保障协调会上表示,今年冬季供暖开始后,用气量还会进一步增加,供需矛盾较为突出,高峰时段保供形势严峻。他指出,今年前三季度天然气产销运行总体平稳,国内产量与进口均有明显增加,受多地大范围实施煤改气、油改气及夏季高温时段发电用气大幅增加等因素影响,表观消费增长13.5%,明显高于9.2%的产量增速,供应总体偏紧。
10月21日,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宣布,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拉克鲁斯港炼油厂核心组件模块化建造项目在惠生海工舟山基地正式开工。据悉,此次的模块建造项目是惠生舟山基地承担建造的首个订单,标志着着惠生舟山基地一期工程的正式投用。该生产基地位于浙江省舟山市下辖的秀山岛,占地面积150万平方米,拥有2300米的海岸线。基地分两期建设,二期工程仍在进行中,计划于2015年全面建成。
10月21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透露,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岩芯气体采集技术获重大创新。据了解,由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科研人员研制的两种适用于天然气水合物岩芯气体采集的方法—真空恒温提取法和恒温振荡排水提取法,大大提高了野外工作的效率和采集气体样品的质量,相关技术已成功运用于漠河盆地天然气水合物钻探现场,取得了良好效果。
10月20日,历时三年建设的中缅天然气管线全线贯通。中缅天然气管线起点位于缅甸西部皎漂港,终点位于我国广西贵港,输气能力为每年120亿立方米。投产后的中缅天然气管线将结束滇、黔、桂地区没有管道天然气的历史,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改变当地原有能源结构,预计明年年底广西工业用电量将达到目前的100倍。每年可替代煤炭307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排放5283多万吨。工程建设带动沿线直接投资超过1000亿元。
10月16日,国资委网站消息,截至10月14日,台南气田12号集气站运行“满月”,标志着青海油田公司涩北气田2013年1.5亿立方米产能建设、计量系统改造及集气场站检维修等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并一次投产成功。随着1.5亿立方米产能建设的顺利完成,涩北气田已经累计建成天然气产能107.88亿立方米。截至目前,涩北气田今年累计生产天然气48.6亿立方米,已完成年度计划的78.4%。
10月15日,国土部通报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有非油气持证矿山企业103795个,呈现大中型矿山增加、小(型)矿减少趋势。当年,全国非油气矿山数同比减少3935个;其中大型增加190个,中型增加222个,小型减少887个,小矿减少3460个。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全国各类矿山企业开采矿石总量(原矿量)98.1亿吨,同比减少0.35亿吨;各类矿山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19387.31亿元,同比增加7.46亿元。
10月14日,中海油发布新闻稿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文莱期间,其与文莱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关于成立油田服务领域合资公司的协议。据悉,本月11日,李克强访问文莱期间,中国与文莱共同发表《联合声明》指出,“双方对在能源领域,特别是中海油与文莱国油之间的现有合作表示满意,对中海油与文莱国油近期签署关于成立油田服务领域合资公司的协议表示欢迎”,并将探讨两国相关企业在其他方面共同勘探和开采海上油气资源。
汤森路透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与中国有关的跨境并购总金额同比增长10.5%至675亿美元,创下自2008年(841亿美元)以来的前三季度交易最高纪录。其中,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金额达437亿美元,亦为2008年以来的前三季度最高。在国内企业跨境并购的目的国中,美国市场约占1/4;能源与电力行业仍是并购交易中的热门行业,交易金额达到378亿美元,同比增长8%,占中国参与的并购交易总额的21.9%。
我国最大的稠油处理站—疆风城油田作业区2号稠油处理站日前正式投产。据了解,风城2号稠油联合站于2013年3月正式开建,共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年处理原油能力可达150万吨,二期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处理能力将达400万吨,基本可满足风城油田生产需求。一期工程建设原油处理部分采用掺柴油降黏的两段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二期工程建设原油处理部分采用高温密闭脱水工艺,主要处理SAGD采出液。
10月9日,新华网消息,由中海油海南天然气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重点项目—海南液化天然气项目已步入全面建设阶段,截至今年9月底,已累计完成总工程量的64.62%,完成总投资额31.03亿元,预计2013年全年将完成13亿元的投资额。项目建成后,将源源不断地为海南输送清洁能源,有效缓解当地“气荒”现状,同时对优化海南能源结构、实现绿色崛起发挥重要作用。
10月8日,新华网消息,新疆准东地区将建我国最大煤制气项目,规模达300亿立方米/年,以推进新疆丰富煤炭资源的开发转化,保障我国天然气供应。据介绍,国家发改委日前正式批准新疆准东煤制气示范项目开展前期工作,标志着我国最大煤制气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项目由中石化、华能新疆公司、新疆龙宇能源、浙江能源集团等企业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同建设,估算总投资1830亿元,直接解决就业约1.8万人。
全国工商联日前发布的《201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指出,去年民营企业500强仍以制造业为主导,建筑业显著增长并居行业首位,钢铁行业减幅明显。500强前十大行业共包含333家企业,有251家企业集中分布在冶金、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房地产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其中,钢铁行业减幅明显,为55家,从第一位跌至第二位;建筑业企业从2011年的60家增至2012年的65家,位于榜首。
9月29日,我国西气东输三线东段隧道工程隘岭隧道贯通。至此,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施工的西气东输三线东段隧道工程第三标段17座隧道全部贯通,为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2014年建成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西气东输三线建成后,每年可向沿线市场输送300亿立方米天然气,每年可替代煤炭768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亿吨、二氧化硫144万吨、粉尘66万吨。
9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245元和235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降低0.18元和0.20元,调价执行时间为9月29日24时。此次下调,是新机制后第九次成品油调价,也是年内第五次价格下调,本次价格调幅为年内次高。
9月26日,新华网消息,随着中东紧张局势趋向缓和,国际原油市场的高烧正在退去。截至9月25日,纽约原油价格跌至每桶102.66美元,布伦特原油价格跌至每桶108.32美元;与9月6日创出的阶段高点相比,分别回落了7%和6.7%。专家表示,原油市场的关注点正从中东局势向供需面转移,短期内仍可能维持下行态势。受此影响,到9月29日国内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开启时,国内油价或迎来下调,每吨降幅可能超过200元。
9月26日,国际在线消息,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2012/2013》发布会暨中国能源国际合作二十年研讨会京召开。《报告》指出,从1993年至2012年20年间,中国国际能源合作成果显著,已在全球33个国家执行了100多个国际油气合作项目,建成了5大国际油气合作区。中国已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能源伙伴,同时也推动着国际能源秩序的多极化。
9月23日,新华社石油价格系统发布中国进口航空煤油到岸价格指数显示,8月中国进口航空煤油到岸税后价格为每吨7220元,较7月份上涨495元,环比涨幅7.36%。另外,8月中国进口保税航空煤油到岸价格为每吨6011元,环比上涨3.46%。分析人士认为,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一、计价期内布伦特原油月均价上涨,新加坡航煤价格因库存水平降至五年低位也有所上涨;二、部分高价位船货到岸入关;三、油轮运价指数在计价期出现大幅上涨。
9月23日,人民日报消息,日前中俄原油管道漠河至大庆线漠河首站12号储罐环梁基础开槽施工,这是漠大线扩建工程首个施工项目。据悉,漠大线扩建工程是我国正在全力推进的石油资源供应多元化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漠大线运行适应性和灵活性,扩大漠河首站存储能力,从俄罗斯远东地区通过陆路进口更多的原油,能使原油输送能力在漠大线适应性改造工程的基础上再提高200万吨,年输油量可达到22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