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材 料】我国科学家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2018-07-18)
7月18日,科技部网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其制备简单、成本低和效率高的优势在新型光伏技术领域迅速崛起。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反式结构器件具有多种优点,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注。北京大学朱瑞研究员、龚旗煌院士与合作者展开研究,针对反式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光电转换效率上存在的瓶颈,提出了“胍盐辅助二次生长”方法,开创性地实现了钙钛矿薄膜半导体特性的调控,显著降低了器件中非辐射复合的能量损失,在...
7月18日,科技部网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其制备简单、成本低和效率高的优势在新型光伏技术领域迅速崛起。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反式结构器件具有多种优点,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注。北京大学朱瑞研究员、龚旗煌院士与合作者展开研究,针对反式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光电转换效率上存在的瓶颈,提出了“胍盐辅助二次生长”方法,开创性地实现了钙钛矿薄膜半导体特性的调控,显著降低了器件中非辐射复合的能量损失,在...
7月18日,中国化工报网讯,上周末,工信部公示2017年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拟补助项目,化工新材料占总数1/3以上。业内人士称,用户首吃螃蟹风险补偿机制渐入佳境,“研发攻关难,研发出来后推广应用更难”的僵局有望打破,化工新材料创新发展迎来重大利好。梳理发现,在公示的244项拟补助项目中,化学新材料、无机新材料、有色金属新材料等是主要类别。其中,化学新材料是第一大类别,共有近90...
7月17日,科技部网讯,据俄罗斯塔斯社近日报道,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快速制备氧化铁纳米粉末的方法。这种粉末能够几乎完全吸收电磁辐射,可用于加工军事装备并消除电磁干扰。据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学院的专家介绍,氧化铁纳米粒子是在数千度的温度下,在电动加速器中以几千米/秒的超音速在极短的时间内合成的。这种纳米粉末被广泛用作电磁辐射吸附剂,制造可用于雷达探测不到的“隐身体”...
7月16日,高工锂电网讯,据科达煤炭化学研究院消息,一种由纯碳作为主要成分的高容量高密度锂电池用特种碳负极材料在该院问世,目前,基于这种材料的全新电动汽车锂电池已经在成都南光新能源公司正式试产。据了解,在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中,锂电池的容量(即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完全取决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成分合成。成都南光新能源公司总工程师刘昌国博士介绍说,锂电池国产化以来,负极材料一直以天然石...
7月15日,新华网讯,工信部对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调研结果显示,32%的关键材料在中国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绝大多数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器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智能终端处理器以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在装备制造领域,高档数控机床、高档装备仪器、运载火箭、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汽车等关键件精加工生产线上逾95%制造及检测设备依赖进口。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制造...
7月16日,珠海特区报讯,经过多年的发展,珠海高栏港区化工产业基础厚实,发展高端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优势巨大。目前,高栏港区正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以新材料产业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重要抓手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点,大力建设以新材料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区域创新集群,全力打造现代精细化工和先进新材料制造基地。目前已规划建设面积约3平方公里的新材料产业园,引进了总投资超过100亿元万华化学、光华科技、...
7月12日,新华网讯,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固体物理研究所采用超快探测方法与极端高温高压实验技术,将普通氮气成功合成为超高含能材料聚合氮和金属氮,揭示了金属氮合成的极端条件范围、转变机制和光电特征等关键问题,将金属氮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该项目由固体物理研究所的极端环境量子物质中心科研团队完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子刊上。氮材料聚合物是五种常...
7月13日,中国化工报讯,IHS Markit近日发布最新统计数据,2017年全球半导体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7%,达到4291亿美元,为14年来最高增速。这也推动了多晶硅和其他相关电子化学品市场的增长。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手机、人工智能以及其他前沿应用对半导体设备需求持续增长。IHS Markit预测,全球物联网连接的设备数量将从2018年的约310亿个增长到2030年的1250亿个。2018年,全球将有超过50亿台支持数字助理的消费...
7月11日,高工锂电网讯,据报道,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曹余良团队在非燃磷酸酯电解液用于锂离子电池研究领域获得新突破,采用该非燃电解液的锂电池表现出优异的安全性能。影响锂电池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是易燃有机电解液的使用。传统做法是在电解液中添加阻燃剂,曹余良课题组则另辟蹊径,致力于开发可完全替换目前可燃体系的非燃磷酸酯溶剂,试图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该团队将盐与溶剂的摩尔比率控制在溶剂电...
7月11日,高工锂电网讯,近期,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项目承担单位内蒙古稀奥科贮氢合金有限公司打破国外技术壁垒,研发出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合动力汽车用镍氢电池负极材料,通过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项目开发的镍氢电池贮氢合金,解决了因较高的比表面积而特别易于氧化和接触不良导致导电和导热性能进一步下降的难题,为新能源动力汽车国产化攻克了一项关键技术。
7月10日,科技部网讯,爱尔兰先进材料和生物工程国家研究中心(AMBER)和德国科学家合作,开发出一种新型生物材料,用于心脏病和烧伤患者的组织再生。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材料学科国际权威杂志《先进材料》上。对于神经损伤的病人来说,目前要修复超过两厘米的神经损伤非常困难。一个可能的方法是通过具备再生能力的生物材料,与一种能进行电刺激的材料相结合,通过受损组织传递电信号,从而使受影响区域恢复功能。研...
7月6日,工信部网讯,为落实《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强化标准在支撑和引领增材制造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委托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组织增材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编制工作。2018年6月30日,在前期调查研究基础上,增材制造标委会联合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在陕西西安召开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讨论会。与会代表就标准体系建设思路、...
7月10日,中国科学报讯,太阳能清洁且丰富。不过,当没有日光照射时,必须将其储存在电池中,或者通过一个被称为光催化的过程,将太阳能用于燃料生产。在光催化水裂解中,太阳能将水分解成氢和氧。随后,氢和氧在燃料电池中被重新组合,以释放能量。日前发表于美国物理学会出版集团旗下期刊《应用物理学快报》的一篇论文显示,如今,一类新材料——卤化物双钙钛矿可能刚好拥有裂解水的属性。Giustino及其团队最初在...
7月6日,人民网讯,在宁波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卢米蓝”专门生产OLED显示屏上使用的发光材料。该企业今年3月正式开业,目前已进入量产阶段,预计2020年可实现销售额5亿元。在红、绿、蓝三种有机发光材料中,蓝光主体材料是目前世界公认最难攻克的一环。“卢米蓝”董事长陈志宽介绍,“我们目前将蓝光材料的效率提升到了10%以上,是传统材料的两倍,在国际上属于顶尖。”目前,“卢米蓝”的主要方向是研制蓝光...
7月6日,高工锂电网讯,传统的电池材料研发是基于以“试错法”为特征的开发模式,从发现到应用的周期很长,一般需要20年或更长时间。“材料基因组计划”的提出,为锂电池新材料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材料基因组”科学研究的关键是实现材料研发的“高通量”,即并发式完成“一批”而非“一个”材料样品的。计算模拟、制备和表征,即高通量计算、高通量制备与高通量表征,实现系统的筛选和优化材料,从而加快材料从发现到...
7月6日,中化新网讯,一个中国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可以发电和隔热的半透明玻璃薄膜,有望大幅提升家庭用电的能效水平。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焦耳》杂志上的研究显示,这种同时具备发电和隔热效果的太阳能电池薄膜理论上可使住户节省超过五成的用电量。论文通讯作者、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叶轩立教授说,他们将有机光伏材料制成半透明、轻质的膜,使玻璃成为发电机和热绝缘体。这种薄膜的隔热...
7月6日,科技日报讯,现在一架飞机重量的52%~53%,或者说一架飞机体积的80%以上都是碳纤维复合材料。与传统的铝合金材料相比,它可以使飞机的自身重量大大降低,但使其脆性变强。5日,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与空客(北京)工程技术中心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将就碳纤维复合材料通过纳米改性以增强韧性等一系列问题联合攻关。据了解,签署协议的双方除了将开展增韧纳米复合材料、导电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所外,还将在...
7月6日,中化新网讯,近日,扬子石化自主开发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专用料YEU-200成功完成首次工业化,生产过程平稳,产品指标稳定,标志着扬子石化产品首次打开了工程塑料领域的大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是指分子量为150万以上的无支链的线型聚乙烯,是一种具有优异的耐磨、耐冲击、自润滑、耐腐蚀等综合性能的工程塑料,主要应用于生产耐磨输送管道、机械零件、高强度纤维、锂离子电池隔膜等领域。扬子石化研究院组织科...
7月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网讯,日前,由北京宇田相变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相变储能材料项目,在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开工。该项目的建设,填补了我国在相变储能材料领域的空白,建成后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全、应用领域最广的相变储能材料生产基地。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兼具纳米材料、复合材料、智能材料的多种属性和功能。植入相变材料的物体可以感知环境和自身温度的变化,并自动把温度值调节到预...
7月4日,金融界网讯,2017年9月,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开展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并开展试点工作。最终,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和太平洋产险三家公司入围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保险公司名单。截止目前,人保财险共计为123家新材料生产企业提供了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服务,累计限额接...
7月4日,中国化工报讯,6月28日,“Graphene2018”全球石墨烯春季大会在德国德累斯顿举办,聚集了包括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700余位石墨烯行业人士。会上,中科院院士刘忠范代表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山东利特纳米技术有限公司领取了国际石墨烯产品认证中心(IGCC)颁发的全球首张石墨烯材料产品认证书。多位与会人士表示,证书的颁发一方面标志着IGCC填补了全球石墨烯产业没有第三方认证机构的空白,另一方面也为市场提供...
7月1日,搜狐财经讯,近日,鸿达兴业(002002.SZ)全资子公司乌海化工的年产10万吨高聚合度稀土特种PVC项目已通电通水,项目调试和试生产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据公司此前公告,该项目预计年主营业务收入9亿元左右,占公司总收入比例可达到15%。按照目前高聚合度PVC市场价格计算,完全达产后的产品毛利有望达到40%-45%,有望给上市公司贡献较丰厚的营业利润。鸿达兴业相关人士认为,高聚合度稀土特种PVC项目将有助于乌...
7月2日,证券时报网讯,截至2017年末,青海省共有6家盐湖提锂企业,目前已建成碳酸锂产能3.3万吨,在建产能3万吨,并具备生产电子级碳酸锂的能力,而在2015年青海碳酸锂产量仅7000吨。目前在青海察尔汗盐湖、东西台吉乃尔盐湖、一里坪盐湖、柴旦盐湖这4个锂资源相对富集的区域,比亚迪、中信国安等锂电行业龙头企业均有布局。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青海锂电产业实现工业产值51.77亿元。产业集群效应影响下,目前青海...
7月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讯,6月27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在“中国(青海)锂产业与动力电池国际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在各种技术路线竞争中,既有传统燃油车的提升路线,也有混合动力的路线,还有氢燃料的路线。因此以锂电池、三元电池为主的纯电技术路线需要加快的创新,找到核心竞争力。”数据显示,中国动力电池配套企业已经从2015年的大约150家,降到了2017年的100家左右,1/3的企业已...
7月2日,中化新网讯,6月27~28日,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在广西桂林召开2018年全国烧碱行业技术年会。会议透露,我国氯碱离子膜研发再获重大突破。经过氯碱及相关企业使用,山东东岳集团研发的DF2807离子膜电耗等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离子膜水平。据山东东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应用技术总监王学军博士介绍,经过多年攻关,东岳离子膜型号从2010年的DF988、2012年的DF2801、2016年的DF2806,发展到2017年的DF2807。...
6月29日,新华网讯,中国研究人员日前研发出一种新型油水分离材料,可从水中快速、高效分离出微小油滴,有望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和水净化。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先进功能材料》杂志上的研究显示,新材料结构类似抓手,凹面亲油、凸面亲水,加入油水混合物中时,可从水中快速分离出微小的油滴。这种材料被命名为“磁性两面神微球”,两面神是罗马神话中的天门神,头部前后各有一张面孔。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理化技...
6月28日,凤凰网讯,近日,西安市政府召开全市新材料产业推进座谈会。记者从此次座谈会上获悉,近年来,西安市新材料产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产值年均增长16%以上。2017年,新材料产值667.93亿元,同比增长22.1%。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加快西安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从2018年到2021年,我市计划分两个阶段布局新材料产业发展。其中,2018年至2019年为跨越式发展阶段。2020年至2021年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到202...
6月28日,中国证券网讯,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7日在京发布新制订的团体标准《含有石墨烯材料的产品命名指南》。这项标准规定了石墨烯材料相关新产品的命名方法。据了解,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石墨烯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探索,以石墨烯材料改性或制造的新产品陆续上市。但部分新产品的名称存在命名不科学、不准确,有的甚至以石墨烯为卖点夸大石墨烯应用效能,使公众和下游应用企业对石墨烯相关产品真实性产生...
6月28日,科技部网讯,近日,由新疆石河子天富南热电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863计划“固定源烟气处理稀土催化材料的应用与开发”课题在新疆石河子通过技术验收。该课题采用“除尘-脱硫-低温脱硝”的技术路线,合成了含有铁锰铈铝为主要成分的低温稀土脱硝催化剂,设计完成了真空涂覆的催化剂制备工艺,制备出了高效率、高稳定性的蜂窝陶瓷整体式脱硝催化剂,开发出了100度 (低温)条件下运行3000h以上的低温活性高、抗中...
6月28日,科技日报讯,记者27日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获悉,该所含能材料基因研究中心的含能分子创制团队已首次运用材料基因组方法,实现对新型钝感高能炸药分子的快速设计与筛选,并成功通过两步法制备一种新型钝感高能炸药分子,这是材料基因组思想首次在炸药研制领域的成功范例。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研究中,该团队创造性地将材料基因组工程思想应用到新型钝感高能炸药研发...
6月27日,新材料在线网讯,近日,国合通测山东总部项目(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主中心青岛实验室)正式落户青岛市北。据了解,该项目旨在打造国家级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计划总投资两亿元,分三期完成。年底一期投入使用。国合通测山东总部项目由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国合通测和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国合通测是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批复的唯一的主中心,主要负责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的资源统...
6月27日,中金在线网讯,记者从26日在西宁举办的大美青海投资环境说明暨重点项目推介会了解,“十三五”期间青海省将着力打造锂电、新材料、光伏光热和盐湖资源。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以电子信息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合金材料等为主攻方向、开发先进高分子材料和特种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为主的新型化工材料、壮大发展LED光电材料、铜铝箔电子基材,并跟进发展石墨烯等新材料;特色轻工将...
6月25日,中化新网讯,从中国商飞公司获悉,近日,复合材料机翼典型盒段静力和损伤容限试验在中国商飞北研中心全部完成,验证了结构设计方案和强度分析方法,满足CCAR-25-R4相关适航条款要求,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满足国际民机适航要求的大型民机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强度验证能力,为后续复合材料机翼全尺寸盒段静力和疲劳/损伤容限试验奠定了坚实基础。复合材料在大型民机主承力结构上的应用比例,已成为衡量民机技术...
6月25日,新华网讯,红外相机可在黑暗环境中拍摄到目标物体,在军事等方面有重要应用。但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开发出一种新材料,可使人体和坦克等对红外相机基本实现“隐身”。 这种材料使用了太阳能板中常用的黑硅。黑硅表面具有大量微小针状结构,像森林中的树木一样竖立,被称作“纳米线”。光线照射到其表面后,会在“纳米线”间来回反射,难以逃离,这种材料也就难以被发现。研究人员用微小的银粒子蚀刻硅表面,使...
6月25日,济宁新闻网讯,日前,山东如意科技集团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确定在济宁共同建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新材料联合研发中心。今后研发中心将开展集产业技术研发、创新人才培养、试验转化生产等功能为一体的新材料产业技术研发工作。运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技术,开发领跑全球的高性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弥补我国在高性能材料领域的技术短板,打破国际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进一步拓展...
6月25日,科技日报讯,“制造业要转型,必须借助新的工具。要做到制造创新,其中有一块就是材料。”近日,第五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开幕,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Seeram Ramakrisnna在会上指出,要保持世界3D打印发展的速度,特别是中国,重要的是保持在材料方面的创新。在他看来,包括3D打印在内的科技创新将为世界带来可持续发展和最好的智能制造,因为整个过程是可...
6月21日,中化新网讯,近日,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高性能造纸法无石棉纤维密封材料,在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示范生产车间下线,标志着这一制造业的基础原材料不再依赖进口。纤维密封材料是制造各种发动机、车辆和机械装备的一种基础零部件材料,主要用于石油、化工、医药等工业生产过程设备、压力容器、管道系统等的密封连接。然而,我国密封材料的产品质量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其中高端造纸法无石棉密封材...
6月22日,科技部网讯,美国普渡大学研究人员研究出一种非常具有工业应用潜力的超强铝合金材料,其强度可与不锈钢媲美。研究成果发表在新近一期的《先进材料》杂志和2017年11月《自然?通讯》上。论文着重介绍了如何改变铝材料微观结构以获得高强度和延展性。这种高强度铝合金是通过引入“堆垛层错”或晶体结构中的扭曲产生的。金属晶格有一系列重复原子层组成,如果缺少一层,就成为堆垛层错。“孪晶界”是由两层堆垛...
6月16日,正北方网讯,今年5月11日审议通过的《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办法》近日即将发布实施。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产业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也是内蒙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产业也有利于以市场化方式倒逼粘土类墙体材料生产企业退出市场,切实提高建材行业绿色发展水平。据了解,内蒙古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工业固废累计堆存量达到6.1亿吨,占用土地3万...
6月20日,新华网讯,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了解到,由该单位研制的新型固沙网和固沙新技术,目前在甘肃、宁夏等地的防沙治沙工作中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站长屈建军介绍,与传统防沙治沙使用的草方格相比,党河上游一带使用的绿色固沙网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这种材料环保性更强,施工方便、造价低廉、使用寿命长,治沙固沙效果更明显。...